首页 电商 正文

坚果王国创始人张佩禹故事:被父亲“收购”的人生

2024-03-20 12:38
admin

  2015年11月,张佩禹在安徽芜湖刚为女儿办完满月酒席的第二天,山西天骄集团的董事长张富刚,也就是他的父亲一通电话打来就让他赶紧回去——这一回,张佩禹竟摇身一变成为了天骄集团的营销总监。而此前,张佩禹这个名字前面被冠上的抬头却是:92年后,白手起家创立年销售4000万坚果品牌果仓王国。  对于父亲这一临时决定,张佩禹显得颇为无奈,新婚不久的妻子与刚满月的女儿还留在果仓王国的创建地安徽芜湖,而自己却因为父亲的安排而不得不长期留在山西老家,“等这边工作稳定下来了,大概明年年初就能把老婆孩子接来山西。”张佩禹略带一丝苦笑的说。  帮父亲抢滩线上遭阻另起炉灶  1992年出生的张佩禹在家里排行第3,上面还有两个哥哥。父亲早年创业,此后便一直将重心放在集团事务上,因此与三个儿子的沟通并不多,“我与父亲很少交流,一年也不过只有几次电话通话。”张佩禹如是说。  但受到父亲和两个哥哥创业的耳濡目染,在17岁读大学一年级的他便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山西特产连锁店。而同时,鉴于父亲的集团一直依赖传统销售渠道,在遭受互联网冲击的近年来集团也开始重视潜在的线上市场,张佩禹也开始接管天骄集团天猫店铺“天娇红旗舰店”的运营工作,店铺运营半年便收获了近60万的成交额,但原本沉浸在喜悦中的张佩禹却随即遭遇了当头一棒——店铺前期为了吸引流量打响知名度而长期进行促销活动引起了天骄集团线下运营团队的不满。  线下经销商认为线上的活动价格与线下价格不一致将扰乱市场,虽然张佩禹据理力争,并表示希望将线上店铺独立出天骄集团体系,却遭到了拒绝。颇为失意的张佩禹只能眼睁睁看着店铺的管理权被集团收回,最终因疏于打理以及营销额日益下滑,2014年天骄红旗舰店自动关店。  于是,大学三年级那年的张佩禹另起炉灶,自己单干。当时的张佩禹选择休学,只身来到了电商的发源地杭州进一步学习、调研。赴杭后,张佩禹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一个人摸索创业“果仓”品牌,一个人面对一切。他的这次创业没有拿过家里一分钱,就连果仓最早一批的货源,也是靠着自己的嘴皮子从几百个供应商那里以“先供货,卖出后再结款”的形式“磨”过来的。  2014年3月,张佩禹将原本在杭州成立的公司搬至安徽芜湖,并于6月15日正式将“果仓”品牌更名为“果仓王国”,张佩禹解释之所以选择将公司搬至安徽芜湖,除了芜湖政府能给到更多政策优惠与资源外,另外一大因素就是希望能够在地理位置上靠拢互联网坚果品牌老大“三只松鼠”,从而学习其运营管理经验,“但同时,因为公司所在地的变更,原本杭州的团队成员全部没有跟来,相当于在芜湖重新组建了一支团队。”  或许是因为不善于与父亲交流的关系,张佩禹的几次创业都没有与父亲交流太多,反而是母亲与两个哥哥都表示出极大支持,“我的两个哥哥,他们也都是在16、7岁的时候就去外面创业,大哥之前在深圳、二哥在东北,我之所以选择创业的道路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受他们的影响。”  果仓王国年销4000万却被收购  果仓王国搬迁至芜湖后,鼓励创业的当地政府向其提供了1万多平方米的公储场地,而经过近1年的发展,果仓王国目前已有近200名员工,办公场地1000多平方米,2014年全年营销额更是突破4000万元关口——张佩禹表示,果仓王国的前期推广主要还在于天猫站内,几乎直通车、钻展玩了个遍;而另一方面,在品类扩展上张佩禹也从未松懈,除红枣是源自天骄集团外,其他产品均由供货商生产加工,果仓王国负责贴牌出售。  张佩禹表示对于像果仓王国这类销售品牌来说,产品线越广就越能保证品牌的推广与盈利,“因为各个品类都有其对应的消费市场,在保证供应链的情况下品类越广,就越能占据更多市场。”目前果仓王国的SKU已达到40。  而反观家里的天骄集团,因为还依赖着传统线下经销商销售渠道,利润越来越低,据早前数据统计,天骄集团线下经销商有近1000家,但其中却鲜有大型经销机构,而随着互联网的冲击愈来愈烈,还不断有经销商倒闭——巅峰期的天骄集团原本每年在消费终端能够收益5-6亿元,而今年数据却剧烈下滑。  