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联合国的说法,1993出生的你们,已经是中年人了。
小风出生于1994年,现在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她一直觉得自己掉发严重,会经常跟同事讨论防脱产品。
没想到,一款曾在电视上疯狂宣传的防脱洗发水大家基本都用过,不过都认为没有效果。
“看来大家都脱发啊。”小风这么想着。
小风记得是从初中发现自己发量变少的。初中时,她自己用剪刀修了下马尾,想要修成碎发,没想到就再也没长多过。
“初中作业太多,经常做到十一点,那时候觉得十一点就已经很晚了。
还是太年轻,到了高中,熄灯了还得拿出充电台灯继续背书,高三看书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有的事,那时候觉得,这已经是极限了,再不睡觉,一会儿可能会猝死。”
后来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了才知道,人类的极限是可以挑战的,小风睡得越来越晚。
过了哪个阶段就可以停下来,这种话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受不了一成不变的人,是停不下来的。
就这样,小风的头发越来越少,她甚至不敢扎自己曾经喜欢的高马尾,恐怕露出太阳穴附近发量稀疏的头皮。在她的影响下,甚至有一些头发尚且茂密的同事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发量。
小风在公司引发一阵脱发恐惧后没多久,网络上就掀起一阵脱发讨论潮,参与讨论的人多为90后。
“看来这是时代大势所趋啊。”
在这个时候,去年的一个新闻又重新被翻了出来,联合国官方微博曾在去年五四青年节发布:联合国对于“青年”的定义是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的群体。而24岁以上的人,可以称为中年人了。
在讨论“脱发危机”前,“中年危机”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中年”往往意味着没有傲人的健康资本可供消耗,而“危机”二字则意味着对未来没有一份有力保障。这个保障可以关乎金钱,可以关乎对未来的期望。
而现在,90后的脱发危机,昭示着他们的健康资本已经开始透支了。
不过真的有那么多人脱发吗?小风想了想,跟她讨论脱发的大部分都还是真的脱发严重,透过稀疏的头发,可以看到锃亮的头皮。
正常人每日可脱落70—100根头发,能看到头皮的,也许真的是超过了这个界限。
90后这一代人中,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比80后增加了,每年都有几百万大学生毕业,并且人数还在逐年递增,2017年多达795万。
时代让人看到了更远的地方,也带来更多竞争的压力。90后属于新入职的一代,求职难的新闻每年毕业季都会上演一次,入职后还会面临更多的选择与竞争。
而这个时候,主流的意见总是在一遍遍提醒他们:在这个时代,努力了就能成功;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最重要。
努力了就会成功?不见得。
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在十几年应试教育中,有多少人有时间思考这个问题?
迷茫、焦虑、脱发、过早中年:这些词已经在90后中掀起波浪,这些词也属于现今流行的丧文化。
大家普遍认为丧文化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的活着。并且这种文化多流行于90后群体。
房价暴涨、求职困难、空气污染……90后们刚从按部就班的环境中,到了能够抬起人、也能够吞噬人的社会,尚无雄厚经济实力的他们,任何一项困难都有可能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颓废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寻找释放的地方,互联网就是这么一个可以让自己藏在背后的宣泄口。所以,丧文化流行语网络。
脱发是衰弱的象征,也成了互联网丧文化中的一部分。
在综艺节目《极限挑战》最新一期中,几位主持人晚饭后在大街上走着,说着他们年轻时,人们都喜欢在大街上溜达。43岁的黄渤对着26岁的张艺兴说:“像这样大的孩子,哪有说晚上没事去溜达溜达。”
看着节目的小风想:我也好想晚上能在大街上溜达呀,但没这闲情逸致,也没这时间,就是想想罢了。
“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风苦笑着说。
本期话题
你身边有脱发的90后吗?
你怎么看待最近热议的“脱发危机”和“中年危机”?
又是如何处理工作或学习中的压力的呢?
从卖不动到一年狂卖27亿,快火锅之王如何炼成
从卖不动到一年狂卖27亿,快火锅之王如何炼成?
商业领军/于建民
导读:在中国火锅行业,它可能正成为一个知名度仅次于海底捞的品牌!
它就是“小火锅之王”、“快火锅”之王的呷哺呷哺!
它曾经开业五年后、长达5年时间里一直再亏损,却一直在坚持、坚持!
五年后,它终于涅槃重生,如今,它从1家店做到了639家店,从亏损、卖不动做到了一年营收27.58亿人民、一年净利润高达3.68亿!
