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高潮之后面临困境,无人货架的出路何在?女鞋巨头百丽陷入业绩泥潭 业绩下滑转型失败

2024-03-21 15:52
admin

国内投资创业热点的生命周期真的是越来越短了。共享单车从风口到众多企业倒闭退出,时间大概是一年多,而共享充电宝大约是一年,而如今无人货架也再次重复了它们的轨迹,周期甚至还不到一年。

近日,多家无人货架企业传出关闭站点、资金断裂的新闻。其中曾经融资5亿元的头部明星企业猩便利,也被爆出将关闭三四线城市站点的消息。种种迹象表明,一度受到风投追捧的无人货架,也陷入了发展的冰点期。

无人货架的困境:货损高、竞争大、成本高

之所以这么快就陷入到发展冰点期,这和目前无人货架行业的现状有关。无人货架厂商多采用开放式货架+展示冰箱的模式,本身有着种种天生的不足,同时又涌入过量的玩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积累的问题开始爆发。

1、无解的高货损率

我第一次看到无人货架是在老东家公司里。当时我好奇地问前同事,要是有人直接拿走吃了怎么办,他说那就吃了呗。我追问那这损失算谁的,他回复说“不知道,可能找公司算吧”。但如今看新闻才知道,这些货损都是无人货架厂商承担。也是,如果让入驻公司承担货损的话那么很难有企业会同意无人货架进驻。

开放式货架的最大优点是消费者可以直接触摸商品,从而激发购买热情。当然缺点也很明显,无人货架的货损率非常高,很多厂商的数据表明达到20%,甚至有些接近40%。相比之下传统连锁超市在3-5%之间,沃尔玛甚至可以降低至1.5%左右。即便如此,传统超市的利润率也不过几个百分点。因此,尽管经营的零食饮料类商品毛利率能达到20-30%,但无人货架厂商也无法承受得起如此高的货损。

有人把货损率高归结为中国人的素质低下,某无人货架创始人还痛哭称低估人性的贪婪。其实这事我觉得不要去责怪消费者,是无人货架厂商本身缺少必要的防范措施。俗话说得好:锁防君子而不防小人。但没有锁的话,君子也可能在利益的诱惑下变成小人。放眼国内外,有哪家超市是消费者进去随便拿货而没有制约的,商业本身就应该做好风险防范。无人货架厂商的高货损,我以为并不值得同情。

2、初期投入低,竞争激烈

无人货架能迅速推广起来,一个很大原因是初期投入成本很低。普通货架的成本顶多几百元,立式展示冰箱也就是两千多元,批量采购的话还能更低一些。以两个货架+一个冰箱的配置,加上铺货商品的采购成本,整体投入可控制在五千元以内。这是在全部付清供应商货款的前提下估算的成本,实际可能还更低一些。

由于初期投入低,加上技术研发门槛也不高,众多企业蜂拥而上,至少数十家企业挤入了赛道。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9月,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最高的达到3.3亿元,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大部分玩家都是在2017年进入市场,而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杭州这三个城市。

为了获得市场和资本的认可,这些企业将规模扩张放在了首位。理论上100人以上的公司才具有设置无人货架的消费能力。但事实上,为了跑马圈地,很多无人货架厂商在30人以下的小企业布点。导致无人货架布点过多,但单个站点的销售额却非常有限,很多厂商的日单点销售额不足百元。

3、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和前期ofo的无GpS定位小单车一样,无人货架遇到了运营成本高企的问题。从无人货架的投入成本来估算,似乎是件看得到回报的投资。但无人货架只是销售的终端,其背后是采购、仓储、配送和运营一整套的供应链体系。每个城市需要建立中心仓库和区域仓库,配备市内送货车和庞大的配送团队。无人货架厂商的运营成本取决于其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高低,而现行入场的玩家多为创业企业,具备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非常少。