逐渐意识到危机的天骄集团在芜湖投资20个亿成立工厂,而同时也向果仓王国表达了希望收购的意愿。2015年5月,果仓王国被天骄集团收购,成为其旗下子品牌,张佩禹因此也放缓了果仓王国发展的脚步。  被收购之后,张佩禹打算回父亲集团学习管理,因为之前的创业经历也让他明白自己管理上的缺失,需要在大公司得到锻炼。但是在9月份的天骄集团董事会上,他却被董事会告知“并没有让其回山西的打算”,略有失落的张佩禹回到芜湖,好在没多久女儿便出世,几乎扫走了笼在张佩禹心头的阴霾——而房子与车子都已在芜湖搞定,这时的张佩禹心想也许就这样与妻子女儿,还有自己的果仓王国,能在芜湖扎根一辈子了。  但又一戏剧性转折却又发生了。11月,刚为女儿办完满月酒的张佩禹被一通电话临时通知需立即赶往山西任天骄集团营销总监一职。对此,不仅妻子表示不理解,张佩禹自己也有些惊慌失措,但“父命难违”,张佩禹最终还是启程前往山西,而因为女儿年纪还太小,只能与妻子暂留芜湖,“等这边工作稳定下来了,大概明年年初就能把老婆孩子接来山西。”张佩禹略带一丝苦笑的说。  而果仓王国也改由来芜湖负责工厂项目的二哥接手,至此,张佩禹的身份由果仓王国创始人转换成了天骄集团营销总监。  创二代是个褒义词压力山大  虽然创业经验丰富,但刚进天骄集团的张佩禹仍然备感压力。天骄集团已成立26年,一直专注于红枣产业,在山西几乎已是家喻户晓,而其中的员工少则已在集团内工作6-7年,多则长达10年以上,如何让老员工信服自己的能力?此前运营天娇红旗舰店的尴尬会不会重演?而另一方面,因为集团成立多年,在不少员工心里这份工作性质更偏向于“事业单位”,存在安于求稳心态的员工不在少数,初来的张佩禹明显感到整个集团分为“缺少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但是要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个现状?这些问题几乎要压得张佩禹喘不过气来。  好在天骄集团原有的线下50多人营销团队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建成,从推广到销售渠道几乎都不需要张佩禹再过多操劳。如何借助互联网帮助集团抢滩线上市场就成为目前的张佩禹所最需关心的事情。  年底是坚果、红枣类食品的销售旺季,张佩禹趁着年底来临前及时以PPT讲解形式向领导层介绍了线上市场开辟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关于开辟这块市场的自己见解,“领导层对这个想法还是比较认可的。”  得到鼓励的张佩禹更是卯足了劲,除了着手产品线升级以及线上渠道开发等工作外,也在积极组建新的线上运营团队,并希望能够在年底前重新在天猫平台上线店铺。但同时,由于现在身份的特殊性,张佩禹已然不可能像自己创业一样凭着一股冲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表示“关于明年的一些运营方案的调整还需与领导层进行再磨合。”  虽然已经“脱去”了创业者的外衣,转而作为父亲的“臂膀”帮其开辟更广的市场,完成线下发展至线上线下打通的转型,但张佩禹依旧对创业有着一种说不明的情怀,“首先,我觉得‘创二代’是一个褒义词,能够自己创业就说明自己有能力去得到自己想到的东西,”张佩禹表示,“创二代与普通创业者唯一的不同,可能就在于二代们能够借助父辈的资源,在某些方面更可能快一点接近成功,但其实背后的东西大家都一样,那就是都需要自身的努力。”  然而,从几次的创业经历看来,张佩禹似乎更接近于“创一代”,虽然父亲有着庞大的集团与资源,但张佩禹所借助到的却微乎其微,从白手创业的特产连锁店到营销额4000万的果仓王国,张佩禹的成功几乎都依赖于自己。  而谈到自己的父亲,张佩禹更多的则是敬畏。虽然平时联系不多,但在张佩禹看来,父亲那一辈的创业才更值得尊敬,“如果说我们这一代的人创业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父亲那辈的人却很少是奔着这个想法去的。”据了解,张佩禹父亲当年创立天骄集团,更多的是想帮助当地解决就业问题,而事实也证明,天骄集团吸收了当地及周边地区不少“剩余”劳动力,有效减缓了因“在本地找不到合适工作而外出打工”等缘由造成的留守问题。  在张佩禹口中,父亲与现在所说的创业者有着从初心到本质的不同,“那一辈人,我更愿意称他们为企业家。”

