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懂点阿里打假规则:别卖了假货被关了店还蒙在鼓里

2024-03-20 13:02
admin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给了个人或企业各大的施展平台,但不可避讳的这股不良之风也暗藏其中。  阿里巴巴集团自2002年针对B2B业务开设邮箱投诉通道受理投诉业务,便开始了漫长而又严谨的打假之路。除平台外,还有消费者、卖家、品牌商身在其中,作为经营的主体,商家必须正视售假,规避雷区。  到底哪些算假货?  有时售假的出现也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对概念的模糊或是疏于管控。那么打假打假,打的是哪些“假货”?  据《2014年网络交易平台打假报告》显示,假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假货,是指与客观事实明显不符,或者不符合相关标准,或者与被司法判定的标准不符的产品。从较严格的法律定义来看,狭义的假货主要指假冒、侵犯他人商标权的产品。也就是俗语常说的“挂羊头,卖狗肉”的商品,卖的是狗肉,却因为羊肉销量好就包装成羊肉来销售。类似的情况还有,隔壁张三牌的羊肉卖的特别好,你和张三没有合作关系,但是眼红隔壁生意,就也给自己打上张三的牌子,这就是商标侵权了。又或者,知道直接拿来用不对,就打了个“擦边球”,取名小张三,但无论品牌标志还是标语都和张三极其相似,这就是“山寨”了,属于侵犯知识产权。  随着商业模式的演变,假货的种类也在不断滋生。不完全统计,假货涉及的定义至少有20多种,实物假货和非物质假货,实际假货和意念假货,形式假货和内容假货等。以实际假货和意念假货为例,后者是指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假货,但并不一定真是假货。比如很多低价的产品,消费者很容易产生假货的印象,但又的确实不是假货。  所谓的“真”,除了表述的真、质量的真外,其实还有价格和价值的匹配。淘宝平台上的品牌商品,一般都会有自己对应的价格区间,早期的假货往往在出售价格上会远低于正品的价格,因此对于部分品牌系列明显过低价格的商品,会做重点排查和售假处罚。 此外,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渠道建设便利,但也为监管增加了难度,卖家的货源渠道无法掌控,这就导致“非品牌授权”商品的出现。这类商品品质不假,但属于渠道窜货,从品牌商的角度出发,属于“售假”,其伤害的是品牌持有方和代理人的利益。  以上是基于品牌归属问题的案例,但无品牌不完全等于假货。无品牌的存在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消费在升级的同时,也应该分层,回应社会底层消费人群的需求。在淘宝,有许多中小卖家都是以经验无品牌商品为主,但有自主创新和后期形成品牌的可能,因此不能以偏概全,唯品牌是瞻。  明确“假货”的定义,有助于商家制定符合法律法规的商品销售计划。此外,也有数据显示,儿童玩具、服装、鞋类、箱包、小家电,这五类商品是“重灾区”消费品的合格率相对较低。因此,从事这几类商品的商家需要注意商品的正规性,避免售假风险。  假货其实有死敌——大数据  商品流通仿佛一片茂盛的森林,每个经营者都想从中获取果实,但森林越大,当中的规则破坏者也越多。总有一部分人群为了高额的利润而使用不法手段。这是电子商务出现之前就存在的市场顽疾。但电商的出现,也为解决这颗毒瘤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  事实上,假货产生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制度的不健全。而这两项恰恰都是电子商务的强项,正好弥提升传统商业治理的短板。一方面,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信息流,是信息的充分流动,自然是信息最为透明、公开和对称的领域;另一方面,在没有电子商务的时候,网下的交易信用是无法统计的,是碎片化的和不断被遗失的。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真正解决了交易信用的问题,使其得以浮出水面,“因为信任、所以简单”,使信用成为一种财产。  以淘宝为例,目前已通过运用大数据工具,形成了一整套线上打假的机制。网上开店需要18道审核的实名制;信用评价,形成全民监督;图片智能比对;第三方神秘买家抽检、十余套智能打假系统;基于物联网的一品一码计划,让所有商品可被溯源;侵权人配送地址锁定,配合执法部门提供证据等,对假货形成了有效震慑。根据统计,在淘宝的所有打假措施中,其主动出击的数量是被动受理投诉的20倍左右。  其实,随着行业的发展,淘宝的开店审核机制一直在改变,最初卖家只需要上传一张身份证即可,后来需要店主手持身份证的照片。2014年开始据用户不同情况,额外要求根据指定手势拍照、手持当地报纸拍照,甚至小二电话核实等。据悉,今后还会开发人脸和声纹特征数据库。而在商品发布环节,会通过智能系统评估,一旦发现异常,会通过弹窗的方式提醒卖家,其商品可能是假货。但有一个前提是该品牌能够被系统认知,因此,平台需要不断对品牌库的数据进行扩充。  此外,整体的大数据打假系统也在不断进化,物流数据、商品数据、交易数据、文字数据、图片数据、权利人数据、消费者评价数据、维权数据、举报数据、工商对接及社交媒体数据等,随着数据的丰富打架也将越精准。假设一个卖家开设了三家店,一家被处理,就会顺势追踪到另外两家。