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这场科技峰会说“要向人类未来负责”一只牛蛙的餐饮传奇:四年从亏损1000万,到一年营收6亿

2024-03-21 15:53
admin

川普还在作为共和党候选人竞选时,就纷纷指责新加坡、中国、印度和墨西哥正抢走美国人的工作。而图灵奖获得者JohnE.Hopcroft教授则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他说“未来抢走美国人饭碗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自动化。”

有人说,人工智能如同高速疾驰的列车,当人们还在远眺其真实模样,它却以让人来不及感叹的速度呼啸而过。不管我们承不承认,AI的时代正在到来。

人类真的会失业吗?这位美国AI领域的大咖,在这个冬天来到了中国北京,在这场“全球思想盛筵”的峰会上,他将与来自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清华大学、联合国机构等各个领域的“大脑”们,展开一场关于人类未来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而这场讨论的核心,在东道主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的开场白中,奠定了基调:“作为人工智能的企业,应该永远恪守一条原则:必须对整个人类的未来充满责任感,充满善意。”

是的,这是一场关于技术未来和人类明天的讨论,或许,这场讨论的结果,也将成为下一个5年的“风向标”。

第一个未来技术的边界与AI的未来

讨论人工智能的边界,就是在讨论人类文明的边界。

斯蒂芬·霍金和埃隆·马斯克都曾担心过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并曾放言人类将会面临很多危险。轰轰烈烈的人工智能变革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与当下有关,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思考,是关于我们将往何处去的命题。

而不少争议的焦点,在这次峰会上得到了探讨。其中之一就是开篇的问题,到底AI会不会抢走人类的饭碗?

科大讯飞CEO胡郁的回答是不能:不能因为AlphaGo战胜了人类下围棋,就预测人类很多工作被机器人抢走,或者机器人毁灭人类。

人类有足够长的时间去调整和学习新的知识,机器能够抢走人的一些技能施展的空间,但是任何一项人类工作都有一些可能永远没有办法被现在机器代替的技能,这些技能是从0到1、从无到有、启发式、无中生有、创造性的那部分东西。

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将会达到什么程度?未来,人会变聪明还是变更笨?未来,人工智能究竟可以渗透到多少领域?这些关于“技术恐惧”的话题也在这次关于未来的思想碰撞上,揭开它了神秘面纱的一角,我们看到了技术的边界,以及人类驯服技术的努力和信心。

被称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的图灵奖获得者JohnHopcroft教授在这次会上预言,要想真正的让AI具有全智能还将有一次新的革命,而下一场革命起码还要四十年。

但他相信,AI的确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力,而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更为美好的未来,这是发展的规律。

对于未来的想象,我们没有答案,即使是JohnHopcroft教授的预言,也要等到40年之后才能得到验证。

我们该如何迎接AI世代?就像凯文凯利说的那样,千万别将人类与机器的关系定义为“竞争”,人类与机器,注定相伴同行。

这,也是这场峰会希望向世人传递的信号。JohnHopcroft教授、钱颖一教授、薛澜教授、今日头条……这些科学家、社会学者、以及先锋企业们,一边奔跑,一边思考。

第二个未来,善意的企业与文明的未来

2000年,以“新千年,新经济,新网侠”为主题的第一届西湖论剑在杭州举行,主角是阿里巴巴、搜狐、新浪、网易等pC互联网是时代的巨头们。

2017年,据粗略统计,从11月起到年底的科技峰会超过20多场,讨论的主题大多与人工智能有关,恍惚近20年的时光里,技术的进步和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不断突破着我们的想象。

其实,每一场行业峰会背后代表着中国科技企业的技术发展、行业地位、企业价值观的变迁,是一部科技江湖的浓缩史。

在会议主办方上,从传统媒体和门户企业等传统互联网企业担当主角,到如今今日头条等科技公司悉数亮相,显然这些生于人工智能的公司已经在成为这个AI时代里的“新贵”。而参会嘉宾也从中国科技企业的CEO们,发展成如今包括享誉全球的物理学家霍金、图灵奖获得者JohnHopcroft、联合国政府官员等,来自世界各领域的顶尖专家。

我们看到了在pC互联网时代,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对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和追赶;也看到了,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中国的科技公司们,已经逼近和处于成为全球的领先地位。