  2015年11月,张佩禹在安徽芜湖刚为女儿办完满月酒席的第二天,山西天骄集团的董事长张富刚,也就是他的父亲一通电话打来就让他赶紧回去——这一回,张佩禹竟摇身一变成为了天骄集团的营销总监。而此前,张佩禹这个名字前面被冠上的抬头却是:92年后,白手起家创立年销售4000万坚果品牌果仓王国。  对于父亲这一临时决定,张佩禹显得颇为无奈,新婚不久的妻子与刚满月的女儿还留在果仓王国的创建地安徽芜湖,而自己却因为父亲的安排而不得不长期留在山西老家,“等这边工作稳定下来了,大概明年年初就能把老婆孩子接来山西。”张佩禹略带一丝苦笑的说。  帮父亲抢滩线上遭阻另起炉灶  1992年出生的张佩禹在家里排行第3,上面还有两个哥哥。父亲早年创业,此后便一直将重心放在集团事务上,因此与三个儿子的沟通并不多,“我与父亲很少交流,一年也不过只有几次电话通话。”张佩禹如是说。  但受到父亲和两个哥哥创业的耳濡目染,在17岁读大学一年级的他便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山西特产连锁店。而同时,鉴于父亲的集团一直依赖传统销售渠道,在遭受互联网冲击的近年来集团也开始重视潜在的线上市场,张佩禹也开始接管天骄集团天猫店铺“天娇红旗舰店”的运营工作,店铺运营半年便收获了近60万的成交额,但原本沉浸在喜悦中的张佩禹却随即遭遇了当头一棒——店铺前期为了吸引流量打响知名度而长期进行促销活动引起了天骄集团线下运营团队的不满。  线下经销商认为线上的活动价格与线下价格不一致将扰乱市场,虽然张佩禹据理力争,并表示希望将线上店铺独立出天骄集团体系,却遭到了拒绝。颇为失意的张佩禹只能眼睁睁看着店铺的管理权被集团收回,最终因疏于打理以及营销额日益下滑,2014年天骄红旗舰店自动关店。  于是,大学三年级那年的张佩禹另起炉灶,自己单干。当时的张佩禹选择休学,只身来到了电商的发源地杭州进一步学习、调研。赴杭后,张佩禹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一个人摸索创业“果仓”品牌,一个人面对一切。他的这次创业没有拿过家里一分钱,就连果仓最早一批的货源,也是靠着自己的嘴皮子从几百个供应商那里以“先供货,卖出后再结款”的形式“磨”过来的。  2014年3月,张佩禹将原本在杭州成立的公司搬至安徽芜湖,并于6月15日正式将“果仓”品牌更名为“果仓王国”,张佩禹解释之所以选择将公司搬至安徽芜湖,除了芜湖政府能给到更多政策优惠与资源外,另外一大因素就是希望能够在地理位置上靠拢互联网坚果品牌老大“三只松鼠”,从而学习其运营管理经验,“但同时,因为公司所在地的变更,原本杭州的团队成员全部没有跟来,相当于在芜湖重新组建了一支团队。”  或许是因为不善于与父亲交流的关系,张佩禹的几次创业都没有与父亲交流太多,反而是母亲与两个哥哥都表示出极大支持,“我的两个哥哥,他们也都是在16、7岁的时候就去外面创业,大哥之前在深圳、二哥在东北,我之所以选择创业的道路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受他们的影响。”  果仓王国年销4000万却被收购  果仓王国搬迁至芜湖后,鼓励创业的当地政府向其提供了1万多平方米的公储场地,而经过近1年的发展,果仓王国目前已有近200名员工,办公场地1000多平方米,2014年全年营销额更是突破4000万元关口——张佩禹表示,果仓王国的前期推广主要还在于天猫站内,几乎直通车、钻展玩了个遍;而另一方面,在品类扩展上张佩禹也从未松懈,除红枣是源自天骄集团外,其他产品均由供货商生产加工,果仓王国负责贴牌出售。  张佩禹表示对于像果仓王国这类销售品牌来说,产品线越广就越能保证品牌的推广与盈利,“因为各个品类都有其对应的消费市场,在保证供应链的情况下品类越广,就越能占据更多市场。”目前果仓王国的SKU已达到40。  而反观家里的天骄集团,因为还依赖着传统线下经销商销售渠道,利润越来越低,据早前数据统计,天骄集团线下经销商有近1000家,但其中却鲜有大型经销机构,而随着互联网的冲击愈来愈烈,还不断有经销商倒闭——巅峰期的天骄集团原本每年在消费终端能够收益5-6亿元,而今年数据却剧烈下滑。  