它是如何做到的?
▎小火锅之王,是如何崛起的?
呷哺呷哺的发展历程,并非一番风顺!
它的创始人并非一开始就做餐饮业,属于转行跨界,而在转行、跨界一开始,一赔就是5年,其耐力真是非同一般!
它是如何一步步做起的呢?
一个来自台湾的同胞、在北京创业
不过,最初他不是做餐饮业、而是卖首饰
呷哺呷哺的创始人来自中国宝岛台湾。
1993年,中国正掀起新一轮的商业大潮,很多领域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可以说有着很多商机,在中国内地的投资热潮也逐渐升温!
但是,机会总属于胆大、敢于尝试的人。
这一年,台湾桃园县人贺光启与妻子踏上了北京的土地,开始了他们“北漂”的创业生活。
和当时来内地投资的台企一样,贺光启留意到了内地劳动力成本优势,通过成本优势生产、制造有不错的利润空间。
贺光启当时做的是首饰,通过内地成本优势,加上内地市场商业刚刚兴起,市场需求火热,销售一片大好,同时对外出口也有不错的市场。
短短2年时间,贺光启迅速赚到了内地的第一桶金。
首饰业下滑,转行做餐饮
1996年,北京珠宝市场开始逐步萧条,行业不景气,贺光启准备寻找另一个行业机会。
此时,麦当劳、肯德这两家快餐巨头正在内地开始蓬勃发展!
1990年麦当劳在深圳开设内地第一家餐厅,1992年麦当劳在北京开设第一家餐厅,1993年麦当劳在广州开设第一家餐厅,1994年麦当劳在福州开设第一家餐厅,1995年麦当劳在中国武汉开设第一家餐厅。
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无疑暗示这是一个机会很好的市场。
他注意到了餐饮行业中快餐的机会,但是,自己如何在餐饮市场寻找一个项目和契机、打开市场呢?
一次,贺光启应朋友之邀吃火锅,他发现北京的火锅还是以木碳为燃料的铜火锅或者煤气火锅为主,几个人围坐一起吃。而台湾已经流行用电磁炉加热的吧台式分餐火锅,贺光启觉得出于环保和安全的需求,如果能开家吧台式火锅店,应该受欢迎。
这种分锅式的火锅消费,虽然也是火锅,但是与传统的几人共吃一锅又有所区别,有自己的差异点。
而贺光启的思路,也包含一个简单、有效商业逻辑,把当时经济上相对前几步地区的消费形态引入,正如美国餐饮连锁巨头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迅速发展。
随后,贺光启以每台700台币的价格从台湾购进几十台电磁炉,准备大干一场。
1998年,他在北京的西单开起了第一家“呷哺呷哺”的店面。
开局并不顺利,持续亏损5年
创始人一度亏到怀疑选择,是否该调整经营策略
但是,令贺光启没想到的是,他在餐饮业的跨界开始就陷入了困局。
一方面,当时的消费者习惯了共围一锅的消费形式,觉得这种消费才是感情深的体现,对于分餐、一人一锅的形式,并不接受。
另一方面,呷哺呷哺最初的调料来自于台湾,很多口味并不适合内地消费。
这两个原因,让呷哺呷哺开张后,并没有获得预想的成功,最惨的时候一天卖不出三锅,意味着吃饭的人数是个位数,要多惨有多惨!
于是,贺光启的转型似乎进入一个困局,从珠宝行业的不景气、然后陷入到了餐饮业的开局不利。
不过,贺光启还是想办法,努力去调整和改进,对于调料方面,他听取一些食客建议,做了本地化的调整。
但是,他只解决了两个问题中的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难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习惯了共围一锅的消费,不接受分餐消费模式,让呷哺呷哺的生意一直没有火起来,而且一困就是五年。
长时间的经营不利、业绩无法扭转,让贺光启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考虑是不是要转换经营策略!
可以说这里面,有三个教训值得企业注意:
1、改变消费者习惯很难
改变消费者习惯、消费意识是个很难的事情。
虽说分餐形式,比较安全、健康,对大众是好事,但是国人的消费习惯改变、接受起来,还是有不小难度!这个不接受,让呷哺呷哺最初长达五年一直没有破局。
改变消费观念很难,相类似的例子,例如国内的净水器市场,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公司开始做,但是如今的普及率还是不高,净水器市场的大发展,只能伴随国人消费意识提升而改进。
因此,这类市场操作难度极大,呷哺呷哺长达五年的等待,创始人甚至也怀疑自己,不过确实要说,呷哺呷哺创始人的耐性真的很大!
