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这5种打折促销的技巧,可提升销量又不贬低产品价值有人说靠女人挣钱是吃软饭,他却8年时间挣到1000亿!

2024-03-21 15:51
admin

软文发布:打折促销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用户消费的有效营销方式,过于直接粗暴地打折,很容易对品牌和产品产生副作用,不妨采用换种更高级的打折促销方式——“隐形打折”。

我们在做产品营销时,采取打折促销是难以避免的一种常见的营销方式。

但假如打折促销方式用得不够好,很容易带来价格战、损伤品牌形象和对产品价值的贬低等副作用。

比如你开水果店,如果经常直接粗暴地打折——9折不买,那就8折;8折还不买,那就5折……而最终导致让消费者形成“不打折就不购买”的消费习惯,而且还可能让消费者产生“这家水果店怎么这么便宜?是不是次品货啊…”的认知问题。

如果你非要打折,真心建议,不要太直接粗暴地打折。为了减少打折促销的副作用,怪兽先森给你推荐一种更高级的打折方式——“隐形打折”,即利用各种心理错觉或正当理由等方式去变样打折,让消费者感觉占到了便宜且认为是合理的。

这是什么意思?

先来看看下面打折例子与解释,看完你可能会更明白。

以下两种打折方式,你认为哪种比较划算?

第一种:“餐厅吃顿饭,消费达200以上,可享受8折优惠”;

第二种:“若充值1000元,本次消费的200元可免单!”

以上问题经过实验验证,大部分人的第一直觉会认为第二种方式比较“划算”。

但冷静一想,咦?不对!

细心的你可能发现了——其实这两种方式的折扣优惠度是一样的!

第一种:满200元打折8折,也就是8折的优惠;

第二种:充1000元免200元,200/1000=8折!(恍然大悟)

那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会觉得第二种比较优惠呢?

其实,第二种就是利用了人的判断错觉,进行了“隐形打折”,让人感觉比较划算。而第一种是“直接粗暴打折”,这种容易对产品产生各种折后的副作用。

这种“隐形打折”的方式,和直接打折方式的优惠力度虽然是差不多的,但两者的给消费者的感觉却有很大区别。直接打折容易产生“产品价值被贬低”等副作用,而隐形打折却让人感觉占到了便宜又不容易产生“该产品质量有问题”等等的认知问题。

例如我们常见的双十一、店铺周年庆等等的促销打折,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会认为这种打折是因为产品有问题。因为这种打折促销活动就是利用了“隐形打折”的策略——“双十一都是搞优惠的日子“这个正当理由来打折,避免了了产品价值感的贬低。

你现在明白了“直接打折”就是直接说打几折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副作用太大,尽量少用。而应该用第二种的“隐形打折”方式——采用各种心理错觉或正当理由等方式去变样打折,让消费者感觉占到了便宜且认为打折是合理的。

如果还觉得“隐形打折”方式有点难以操作,下面怪兽先森给你总结了“隐形打折”的5个具体操作技巧,供你参考。

1.错觉折扣

让消费者看起来更能占到便宜的打折方式。

比如这两个做法:

a.低价高购

一件产品200元,直接说“该商品打7折优惠”,不如说“只需花140元就可以买到店里价值200元的商品,或只用140元就可以挑选店中任何一件原价的商品”的“低价高购”打折做法。虽然同样是打折,但后者的“低价高购”做法更能让消费者有赚到便宜的心理感觉。

b.充值免单

什么叫充值免单?就是充值多少钱,就可以免费享受当下的消费。

比如文章前面的“充1000元,今天200元饭钱可以免单”例子,就是充值免单的做法,这和“消费200元可以打8折”的本质虽然是一样的,但是充值免单会让消费者产生一种心理错觉,心里想:“What?还有这么爽的事?”

需注意的是,这种“错觉折扣”的隐形打折技巧,最好结合一下某个促销理由,比如说今天是换季或者是感恩节等原因而打折。这样才会更好地保持产品的价值感,不但能减少消费者对打折的产品质量顾虑又可吸引了更多的购买。

2.单品特价引流

在活动期间,把店里某款产品进行低价打折,吸引更多用户流量进店,为其他产品引流。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广州某家酒店喝茶时,看到想在这家酒店喝茶吃饭的人都需要排队,甚至排两个小时都是常事。这样的客流量相对其他竞争商家来说,是非常羡慕的现象。