逐渐意识到危机的天骄集团在芜湖投资20个亿成立工厂,而同时也向果仓王国表达了希望收购的意愿。2015年5月,果仓王国被天骄集团收购,成为其旗下子品牌,张佩禹因此也放缓了果仓王国发展的脚步。  被收购之后,张佩禹打算回父亲集团学习管理,因为之前的创业经历也让他明白自己管理上的缺失,需要在大公司得到锻炼。但是在9月份的天骄集团董事会上,他却被董事会告知“并没有让其回山西的打算”,略有失落的张佩禹回到芜湖,好在没多久女儿便出世,几乎扫走了笼在张佩禹心头的阴霾——而房子与车子都已在芜湖搞定,这时的张佩禹心想也许就这样与妻子女儿,还有自己的果仓王国,能在芜湖扎根一辈子了。  但又一戏剧性转折却又发生了。11月,刚为女儿办完满月酒的张佩禹被一通电话临时通知需立即赶往山西任天骄集团营销总监一职。对此,不仅妻子表示不理解,张佩禹自己也有些惊慌失措,但“父命难违”,张佩禹最终还是启程前往山西,而因为女儿年纪还太小,只能与妻子暂留芜湖,“等这边工作稳定下来了,大概明年年初就能把老婆孩子接来山西。”张佩禹略带一丝苦笑的说。  而果仓王国也改由来芜湖负责工厂项目的二哥接手,至此,张佩禹的身份由果仓王国创始人转换成了天骄集团营销总监。  创二代是个褒义词压力山大  虽然创业经验丰富,但刚进天骄集团的张佩禹仍然备感压力。天骄集团已成立26年,一直专注于红枣产业,在山西几乎已是家喻户晓,而其中的员工少则已在集团内工作6-7年,多则长达10年以上,如何让老员工信服自己的能力?此前运营天娇红旗舰店的尴尬会不会重演?而另一方面,因为集团成立多年,在不少员工心里这份工作性质更偏向于“事业单位”,存在安于求稳心态的员工不在少数,初来的张佩禹明显感到整个集团分为“缺少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但是要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个现状?这些问题几乎要压得张佩禹喘不过气来。  好在天骄集团原有的线下50多人营销团队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建成,从推广到销售渠道几乎都不需要张佩禹再过多操劳。如何借助互联网帮助集团抢滩线上市场就成为目前的张佩禹所最需关心的事情。  年底是坚果、红枣类食品的销售旺季,张佩禹趁着年底来临前及时以PPT讲解形式向领导层介绍了线上市场开辟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关于开辟这块市场的自己见解,“领导层对这个想法还是比较认可的。”  得到鼓励的张佩禹更是卯足了劲,除了着手产品线升级以及线上渠道开发等工作外,也在积极组建新的线上运营团队,并希望能够在年底前重新在天猫平台上线店铺。但同时,由于现在身份的特殊性,张佩禹已然不可能像自己创业一样凭着一股冲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表示“关于明年的一些运营方案的调整还需与领导层进行再磨合。”  虽然已经“脱去”了创业者的外衣,转而作为父亲的“臂膀”帮其开辟更广的市场,完成线下发展至线上线下打通的转型,但张佩禹依旧对创业有着一种说不明的情怀,“首先,我觉得‘创二代’是一个褒义词,能够自己创业就说明自己有能力去得到自己想到的东西,”张佩禹表示,“创二代与普通创业者唯一的不同,可能就在于二代们能够借助父辈的资源,在某些方面更可能快一点接近成功,但其实背后的东西大家都一样,那就是都需要自身的努力。”  然而,从几次的创业经历看来,张佩禹似乎更接近于“创一代”,虽然父亲有着庞大的集团与资源,但张佩禹所借助到的却微乎其微,从白手创业的特产连锁店到营销额4000万的果仓王国,张佩禹的成功几乎都依赖于自己。  而谈到自己的父亲,张佩禹更多的则是敬畏。虽然平时联系不多,但在张佩禹看来,父亲那一辈的创业才更值得尊敬,“如果说我们这一代的人创业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父亲那辈的人却很少是奔着这个想法去的。”