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农村金融,一场九死一生的游戏?我们的鸡汤白读了 他却读成英国最有钱中国人

2024-03-21 15:51
admin

近些年来,互联网风口红利逐渐消退,纯线上的创业空间狭小而尴尬,于是很多人瞄准了互联网基因还不够深入的广袤农村。但由于国内农业专业化程度不高,地域分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CopytoChina又并不完全适用,这注定了农村市场创业将会是一条漫长的路途。

然而,就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偏要在这七亿多的人口规模里开疆辟土,寻找更细分的场景切入,而从根源推动农村发展,金融似乎是不二选择。中国古时候流行重农抑商的意识形态和政策,因为粮食是摸得到的,金融产业这种倒腾别人成果的模式,凭什么钟鸣鼎食?于是重农抑商政策延续了上千年,但结果可想而知,没有商业金融,资源分配效率低下,社会就难以发展向前。

如今时代不一样了,消费产业成为了拉动中国GDp的龙头,从今年经济定调发展来看,未来中国的经济支撑一定是实体产业,而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也顺势成为了未来发展趋势。2017年年末,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通过减免税收,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发放小额贷款。政策利好恰好显示实体经济中仍旧最缺乏金融产品支持的小微客群,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人通往了农村金融的拓荒路。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创业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典型的囚徒困境现象,即绝大多数的商业模式不可避免的沦为了鸡肋。

加盟模式能够割据一隅,却隐藏崩盘危险

近期,翼龙贷加盟商"跑路"事件频发,一位翼龙贷在石家庄的加盟商利用经手该公司小额贷款业务的职务便利,将贷款人偿还给公司的钱款截留并侵吞。与此同时,翼龙贷累计垫付达1055万元的逾期也被曝光,因为"卷款"加盟商推荐的借款项目到期后,大部分都出现了逾期。

加盟模式不好吗?翼龙贷以加盟的方式实现了快速扩张,在6年中加盟商网络触及1万多个乡镇,成为农村金融中排名第一的p2p平台。但如今,它做着做着还是变味了。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加盟模式是最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经营方式之一,但在经营的过程中,许多平台经常会被当地黑社会与放高利贷的人盯上,这些人成为加盟商之后大量放贷,再内外勾结将放出的贷款瓜分,前期或许他们会帮助借款用户按时还款,使风险延后,但等到油水捞够了它们便让坏账集中爆发,平台则沦为了炮灰。

这还是在加盟商缴纳一定比例保证金给投资人的情况下发生的,显然农村金融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但所有人的钱都在一张赌桌上,越在最底层,欲望则越强烈,因此加盟商的行为往往容易影响到空降的风控人员,甚至串通一气进行违规操作,代理的注意力也会放在下级代理而不是用户本身上,以至于近两年,一些特别依赖加盟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遭遇危机,数百家门店集体崩盘。

而对于投身其中的投资者来说,在看到急剧扩张的平台规模时,也应当想到在风险不可控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及时脱身,毕竟近日已经有人爆料翼龙贷的转让债权标的在500个以上,加红包亏本也无法实现债权转让的消息了。

电商金融模式风风火火,却成本太高

对于一些小平台来说,它们缺乏资金和大数据风控等手段等数据,难免会不可避免的陷入风险失控的漩涡。但对于阿里京东等巨头系力量,它们利用电商平台结合农村金融,从农产品的种植、采购和销售的链条中形成系统化的流程,做全面的征信和风控,是最可能成为这片蓝海中的独角兽。

然而,目前巨头们的模式却也显露出不少弊端。首先对于蚂蚁金服来说,其是依托于淘宝服务站、依托村淘来做农村金融的,但目前电商在农村又面临水土不服的境遇,同时蚂蚁金服的农村金融主要客户还是种植养殖户,小型养殖户采用3分钟申请1分钟到账的0人工干预授信,中型种养殖户会通过村淘和农信社等内外部合伙人采取“线上+线下熟人信贷模式”,而对于种植养殖大户,目前却只能围绕核心农企进行授信,要一旦农户没有进入核心企业体系,则数据盲区问题仍无法破解。况且有数据显示,种养殖经营及商户经营这些刚性资金需求平均每个乡镇2000户左右,而且是借贷需求并非随时都有(通常一年1-2次需求),摊薄下来,用户在某一个时间节点需求集中度很低,因此用地推方式获取成本太高。

京东金融较之蚂蚁金服又有不同,其提供的服务包括理财、信用贷款、众筹三个类型。农民理财,即便是京东风控难点一直没能有效破解,即便其花血本招募27万名乡村推广员,覆盖到近30万个行政村,农民没有信用体系的积累或是标准化抵押品,这个本质仍旧没被改变。再看众筹,以预售性众筹为例,农民在平台融资所得收益是农产品,农民能借到钱,又促进了农业资源流通,模式还是非常好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预售众筹,毕竟对投资人来说,最终还是期望现金收益。