其中成功原因也许有很多方面,但我看到这家酒店一个明显的促销技巧就是“单品特价引流”——周一到周五,每天分别有款平时价格20元以上的产品,在当天只需5元。如30元/盘的猪杂汤,周一当天的只需5元;28元一碗的凤爪在周二当天也是5元;以此类推。

虽然当天此款产品没有盈利甚至亏本,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流作用。有些消费者在考虑去隔壁家的酒楼还是这家的决策犹豫中——如果知道这家酒楼有款产品竟然这么便宜,还是自己的最爱,那么就会因为该特价单品带来更多消费者,为其他菜品带来了购买流量。

有很多做电商也可以用该技巧。比如“一元购物”等活动,用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购买店中所有100元以下的任一产品。这样的方式用得好,也会为店中的其他产品带来有效的流量——因为这个诱惑人的打折活动被吸引进来店铺的消费者,看到店里其他的产品,可能会顺便买了不只一元的东西。

“单品特价引流”打折技巧是一种此亏彼盈的隐形打折策略。虽然其本质也是和打折差不多,但这种技巧也可以在实现促销销量的提升同时,从而也保持了整体的产品或品牌的价值。

3.赠而不折

赠而不折,指给现金券等方式给消费者,但不打折(虽然和打X折是同样的优惠)。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持住了产品的价值感又让消费者感觉得到了优惠。

有人说靠女人挣钱是吃软饭,他却8年时间挣到1000亿!

有人说靠女人挣钱是吃软饭,他却8年时间挣到1000亿,硬气得很!

来源:硕士博士圈(公众号ID:phdmaster)

沈亚是谁?您不一定知道,但是您一定听说过那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唯品会。2年时间上演惊天逆转,从上市时的12亿市值到最高峰1200亿,一度成为仅次于腾讯、阿里、百度、奇虎360、京东之后的中国第六大市值互联网公司。成就唯品会神话的正是“中国电商传奇黑马”——沈亚。

1971年,沈亚出生在温州鹿城,父亲是著名的文字学家沈克成。不过,当时知识分子很不吃香,沈亚的出生加重家里负担,父亲就只好忍痛弃文从商,在老家办了一家震旦电子仪器厂,直到沈亚小学4年级,家里才慢慢好转起来。

令父母欣慰的是,沈亚从小就酷爱读书,六岁多就经常跑到父亲的书房,津津有味地阅读论语、中庸、三国演义等书籍,此后的学业上也是顺风顺水,一路第一读到大学。

1990年,沈亚从上海铁道学院毕业后,父亲彻底当起了甩手掌柜,把小厂交给沈亚经营,自己潜心研究学问去了。

沈亚继承了父亲的聪明脑瓜,他在原有电子仪器的基础上拓展了当时热门的电池代理业务。从温州做到整个浙南,1995年以后还自建电池厂,一度把电池卖到了东南亚、非洲,年营业额做到1000多万。不过毛利却低得可怜,一年能够挣到100多万已算好年景。

1998年夏天,沈亚去温州电子商城转悠,无意中发现手机门店的生意很火,好几家店铺门口还排长队。不过,也有一家门店生意惨淡,稀稀拉拉没有几个顾客。店长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沈亚上前一攀谈,对方费了半天劲才听懂他的温州方言。

怎么回事?原来店长叫洪晓波,8岁那年就跟着父母移民法国,24岁父亲想让他接手法国的餐饮和房地产生意,可洪晓波却偏偏不肯,执意要回国。父亲非常生气,甩给洪晓波50万人民币,“你迟早有一回会后悔的!”

不过洪晓波拿起那50万,头也不回就回到温州,干起卖蓝牙设备的生意。可是他中文说得不太利落,温州话也听得半生不熟,所以有时一天也没有几个顾客。

“我是卖电池的,现在手机很火,准备搞手机电池、充电器、蓝牙设备等配件生意,要不要一起干?”沈亚改用英语与洪晓波交谈。洪晓波马上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越聊越热乎,最后决定联手一起干。

于是,沈亚负责联系国内的通讯器材厂商、组织货源,洪晓波负责在欧洲卖货、发展渠道和代理商。当时国内的手机电池5元一个,在欧洲能卖到5美元。两人能够把手机电池更新的速度做到与手机厂家的出厂速度同步,加上做得人少,结果短短2年时间就赚了500多万。