对消费者的来电投诉、文字评论、退货理由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机器语义分析,把假货的相关信息抽取出来。再从消费者投诉集中的商品中,抽检样品交给第三方鉴定机构,如是假货,马上就会进行处理,对商品进行支付暂停,卖家可以收到货款,但是钱不能被转走,暂时冻结在支付宝里,也就是说截断了支付的流转。  品牌培育根源杜绝  作为销售渠道,互联网本和电商平台本身不生产假货,假货的根源实则在于线下。为了更加有力的为各级政府部门输送精准的打假信息,阿里基于网友举报、权利人投诉等多维度信息,计划在将来发布“全国线下假货分布及流通地图”,全面客观的展现线下假货分布情况,并对重点区域、类目等信息进行注明。据淘宝发布的2014打假报告显示,近9成的售假团伙来自线下十个区域,前3大区域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东南等地。  然则,这些线下的制假和售假商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资深总监倪良曾走访了一些假货生产、销售商,他们的反馈是“只能达到温饱,而且每天提心吊胆,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着自己的店铺有没有被封掉。”其实,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光靠打击、清理,无法从根源上消灭假货。只有将那些生产、销售假货的人,转变成生产、销售原创品牌,可以赚到钱,且长久经营的才是有效措施。目前阿里已经和福建省莆田市政府达成紧密合作,引导当地以前生产假耐克、假阿迪达斯的产能变成原创品牌,并借助平台的力量帮助这些原创品牌更好地营销。  其实,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制作国,国内各大产业集群地都在向品牌化发展,早前温州鞋企品牌奥康就以烧鞋抵制假货,并在当地形成企业联盟,从产业集群内部“打假”升级。而电商除了给打假提供了大数据的支持外,也给更多的制造商和经销商自建品牌提供了机会,从淘系成长起来的大量淘品牌就是一个佐证。从淘品牌的基因来看,他们此前或是从事淘宝较早的卖家,或是有销售经验的经销商,或是工厂转型等。  早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外贸出口受阻,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很大一批代加工厂转作线上开展品牌运营,或开始承接淘品牌和大卖家的订单等。这些借由电商的转型方式给传统加工厂带去了新的希望。倪良说:“2015年,阿里将开辟新的打假思路,将打假提高到改变陈旧生产模式的高度,不仅是打击,而是培育出一批原创的名族品牌,让其有尊严的生产经营。”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给了个人或企业各大的施展平台,但不可避讳的这股不良之风也暗藏其中。  阿里巴巴集团自2002年针对B2B业务开设邮箱投诉通道受理投诉业务,便开始了漫长而又严谨的打假之路。除平台外,还有消费者、卖家、品牌商身在其中,作为经营的主体,商家必须正视售假,规避雷区。  到底哪些算假货?  有时售假的出现也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对概念的模糊或是疏于管控。那么打假打假,打的是哪些“假货”?  据《2014年网络交易平台打假报告》显示,假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假货,是指与客观事实明显不符,或者不符合相关标准,或者与被司法判定的标准不符的产品。从较严格的法律定义来看,狭义的假货主要指假冒、侵犯他人商标权的产品。也就是俗语常说的“挂羊头,卖狗肉”的商品,卖的是狗肉,却因为羊肉销量好就包装成羊肉来销售。类似的情况还有,隔壁张三牌的羊肉卖的特别好,你和张三没有合作关系,但是眼红隔壁生意,就也给自己打上张三的牌子,这就是商标侵权了。又或者,知道直接拿来用不对,就打了个“擦边球”,取名小张三,但无论品牌标志还是标语都和张三极其相似,这就是“山寨”了,属于侵犯知识产权。  随着商业模式的演变,假货的种类也在不断滋生。不完全统计,假货涉及的定义至少有20多种,实物假货和非物质假货,实际假货和意念假货,形式假货和内容假货等。以实际假货和意念假货为例,后者是指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假货,但并不一定真是假货。比如很多低价的产品,消费者很容易产生假货的印象,但又的确实不是假货。  所谓的“真”,除了表述的真、质量的真外,其实还有价格和价值的匹配。淘宝平台上的品牌商品,一般都会有自己对应的价格区间,早期的假货往往在出售价格上会远低于正品的价格,因此对于部分品牌系列明显过低价格的商品,会做重点排查和售假处罚。 此外,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渠道建设便利,但也为监管增加了难度,卖家的货源渠道无法掌控,这就导致“非品牌授权”商品的出现。这类商品品质不假,但属于渠道窜货,从品牌商的角度出发,属于“售假”,其伤害的是品牌持有方和代理人的利益。  以上是基于品牌归属问题的案例,但无品牌不完全等于假货。无品牌的存在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消费在升级的同时,也应该分层,回应社会底层消费人群的需求。