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地产中介颠覆者爱屋吉屋份额大幅下降!烧钱模式不行了 快速消费品做广告千万不要只会乱烧钱要科学打动消费者

2024-03-21 15:56
admin

市场份额下降爱屋吉屋丧失价格优势遭诟病

来源:中国经营报(北京)

(原标题:市场份额下降爱屋吉屋丧失价格优势遭诟病)

以爱屋吉屋、房多多为代表互联网房地产中介,自称是传统中介行业的“搅局者”们对业绩和市场份额讳莫如深。而一份来自权威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以上海市场为例,爱屋吉屋在上海的二手房市场份额近期出现大幅下滑,去年11月份,上海爱屋吉屋二手房市场份额为5%,时至今年3月份额已经下调到2.3%,4月份更是下降到1.5%。

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一方面随着爱屋吉屋破除原来的“0”佣金模式开始收取租金,造成了部分客户的流失。另一方面该公司投诉多发引发信誉危机、员工讨薪维权等一系列事件让公司陷入信誉危机。加上越来越多的公司诸如安安租等加入低价拓展市场的大军,行业竞争加剧,都是导致公司上海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

此前《法治周末》与第三方舆情监测公司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分别就传统房地产中介和互联网传统中介的舆论口碑进行统计分析,监测维度包括骚扰电话、假房源、抬高房价、金融服务、转型等方面。监测数据显示,互联网房产中介中,投诉爱屋吉屋的媒体关注度最高。

去年初,房多多对外称2014年帮助开发商代理销售19万套房源,业绩增长500%。针对业界非常关注的公司2015年全年业绩,《中国经营报》记者数度致电致函房多多媒介负责人,截至发稿前,对方回应称公司业绩不便回应。

与此同时,满懿(上海)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公关部工作人员在收悉记者采访函之后,数度为记者设置各种采访门槛,在答应回复采访的截止时间过去之后,记者致电联系对方,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盈利痛点

随着爱屋吉屋、丁丁租房、安安租等互联网房地产中介的强势杀入,倒逼传统中介进行自我变革。而在一些一线城市的繁华街区,随处可见的是这些房地产O2O平台的广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走在“烧钱模式”前端的爱屋吉屋和房多多。

就在业界质疑房地产O2O平台烧钱模式难以为继的时候,一向打着低价招牌冲击传统房产中介市场的爱屋吉屋,开始涨价了。

互联网中介爱屋吉屋的官方网站信息显示,自2016年1月18日起,其在上海市场的租房佣金调整为:月租小于等于8000元,房东和租客各付月租的35%作为佣金;月租大于8000元,佣金总计为一个月房租。在此之前,爱屋吉屋在上海租房市场以佣金全免而不同于其他房产中介。

对于爱屋吉屋开始上调上海市场租房佣金的原因,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经营背后的焦虑。

上海一家知名的房产O2O企业高管向记者透露,很多房地产O2O企业还在坚持做一单通过烧钱,看似是互联网的模式,但实际上是无法持久的。以房多多为例,房多多的盈利模式我认为是不清晰的。他们最早提出是抓中介,中介抓不住了,现在说做C端,整个商业模式,基本上在赔钱。

针对房地产O2O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烧钱等问题,房多多方面在采访回函中强调公司并未采取烧钱的发展模式,并表示烧钱模式见效快,但不可持续。

CIC灼识咨询CEO楼自昂认为,通常烧钱在高频消费的领域会比较有效,不同于打车、吃饭等优惠券的发放,租房或者买房本身不是天天发生的,一旦发生了,再次发生的频率也不会高,所以想通过房产打造生态圈,通过其他方式套现可能并不容易,所以业务本身是否可以持久盈利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与此同时,记者从房多多离职员工那里了解到,房多多目前合伙人层面也有一些变动,公司员工离职率较高。对此,房多多相关媒介负责人回应《中国经营报》表示不便回应。