据悉京东金融正在摸索如何通过与畜牧养殖领域专业数据机构的合作将这种风险控制前置,若能够成功,其投资前景较为客观。不过综合来看,巨头系的力量虽然庞大,对于那些年代久远的弊病,仍难以为之。

直营模式备受青睐,却扩张艰难

目前农村金融有很多转型做自营的平台,它们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被大众所熟知的沐金农则是典型代表。初期沐金农走的是加盟模式,其共有31家加盟商,累计放款量约为1.3亿元。但后来由于家庭为主的农村风气对于要扩大规模的沐金农来说会导致了生产型金融与消费型金融账户混杂、难以区分的境况,其便开始转型,但转型后的直营模式却加重了该平台的资产成本。

不可否认自营模式能够让风险变得可控和标准化,但对平台自身的培训运营成本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做直营需在早期投入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资金和扩张速度都有很大的挑战。平台或许能以多元化建设渠道来达到资产开发及风控的目的,但现在三四线县域以下地区的资产争夺也很严重,建了直营中心后放贷规模做不上去,又倒闭了一批平台。

现在还有做社区自营的,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有成立不到三年的短融网母公司久亿科技成立山水普惠,其仍然是服务从事种养殖业的农户,但不同的是该平台客户多是以农牧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发达地区以及中东部欠发达地区,虽说这些地区发展前景好,借贷需求度高,但根据其创始人所说“每一单借款人,单是调查项就有120多个,再结合辅助性数据,从而作出最终判断”的数据采集模式难免较慢,模式上上也少了些许新意,但其整体方向是明确的,其通过线下数据收集、线上风控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是实现农村金融可复制可持续的前提。

总而言之,由于农村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分散度,试图通过城市力量输血是算不清这笔帐的。所有人都需要思考两个问题,如何低成本触及到这些空间上极度分散的用户以及如何在地域性极强的市场规模化扩张?农村金融路布满了荆棘,但那些开路者却仍在前行。当然笔者也总结了拥有较好的投资前景的模式及平台。

一、通吃身份性社会的运作模式

风控做不好,有监管不完善、灰色地带多及成本等外在影响因素,但这绝不是独角兽不出现的根源,这些东西都是可以一步步去完善的,其实真正影响农村金融需求端的,是社会结构问题。

要知道,金融服务三农最核心、最大的问题是“金融机构与农户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机构是典型的商业社会产物,但农村属于身份性社会,即便这些年互联网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供给侧方面提升了农业资产配置效率,但是农村总族系的基本面仍是存在的。因此一旦出现坏账,农民本身没有房产、土地抵质押权,外来催收户又不能走抵质押,土地是集体土地,农民只是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获得使用权,又难以执行。这两种矛盾其实透露出了无法兼容的社会基础制度注定了其上层建筑无法一统的事实。因此今后谁能创新出通吃商业社会和农村宗族社会的运作模式,谁就赢得了先机。

二、互赢共生的运作模式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还是分布在全国的近8万家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网点。巨头系虽也是一股庞大的力量,但真是有大把机会深入了解农民的,还是当地传统银行,巨头们派遣的下乡数猪量地人员有较大的不可控性,因此能够和这些分支互赢共生的,才是真正值得投资的。

目前宜信做的宜农贷+宜信谷雨计划+宜信融资租赁可能是最符合今后发展趋势的。一方面宜信农商贷信贷产品——借贷全品类——非借贷类金融产品(保险、理财等)——小微农户能力建设(关于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增值服务)战略较为符合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宜信主做农民合作社生产信贷,通过云农场记录数据,农机租赁嵌入农民合作社生产环节,又能为农村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当然在风控当面还需要时间去验证,不过宜信的战略方向还是比较明朗的。

据预测,农村金融未来可能有两到三家主导性的企业大概占50%的份额,剩下的是区域性的企业或者是特殊性的企业大概占到50%的份额。真正能够存活下来的玩家,不会超过30家。未来还是谁能真正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的,才会成为占据大头。

我们的鸡汤白读了他却读成英国最有钱中国人

我们的鸡汤文白读了他却一个故事读成了英国最有钱的中国人

来源:华商韬略作者: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毕亚军

▲图:叶焕荣

白手起家

在欧洲干进国家富豪榜的中国人不多

叶焕荣是最传奇的一个

▲图:荣业行总部

1959年从香港到英国时,

叶焕荣身上只有10英镑。

中餐馆洗碗是他的第一份工,

这份工,收入少,活路多,

他早上睡不醒,晚上睡不着。

睡不着是因为对前途很担心,

就算把英国的碗都洗一遍,

也洗不出个好人生。

但不洗碗又能干什么?