据了解,张佩禹父亲当年创立天骄集团,更多的是想帮助当地解决就业问题,而事实也证明,天骄集团吸收了当地及周边地区不少“剩余”劳动力,有效减缓了因“在本地找不到合适工作而外出打工”等缘由造成的留守问题。  在张佩禹口中,父亲与现在所说的创业者有着从初心到本质的不同,“那一辈人,我更愿意称他们为企业家。”帮父亲抢滩线上遭阻另起炉灶  1992年出生的张佩禹在家里排行第3,上面还有两个哥哥。父亲早年创业,此后便一直将重心放在集团事务上,因此与三个儿子的沟通并不多,“我与父亲很少交流,一年也不过只有几次电话通话。”张佩禹如是说。  但受到父亲和两个哥哥创业的耳濡目染,在17岁读大学一年级的他便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山西特产连锁店。而同时,鉴于父亲的集团一直依赖传统销售渠道,在遭受互联网冲击的近年来集团也开始重视潜在的线上市场,张佩禹也开始接管天骄集团天猫店铺“天娇红旗舰店”的运营工作,店铺运营半年便收获了近60万的成交额,但原本沉浸在喜悦中的张佩禹却随即遭遇了当头一棒——店铺前期为了吸引流量打响知名度而长期进行促销活动引起了天骄集团线下运营团队的不满。  线下经销商认为线上的活动价格与线下价格不一致将扰乱市场,虽然张佩禹据理力争,并表示希望将线上店铺独立出天骄集团体系,却遭到了拒绝。颇为失意的张佩禹只能眼睁睁看着店铺的管理权被集团收回,最终因疏于打理以及营销额日益下滑,2014年天骄红旗舰店自动关店。  于是,大学三年级那年的张佩禹另起炉灶,自己单干。当时的张佩禹选择休学,只身来到了电商的发源地杭州进一步学习、调研。赴杭后,张佩禹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一个人摸索创业“果仓”品牌,一个人面对一切。他的这次创业没有拿过家里一分钱,就连果仓最早一批的货源,也是靠着自己的嘴皮子从几百个供应商那里以“先供货,卖出后再结款”的形式“磨”过来的。  2014年3月,张佩禹将原本在杭州成立的公司搬至安徽芜湖,并于6月15日正式将“果仓”品牌更名为“果仓王国”,张佩禹解释之所以选择将公司搬至安徽芜湖,除了芜湖政府能给到更多政策优惠与资源外,另外一大因素就是希望能够在地理位置上靠拢互联网坚果品牌老大“三只松鼠”,从而学习其运营管理经验,“但同时,因为公司所在地的变更,原本杭州的团队成员全部没有跟来,相当于在芜湖重新组建了一支团队。”  或许是因为不善于与父亲交流的关系,张佩禹的几次创业都没有与父亲交流太多,反而是母亲与两个哥哥都表示出极大支持,“我的两个哥哥,他们也都是在16、7岁的时候就去外面创业,大哥之前在深圳、二哥在东北,我之所以选择创业的道路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受他们的影响。”  果仓王国年销4000万却被收购  果仓王国搬迁至芜湖后,鼓励创业的当地政府向其提供了1万多平方米的公储场地,而经过近1年的发展,果仓王国目前已有近200名员工,办公场地1000多平方米,2014年全年营销额更是突破4000万元关口——张佩禹表示,果仓王国的前期推广主要还在于天猫站内,几乎直通车、钻展玩了个遍;而另一方面,在品类扩展上张佩禹也从未松懈,除红枣是源自天骄集团外,其他产品均由供货商生产加工,果仓王国负责贴牌出售。  张佩禹表示对于像果仓王国这类销售品牌来说,产品线越广就越能保证品牌的推广与盈利,“因为各个品类都有其对应的消费市场,在保证供应链的情况下品类越广,就越能占据更多市场。”目前果仓王国的SKU已达到40。  而反观家里的天骄集团,因为还依赖着传统线下经销商销售渠道,利润越来越低,据早前数据统计,天骄集团线下经销商有近1000家,但其中却鲜有大型经销机构,而随着互联网的冲击愈来愈烈,还不断有经销商倒闭——巅峰期的天骄集团原本每年在消费终端能够收益5-6亿元,而今年数据却剧烈下滑。  逐渐意识到危机的天骄集团在芜湖投资20个亿成立工厂,而同时也向果仓王国表达了希望收购的意愿。2015年5月,果仓王国被天骄集团收购,成为其旗下子品牌,张佩禹因此也放缓了果仓王国发展的脚步。  被收购之后,张佩禹打算回父亲集团学习管理,因为之前的创业经历也让他明白自己管理上的缺失,需要在大公司得到锻炼。