无人货架经营的商品多数为零食饮料类,此类商品的毛利率尚可,但客单价低、体积和重量却不小。尽管在品类和商品上进行控制,但SKU也至少20个以上。写字楼内只能使用手拉车,一次拉货有限,即便是在一个写字楼内,一趟也配送不了几家,需要反复去停车场的厢式货车取货。这些因素下来,都使得整体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同时为了吸引消费者下单,无人货架厂商还推出了大力度的优惠促销,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提高了运营成本。

无人货架的转型升级的三个方向

出现问题不可怕,只要积极应对、有针对性改善,也还是有机会的。无人货架也一样,目前看来它有三个转型升级的方向:

1、微型无人零售店

既然都是无人零售业态,那么干脆就升级成为微型无人商店好了。而无人零售店技术的日益成熟,让无人货架也看到了一步到位的可能。这样就几乎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货物盗损问题,而且还能通过扫脸吸纳大量的优质用户,简直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不过,这种想法很好但现实困难重重。首先它对场地面积有一定的要求,可能会因此丧失一些市场。其次初期硬件投入和软件开发成本增加很多,投资回报的周期很长,可能现有的无人货架玩家都难以承担。但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大问题,最大的困难在于难以取得入驻公司的认可。

无人零售店用户身份核对有两个办法:a、现场安装智能摄像头,消费者可现场扫脸注册,并通过摄像头辨识追踪用户身份;b、公司全体员工预先在App上登记为用户,扫码支付时就可以自动辨识。前者鉴于商业秘密和信息安全的考虑,很难获得入驻公司的同意;后者内部成本较高也不易得到落地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配合。真正实施的话,除了一些大型企业外,其可行性很低。

2、无人售卖机模式

在日本无人售货机的形式各种各样,简直无所不能。除了我们在国内常常看到的饮料售卖机外,日本无人售卖机还卖杂志、果蔬、大米、内衣,甚至汤面、冲泡咖啡等都能从无人售卖机买到。在日本无人售卖机的年销售额达到7万亿日元,合人民币4000多亿元,几乎相当于2016年中国快消品前六强华润万家、高鑫零售(大润发和欧尚)、沃尔玛、联华超市、永辉和家乐福全年销售额的总和,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

无人货架完全可以借鉴日本无人售卖机的做法,重新设计无人售卖机和商品包装,变无人货架为无人售卖机。这从技术上来说难度并不大,只需要在现有的饮料无人售卖机基础进行微调即可。无人货架厂商可设计推出干果零食类、果蔬类等不同品类的无人售卖机,或是综合类的。这样不但能有效地解决商品盗损问题,同时通过商品的标准化和减少SKU的方式也可以降低长期运营成本。此外,在模式逐渐成熟之后,还有希望进入车站、街道、小区等更多的场景空间,抢占潜在的大市场。

3、智能无人货架

开放式货架的最大优点是消费者可以触摸商品,激发购买热情。如果想保持现有开放式无人货架的形式,那么就必须对其进行智能化防盗改造,让消费者在存款之前无法从货架上取走商品。比如:针对可悬挂商品可在悬挂架上设计独立的锁扣,针对摆放式商品则在货架上设计独立的可调节卡扣,扫码支付后锁扣或卡扣就会自动打开,消费者才能取走商品。这种的设计,对于真正购买的消费者来说,没有增加操作步骤,并不会影响体验;但却加强了商品安全措施,从而大大降低了商品被窃的概率。

此外,消费者在货架选购商品时,通常注意力在上面两层,下层的利用率很低。运营商完全可以把货架的下面设计成装货更多的储物柜,这样一来,货架兼具了售卖和仓储功能,减少补货配送的次数。可将日常上架的工作授权给公司指定员工负责,按销售提成或固定金额给付酬劳。它的好处在于:降低人员配送成本,提高补货上架的效率,带动销售转化率。

无人货架最终或是供应链强者胜出

无人货架发展到现在暴露了自身的不足,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件好事。作为贴近消费者的终端设备,如何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本身就需要实践去摸索。一些企业之前发展过快,甚至不考虑实际运营成本布点,导致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成本压力。关闭部分没有市场价值的站点,如果是正常经营下的调整,倒也在情理之中。