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中国科技企业的异军突起,他们聚焦的话题,从以往探讨商业、经济、创新,到如今探讨技术、伦理、文明,对人类未来负责。这似乎不应该成为企业探讨的话题,但是,却也必须科技企业应该探讨的的责任。

电影《蜘蛛侠》中,peter的叔叔Ben在遇害时告诉peter:“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也可以成为致力于“以科技改变世界”的AI企业的映照。

此前,谷歌成立了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这家制造出“阿尔法狗”的公司,在围棋界横扫人类智慧的同时,其实早已开始探讨AI可能带来的社会伦理冲突,监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同时,谷歌还在环保领域利用TensorFlow模型(人工智能学习系统)追踪珍惜濒危野生动物的迁徙规律,以便相关组织更容易掌握动物的运动规律,拿出更好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解决方案。

在AI时代,科技企业掌握了大量的数据、人才和资本,往往是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先驱,往往也会决定着发展什么样的技术、和将技术用在哪里。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在这场峰会中说到,“应对技术对社会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是全球化的科技公司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希望未来能产生更多具有全球领先技术的科技企业,主动自觉担当这样的社会责任,用科技创新打造世界品牌、用技术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这次大会上,作为东道主的今日头条,宣布成立技术战略委员会,汇聚了图灵奖获得者JohnE.Hopcroft教授等多名国际顶尖专家,技术战略委员将用已经拥有或正在研发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开创性技术,为今日头条,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提供源动力,探索如何让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

去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发布的世界首个人工智能道德准则设计草案《EthicallyAlignedDesign》,今日头条专家成为此份文件工作委员会的首批国内成员,牵头了这份重要文本的中文翻译和意见收集工作,向世界传递中国AI界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意见。

AI是由人创造的,AI的未来取决于人类如何设计和使用它,取决于企业在创造人工智能的时候,向它灌输什么样的人类价值,有始终保持善意的企业,就会有善意的人工智能。

“对于担心未来人工智能可能有害的人,最好先提醒自己AI今天是如何帮助人们挽救生命的。”对人工智能威胁论,扎克伯格这样回应。而facebook正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确定有自杀风险的用户,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这条通向科技与文明的道路上,是科技企业其实比为我们先思考了技术恐惧和技术焦虑带来的问题。看到谷歌、facebook、今日头条这些企业的尝试,你还会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恐惧吗?

反正我并不担心。

一只牛蛙的餐饮传奇:四年从亏损1000万,到一年营收6亿

来源:红餐网作者:红餐访谈组

(原标题:蛙来哒3年要开100家,美女创始人罗清发话不考虑补齐短板)

面对餐饮难题,有人选择死磕,也有人选择跳过。蛙来哒的联合创始人——罗清,选择了后者,并发话“我们不考虑补齐短板了”。

对于这个卖牛蛙,2年就开50家门店,年营收约6亿,如此高速发展的品牌,有人说正是因为罗清聪明,能够化短板为长板,也有人说只是眼前网红,将来该补上的还是要补上。那么她本人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陈洪波高端访谈》周刊

栏目策划/主持:陈洪波(红餐网创始人)

蛙来哒联合创始人罗清

聊如何扬长避短

https://imgcache.qq.com/tencentvideo_v1/playerv3/Tpout.swf?max_age=86400&v=20161117&vid=p0397fzov04&auto=0

(部分视频来自食妞)

和罗清的采访,我们约在蛙来哒深圳京基百纳时代KK-one店。当天并非节假日,商场没什么人气,像肉蟹煲、干锅、烤鱼等的一些单品店甚至都经营不下去关门走人了,唯独蛙来哒还排着队。

这是2016年3月,蛙来哒从长沙跨越到深圳的第一家门店。因为经营不到半年,这个约300平米的小店,月营收便突破100万,日翻台最高9轮等漂亮的数据,吸引了很多同行关注。

▲蛙来哒深圳京基百纳时代KK-one店

那天一进店,整个人马上被一大波牛蛙包围,卡通牛蛙地板,牛蛙涂鸦墙边,牛蛙抱枕,铁皮青蛙玩具……在这样逗趣的氛围里,罗清和红餐网聊起那些“长长短短”。

1菜单印刷前一晚睡不着,因为还有3款鱼

“菜单印刷前一晚,我睡不着,因为上面还有3款鱼。”回忆起2015年1月,蛙来哒第一次进驻长沙购物中心7-up那个最后筹备的夜晚,罗清还有些激动。

她告诉我们,2010年在长沙街边创立蛙来哒,其实就已经往连锁加盟模式去走,只是当时没有找到最佳路线。菜品比较泛,牛蛙销售比占30%以上,鱼占比20%,还有不少其他菜品。但是,经过几年摸索,罗清和一起打拼的哥哥罗浩,真正决定做品牌改造了,这第一个动作便是做菜品的聚焦和标准化。