但是在9月份的天骄集团董事会上,他却被董事会告知“并没有让其回山西的打算”,略有失落的张佩禹回到芜湖,好在没多久女儿便出世,几乎扫走了笼在张佩禹心头的阴霾——而房子与车子都已在芜湖搞定,这时的张佩禹心想也许就这样与妻子女儿,还有自己的果仓王国,能在芜湖扎根一辈子了。  但又一戏剧性转折却又发生了。11月,刚为女儿办完满月酒的张佩禹被一通电话临时通知需立即赶往山西任天骄集团营销总监一职。对此,不仅妻子表示不理解,张佩禹自己也有些惊慌失措,但“父命难违”,张佩禹最终还是启程前往山西,而因为女儿年纪还太小,只能与妻子暂留芜湖,“等这边工作稳定下来了,大概明年年初就能把老婆孩子接来山西。”张佩禹略带一丝苦笑的说。  而果仓王国也改由来芜湖负责工厂项目的二哥接手,至此,张佩禹的身份由果仓王国创始人转换成了天骄集团营销总监。  创二代是个褒义词压力山大  虽然创业经验丰富,但刚进天骄集团的张佩禹仍然备感压力。天骄集团已成立26年,一直专注于红枣产业,在山西几乎已是家喻户晓,而其中的员工少则已在集团内工作6-7年,多则长达10年以上,如何让老员工信服自己的能力?此前运营天娇红旗舰店的尴尬会不会重演?而另一方面,因为集团成立多年,在不少员工心里这份工作性质更偏向于“事业单位”,存在安于求稳心态的员工不在少数,初来的张佩禹明显感到整个集团分为“缺少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但是要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个现状?这些问题几乎要压得张佩禹喘不过气来。  好在天骄集团原有的线下50多人营销团队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建成,从推广到销售渠道几乎都不需要张佩禹再过多操劳。如何借助互联网帮助集团抢滩线上市场就成为目前的张佩禹所最需关心的事情。  年底是坚果、红枣类食品的销售旺季,张佩禹趁着年底来临前及时以PPT讲解形式向领导层介绍了线上市场开辟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关于开辟这块市场的自己见解,“领导层对这个想法还是比较认可的。”  得到鼓励的张佩禹更是卯足了劲,除了着手产品线升级以及线上渠道开发等工作外,也在积极组建新的线上运营团队,并希望能够在年底前重新在天猫平台上线店铺。但同时,由于现在身份的特殊性,张佩禹已然不可能像自己创业一样凭着一股冲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表示“关于明年的一些运营方案的调整还需与领导层进行再磨合。”  虽然已经“脱去”了创业者的外衣,转而作为父亲的“臂膀”帮其开辟更广的市场,完成线下发展至线上线下打通的转型,但张佩禹依旧对创业有着一种说不明的情怀,“首先,我觉得‘创二代’是一个褒义词,能够自己创业就说明自己有能力去得到自己想到的东西,”张佩禹表示,“创二代与普通创业者唯一的不同,可能就在于二代们能够借助父辈的资源,在某些方面更可能快一点接近成功,但其实背后的东西大家都一样,那就是都需要自身的努力。”  然而,从几次的创业经历看来,张佩禹似乎更接近于“创一代”,虽然父亲有着庞大的集团与资源,但张佩禹所借助到的却微乎其微,从白手创业的特产连锁店到营销额4000万的果仓王国,张佩禹的成功几乎都依赖于自己。  而谈到自己的父亲,张佩禹更多的则是敬畏。虽然平时联系不多,但在张佩禹看来,父亲那一辈的创业才更值得尊敬,“如果说我们这一代的人创业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父亲那辈的人却很少是奔着这个想法去的。”据了解,张佩禹父亲当年创立天骄集团,更多的是想帮助当地解决就业问题,而事实也证明,天骄集团吸收了当地及周边地区不少“剩余”劳动力,有效减缓了因“在本地找不到合适工作而外出打工”等缘由造成的留守问题。  在张佩禹口中,父亲与现在所说的创业者有着从初心到本质的不同,“那一辈人,我更愿意称他们为企业家。”果仓王国年销4000万却被收购  果仓王国搬迁至芜湖后,鼓励创业的当地政府向其提供了1万多平方米的公储场地,而经过近1年的发展,果仓王国目前已有近200名员工,办公场地1000多平方米,2014年全年营销额更是突破4000万元关口——张佩禹表示,果仓王国的前期推广主要还在于天猫站内,几乎直通车、钻展玩了个遍;而另一方面,在品类扩展上张佩禹也从未松懈,除红枣是源自天骄集团外,其他产品均由供货商生产加工,果仓王国负责贴牌出售。  