在淘宝,有许多中小卖家都是以经验无品牌商品为主,但有自主创新和后期形成品牌的可能,因此不能以偏概全,唯品牌是瞻。  明确“假货”的定义,有助于商家制定符合法律法规的商品销售计划。此外,也有数据显示,儿童玩具、服装、鞋类、箱包、小家电,这五类商品是“重灾区”消费品的合格率相对较低。因此,从事这几类商品的商家需要注意商品的正规性,避免售假风险。  假货其实有死敌——大数据  商品流通仿佛一片茂盛的森林,每个经营者都想从中获取果实,但森林越大,当中的规则破坏者也越多。总有一部分人群为了高额的利润而使用不法手段。这是电子商务出现之前就存在的市场顽疾。但电商的出现,也为解决这颗毒瘤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  事实上,假货产生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和信用制度的不健全。而这两项恰恰都是电子商务的强项,正好弥提升传统商业治理的短板。一方面,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信息流,是信息的充分流动,自然是信息最为透明、公开和对称的领域;另一方面,在没有电子商务的时候,网下的交易信用是无法统计的,是碎片化的和不断被遗失的。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真正解决了交易信用的问题,使其得以浮出水面,“因为信任、所以简单”,使信用成为一种财产。  以淘宝为例,目前已通过运用大数据工具,形成了一整套线上打假的机制。网上开店需要18道审核的实名制;信用评价,形成全民监督;图片智能比对;第三方神秘买家抽检、十余套智能打假系统;基于物联网的一品一码计划,让所有商品可被溯源;侵权人配送地址锁定,配合执法部门提供证据等,对假货形成了有效震慑。根据统计,在淘宝的所有打假措施中,其主动出击的数量是被动受理投诉的20倍左右。  其实,随着行业的发展,淘宝的开店审核机制一直在改变,最初卖家只需要上传一张身份证即可,后来需要店主手持身份证的照片。2014年开始据用户不同情况,额外要求根据指定手势拍照、手持当地报纸拍照,甚至小二电话核实等。据悉,今后还会开发人脸和声纹特征数据库。而在商品发布环节,会通过智能系统评估,一旦发现异常,会通过弹窗的方式提醒卖家,其商品可能是假货。但有一个前提是该品牌能够被系统认知,因此,平台需要不断对品牌库的数据进行扩充。  此外,整体的大数据打假系统也在不断进化,物流数据、商品数据、交易数据、文字数据、图片数据、权利人数据、消费者评价数据、维权数据、举报数据、工商对接及社交媒体数据等,随着数据的丰富打架也将越精准。假设一个卖家开设了三家店,一家被处理,就会顺势追踪到另外两家。对消费者的来电投诉、文字评论、退货理由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机器语义分析,把假货的相关信息抽取出来。再从消费者投诉集中的商品中,抽检样品交给第三方鉴定机构,如是假货,马上就会进行处理,对商品进行支付暂停,卖家可以收到货款,但是钱不能被转走,暂时冻结在支付宝里,也就是说截断了支付的流转。  品牌培育根源杜绝  作为销售渠道,互联网本和电商平台本身不生产假货,假货的根源实则在于线下。为了更加有力的为各级政府部门输送精准的打假信息,阿里基于网友举报、权利人投诉等多维度信息,计划在将来发布“全国线下假货分布及流通地图”,全面客观的展现线下假货分布情况,并对重点区域、类目等信息进行注明。据淘宝发布的2014打假报告显示,近9成的售假团伙来自线下十个区域,前3大区域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东南等地。  然则,这些线下的制假和售假商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资深总监倪良曾走访了一些假货生产、销售商,他们的反馈是“只能达到温饱,而且每天提心吊胆,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着自己的店铺有没有被封掉。”其实,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光靠打击、清理,无法从根源上消灭假货。只有将那些生产、销售假货的人,转变成生产、销售原创品牌,可以赚到钱,且长久经营的才是有效措施。目前阿里已经和福建省莆田市政府达成紧密合作,引导当地以前生产假耐克、假阿迪达斯的产能变成原创品牌,并借助平台的力量帮助这些原创品牌更好地营销。  其实,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制作国,国内各大产业集群地都在向品牌化发展,早前温州鞋企品牌奥康就以烧鞋抵制假货,并在当地形成企业联盟,从产业集群内部“打假”升级。而电商除了给打假提供了大数据的支持外,也给更多的制造商和经销商自建品牌提供了机会,从淘系成长起来的大量淘品牌就是一个佐证。从淘品牌的基因来看,他们此前或是从事淘宝较早的卖家,或是有销售经验的经销商,或是工厂转型等。  早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外贸出口受阻,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很大一批代加工厂转作线上开展品牌运营,或开始承接淘品牌和大卖家的订单等。这些借由电商的转型方式给传统加工厂带去了新的希望。倪良说:“2015年,阿里将开辟新的打假思路,将打假提高到改变陈旧生产模式的高度,不仅是打击,而是培育出一批原创的名族品牌,让其有尊严的生产经营。”

