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攻击竞争对手的广告不是好广告日清方便面在港IpO布局内地高端方便面市场有望三足鼎立

2024-03-21 15:53
admin

攻击竞争对手的广告不是好广告。不要指出别人的缺陷。知名媒体也不同意这么做。这从来就不是一个好策略。这样做让自私自利的目的暴露无遗,不仅有失公允,也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如果你也讨厌吹毛求疵的人,那么就展示出你宽宏大量的形象吧。

广告要展示出事物光明的一面,也就是事物快乐、吸引人的一面;不要展示出事物黑暗的、不讨人喜欢的一面。广告要展示出美丽的客颜,不要展示平凡的相貌;要展示身强体健的状态,不要展示疾病缠身的状态;不要展示你计划去除的那些皱纹,而是展示一张皱纹荡然无存的面庞,你的顾客们对皱纹可都不陌生。

在推广洁牙产品的时候,展现出整齐漂亮的牙齿,而不是难看的牙齿。广告要讲的是改善过后的状况,不要谈论现存的问题。做服装广告时,图片展示的模特应该穿着体面,而不要穿着寒酸。推广商务课程的时候,要展示成功人士,不要展示事业上不如意的人。广告要呈现的是人们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而不是人们现在的样子。

人们希望拥有的是阳光、美貌、快乐、健康和成功。那么,就为他们指出通往这些人生理想的道路,而不是向他们指出如何从相反的方向走出来。

图片展示出的应该是被人羡慕的人,而不是羡慕别人的人。

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应该避免什么。

让你的每一则广告都洋溢着乐观的情绪,因为对挥之不去的阴郁,我们总是避之不及。

要假设人们愿意完成你让他们做的事情,应该对他们说:“现在就写信来索取样品吧。”不要对他们说:“对这样的优惠条件,你们为什么置之不理呢?”这样似乎暗示着人们对你的广告漠不关心。你应该邀请他们跟随大众的潮流。

让我们来对比对一下两则广告的效益,一则是负面广告,另一则是正面广告。一则广告呈现的是黑暗的一面,另一则广告呈现的是光明的一面。一则广告发出的是警告,另一则广告发出的是邀请。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要是你像我们一样经验丰富,你就会发现正面广告吸引的顾客数量是负面广告的四倍。

那些对比“使用前和使用后”的广告是从前愚蠢的做法。除非是面对那些深受其害的人群,否则这种做法毫无存在的必要。千万不要让那些人的痛苦回忆指引你在广告中表现出事物的阴暗面。

日清方便面在港IpO布局内地高端方便面市场有望三足鼎立

日清方便面在港IpO布局内地高端方便面市场有望三足鼎立

来源:时代周报(广州)

(原标题:日清香港IpO布局内地高端方便面)

日清拆分其中国业务的工作有了新进展:5月12日,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下文称“日清香港”)的招股说明书悄然出现在联交所的官网上。

1958年,日清的创始人安藤百福发明了首款方便面“鸡汤拉面”,并创建了“日清”及“出前一丁”品牌。随后在1971年,日清又推出了首款杯装方便面“合味道”。1984年,日清正式在中国香港设立营业据点,并逐步将业务扩张至中国内地市场,如今已是香港市场最大的方便面公司,不论是从销售额还是销售数量来看,日清的市场份额均已超过60%。只是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渐饱和的香港市场对公司业绩增长的拉动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内地市场的作用日渐突出。

但内地市场的竞争格局与香港市场有很大不同:康师傅与统一分庭抗礼并合计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市场则高度分散。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度,从销售额及销售数量上看,日清分别为中国内地第五、第六大方便面企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8%和1.4%。最为关键的是,在多年的发展后,方便面市场已接近红海,招股说明书援引相关数据显示,2012-2016年度,内地方便面市场的销售额及销售量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0.4%和-3.99%。

但这似乎并没有打消日清对内地市场的热情,相反在日清看来,经济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将为高端方便面带来很好的机会。自2013年起,日清接连在内地设立了东莞日清、福建日清及浙江日清。从日清征战内地市场的历史来看,早在1994年10月,日清便开始在广东设厂,但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清在内地仅有位于广东和上海的两家工厂。

日清香港看上去来势汹汹,在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看来,日清香港加大开发内地市场的力度会带活整个高端方便面市场,已有的竞争格局并不会因此发生较大变化,“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好事”。国内高端方便面市场有望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从香港到内地