2、商业太超前不是好事,先驱很容易变先烈
市场经营中,快几步,引领行业是对的,但是太快了、太超前了,好事容易变坏事,因为消费者不接说,先驱容易变先烈!
如同,手机行业中,苹果iphone的一些创新,昔日大佬诺基亚在早几年就曾尝试过,但是当时的网络不支持,导致失败,公司决策层放弃。而苹果iphone推出时,当时的通信网络系统比前几年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3G的出现,迅速爆破。
同样,呷哺呷哺创始人长达五年的忍耐,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3、产品要入乡随俗,进行本地化的改进
不同地区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要进行相应适当的调整。
如同,我们在《一年卖150亿!全球最大中餐连锁如何炼成?》一文中所提及熊猫快餐针对美国人消费习惯,对中餐进行了适当的改进。
这三点,都值得企业认真思索和注意!
非典爆发,竟意外带来大改变
生意终于迎来转机
2003年,非典爆发!
这一年的非典爆发,给全国人民生活、安全带来极大困扰。
但是,没想过到,它竟意外成就了中国一个行业的发展——那就是电子商务,最为代表性的就是阿里系的崛起,由于非典爆发,很多传统贸易线下交易受到影响,一些贸易型客户为了生存发展拓展新的途径,无意中促成了线上的发展,作为贸易平台的阿里得到了发展机会,促成了中国电商的发展。
而非典对于呷哺呷哺的破局,竟也有着同样意想不到。
由于非典爆发,全民健康意识大幅提高,人们注重分餐消费,一人一锅的就餐形式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接受和认同。
突然之间,呷哺呷哺这种过去不被接受的餐饮消费形式一下子获得了机会。
而此时,此前经过改良的调料也发挥了作用,人们发现呷哺呷哺这种小火锅的口味也不错哦!于是呷哺呷哺的口碑也逐渐树立起来!
此时,无论是呷哺呷哺的业态形式,还是餐饮口味,它的差异性逐渐显现出来!
而随着呷哺呷哺生意的好转,创始人贺光启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不用再为何时赚钱发愁了,单店盈利模式已经证明可行了,于是他迅速开了第二家店。
随着第二家、第三家店的成功,呷哺呷哺逐渐步入了规模化发展。
在规模化发展中,除了特色、口味之外,餐饮业经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选址策略,就提上日程,成为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在探索过程中,呷哺呷哺的选址策略也逐渐成型。一是购物中心,人流量大,二是写字楼密集的地方,特别是前者,成为呷哺呷哺的重要集中地。
此时,呷哺呷哺的模式已经成型,无论是单店盈利模式、还是多店管理的模式、选址模式,都已成型,随着其商业模式日趋成熟,它也将从如何赚钱的第一阶段走向了如何做大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模式成型,开始全面快速扩张、全国扩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没有把自己停留在开几家店、赚点钱就满足的状况,他对呷哺呷哺的发展有着宏大的梦想!
单店盈利——单店经营模式成熟——多店扩张——多店管理模式成熟——跨区域扩张——跨区域模式成熟——全国大幅扩张。
这基本是餐饮企业发展、做大的一个路径。
呷哺呷哺的第一家店,由于特殊原因,五年多时间才翻身、走向盈利,而随着后面新开店增多,呷哺呷哺的模式已经逐渐成型,具备了连锁扩张的基础!
于是,2005年开始,呷哺呷哺的扩张明显加速。“9天开一个新店”成为贺光启当时的一句口头禅,而呷哺呷哺也逐渐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最初,呷哺呷哺发展主要在北京,四处扩张,抢占北京市场,之后从北京向附近区域辐射扩张,例如天津等地。
随着区域的拓展,北京市场的比重占比在下滑,2011年,北京市场餐饮数量占比高达73.7%。2016年,北京地区依旧是呷哺呷哺收入的主要来源。北京地区贡献收入约16.35亿,但是,占比已经为59%,凸显了呷哺呷哺外部市场拓展的成绩。
成功上市
经过17年的征程,呷哺呷哺于2014年12月17日成功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2014年,呷哺呷哺全年收入比2013年增加16.5%,至人民币22.02亿元。净利润较2013年同期上升31.8%,至人民币1.86亿元。
而2015年依然实现增长,上半年净利润比2014年同期增长19.6%。
2016年,呷哺呷哺实现收入约27.58亿人民币,同比增加13.8%;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约3.68亿,同比增加39.7%。
截至2016年底,呷哺呷哺一共拥有639家店铺。
此时,呷哺呷哺已不再是最初贺光启刚刚跨界餐饮时发愁的那个店了,正成为国内餐饮业的一个明星品牌。
呷哺呷哺未来目标:计划构建北京、上海、深圳三大据点,全国布局达到4000家,其中北京要发展1000多家,长三角发展到1000多家,珠三角发展到1000多家。同时,还会在装修、菜品、服务、器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升级。
▎小火锅之王的五大成功秘诀!