周斌(化名)是去年爱屋吉屋大规模变相裁员员工中的代表,他告诉记者,爱屋吉屋此前一直在争夺地产经纪人。刚开始发展过程中,爱屋吉屋用2~3倍底薪到处挖人,迅速组建了一个1.6万人的大军。

相比传统中介,房地产O2O中介的一大竞争就是高昂的佣金提成,最高时期爱屋吉屋的佣金提成高达65%,Q房网甚至达到了惊人的80%。互联网地产中介企业在经纪人方面的竞争迅速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然而,随着去年底数百位“被裁员”的上海爱屋吉屋员工在市中心掀起了大规模维权之后,控诉爱屋吉屋“卸磨杀驴”变相裁员。

周斌告诉记者,在去年底爱屋吉屋“被裁员”员工大规模维权未果之后,不少和他一样的经纪人进行了劳动仲裁。“当时劳动仲裁我这边该赔偿12000元,但爱屋吉屋方面将赔偿砍到5000元,我接受了律师的建议无奈接受了这个赔偿。因为以爱屋吉屋一贯的作风,我们拖不起。”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二手房买卖还是租赁,都需要大量的优秀的经纪人来完成。如何把优秀经纪人聚拢在这个平台上,让经纪人更有尊严工作,是平台长期、稳定发展根本和正确做事情的路数。很显然,爱屋吉屋“强洗经纪人”的做法意味着其不太愿意这么做。

信誉危机

从成立之初至今,房多多屡屡被曝出截留正常到访客户和销售数据、买通置业顾问和营销经理导出买房人信息、利益共享,以及造假订单、做高数据等负面信息。而爱屋吉屋也存在类似问题。投诉多发成为了这些“搅局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日,记者以买房者的身份使用房多多进行网上“一键直约”看房,在5月11日完成网上预约之后,记者收到了预约看房成功的短信。次日下午记者陆续接到自称是房多多员工打来的预约看房电话,在与该工作人员敲定晚上六点看房之后,记者又接到两个自称是房多多员工的电话,再次预约看房时间。整个服务过程非常混乱。

最后当记者敲定看房时间沟通具体房源的时候,被告知此前短信通知的总价35万元衡山城国际花园公寓项目是不存在的。记者问到既然不存在,为什么要放到平台上,这位自称叫杨丽(音)的工作人员表示,上述价格是参考均价而已。遭到质疑之后又改口表示自己属于房多多一手房部,而35万的房源是属于二手房部的。

而对于这位自称是一手房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完成网上预约看房之后,看房人前往项目售楼处,届时售楼处会有人接待。“这与购房者自己直接去售楼处看房有什么不同吗?”记者问到。

“从房多多这边预约看房可以拿到独家的优惠。”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当问及确切的优惠,对方并没有回答。

“一些房地产O2O平台,为了满足投资方或者资本方的需求,就是短期内做数据。对于该行业频频曝出的经纪人造假事件,实际上犹如默许的‘行规’一般。毕竟,短期内资本市场好看的数据更重要。”上述房多多离职员工指出。

居住在上海闸北、曾经通过爱屋吉屋平台租房的徐小姐也表示,此前通过爱屋吉屋预约看房,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还不错,但是业务专业度实在是跟不上。

2014年11月,爱屋吉屋正式进入北京市场。2015年6月就有新闻报道称,爱屋吉屋在北京市场出现“飞单”事件而被客户投诉。尽管公司高层对此迅速做出反应。但是,关于爱屋吉屋的投诉量还在上升。而在2015年12个月中,爱屋吉屋有两个月上榜北京住建委房地产中介机构黑名单,也是投诉率最高的房地产O2O平台。

在上海一位卢姓行业观察人士看来,对于房地产O2O平台来说,没有门店成本是很低,除了形象体验感的缺失之外,其公信力和可信度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实对于目前中介行业来说,更多比拼的是服务,在传统门店,房屋成交要由不同部门安排不同的后续工作,比如签约、贷款甚至后台管理等流程是流水线式的操作,这样不仅要求中介服务的面要广,对于服务的专业性要求也比较高。