公开资料显示,单价超过5元的方便面即为优质方便面,而日清香港是一家专注于优质方便面市场的公司,除方便面外,日清香港还生产和销售包括冷冻点心及冷冻面条在内的冷冻食品。招股说明书透露,日清还与湖池屋成立合资公司,以购买和销售联合品牌的零食及洋果子,并将于近期开始在内地市场销售薯片产品。

日清在大中华区市场的扩张始于香港,1984年,日清在香港设立办公据点并于次年在大埔设立第一个生产厂房。在发展过程中,日清也会通过收购扩大产品阵营,比如在1990年通过收购永南食品,将香港本地知名方便面品牌“公仔”收入麾下,2012年收购现为公司产品品牌的“福”的商标。

1994年,日清与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等公司合资成立广东日清,次年又与上海梅林食品等公司合资成立上海日清,日清在这两家合营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均为55%。从已有的资料上看,在这之后的多年中,日清并未在内地开设其他工厂。但在这个过程中,日清与今麦郎展开合作。不过,2015年11月,日清出售其持有的全部今麦郎股份,并表示“出售与致力于在中国市场发展自有品牌的计划一致”。

2013年10月之后,日清香港先后成立了东莞日清、福建日清以及浙江日清,而在香港方便面业务增长放缓的前提下,内地方便面业务的增长也让日清香港近几年的财务报表好看许多。

只是此时的内地方便面市场也已趋于红海,“康统”把持着大半江山,但日清似乎并不想和这两位巨头在单价5元以下的大众方便面市场缠斗。事实上,如果只看优质方便面这个细分市场,日清为内地市场第二品牌,并已在华南和华东的部分城市站稳脚跟。

朱丹蓬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尽管方便面替代产品众多,但从统一“汤达人”的发展过程来看,高端方便面还是很有市场的,发展空间也很大,日清增加在内地市场的投入也有助于做大这部分市场。

日清下一步的计划是开拓华北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口味差异较大,而日清的许多产品更适合南方人口味。朱丹蓬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口味这个事情很好解决,“日清的研发能力很强,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发出符合地方饮食习惯的口味”。

日清香港单飞

日清香港并未在招股说明书中说明拆分香港及内地业务的原因,也没有就此问题答复时代周报记者,但分析称,分拆是为了深耕两地市场,尤其是内地市场,拆分后的日清香港将以独立公司的身份在港交所上市,日清日本则为新公司的控股股东。

在一系列的并购重组之后,日清香港形成了如今的组织架构。2016年2月前,日清香港仅有日清日本一个股东。2016年2月,日清香港以每股155港元的价格向公司董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安藤清隆发行28.38万股份,安藤清隆因此持有日清香港1.41%的股权,一个月后,日清香港开展股份奖励计划,该部分的比例约为0.07%,至此日清香港的股权架构基本形成,日清日本为日清香港的控股股东。相关资料显示,日清日本本身即为股权较为分散的上市公司,并无控股股东。

日清香港如今的掌舵人安藤清隆为创始人安藤百福的孙子。同日清香港大部分董事、监事、高管一样,安藤清隆曾在日清日本任职,但目前并不在日清日本或其旗下其他子公司担任要职,以此来保证日清香港的独立性。招股说明书介绍,除安藤清隆外,日清香港还有4名执行董事及8名高管为“出向雇员”,在日本劳动法下,日清日本仍与出向雇员保持雇佣关系并向出向雇员支付工资,除此之外,日清香港还与日清日本之间存在着关联交易。

朱丹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日清日本此时分拆业务,是对中国市场有信心,也是对日清自身的实力有信心。而在报告期内,日清日本也不吝于用真金白银帮助日清香港征战内地市场。

报告期内,日清在内地有着较多的投资支出,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呈现净流出状态,且流出数额呈增长趋势。尽管公司货款回收情况良好,但仅凭自身积累仍然难以满足公司对于巨额资金的需求。而在报告期内,日清无任何银行贷款,也无任何融资成本,而且除2014年外,公司每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正。日清香港在招股说明书中坦承,“我们的融资活动现金流入主要包括发行股份”。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度,为建设厦门新厂房,日清香港向日清日本发行价值约5.48亿港币的新股作为支付其注资的代价;在2015年度,日清日本再次向日清香港注资3.09亿港元,该笔资金则被用来建设及扩建生产厂房。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李宛珊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端午节7亿元票房国产片仅占1成知名制片人求排片下一篇:外媒称中国“共享过度”:资金过剩、缺创意TAG:日清方便面高端方便面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整合营销推广http:///wlyx/zhyx/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