呷哺呷哺成功背后,有哪些秘诀值得借鉴和学习?
小火锅之王,成功背后的五大秘诀
1、人群定位:目标明确、中低端消费群
呷哺呷哺目标定位明确,消费定位中低端,消费群属中端偏低的消费群。致力打造中低端火锅消费的领导品牌。
在这个定位之下,呷哺呷哺在价格策略、形象策略等进行相应的展开、与制定。
2、价格策略:性价比策略
目前,呷哺呷哺的人均消费在50元左右,以往能达到40元左右。这在一个火锅消费中,属于比较具有性价比的价格了。
这个价格,相对人传统火锅具备了很强的价格优势,人均消费不高,而且还是火锅,种类也多,让它具备了很强的性价比优势,非常适合年轻白领的消费。
3、产品策略——独特消费形式、独特口味,产品力很强
1)独特形式:分餐消费形式
这种消费形式,如我们前面所说,在一开始并不占优势,不认可、不接受。
但是随着人们健康、安全意识的提高,这种一人一锅的形式逐渐被接受,它也形成了与传统火锅的区隔。
2)产品力力很强:调料口味很独特
餐饮业中,味道是核心竞争力之一,毕竟很多消费者吃的就是味道,看好不好吃。
正如国内餐饮业另一位大佬、新辣道餐饮创始人李剑所说,“消费者首要的任务、还是要吃到好吃的、有品质的产品”
在这一点上,呷哺呷哺做的绝对是出色的!
呷哺呷哺的调料味道确实很厉害,特别是它的麻酱小料的出众味道,让人印象深刻。
这也是后面很多企业模仿呷哺呷哺的一人一锅的形式,但是却没有取得呷哺呷哺一样成功的原因,毕竟味道就在那里,消费者一吃就能对比出来。
4、发展策略:标准化、连锁化模式
餐饮业要做大,就要走连锁化的管理模式,这也是所有餐饮业要做大必须完成的跨越。
在这一点上,呷哺呷哺创始人开始就有很大的想法,他没有满足于开一两家小店,赚点钱就满足的状态,而是想着如何做得更大!
当呷哺呷哺的业态随着消费观念改变、单店模式成功后,他很快就加快了开店的进度。
而能够连锁化复制的前提,就是标准化,只有标准化了,才能更好的快速复制!
贺光启当年在呷哺呷哺针对标准化下了大功夫,为了研发底料,并建立起各种菜品的标准化,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准备,最终细化到连一盘肉“多重、多少片、厚度”、各种菜品的摆放顺序与形态等等细节都制作出了标准。
在贺光启眼中,餐饮业的门槛虽低,但连锁企业的标准化建立非常重要,因为“表面的东西复制很容易,精神上的复制很难”。“标准化就像是一个模具,模具刻好之后,复制就容易的多”
5、管理体系打造:规模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团队体系
餐饮业一旦进入连锁化、规模化阶段,管理就成了大问题,无论是供应链,还是队伍管理,都是大问题,毕竟涉及到的不再是几个店的问题,而是几十个、几百个店的问题。
规模能否上量、上多大,关键就在这个管理体系上了!
