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网易云音乐得救了?去哪儿创始人宣称砸30亿,开1万家便利店,能实现吗?

2024-03-21 15:51
admin

年关将至,在版权问题上焦虑近一年的网易云音乐,终于收到了国家版权局的大礼包。

2月9日,国家版权局官方微信平台推送信息称,“国家版权局推动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达成版权合作”。

此前从2017年9月开始,国家版权局就曾先后约谈各家互联网音乐平台和唱片公司,要求不得设置版权壁垒,5个多月后的今天,此事终于有了标志性进展,在国家版权局的推动下,两个平台“相互授权音乐作品,达到各自独家音乐作品数量的99%以上,并商定进行音乐版权长期合作,同时积极向其他网络音乐平台开放音乐作品授权”。

软文发布,一锤定音。美好前景都要被定格:“有利于网络音乐作品的全面授权和广泛传播,对维护网络音乐版权良好秩序、建立网络音乐版权良好生态起到积极作用。”

这真是“有钱没钱,版权过年”的节奏。

消息一出,欢呼雀跃的除了网易云音乐的同学外,还有一大拨用户也欣喜不已。表面看来,网易云音乐近一年的版权压力终得纾解,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腾讯音娱,TME)的版权库规模优势不再,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世界上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又哪有自己花钱买到的独家资源被分流而无动于衷的事情呢?

网易云音乐“得救”了吗?

首先,请注意版权局公告里的第一个关键词组:“独家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的版权不仅包括录音版权,也包括词曲版权。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2017年买下的独家音乐作品为例,既有环球音乐的词曲版权,也有其录音版权。而就各大数字音乐平台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录音曲库,其中不含翻唱的录音版权,因之“绝对有效版权数量”是网易云音乐最值得争取的部分。

而国家版权局公告中的“独家音乐作品”这个用词,就非常值得玩味了——这其中,除了最有价值的录音版权,也包括了词曲和翻唱作品版权。

再来注意一下第二个关键词组:“99%以上”。

事实上,“99%以上”的要求并不算强人所难。以前腾讯音娱官方宣称对外授权的独代音乐比例也有90%,只不过这次多了一个零头。而数字音乐产业发展到

再来做道简单的计算题:

前提1:到2017年6月,TME拥有1700万首数字音乐的代理权(即大家通常所说的版权曲库。腾讯从未公开自己的独代版权规模,但鉴于其已有环球、华纳和索尼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的数字音乐独代权,再加上英皇、华谊兄弟、杰威尔、YG等一众唱片公司和李宇春、苏打绿、王力宏等艺人,总规模不小),其独代曲库恐不会低于500万首;

前提2:对音乐平台来说,大部分用户使用的核心曲库规模为3万~5万首;

前提3:按版权局的“互授99%以上独家版权”的要求,腾讯音娱的音乐版权最多有1%独家曲目可以保留;

计算一下:不计独家,腾讯音娱最多可以保留17万首;计算独家,估计最多保留5万首左右音乐。

结论:核心关键曲库非常容易留在不授权的1%的范围内。

不要小看这1%。网易云音乐在2017年7~8月下架1%的歌曲,就令大量歌单大面积变灰。而且即便有99%以上的版权开放授权,也意味着双方可以保留1%左右的独家核心曲库,这是为了保证各家曲库的差异性,否则干脆都下架算了。

第三个关键词:“相互授权”。

这意味着,不仅腾讯音娱的曲库需要对网易云音乐开放,反之亦然。网易云音乐拿下的数字音乐版权不多,包括爱贝克思(avex)、米漫传媒、KobaltMusic、丰华唱片、天娱传媒等,总体规模可以自行想象。

所以在“互相授权独代音乐版权”的要求下,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奇观:腾讯音娱开放的独代版权数量远远多于网易云音乐。

多出来的独家版权,可以开放,可以授权,但腾讯音娱不可能免费授权,也不可能做亏本买卖。网易云音乐能不能将腾讯99%的独代版权全部买下来,就得看丁磊愿不愿掏钱了——一个可供对比的数据是:腾讯在2017年5月购买环球音乐的录音版权的独家代理权,花费在3亿美元以上,2017年4月网易云音乐的A轮融资规模为7.5亿元人民币。