张佩禹表示对于像果仓王国这类销售品牌来说,产品线越广就越能保证品牌的推广与盈利,“因为各个品类都有其对应的消费市场,在保证供应链的情况下品类越广,就越能占据更多市场。”目前果仓王国的SKU已达到40。  而反观家里的天骄集团,因为还依赖着传统线下经销商销售渠道,利润越来越低,据早前数据统计,天骄集团线下经销商有近1000家,但其中却鲜有大型经销机构,而随着互联网的冲击愈来愈烈,还不断有经销商倒闭——巅峰期的天骄集团原本每年在消费终端能够收益5-6亿元,而今年数据却剧烈下滑。  逐渐意识到危机的天骄集团在芜湖投资20个亿成立工厂,而同时也向果仓王国表达了希望收购的意愿。2015年5月,果仓王国被天骄集团收购,成为其旗下子品牌,张佩禹因此也放缓了果仓王国发展的脚步。  被收购之后,张佩禹打算回父亲集团学习管理,因为之前的创业经历也让他明白自己管理上的缺失,需要在大公司得到锻炼。但是在9月份的天骄集团董事会上,他却被董事会告知“并没有让其回山西的打算”,略有失落的张佩禹回到芜湖,好在没多久女儿便出世,几乎扫走了笼在张佩禹心头的阴霾——而房子与车子都已在芜湖搞定,这时的张佩禹心想也许就这样与妻子女儿,还有自己的果仓王国,能在芜湖扎根一辈子了。  但又一戏剧性转折却又发生了。11月,刚为女儿办完满月酒的张佩禹被一通电话临时通知需立即赶往山西任天骄集团营销总监一职。对此,不仅妻子表示不理解,张佩禹自己也有些惊慌失措,但“父命难违”,张佩禹最终还是启程前往山西,而因为女儿年纪还太小,只能与妻子暂留芜湖,“等这边工作稳定下来了,大概明年年初就能把老婆孩子接来山西。”张佩禹略带一丝苦笑的说。  而果仓王国也改由来芜湖负责工厂项目的二哥接手,至此,张佩禹的身份由果仓王国创始人转换成了天骄集团营销总监。  创二代是个褒义词压力山大  虽然创业经验丰富,但刚进天骄集团的张佩禹仍然备感压力。天骄集团已成立26年,一直专注于红枣产业,在山西几乎已是家喻户晓,而其中的员工少则已在集团内工作6-7年,多则长达10年以上,如何让老员工信服自己的能力?此前运营天娇红旗舰店的尴尬会不会重演?而另一方面,因为集团成立多年,在不少员工心里这份工作性质更偏向于“事业单位”,存在安于求稳心态的员工不在少数,初来的张佩禹明显感到整个集团分为“缺少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但是要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个现状?这些问题几乎要压得张佩禹喘不过气来。  好在天骄集团原有的线下50多人营销团队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建成,从推广到销售渠道几乎都不需要张佩禹再过多操劳。如何借助互联网帮助集团抢滩线上市场就成为目前的张佩禹所最需关心的事情。  年底是坚果、红枣类食品的销售旺季,张佩禹趁着年底来临前及时以PPT讲解形式向领导层介绍了线上市场开辟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关于开辟这块市场的自己见解,“领导层对这个想法还是比较认可的。”  得到鼓励的张佩禹更是卯足了劲,除了着手产品线升级以及线上渠道开发等工作外,也在积极组建新的线上运营团队,并希望能够在年底前重新在天猫平台上线店铺。但同时,由于现在身份的特殊性,张佩禹已然不可能像自己创业一样凭着一股冲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表示“关于明年的一些运营方案的调整还需与领导层进行再磨合。”  虽然已经“脱去”了创业者的外衣,转而作为父亲的“臂膀”帮其开辟更广的市场,完成线下发展至线上线下打通的转型,但张佩禹依旧对创业有着一种说不明的情怀,“首先,我觉得‘创二代’是一个褒义词,能够自己创业就说明自己有能力去得到自己想到的东西,”张佩禹表示,“创二代与普通创业者唯一的不同,可能就在于二代们能够借助父辈的资源,在某些方面更可能快一点接近成功,但其实背后的东西大家都一样,那就是都需要自身的努力。”  