为了这次改造,兄妹前前后后花了3个月才定下菜单的终稿。牛蛙保留12种口味,其他产品狠心砍掉,连销售额极好的鱼也只砍剩下3款。

可是临印刷前,罗清心里还是不踏实。那晚她打电话给哥哥,商量着还是把鱼都去掉吧。哥哥刚开始很反对,把鱼全都去掉,蛙又只有30%销售额,那客人来了吃什么?

▲炭烧牛蛙泡锅香辣味

罗清想明白了:“客人想吃蛙才来,如果想吃鱼就不用来了。再说,我们没办法也没必要和别人去拼鱼,那不是我们擅长的。”和哥哥耐心沟通了半小时,两人最终达成共识,决定破釜沉舟,只保留1个口味的鱼。

菜单印刷出来,牛蛙单品店也正式在商场开业。罗清回忆,她怎么也没想到第一天开业就爆满,和哥哥担心菜品少的问题也压根没人提起。

她说,其实那天他们兄妹俩并不抱多大希望,因为是第一次进商圈,而且是新的商圈,人气还没上来,再加上当时年关将至,天气也不太好。这样的开场,让她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到底是什么使得罗清敢于放弃鱼,专攻牛蛙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自家店里牛蛙生意最好啊。而深层次的原因,是罗清对单品市场的分析。要选择一个单品来做,除了自己熟悉之外,还要有足够大的市场,并且要有持续的生命力。

①牛蛙所依附的菜系川湘菜,早已覆盖全国范围,且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②牛蛙作为川湘菜经典菜式,一直很受欢迎,有足够广的群众基础;

③还很少人开发这道单品,并包装成品牌,走向全国。

反观鱼品类,不是自己最擅长,又已经被大力开发,像酸菜鱼已是遍地开花,自己何必来争夺这个市场呢?

直截了当,火力全开对准牛蛙,狠心放弃“也不错”的鱼,是罗清对市场的分析,也是她对自身长短的剖析和最终做出的选择。

22年50家店,蛙来哒是不是跑得太快了

第一家店的成功,让罗清一时不敢相信,产品的聚焦,模式的选择是不是真的完全正确。不久后,他们选择第二个商圈,不同的选址,不同的客群,生意依然火爆。这才坚定了罗清做连锁加盟的商业模式。

俩人一边干,一边探索标准化,从产品(主料、酱料等),到硬件(财务、收银等),到人才培养系统,到加盟合作……

2015年6月放开加盟,仅2年时间,便在30个城市开了50家门店,其中直营店数量占比约1/3,客单价70元,单店销售额最高达140万。

然而,对于这样的高速运转,红餐网则打了个问号,楼是不是盖得太高太快?

罗清的回答很坚定,不高,不快,他们甚至已经计划在2017年开到100家店,理由是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而“1”的实现,倚赖于2010~2014年,团队对商业模式的测试。

▲蛙来哒深圳中心城店门面

说起这四年的“测试”,真的很让人惊讶。当时这对跨界进入餐饮的兄妹,4年居然造了4个品牌,5种模式:

①“蛙来哒”:以蛙产品为主的餐厅,蛙销售额占比30%以上,鱼占比20%,还有其他品类;

②烤鱼品牌“爱尚烤鱼”;

③鱼火锅品牌“锅声嘹亮”;

④湘菜品牌“味之翼·湘”:大众湘菜品牌,模式类似外婆家,500-600㎡的社区店模式,以及2000㎡的大店模式。

结果是,亏损1000万!

其中味之翼·湘是亏损最惨重的一个品牌,基本上靠蛙来哒来养,直到最终停业关门。

正是因为这沉痛的一击,罗清认清了自己的短板,像味之翼·湘这种模式,本质上其实还是传统餐饮,这对于跨界的两兄妹来说,实在很难Hold住。

既然这样,干脆就做自己擅长的吧,锁定蛙来哒,其他的统统关掉。这才让兄妹俩全身投入蛙来哒,并在2015年确定蛙来哒的商业模式,实现“1”的突破。

3亏损1000万,真的只是为了测试商业模式吗

既然一开始就创立蛙来哒,生意也好,为什么后来又折腾多几个品牌了呢?还导致亏损了1000万?难道真的是钱太多,非要投来做试验吗?