所以在互相授权的要求下,考虑到买入和卖出的价格因素,就算是100%开放授权,同行也未必有能力全买下来。“99%以上”的要求更像走过场。

一个确定的事实是:网易云音乐的境况,至少没有2017年那么差了,但要说彻底取代其它音乐App还比较难。毕竟,目前没有和网易云音乐达成版权互授的阿里音乐手里还有BMG、华研等数百万的版权曲库,而太合音乐手里也有摩登天空、京文唱片等版权。

版权局帮大家将“互授”的大门打开了,但请各位还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有情怀没钱别进来。

腾讯音娱吃亏了吗?

在这场国家版权局主导的交易中,腾讯音娱似乎没讨到到什么便宜,其实不然。

版权问题,前面已经说得够多,长话短说摆结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任何一家数字音乐平台都不会因为大幅开放授权就出现用户流失,用户暂时还不可能只保留一个音乐App。

此外,由于大手笔买下大量音乐独代版权,拥有超大音乐曲库规模,导致腾讯音娱即便开放了大部分曲库对外授权,依然会被指责为“垄断国内市场”。无论是否属实,“垄断”的指责,对于正在准备IpO的腾讯音娱来说,是个不小的定时炸弹。

但现在,国家版权局通过软性行政手段,竟然帮腾讯音娱在法理和舆论上除掉了上市的最后一块绊脚石。

唔,腾讯音娱拿到的这个大礼包,是不是要大得多了?

最后强调一句:数字音乐版权战争,一定不能靠中国特色的“政府调停”,而依旧要靠市场的无形之手来终结。

去哪儿创始人宣称砸30亿,开1万家便利店,能实现吗?

庄辰超加持,便利店爆发?这个大坑你得慢点跳

联商网

司马徐龙:“便利店搞大很难,但搞死自己却很容易。”

虎嗅注:2017年2月在马云大谈新零售的背景下,便利店确实火了,它的火起源于去哪儿网前CEO庄辰超投资的便利蜂,今天我们看一下小饭桌副总裁袭祥德怎样看待便利店。

2017年春节后,创投圈回暖,除了曝光率过度的人工智能,一个传统和古老的线下业态——便利店,突然被追捧和炒作。

2月中旬,便利蜂突然出来刷屏,这个新便利品牌的创办团队来自7-11和邻家,一下就在中关村开了5家店,并已获得了3亿美元融资,背后的投资人是斑马资本创始合伙人、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

据说,庄辰超已经准备好30个亿,要打造便利店新物种,目标是让便利蜂开1万家店。这确实有点激动人心,奋斗了多年的7-11在北京也就200多家店,全时也就300多家店。

自此,便利店开始作为一个新风口被讨论,引起创投圈的躁动。

人家已经抢先入场并AllIn,你要不要跟?

德叔今天在这里告诉你,千万别听媒体瞎吵吵,便利店这个“风口”其实也是个大坑,千万不要着急跳!

争夺线下流量

事出反常必有妖。

便利店做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中国出现一个巨头,反而是大量创业者成了炮灰,只有满地的夫妻老婆店依然繁茂如初。现在却突然成了风口,到底为什么?

背后的逻辑涉及到零售和电商行业正在发生的一个巨大变化,那就是纯线上流量的获取成本已经大大超过了线下。

来自业内的说法是,现在阿里巴巴在线上的获客成本都达到700块,花同样的钱打广告买流量,天猫淘宝的SKU全品类,加上更多的消费频次,可以覆盖流量成本。

但对很多小电商来说,这种线上的高成本是无法承受的,要么死,要么半死。线上流量基本都被阿里、京东等几个大平台垄断,生态也越来越不健康。

所以,这几年电商领域的创业者像潮水一般,不断挖掘新的流量红利,从网红到内容型电商,然后到社交电商和微商,背后的本质其实越来越往线下关系走,通过社交让货与用户发生关系。微商或类微商的多级分销是一条险途,网红的成本越来越高,头部内容也越来越稀缺。