很快,手机电池配件领域涌入1000多家厂商,最后做一块手机电池毛利不到5分钱,也就出口退税能够回点现金,还要压好几个月的货款。

到了2005年,公司营业额做到4000多万,不过纯利润才300万出头,“做得太辛苦!”沈亚与洪晓波决定收手,然后每人花五十多万去商学院充电。

2008年春节,洪晓波在家休息,突然发觉法国太太有点不对劲: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坐在电脑前,连早饭也不做了,“偷偷摸摸起这么早上网,网聊吗?”洪晓波心里犯嘀咕,原来妻子在浏览法国Vp网站,购买打折的名牌服装。

法国Vp是什么东东?洪晓波一问太太才知道,那是法国电商领域最早的名品限时抢购网站,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名牌服装,用户可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抢购”。

洪晓波与沈亚聊天时无意中提到了这件事情,沈亚一听眼睛放光“这事靠谱,我们在国内也搞个一模一样的”。两人立即组建团队、搭建网站,沈亚还拉来三位商学院EMBA班的同学,5人凑齐了3000万。

2008年8月,主打“品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险”的唯品会在广州正式成立,沈亚担任董事长,洪晓波担任副董事长。

这回,沈亚相当大手笔,在广州首个LOFT综合体项目——信义会馆租下了1200平方米的办公室做总部,装修风格极具现代化和时尚感,“和世界知名品牌打交道,太寒酸了没人愿意和你做生意。”

当年12月,唯品会正式上线,完全复制法国Vp的奢侈品闪购模式“限时限量推出打折商品,抢购一空之后就停止供货。”同时沈亚在唯品会中注入中国特色——提供正品保险“如果消费者买到的是假货,可以获得全额退款。”

2008年的最后三个月,沈亚和洪晓波轮流前往巴黎扫货,专拣一线奢侈品打折时候买,每次一下单就是百万级别的订单,以至于那些品牌代理商一见到他俩比亲爹还亲,专门配两个导购服务,一个中文的,一个英文的。

很快,唯品会的大仓库堆得满满的,然后两人坐在家里等着数钱。不过2008年12月上线当月却只卖出18单,还有12人是沈亚与洪晓波在商学院的同学,三个月后的隔年3月,销售量也才增长到100单,与两人的期望差距甚远。

更可怕的是,2009年年初,由于海淘的越来越多,市面上冒牌A货开始流行,路易威登、LV等奢侈品开始严格控制对网络渠道供货和授权,电商能够拿到的精品越来越少,消费者的信任感越来越低。

到后来,沈亚发现无论折扣力度有多大,用户网购1000元以上的商品还是寥寥无几,80%以上的用户不相信在网上能买到真的奢侈品!沈亚开始意识到“如果唯品会继续做奢侈品,再有3个月就面临关门。”

一份淘宝的数据更加佐证了沈亚的想法。当时淘宝的年交易总额已经接近1000亿,但是平均每单的单价却只有80元上下,而唯品会上每单的交易额至少都在千元以上。“电商不可能赚到极少数的大钱,只能赚多数人的小钱!”

沈亚与洪晓波一合计,决定对唯品会的产品定位进行调整,忍痛舍弃了国际一线品牌,而瞄准一些国内都能接受的大众时尚品牌。

沈亚对唯品会重新定义“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一方面网络大量国外的二三线时尚精品,同时帮助国内线下门店处理库存和过季商品,并对当季商品进行限时折扣。

调整很快看到成效,到了2009年6月,唯品会月度销售额突破100万,现金流开始由负转正。

“二线省会城市的订单占30%,四线城市和县城合计占比超过40%,一线城市只有13%。”看到数据后,沈亚将唯品会的目标人群果断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转往南京、杭州、苏州等二三线城市,并开始了一系列的创新。

7月,唯品会推出“闪购”模式,每天在首页推送各类深度折扣的时尚精品,但是会设置会员的购买时间和购买数量,例如每人限购2件同类商品、同一购物车单次限量20件商品等。

9月,沈亚取消了“搜索栏”,用户需要自己浏览商品,而不能通过输入品牌关键字直接找到想要的商品,这样一来,用户更加关注被推荐的商品,唯品会的库存挤压迎刃而解。据统计,唯品会每3天就能完成一次库存清理,各大品牌的售卖率一直稳定在50%-80%。

接着沈亚放出豪言,为品牌商进驻开出了四大条件:一是可以处理尾货和过季产品;二是可在网站首页做免费的推荐广告;三是“闪购”模式确保商品在下架后,依然保持线下原有的价格体系;四是承诺不压供货商的货款,保持一个月的账期,比线下商家要快两个月!