快消品零售是个讲究成本运营的行业,不会因为无人货架可能是个风口就例外。资本更不可能为了市场份额,而忽视盈亏平衡而持续给创业项目输血。O2O、共享单车等前车之鉴尚历历在目,无人货架厂商需引以为鉴。

无人货架厂商要认清自己的市场定位,无人货架只是销售终端的表现形式,本质上是快消品零售商。在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运营的同时,无人货架厂商必须更重视和加强自己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未来,无人货架或者准确地说是办公室零售,最终胜出的应该还是其中的供应链强者。毕竟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都比较容易模仿,但供应链管理能力却很难学走。

女鞋巨头百丽陷入业绩泥潭业绩下滑转型失败

女鞋巨头百丽陷入业绩泥潭业绩下滑转型失败

来源:时代周报

(原标题:关店、业绩下滑、转型失败,女鞋巨头百丽陷入业绩泥潭)

女鞋巨头百丽正迎来最艰难的时期。

(原标题:关店、业绩下滑、转型失败,女鞋巨头百丽陷入业绩泥潭)

女鞋巨头百丽正迎来最艰难的时期。

3月19日,百丽国际发布了一份业绩盈利警告,称百丽2016/2017财年第四季度,鞋类业务同店销售预期将下降6.2%,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将减少15%-25%。此份公告引起了业内哗然,要知道,这是百丽自上市以来第一次出现业绩连续暴跌的状况。

实际上,在2015财年,百丽的净利润就出现了断崖式下滑,跌幅甚至达到了38.4%。接着,百丽又迎来了首个“关店潮”。在2015/2016财年中,百丽关店数目达到了366家。

百丽集团66岁的董事长盛百椒在去年的业绩发布会上,收起了一贯幽默的作风,郑重地向媒体表示,近年内地线下销售环境非常严峻,大部分百货公司业务都有所倒退,而且,“鞋业更寒冷的冬天还未到来”。

电商转型

事实上,百丽之所以被成为“鞋王”,除了它销量连续13年蝉联冠军之外,还在于它对渠道的控制力。

百丽时至今日已经有天美意(Teenmix)、他她(Tata)、思加图(Staccato)在内的十余个自有品牌,同时还有Bata、CAT、Clarks等代理品牌,通常情况下,一家商场一半以上的鞋类专柜卖的都是百丽的鞋。除了鞋类业务,百丽还是Nike、Adidas在华最大的代理商,这样的布局为百丽带来了巨大的渠道优势。

但百丽前员工李楠(化名)看来,互联网的颠覆让百丽长期积累优势瞬间变得毫无意义。他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互联网对百丽的冲击几乎是颠覆式的。“互联网对消费者的习惯改变得太大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从线下转到线上,百丽以前这那些成功的经验,成功的营销手段全部都已经颠覆了。”他说。

原有的渠道优势正在变成负担。在去年年报中,百丽回顾到,零售渠道的演变对于鞋类业务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过去20年中,百丽的百货商场渠道存在一定程度过度覆盖。一方面商场的职能越来越背离其初衷,吸引消费者的不再是以往的货物,而转变成了餐饮和娱乐等服务。另一方面,电商迅猛发展,分流了一部分注重便捷的客户。

正如盛百椒所言,内地线下销售环境的确非常严峻。根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International)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鞋履和服装电商市场销售额增幅高达41%,与之对应的是实体店的大幅下滑。百丽是在2012年业务开始有所下滑,与之相对应的是天猫等电商的高速增长。

实际上,百丽在发展电商上并非没有动作。2009年百丽创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淘秀网”,在当时独立站点的趋势下,淘秀网的运营还算不错。2010年,淘秀网几乎没有任何广告投入,但其销售额却做到了1000万元。2011年,百丽又成立了优购网,并将淘秀网的资源全面移植至优购网中。