然而,从几次的创业经历看来,张佩禹似乎更接近于“创一代”,虽然父亲有着庞大的集团与资源,但张佩禹所借助到的却微乎其微,从白手创业的特产连锁店到营销额4000万的果仓王国,张佩禹的成功几乎都依赖于自己。  而谈到自己的父亲,张佩禹更多的则是敬畏。虽然平时联系不多,但在张佩禹看来,父亲那一辈的创业才更值得尊敬,“如果说我们这一代的人创业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父亲那辈的人却很少是奔着这个想法去的。”据了解,张佩禹父亲当年创立天骄集团,更多的是想帮助当地解决就业问题,而事实也证明,天骄集团吸收了当地及周边地区不少“剩余”劳动力,有效减缓了因“在本地找不到合适工作而外出打工”等缘由造成的留守问题。  在张佩禹口中,父亲与现在所说的创业者有着从初心到本质的不同,“那一辈人,我更愿意称他们为企业家。”创二代是个褒义词压力山大  虽然创业经验丰富,但刚进天骄集团的张佩禹仍然备感压力。天骄集团已成立26年,一直专注于红枣产业,在山西几乎已是家喻户晓,而其中的员工少则已在集团内工作6-7年,多则长达10年以上,如何让老员工信服自己的能力?此前运营天娇红旗舰店的尴尬会不会重演?而另一方面,因为集团成立多年,在不少员工心里这份工作性质更偏向于“事业单位”,存在安于求稳心态的员工不在少数,初来的张佩禹明显感到整个集团分为“缺少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但是要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个现状?这些问题几乎要压得张佩禹喘不过气来。  好在天骄集团原有的线下50多人营销团队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建成,从推广到销售渠道几乎都不需要张佩禹再过多操劳。如何借助互联网帮助集团抢滩线上市场就成为目前的张佩禹所最需关心的事情。  年底是坚果、红枣类食品的销售旺季,张佩禹趁着年底来临前及时以PPT讲解形式向领导层介绍了线上市场开辟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关于开辟这块市场的自己见解,“领导层对这个想法还是比较认可的。”  得到鼓励的张佩禹更是卯足了劲,除了着手产品线升级以及线上渠道开发等工作外,也在积极组建新的线上运营团队,并希望能够在年底前重新在天猫平台上线店铺。但同时,由于现在身份的特殊性,张佩禹已然不可能像自己创业一样凭着一股冲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表示“关于明年的一些运营方案的调整还需与领导层进行再磨合。”  虽然已经“脱去”了创业者的外衣,转而作为父亲的“臂膀”帮其开辟更广的市场,完成线下发展至线上线下打通的转型,但张佩禹依旧对创业有着一种说不明的情怀,“首先,我觉得‘创二代’是一个褒义词,能够自己创业就说明自己有能力去得到自己想到的东西,”张佩禹表示,“创二代与普通创业者唯一的不同,可能就在于二代们能够借助父辈的资源,在某些方面更可能快一点接近成功,但其实背后的东西大家都一样,那就是都需要自身的努力。”  然而,从几次的创业经历看来,张佩禹似乎更接近于“创一代”,虽然父亲有着庞大的集团与资源,但张佩禹所借助到的却微乎其微,从白手创业的特产连锁店到营销额4000万的果仓王国,张佩禹的成功几乎都依赖于自己。  而谈到自己的父亲,张佩禹更多的则是敬畏。虽然平时联系不多,但在张佩禹看来,父亲那一辈的创业才更值得尊敬,“如果说我们这一代的人创业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父亲那辈的人却很少是奔着这个想法去的。”据了解,张佩禹父亲当年创立天骄集团,更多的是想帮助当地解决就业问题,而事实也证明,天骄集团吸收了当地及周边地区不少“剩余”劳动力,有效减缓了因“在本地找不到合适工作而外出打工”等缘由造成的留守问题。  在张佩禹口中,父亲与现在所说的创业者有着从初心到本质的不同,“那一辈人,我更愿意称他们为企业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