而对房产电商非常熟悉的业内人士柴胜告诉记者:“地产电商,类似于空手套白狼的圈钱模式。”

严跃进表示:“近期类似房多多等企业的新闻和创新少了,很大程度上在于市场交易的份额已经重新为传统经纪机构所获取。对此类企业来说,如何寻求新的业务方向和创新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苹果Siri落后了吗?下一篇:直播,最终还是BAT的天下?TAG:爱屋吉屋

快速消费品做广告千万不要只会乱烧钱要科学打动消费者

做广告千万不要只会乱烧钱

广告的过程是一个吸引、说服的过程,千万不要把说服丢了。同时,做广告千万不要只会乱烧钱。

“做广告千万不要只会乱烧钱”是对某些企业的批评,指某些企业仗着钱多进行盲目、或有问题的广告制作、投放,其结果是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正比、或投入产出效果非常差,让投入的广告资金白白浪费。

2007年,一款饮料——“K可”在其广告上就存在乱烧钱的问题。K可的生产厂家绝对是一家实力不小的企业,这一点从其广告投放中就可以看出。从2007年5月份开始,K可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大规模投放,中央1台、4台等多频道均有投放,而且是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以及其它一些时间均有投放。选择中央电视台,而且是如此多频道、多时间段位的投放,那可是要花不少真金白银的,这一切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该企业的资金实力。

但是,面对企业投放广告的大量砸金,在佩服企业实力的同时,我们又很遗憾的看到,K可广告中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K可的广告语是“原汁原味、健康味,k可之道、健康之道”。

成功之处:选择了一个不错的方向——健康

通过广告语,我们可以看到,K可饮料的卖点方向是功能性的健康饮料,这个方向还算比较不错,时下伴随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关注,健康性功能饮料正逐渐成为一个趋势。

失败之处:说服不足

我们在前面一篇曾强调过“做广告需要科学的说服消费者”,广告的过程是一个吸引、说服的过程,千万不要把科学说服丢了,而k可广告中恰恰就在这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说服不足的问题。

K可选择的健康方向是对的,但是有关“K可为什么能够提供健康”这个问题就没有解释清楚、说服清楚。健康不是随便说的,你喊一句健康就健康了,一定要把“K可如何提供健康,为什么健康”这个问题讲清楚、说明白了,消费者才会认可、接受。否则就只是一句空话,这一卖点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法说服消费者,也就不要谈什么消费、销售了。

试想一下,向消费者推销一个产品,只是简单的一个劲说这是一个好产品,却没什么支撑点,说不出来“为什么好、有哪些好”,消费者肯定会说,骗人吧?你说好就好了,没证据,谁信啊?你糊弄傻瓜呢?

在前面《做广告需要科学的说服消费者》一篇中也讲了这个问题,其中提到的现代广告奠基人克劳德·霍普金斯所操作的喜力滋啤酒就是最好的案例,这里再借这个案例说明一下。

当时美国啤酒流行“纯啤酒”大战,每家都宣称自己是纯啤酒,可其它企业只会在广告中把“纯”字写的特别大,甚至后来用两页来写这个纯字,但这些对消费者都毫无意义,而克劳德·霍普金斯则讲了一系列的支撑事实,如:喜力滋啤酒用的是来自4000英尺地下的纯水,喜力滋啤酒的酵母是一块经过1018次试验后具有独特风味的酵母,喜力滋啤酒的酒瓶都是经过4次高温消毒等等,于是喜力滋啤酒一路飙升,从第五一跃成为了第一。

对比一下喜力滋的案例,再看K可饮料。除了一个劲的傻喊健康外,就是简单四个字——“原汁原味”,可简单“原汁原味”四个字说服力够吗?

原汁原味实在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什么的原汁原味啊?原汁原味就健康了?谁说的?