罗清深深吸了一口气:“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经历是无法避免的。”她清楚,能不能抓住机会,是由当时的认知水准来决定,而当时无论是她,还是哥哥,都没有这个能力。

▲当年没有紧紧抓住那只蛙

她坦言,如果当时具备这个能力,那也早就消化了一位“高人”的指点。

罗清口中的这位高人,是深圳知名肠粉连锁品牌红荔村老板袁锦华。

2011年,罗清向他请教连锁店的经营,他说了一句话,“要找到你的英雄产品”。可那时的罗清,只知道自己是做牛蛙的,不确定锦华大哥的“英雄产品”是什么意思,后来只是一笑而过。

“等到2015年我们真把牛蛙作为单品来做了,那时再回想起那句话,真觉得价值千万啊!”但是她深知阶段论的游戏规则,没有如果!

罗清的这番话,通透,不纠结。

反过来,她也乐意接受这段折腾,这些错失,因为也是一种收获。正是这4年的成与败,让罗清更坚定集中火力,做好蛙来哒连锁加盟的信念。

①有人。

关掉的三家店,员工超过100名。蛙来哒只要新开一家店,几乎全套的人马和成熟的团队就能填进去。

②有教练制。

初入行,罗清就在做培训体系。几年下来,在商业模式和产品不断迭代的过程当中,确定了从楼面到厨房9个技术岗位,都由教练店长和教练厨师长担任专门的教练员。

③加盟商的筛选。

因为在餐饮行业努力拼搏过,所以对于加盟商人选,罗清和哥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就是投资人必须自己投身管理当中。如果只是为了赚一把快钱来加盟的,他们一概不要。

前期对餐饮市场的熟悉,对加盟体系的探索和准备,让罗清有了底气。而对于那些倚重传统餐饮的短板,她不考虑去补齐了,“因为有些短板是没办法用时间和金钱去弥补的。”

4踏入餐饮前,已在商海中打拼15年

“当断则断”的刚,“扬长避短”的柔,在罗清身上特别明显。言谈之中,能感觉她绝非初次创业之人。

▲蛙来哒联合创始人罗清

是呢,其实早在2010年踏入餐饮业之前,罗清已经拥有15年的创业经验,她从22岁开始便在商海里打拼,率先进入安防监控行业。多年浸淫在这个生机勃勃的行业,罗清被锻造成实干派。在建立规范的财务、收银、运营等管理系统方面,她绝对是好手。

除此,在这个技术更新迭代迅猛的行业里,她拥有了抗风险的能力。我们都知道电子产品每一次新技术的诞生,就意味着一大批公司要被淘汰,能熬过三四年就算不错了,但是罗清的公司没有倒下。

为什么每次都能安然度过呢?她轻描淡写:要不就是找到好的资源,要不就是踩准技术的风口。而透过她坚定的眼神,你会相信,她天生属于商海。

后来,在获得财富、时间自由之后,罗清毅然退出这个行业,她觉得自己遇到瓶颈了。最后在钟情餐饮多年的哥哥的撮合下,她踏上二次创业,餐创之路。

在安防创业这些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锻炼,恰巧为她后来进入餐饮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她一投身餐饮业,便倾向硬件的打造和人才的培养,很多朋友还笑她把餐厅做成科技公司。

结语

餐饮创业路上,罗清从不硬碰硬:传统餐饮模式不擅长,她深挖单品;鱼类、小龙虾等市场竞争太激烈,她做牛蛙;很多人只攻产品,她发挥系统管理的才华。

有人说她是一时网红,尤其是上了汪涵的《天天向上》,在大众面前曝光,而在红餐网看来,她更是识时务者,一个懂得扬长避短的实干派。

记者|红餐网_林如珍

视频|红餐网_罗小庄王伟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央行重拳出击!这几类人不能在银行开户了下一篇:马云首次公开阿里曾犯的错误!TAG:牛蛙蛙来哒卖牛蛙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整合营销公司http:///wlyx/zhyx/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