这个时候,相比更高成本的线上流量,线下场景的流量反而有了价值,如果能够对线下业态进行优化,再结合线上,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马云为什么提新零售?对于未来而言,只有线上的阿里巴巴走不了更远,缺乏想象力。他在摧毁了很多线下店之后,突然发现必须要跟它们联手,为此甚至不惜成本。

原来提O2O,都是线上向线下导流。现在可以说,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很可能是线下往线上导流,电商通过线下场景获客。

在这一点上,百联集团、各种商超和ShoppingMall是有价值的。最近,你可能还发现了一个新现象,放置于线下的各种无人值守服务终端正在遍地开花。

最典型的是咪哒miniK这家迷你KTV设备商,包括它在内很多类似公司都被投资机构追着投,约都约不上。三四线城市的打工仔们则想象着,把一台或多台miniK设备放置于商场就坐等收钱的迷人场景。

相比于传统KTV等业态,通过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线下场景终端,改变原来的成本机构、店面结构和产品结构,保证体验的情况下,就能低成本获取线下流量并产生交易。

前段时间,德叔了解到一个零售项目,是通过在商场密集人流处放置一个无人值守鞋柜进行鞋类产品的销售,通过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顾客,自主试穿后自主扫码结算。虽然这个项目也一大堆问题,核心还是刚才说的,投资机构正在抢购能够低成本获取线下流量的项目。

甚至可以说,火的一塌糊涂的摩拜单车和ofo也是同一类项目,线下场景获客、线下消费,然后把数据、资金、用户导入线上。平均下来算一算,他们的获客成本其实很低。

说的你是不是都心动了?作为去哪儿的创始人,当庄辰超发现了线下的新机会后,一定也有种按捺不住的冲动,如果能够对传统便利店的成本结构进行优化,创新性地将线上与线下模式进行融合,是不是有机会创造一个巨大的线下流量入口?

他决定去赌,而且是豪赌。

但是德叔马上就告诉你,这事儿没那么好玩,开便利店这个大坑你最好不要直接跳!

德叔询问了多个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这些聪明人非常冷静,对于这个特别重的业态多数敬而远之。

搞大难,但搞死自己很容易

下面,我们就回到正题,说说为什么到今天为止,投资便利店依然是个大坑?

大家知道,便利店是零售业态,逻辑跟互联网完全不一样,便利店的各个核心要素中,首要的一点就是位置。

即便是同一个十字路口,根据人流量和人流方向,金角和银角的差异很大,银角和铜角的差异又很大,选错了位置就可能赔的很惨。

另一个挑战在于,即便位置可以,便利店的单店营收和坪效其实非常有限。如果是直营店,扣除房租、人工、损耗等各种成本,利润非常稀薄,甚至亏损。

在北京,业内有个共识,便利店单日营收低于7000是没办法赚钱的。即便7-11现在也没有办法保证每个店都赚钱,一般是开一批关一批不断优化。

“便利店根本不是在跟同行竞争,是在跟异业、全行业竞争,凡是开铺的都是竞争对手,便利店的盈利能力没办法租下好位置,跟房产中介、早教,甚至美容美发行业的房租支付能力没法比。”一位投资人告诉德叔,好位置在一线城市已经很难找了。

单个便利店的利润稀薄到什么程度?可以说赚的就是人工工资。

举个例子,假设北京一个线下店一天的营收三四千,一年就是一百三四十万,毛利大概22%就是三十万,一年的房租怎么也得10万,再去掉水电、损耗等各种成本,净利润也就十几万。

这种情况下,只适合夫妻来经营,如果要做连锁直营,雇佣两三个员工就赔死了。夫妻二人能接受每年赚十几万,并且可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尽心尽力不浪费,还不用交社保,不用扣税。

而要做成连锁的直营便利店,即便日营收翻倍到了七千甚至一万,扣除员工工资和加班费、税收社保、各种损耗,净利润也就几十万。

要开出一两百家店,不是两三年的事情,还需要建一套配送体系,对供应链要求很高,投入非常大。很可能的结果是,花了好几年开了一两百家店,“但亏得一塌糊涂”。

“便利店用直营做的话肯定做不大,不可能开出那么多店,全家在上海赔了十年,最后怎么赚钱的?开了加盟就赚钱了。”上述人士对德叔说,日本便利店就是以加盟为主。

你会说,好啊,那就搞加盟,赚加盟费啊。一是,加盟费你能赚多少,没有想象力;二是搞加盟之前,必须要通过直营走通模式,这需要足够的时间;三是,搞加盟你又会面对另一个大坑,就是供应链。

中国便利店行业搞了几十年,为什么还这么松散,连锁便利店占比都不到5%?