还是先把碗洗好吧。

先认命再改命!

定下心之后,

他一边好好洗碗打杂,

一边偷师学习。

老板们怎么做生意、招待人,

换成自己该怎么处理?

成了睡不着时想得最多的问题。

等到手里的钱可以做点小生意,

他把怎么当老板也研究得差不多了,

不久就找到一个改命的新机会,

跟朋友合开了一个中餐馆。

当年,他23岁。

一些抱怨洗碗洗不出头,

所以不好好洗碗的小伙伴,

还在从这家洗到那家,

而他已经好好洗碗洗成了小老板。

勤劳、好学、讨人喜欢,

又熟悉这门生意,

让叶焕荣不几年就财务小自由。

但很快他又睡不着了——

这种小餐馆,开不出大出息,

天天锅碗瓢盆也不合他的理想。

叶焕荣从小爱阅读,爱思考。

一有时间,就读书看报。

一次偶然的阅读,

他又把自己的命运给改变了。

用今天的话说,

这是一则鸡汤文:

一战后,希尔顿原本想买家银行,

但卖家不断抬高价格让他失败了。

沮丧的希尔顿,

抑郁中住进了当地一家旅店。

他发现这家旅店生意爆好,

甚至有人睡在大堂和走廊。

原来旅店也是一个好生意,

为什么我不买下这家旅店呢?

发现了“新大陆(000997)”的希尔顿,

买下了这家旅店,

然后一路在酒店业扩张,

成了世界级的酒店企业家。

希尔顿更换跑道重新跑的故事,

启发了叶焕荣的思考——

除了餐馆,

我还可以做点什么新生意?

他脑海中浮现了一个新想法,

去为中餐馆供货,

这个生意他有基础,也有延展性,

可以通过供货学习零售和贸易。

零售和贸易,

比餐馆有前景。

1969年,叶焕荣与弟弟叶吉荣联手,

在伯明翰开了首家中式杂货店——荣业行,

然后像希尔顿那样一路扩张。

到20世纪80年代末,

荣业行除了给英国绝大多数中餐馆供货,

还拥有了4家大型超级市场,

成为英国最大的华人企业,

之后又贸易加商业地产,

不断向大扩张。

当年的洗碗工,

成了第一个闯进英国富豪榜的中国人。

▲图:叶氏三兄弟:从左至右分别是叶吉荣、叶焕荣、叶利新

回顾走过的路,叶焕荣说,

年轻人创业,尤其是基础差的年轻人,

要脚踏实地,有耐心,一步一步前进,

好高骛远心太急,往往一事无成。

但脚踏实地不是不思进取,

一步一步前进的关键还是要前进,

耐心的同时还要不断有更大的雄心。

他说,条件不好的年轻人创业,

往往都是从不理想开始。

不理想的事情要好好做,

但只要条件好一点,

便要不断向更理想的事业靠近。

如何向理想靠近?

他的经验是,

首先要有改变的思维,

其次要有开拓性的眼光,

不要认为自己只能做眼前这点事,

而要以一切都可以与自己有关的思维,

结合自己的能力寻找有可能的新机会。

最后是行动和决心,

一旦看好一个更理想的机会,

便要马上行动。

他当初从餐馆转到零售就是这样的路径。

找到理想的事业之后,

叶焕荣注重两件事——

运用有别于常规的策略,

通过专业建立规范的事业体系,

提升事业的竞争力并扩张。

荣业行开出第一家店时,

他把地址选在伯明翰而不是伦敦,

舍远求近,设大求小。

很多人觉得他不可思议,

但他却有自己的思考:

“在伦敦只是大池里的小鱼,

隔几条街都不知道你;

如果在伯明翰,

开店3个月所有人都知道了。”

而且,伯明翰除了竞争少,成本低,

也同样可以享受“大”市场——

“只需两、三个小时,

就能将货物送给英国3/4的用户了。”

后来到伦敦开分行,

他又没选择大家认为他应该去的——

市中心的中国城,

而是去了北伦敦。

“很多华侨说,那里没有中国人啊。”

但叶焕荣说,他要的就是这个——

要以此摆脱只卖中国人的传统印象。

荣业行后来成为英国华人最大,

很大的原因正是赢得了英国主流社群。

不把思考停留在常人看到的表面,

而是更深入、多角度去看事情的利弊,

这是叶焕荣有别于常规的思考和决策术,

他将这称之为专业。

在他看来,要专业,

首先要比别人多看几层,多想几层,

这样才能做出更好的方案和决定。

叶焕荣力求让自己更专业,

也让荣业行依靠专业发展。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整合营销案例http:///wlyx/zhyx/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