对于优购网,百丽的诉求已经不再只是增加一个销售渠道那么简单。时任优购网CEO张学军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希望能将这个网站做成与乐淘网抗衡的垂直电商巨头。但不久后乐淘被收购的消息,给优购网泼了一盆冷水。2014年,乐淘网被卖给了广东冠鹏鞋业和一家香港投资机构,收购价格仅有数千万元。作为标杆的乐淘贱卖之后,整个鞋类B2C垂直电商网站也一同陷入了困境。

在外界看来,优购发展的滞后主要是百丽的预判失误。“当时百丽的模式跟跨境电商差不多,就是把库存、尾款放上去买卖,传统企业对电商的评估没有那么严重。”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而这一评估偏差让百丽错过了铺排天猫、京东等大型平台的黄金期,其自身平台也因售卖尾款,饱受质疑。在2015年的一场股东会上,盛百椒直言,优购网的销售占比仅有3%-4%。

市场转变

但除了电商的冲击,让盛百椒更为苦恼的是消费者品位的转变。在百丽2015/2016年度业绩会上,盛百椒表示自己在上海总公司搭电梯,20个人中只有两个人穿正装鞋,他就是其中之一。而他儿子的鞋柜里,同样清一色的运动鞋,只有一双正装鞋。他说,很明显,消费者对正装鞋的需求在不断降低。

欧睿国际的服装鞋类分析师BernadetteKissane也表示,运动服装在2016年的市场价值约为780亿美元,是未来实现增长的关键因素。从百丽去年中期报道也可以看到,百丽运动、服饰业务收入增长了14.9%,收入占比达到了56.0%,与此对应,鞋类业务收入占比则下降到了44.0%。

而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百丽运动、服饰业务目前以经销商为主,其中如Adidas、Nike等在一线品牌在占到了收入比重48.2%,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百丽正在全面沦为代理商。

在李楠看来,百丽做代理商最大的劣势在于话语权的丧失。据悉,自2008年起Adidas和Nike两家大品牌先后抛出了自营零售发展计划。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这两家大品牌的出逃,以及他们在电商方面的发展,可能会对百丽的代理业务直接构成竞争压力,更严重的是,百丽在运动类产品上没有太大发展,因此,这种局面可能会给百丽整个业务造成一定风险。

在去年年报中,百丽官方也反思到,在过去20年中,百丽在时尚鞋、正装鞋领域有过度覆盖的情况。但运动、休闲风占比不足。

但实际上,百丽在2007年时也曾涉足过运动领域,但所谓涉足,仅仅是一次浅尝辄止的尝试。2007年,百丽收购了位列世界前三的运动品牌FILA,准备开拓其在运动领域市场,但不到一年百丽就将FILA品牌业务以不超过6亿元的价格“贱卖”给了安踏。

究其原因,百丽官方并未置评,但有分析认为,是由于FILA在华经营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年报显示,2007年及2008年度,FILA品牌在中国的业务先后亏损了1096万元及3917.8万元,因此百丽急于割舍亏损业务,将重心放回已有品牌上。但没想到,几年后运动品牌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百丽再度错失良机。

集体偏差

其实在去年的年报中,百丽已经详尽地阐述了导致其净利润暴跌的各种原因,同时也分条列出了转型的行动计划:打造面向消费者的高效零售平台、加大购物中心渠道的业务配置、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对客户进行一对一交流等等。

在中期报告上,盛百椒表示,在未来三五年内,百丽将积极加大业务转型力度,以数字化变革为主线,重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但具体如何变革,报告中并未提及。对此,时代周报记者致电百丽集团,百丽方面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表示具体转型内容需要等到年报发布时才能揭晓。

而对于转型,百丽的决心也可能来源于CEO盛百椒的决心。据媒体报道,在上一年年度业绩会上,盛百椒谈及转型,显得十分犹豫。他说,“自己都65岁了,还能折腾多少呢?”接着,他又反问在场记者:“到底要不要转型?”