“这是因为,供应链都是本地化的,扩张到一个城市又要重新搞一套,从头开始搞,拓店、服务、配送。”

结果到最后,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投资人,都吃惊地发现一个事实:便利店行业容易搞不大,但把自己搞死是很容易的。

换个角度看,创立于2011年的全时便利店,用了5年时间开了106家店,投入资金无数,投资机构两年前仅仅给了15亿的估值。

一位便利店业内人士对德叔说,全时在北京干了好多年,也很专业,来自日本7-11北京的团队,但也就这样了,跟许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估值完全没法比。

便利店的投入和产出对于风险投资并不具有很强的诱惑力。目前,7-11在北京是盈利的,但其200来家店是进京13年一点一点开的,它前7年只开了100家店,最近两年才加快速度,并放开加盟。

德叔了解到,7-11每家店的投入约为200万,投入10个亿也就开500家店,这个业态是一个典型的重投资行业。庄辰超投资的便利蜂即便能大幅降低单店投入,如果按照直营模式的话,30个亿投下去,也就开一两千家店,而且需要花很多年。

你可能会问,便利蜂有没有可能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大幅提高单店营收?答案是,门店永远可以优化,便利蜂也的确通过推介App和周边配送在做一些尝试,让客单价高一点、频次高一点、外卖高一点,但至今并没有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无论是搞加盟还是做整合都不是短期能做的事。

所以结论很简单:第一,便利店有没有机会,当然有,但需要更长的时间和很重的投资,即便如此风险也很大;第二,如果你是普通创业者,就不要盲目跟风了,这事儿不是咱们能玩的。

最后,德叔告诉你,便利店作为2万亿的行业,肯定有机会,但机会到底在哪个点上?很可能不是直接开便利店,而是如何通过创新帮便利店线上线下融合。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150余名大学生身陷信贷诈骗校园贷莫成校园害下一篇:一个县城小妆品店竟年入2千万TAG:去哪儿便利店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网络整合营销http:///wlyx/zhyx/

相关文章

  • 京东便利店加盟条件及费用如何?易赚钱吗?

    京东便利店加盟条件及费用如何?易赚钱吗? 一、条件1、申请人必须得是个体工商户或依法成立的公司。,作为一家口碑良好的大品牌,其加盟条件严格一些也无可厚非。,此外,加盟京东便利店的合约是一年一签,如果合同到期了,店主在一年内没有违反合同相关事宜,又无法再继续合作,可以全额退还保证金。

    2024-03-13 19:17
  • 京东便利店装修费用是多少?一年赚多少?

    京东便利店装修费用是多少?一年赚多少? 京东也推出了线下便利店,也吸引了广大的卖家加盟,但是想要开京东便利店,那肯定也需要对其进行装修,那么京东便利店的装修费用到底是多少呢?一年到底可以赚多少钱呢?便利店都是便民服务,所以 装修不用很豪华,费用自然也不会太高。,两到五万不等吧,这个主要是看面积还有你想要装修成什么样的效果。,开一家京东便利店利润是比较多的,一年净利润在三十四万元左右,选择京东便利店加盟帝比较赚钱的!京东便利店是一个不错的

    2024-03-13 19:15
  • 京东便利店利润有多少?做便利店有好处吗?