1)供应链管理很强
在这一点上,贺光启的做法已经体现了他当时独特的视野。
在呷哺呷哺开北京第二家分店的这一年,呷哺就建立起了自己的中央厨房配送系统,为全面扩张奠基。
这一点上,一方面,凸显了呷哺呷哺创始人认真做餐饮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做大的雄心,与很多餐饮业老板做一两个店就很满足的想法很不同。
呷哺呷哺的中央厨房物流供应系统,也是贺光启最为骄傲的地方,“呷哺的木耳是东北的,海带是福建的,豆皮粉丝是山东的……”他一手打造的中央厨房物流供应系统确保了食材的新鲜,这套配送系统也成为规模化发展的基石。
2)人才团队建设很强
呷哺良好的运营状态背后,是一支强大的本土化团队在运作支撑。与许多台资企业大部分管理层是台籍不同,呷哺从一开始便实行管理层的完全本土化。
即使现在,贺光启在呷哺中也是个“光杆司令”——“公司从上到下就我一个台湾人,剩下全是大陆的”。正是对本土化的人才战略的坚持,使呷哺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并没有遭遇到明显的人才断层的问题。
即使到了今天,贺光启只要有机会到门市店,就要跟分店经理和服务员聊一聊,了解他们的生活与需求。但贺光启面对未来还是有些忧心,“企业发展的关键点,归根结底靠人才。发展得越快,对人才的选择和培育就要花费更大精力。”
正是在消费定位、价格定位、味道定位、连锁模式、管理体系上一系列独到之处,让呷哺呷哺的业态在度过消费者认可的考验之后,就进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此外,目前,呷哺呷哺正在构建一个新品牌——定位中端群体消费的火锅“凑凑”,针对中端火锅市场,形成与呷哺呷哺并列的两翼,组成火锅品牌矩阵,来切割火锅中端、中低端消费市场。
在呷哺呷哺发展过程中,它的很多策略值得学习,还有它创始人独特的耐性、视野、格局,也值得企业经营者深思和学习!
作者:于建民——《中国营销成功宝典·科学策略营销》(修订版)作者产业观察家、资深营销管理专家
公众号:商业领军ID:yingxiao360-com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霸道总裁”靳东的投资术:从小酒吧老板到年入千万下一篇:亚马逊终于进军东南亚和阿里的战争一触即发TAG:火锅快火锅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整合营销http:///wlyx/zhyx/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
进军IpO,搜狗的未来是黄金还是泡沫贾跃亭,有救了?
2024-03-21 15:54
-
双十一智慧零售背后,其实也是家电第一渠道的排位战“霸道总裁”靳东的投资术:从小酒吧老板到年入千万
2024-03-21 15:54
-
扎克伯格妹妹:风投最重要是考量“人”前首富李河君曾半小时丢千亿 2年后带来新故事
2024-03-21 15:54
-
女性机器人获得人类公民身份,未来人工超越人类?卖杯茶有多难?星巴克4年花掉6.2亿美元 结果失败
2024-03-21 15:54
-
如何使文章更容易被信服别小瞧,小表情包里的大生意
2024-03-21 15:54
-
别急着大跃进,小心毁了VR 生态北辰弃子时代名门成食堂:餐饮占六成 高消费断档
2024-03-21 15:54
-
现身说法式文案引领行业潮流1天1亿件!中国快递业务市场规模世界第一
2024-03-21 15:54
-
那些让人脑洞大开的文案撰写小技巧韩媒:乐天玛特在华损失5000亿韩元 欲从韩国输血
2024-03-21 15:54
-
众爱网分享智慧,探讨、开发中华孝道文化冯小刚、周星驰纷纷入场,网剧黄金时代要来了吗
2024-03-21 15:54
-
果本将新品发布会搬到了“天上”功能饮料大王红牛纠纷再起波澜:如何安抚经销商成难题
2024-03-21 15:54
-
各平台主流文案写作创意素材都集中在哪里死里逃生!罗永浩自爆锤子科技获10亿元融资
2024-03-21 15:54
-
嵌入式咖啡机打造时尚、暖心生活又一百亿级企业宣告破产 造船业底在何处?
2024-03-21 15:54
-
农民版企业家探讨大健康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郭台铭:未来在中美都会加大投资 不会厚此薄彼
2024-03-21 15:54
-
你的选择不一定会是用户的选择前首富陈天桥:此生将捐出绝大部分财产
2024-03-21 15:54
-
你看到的光和我看到的光颜色一样么?不一定哟一代鞋王百丽要倒了?真相是…
2024-03-21 15:54
-
有品位的吃货 怎能错过瓦的音乐餐厅任正非:我对正职与副职的要求
2024-03-21 15:54
-
美国道康宁润滑油董事长的创业经陈春花:管理水平超经营水平 企业亏损不远了
2024-03-21 15:54
-
炸鸡裤的时尚你懂吗统一大陆业务不断甩卖 星巴克开启疯狂开店模式
2024-03-21 15:54
-
未来家庭一定是科技聚集的场所昔日O2O明星e袋洗CEO陆文勇离职
2024-03-21 15:54
-
原来学习可以这么有趣,实验班的前世今生追比尔盖茨的人:“半日首富”贝索斯曾让员工互相揭发
2024-03-21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