相关文章

  • 京东商城有假货吗?如辨别是真货还是假货?

    京东商城有假货吗?如辨别是真货还是假货? 相信大家都有网购的经历,大家也应该尝试过在京东购买商品,京东的优势就是有自营店质量有保障,而且物流速度很快,基本上都是当日送达或者次日送达,但是虽然京东是说自营店有保障,但是有的人还是会担心京豆是否会出现假货。,但实在迫不得已要在网上购买时,一定要看好商家店铺的信用度,和对比一下价格与实体店的相差得多不多,如果网上的比实体店上便宜很多那一定要注意了,很有可能就是假货。,最稳妥的方式是直接去线下实体

    2024-03-18 09:45
  • 京东自营全球购是正品吗(京东海外店为什么便宜)

    京东自营全球购是正品吗(京东海外店为什么便宜) 三、自有团队,深入各原材产区,从原料选择到设计打样,与工厂保持密切沟通,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以下是购物时要注意的地方:大家在下之前,要仔细查看评价,根据用户评价来决定是否要购买?注意看主页面有没有打折活动,如果有,可以等到活动开始的时候再买,这样会省下不少钱。,所以大家在购物时,不能靠店铺辨别是否真假,还是要经过多方面判断才能查证。

    2024-03-18 09:44
  • 京东自营保真吗?可靠吗?