    京东便利店利润有多少?做便利店有好处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各种品牌的便利店,琳琅满目的商品,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在众多的品牌中,京东便利店相信不少小伙伴都了解过的吧,他是著名电商平台京东旗下的机构,吸引了很多商家加盟,那么京东便利店利润有多少?京东便利店的利润与市场是有关系的,如果在当地市场有很多的消费者信赖京东的品牌,那么便利店的营业额是比较高的,一天几千块是很基础的,如果以40%的利润算,一个月赚个几万块也是比较轻松的。

    2024-03-13 19:14
  • 京东便利店怎么开?开便利店有什么条件?

    京东便利店怎么开?开便利店有什么条件? 1、商家需要前往京东“个人用户”账户进行注册,完成个人信息填写后,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以上协议”,点击保存进入到下一个页面,2、完成店铺名称、主营类目、详细经营类目、经营品牌等信息后,点击保存。,5、 上传品牌产品的资质,或者是交由京东第三方机构检测,完成之后,点击保存。,京东便利店加盟必须是企业资质,能够提供正规有效的发票。

    2024-03-13 19:12
  • 京东超市怎么加盟?流程是啥?

    京东超市怎么加盟?流程是啥? 所谓京东超市也叫作京东便利店,是京东由线上到线下的一种业务拓展,它依托京东的品牌和物流货源体系来实现加盟,于是大家在很多地方都看到了这种京东便利店,那么如何去加盟京东超市呢?要是个体户去申请,有营业之后就可以,这是京东便利店加盟条件中所要具备的硬性指标,店主可以根据京东规定的主营类目,选择合适的经营类目。京东更是放话说,要在五年内开设100万家京东便利店。而且这一百万家店会采用“京东便利店”的统一

    2024-03-13 19:11
  • 京东便利店怎么加入?加入有条件吗?

    京东便利店怎么加入?加入有条件吗? 1、商家需要前往京东“个人用户”账户进行注册,完成个人信息填写后,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以上协议”,点击保存进入到下一个页面。,4、上传品牌产品的资质,或者是交由京东第三方机构检测,完成之后,点击保存。,依法设立的公司个体工商户,愿意服从装修改造、承担相关费用,并自行完成招牌变更等必要审批。

    2024-03-13 19:11
  • 京东便利店怎么盈利?发展前景大不大?

    京东便利店怎么盈利?发展前景大不大? 对京东商家来说,肯定也希望能够入驻京东的便利店,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这样也可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但是也有不少卖家还不知道京东便利店到底是怎么盈利的。,1、将电商的用户体系引入到新零售行业,提高整个新零售行业的交易效率。,譬如,你将来在京东便利店或者引入京东ERP系统的终端零售购物,付款结账你只需要上报手机号,系统会在额度内自动从你京东账户结账,超过额度,你手机上确认下OK,连扫码也不用了,方便

    2024-03-13 19:11
  • 京东便利店怎么样?做便利店有些好处?

    京东便利店怎么样?做便利店有些好处? 在我们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便利店,而京东现在作为电商的一大巨头,也在将电商引入到新零售行业。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京东便利店到底怎么样了,做便利店又有哪些好处了?京东便利店怎么样:1、超市品牌化。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全家,711,我对这类便利店的感受就是店里商品的价格比一般商店的都要高,比如一块7块钱的巧克力,全家卖的话,标价就是9块钱。但是这类商店还是很火爆,就是因为大家对这样的牌子有信赖

    2024-03-13 19:10
  • 京东便利店投资费用有哪些?条件是什么?

    京东便利店投资费用有哪些?条件是什么? 想要开一家京东便利店,需要按照平台的规则缴纳保证金。,如果请一个员工,一年的工资也需要4万左右,同时店铺的租金加起来,也得准备个十几万才能搞得定。,京东商城只接受有国家商标总局颁发商标注册证或商标受理通知书的境内企业的加盟申请,个人申请暂不受理。

    2024-03-13 19:09
  • 加盟京东便利店需要多少钱?哪些人能加盟?

    加盟京东便利店需要多少钱?哪些人能加盟? 哪些人能加盟?首先,申请人必须是个体工商户或依法设立的公司。,京东便利店店主需要同意进入“智慧门店管理系统”。,加盟京东还是挺考验人的,考验操盘方式,需要与闲散小店在选址、店面环境、采购经验、销售理念等方面不断磨合出体系。

    2024-03-13 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