“第一个理由其他电商也能满足,但后面三个理由让我无法拒绝,特别是账期,能做到一个月回款的当时只有唯品会。”一家品牌商说出了自己的小算盘,所以他挤破脑袋也要成为唯品会的供应商。

到了2010年底,唯品会已经积累了1000多个国内外品牌供应商,净利润超过2000万,员工人数也从最初的25人飙升至3000多人。

不过2010年夏天,上海一家叫芭芭BRAIN的品牌折扣网站却宣布关闭。那家网站和唯品会几乎同时建立,最初也是完全照搬法国Vp模式,但是芭芭并没有自己的仓库,全部由品牌商直接配送,由此陷入”量小,发货慢,量更小,发货更慢”的恶性循环中,十天半个月才到用者手中是常有的事,到最后光退货、退款等投诉一个月就有100多起。

那件事对沈亚的触动很大,“在欧洲,名品折扣的配送时间确实是7天到半个月,但是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3天之内不把货送出去,就不要开门了。”沈亚意识到物流滞后的严重性,他赶忙找到红杉、DCM完成了第一轮7000万美元的融资,全部用于提升配送速度。

针对很多配送员无法忍受唯品会推出的试穿服务,“有的顾客要要试穿二三十分钟”,沈亚决定改成干线运输加落地配送的模式“从仓库到城市的干线运输,唯品会自己承担一半,再外包一半。”而从落地城市到消费者家门口,沈亚都选择当地最好的配送公司,一单货送下来,快递公司可以赚到6.5元,而在其他电商那里只有3、4元的利润。

此外,沈亚还专门给快递员上培训课,例如一位顾客在试穿衣服不是很满意后,快递员如何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减少了退、换货的频率。再如品牌商的产品入到哪个仓库,就在哪个地区和城市上线,别的消费者看不到,避免了抢到货又拒绝发货的现象。

2009-2011年两年间,唯品会的订单总量从7.1万件增长到2011年的727万件,两年翻了10倍,但是公司毛利润从不到200万猛增到2亿9,翻了100倍!

尝到甜头后的沈亚又于2011年5月搞了第二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砸入干线运输。

截至目前,唯品会已经在天津、广东、江苏、四川、湖北等地建立了五大物流中心,覆盖了100多条公路的干线运输,并与中国国航等四大航空公司建立战略合作,自营配送点超过2200个,自由专业配送员将近20000名。从广州到上海昆山普通物流需要42小时,唯品会只需要28小时,成本却还低20%!

到了2012年,唯品会的净营收已经达到49亿,比2011年同比增长了205%,活跃用户从150万增至410万,总订单数量由727万增加到2190万。

2012年3月23日,沈亚将唯品会带到了纽交所,发行价为6.5美元。不过,由于当时美国股市低迷,投资者对唯品会的未来并不看好,股价当日不涨反跌,一度跌破4美元,股东损失惨重,唯品会也被称为“流血上市”。当时,沈亚只说了一句话,“让未来告诉我们吧。”

进入2013年,唯品会的营收增速的确开始放缓,不过丝毫不影响沈亚的大手笔出招。

3月,唯品会增发800万普通股(400万ADS),筹集资金约9140万美元;

4月初,成立研究院,负责创新新课程研究、科研项目,引领公司技术发展方向;

4月19日,唯品会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卖会”回馈广大消费者,这也是唯品会第一次发起全网大促;

7月19日,唯品会举办“超级特卖节”,订单超过百万。

2014年2月14日,沈亚憋出大招,宣布“投资1.13亿美元投资乐蜂网,占股75%”当时两者之间合作低调到没有邀请任何一家媒体,不过”美妆+服装=成功”

“2014年唯品会赚疯了!”

全年净营收高达235亿元,同比增长122%。从最初的“流血上市”瞬间成为了炽手可热的“第一妖股”,2年之内股价从6.5美元一路涨到180美元,市值也从最初的12亿美元飙升至1200亿,连续五个季度全部实现盈利,成为中国自营B2C电商里唯一盈利的公司。

如今的唯品会已经拥有3万8千名员工,累计合作的品牌1.9万个,注册会员超过1个亿,年订单量近2亿,重复购买率超过70%以上。这份成绩单沈亚只用了8年时间。

身价逾百亿的沈亚依旧低调,走到大街上您也不一定认识。“我们离成功还早,但一直在路上,执着的前行者一定会有收获。”

来源:硕士博士圈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一笔买卖盈利千亿李嘉诚为他准备专属电话下一篇:震撼!华为高管集体宣誓反腐TAG:沈亚唯品会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整合营销推广http:///wlyx/zhyx/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