    京东自营保真吗?可靠吗? 相信现在对于网上购物已经不陌生了吧,在京东上面购物越来越多了,上京东购物的话大家喜欢上自营店买东西,主要是因为自营店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信任感,大家更加信赖京东自营店,质量有保证,物流的速度也比较快,那么京东自营有假货吗? 京东自营有假货吗?京东的产品主要是两种:自营和第三方平台入驻。自营不用说,都是品牌方直接供货,存储到京东的仓库中。而第三方,一般电商的朋友都知道,京东对商家的资质要求比较高,入

    2024-03-18 09:44
  • 京东海外自营店是正品吗?怎么样?

    京东海外自营店是正品吗?怎么样? 如果真的买到了假货,可能是京东对供货方审核不严格,使得非法供货方将假货以次充好输入我国市场,但即便如此,你也可以通过正当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同时如果查出内部有相关工作人员参与此事,也同样开除并且交给警方处理。,所以大家在购物时,不能靠店铺辨别是否真假,还是要经过多方面判断才能查证。

    2024-03-13 19:20
  • 京东商城有假货吗?买到假货怎么办?

    京东商城有假货吗?买到假货怎么办? 2,其次在线跟京东客服沟通联系,描述商品与正品的明显不同。,5,如果有发票,又能确认该商品为假货,直接去法院起诉,可以退款并且得到相应赔偿。,所以大家在购买品牌商品时,不能光凭平台就确认它是正品。

    2024-03-13 19:18
  • 京东自营有假货吗?京东自营靠谱吗?

    京东自营有假货吗?京东自营靠谱吗? 相信现在对于网上购物已经不陌生了吧,在京东上面购物越来越多了,上京东购物的话大家喜欢上自营店买东西,主要是因为自营店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信任感,大家更加信赖京东自营店,质量有保证,物流的速度也比较快,那么京东自营有假货吗?京东自营有假货吗?京东的产品主要是两种:自营和第三方平台入驻。自营不用说,都是品牌方直接供货,存储到京东的仓库中。而第三方,一般电商的朋友都知道,京东对商家的资质要求比较高,入驻

    2024-03-13 19:17
  • 京东自营仓发货是正品吗?怎么提升销量?

    京东自营仓发货是正品吗?怎么提升销量? 对京东卖家来说,其实也希望能够做好京东店铺的各项工作,但是自营店铺的自营仓发货是不是正品商品呢?又该怎么去提升店铺的销量呢?我马上给各位介绍一下。,3、物流全流程均为京东负责京东的自营商品,全部由京东配送完成,从商品打包出库,从仓库到配送站,在从配送站到消费者家中,全部由京东操作,切每一个步骤都有监控,完全杜绝了配送过程中的调包现象。,4、有了以上三点保证,基本上京东自营可以杜绝假货。

    2024-03-13 18:27
  • 京东假货一赔三规则介绍,如何辨别假货?

    京东假货一赔三规则介绍,如何辨别假货? 在京东商城就有相关规定,如果店铺售假就要进行三倍赔偿。,那么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京东假货一赔三规则吧。,万一不幸从网购渠道买到了假冒商品,你该怎么办?今年年初,网友花480元网购买了某品牌价值两千多元的冲锋衣,拿到之后发现是假冒商品。

    2024-03-13 18:07
  • 在京东买到假货怎么办?京东商城有假货吗?

    在京东买到假货怎么办?京东商城有假货吗? 在京东买到假货怎么办?如果在京东自营店买到假货,一共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此事。,第一种,我们可以跟客服进行沟通协商,要求退还真货。,第二种,如果商家拒绝退换,并且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商家不承认假货不肯退款,我们可以先去找公安局质检,然后质检确认后,我们可以消费者协会或者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4-03-13 18:07
  • 京东假货规定怎么赔偿?有哪些标准?

    京东假货规定怎么赔偿?有哪些标准? 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网购商品7天内可无理由退货。,2、向电商平台举报侵权商品商家除了假货证据外,最好能出示你与卖家沟通记录,因为双方产生纠纷时候,聊天记录是很好的一个证据,平台一般也凭这个判定谁是谁非的。,3、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起诉网络交易平台,或要求两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024-03-13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