其实,老牌女鞋巨头达芙妮(00210.HK)以及星期六(002291.SZ)的日子同样也不好过。虽然三家巨头均在各个领域尝试转型,但从近期的业绩中可以看到,尝试并不乐观。达芙妮2016年全年净亏损为7.9亿-8.4亿港元,经营亏损在7.86亿-8.45亿港元,亏损增幅在58%-70%。2015年,星期六净利润也下滑超过三成。

在一位行内人士看来,这几家公司在技术和资金上都有一定优势,如果抓住私人订制市场和电商化,还有很多机会。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李洋睿峥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又一个辉山乳业?港股中国金控半小时暴跌80%!下一篇:永安自行车放弃“共享单车第一股”桂冠始末TAG:百丽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整合营销http:///wlyx/zhyx/

相关文章

  • 中国女鞋第一品牌暴跌 输在哪? 万宝路品牌成功奥秘

    中国女鞋第一品牌暴跌 输在哪?  万宝路品牌成功奥秘 /p>百丽虽然也遭遇下滑,但是相对状况要好一些,毕竟企业规模、业绩在那。,作者:于建民——《中国营销成功宝典·科学策略营销》(修订版)作者产业观察家、营销管理专家公众号:商业领军ID:yingxiao360-com第一赢销网.上一篇:巴菲特和盖茨的顶级对话:实现财富自由,没有那么难下一篇:没有了TAG:女鞋品牌万宝路品牌成功奥秘万宝路——充满魅力偶像“牛仔”掀起疯狂(节选自《科学策略营销》之“好品

    2024-03-21 16:59
  • 你看到的光和我看到的光颜色一样么?不一定哟一代鞋王百丽要倒了?真相是…

    你看到的光和我看到的光颜色一样么?不一定哟一代鞋王百丽要倒了?真相是… 可以说,无论是鞋类品牌、还是服装品牌,至少5年内没有对手能撼动百丽的龙头地位。,对百丽而言,转型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线上线下矛盾,让零售环节与电商形成良性互动。,而对于百丽如何顺应时代进行的转型调整策略,未来会采取哪些举措,这些更值得关注!

    2024-03-21 15:54
  • 为什么那么多“蠢想法”都能拿到风投?一代“鞋王”百丽拟私有化退市 业绩低迷创九年新低

    为什么那么多“蠢想法”都能拿到风投?一代“鞋王”百丽拟私有化退市 业绩低迷创九年新低 如果要约达成,百丽将以估值约为531.35亿港元从港交所退市,有望创下港股历年来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的最高金额。,因此每当恒指公司要进行季度检讨,市场人士纷纷将百丽列为潜在可能被剔出蓝筹的股票之一。,百丽私有化的限期是今年10月16日前,财团明确表示不会上调要约价格,这意味着一旦提案遭股东否决便会随即告吹。

    2024-03-21 15:53
  • 要想在客户心智里获取领先地位,其捷径为“捷足先登,争做第一”一代鞋王迟暮:百丽如何步入进退两难的困局?

    要想在客户心智里获取领先地位,其捷径为“捷足先登,争做第一”一代鞋王迟暮:百丽如何步入进退两难的困局? 据彭博引述消息人士称,鼎晖投资正牵头57亿美元(约合442亿港币)商讨收购“鞋王”百丽国际(01880.HK),相关决定最快在本周内公布。,”据导购员介绍,百丽今年除了给商场专柜装潢升级改版之外,“连产品设计师也换了,现在我们客户群体主要针对的是年轻人”。,百丽国际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如果同店销售持续低迷、恢复低于预期,鞋类业务分部业绩利润率仍有缓步下降的可能性。

    2024-03-21 15:52
  • 天猫和百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国内鞋业升级

    天猫和百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国内鞋业升级 天猫将联合商家,向消费者提供更多流行时尚的商品,提高购物体验。,据天美意品牌事业部总经理杨小春介绍,今年将在全球启动天美意潮品众筹项目,与天猫、淘宝众筹平台深度合作,最大程度让利给消费者,把潮流最前沿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集团拥有百丽、天美意、Tata、思加图、百思图和森达6大品牌,均位列国内鞋业Top10名单。

    2024-03-20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