这一切都无法支撑k可的健康概念,K可的健康卖点就成了空话,也就无法说服消费者。无法说服消费者就不要说打动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了。

其实,K可本身有一个关于健康的很好支撑点——人参花蕾,人参可是高价值、高营养的象征,可以将这一支撑点突出,再加上其它因素,绝对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支撑,从而有力支持健康这一卖点,掀起饮料的健康新潮流之风。

关于科学说服这个问题,除了喜力滋的案例外,k可还应该向国内本土饮料巨头娃哈哈好好学习学习。

如营养快线,营养快线是一个主打“营养”核心卖点的饮料,我们暂且不说营养快线的名字起的实在高明(从名字上就容易打动人——营养),营养快线在广告方面做的同样非常到位。

伴随画面,营养快线的广告诉求内容:“纯正果汁、香滑牛奶,15种营养素一步到位”,这些都是人们心中营养的代名词,也都是有关产品营养卖点非常好的支撑点和说服点。这种充满诱惑力和说服力的广告效果自然不错,市场业绩也证明了这一点。2005年初投放市场后,营养快线在全国各地迅速受到了热烈追捧。以江苏苏南市场为例,上市4个月销量就突破20万件/月。

2005营养快线实现年销售8亿元,而2006年销售更是达到惊人的26亿,今天营养快线已经成为了娃哈哈重要的的利润贡献点之一。

说到这,我们不得不佩服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营销水平之高,因为营养快线只是其造就的众多明星产品之一。

和喜力滋啤酒、娃哈哈营养快线这些好榜样一比较,k可的问题就非常显而易见。

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多频道的大规模广告轰炸后,我们看到k可广告做了大调整,新广告:“k可商务饮料战胜疲劳不做纸片人”,这与以前的诉求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诉求点发生了改变,抛弃了以前的健康诉求,从健康饮料变成了商务饮料。

其次,目标人群发生了改变。主打诉求人群从以前针对大众缩小到商务人群。

可以说这是一种大手术般的调整,关于这种大手术般调整后的广告是否合理,这里我们暂不多说。但至少一点,这种大调整说明了k可前一阶段广告投放的失败(如果前一阶段成功,这种“大手术”般的调整不会发生)。

市场业绩也证明了这一点。K可重金砸下的第一期广告没有带来预期的市场业绩,市场上反应平平,销量非常一般。这种业绩与其在中央电视台多频道、多时段巨资砸下的广告投入严重不成正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同样的资金支持,另换一支队伍操作,全国市场很可能已经做得如火如荼了。

当然,导致k可饮料失败的原因除了广告外,还有价格、口味等多种因素,但这与广告在推广方面的不成功有很大关系。

钱多对于市场推广是件好事,但是钱不是拿来乱烧的。有钱不意味着你就一定能成功,只有把钱花在刀刃上、花正确了,才能获得满意的收益,否则,花钱再多也只是增加了浪费的数目。

钱既然花了,就一定要争取花出最大效果,而不是乱烧钱。

最后还是再提醒一下:做广告、千万不要只会乱烧钱!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中国营销2003-医药营销第四阶段》(下)下一篇:2002年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案例(1)TAG:快速消费品做广告快速消费品广告打动消费者消费者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整合营销培训http:///wlyx/zhyx/

相关文章

  • 倒在2019的五大巨头,最后一个骗“傻子”失败了

    倒在2019的五大巨头,最后一个骗“傻子”失败了 爱屋吉屋的创始人之一邓薇曾经说过:“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门店模式和商业逻辑必须改变”。,在大势之下,即便乐蜂网没有卖身唯品会,还是由李静管理,恐怕也无法逃脱死亡或转型这两个结果。,淘集集最终也没有等到B轮投资,不得不宣布破产,而且此时,拖欠供应商和商家的应付账款,已经达到16亿元。

    2024-03-22 08:53
  • 互联网房产中介掀起混战,爱屋吉屋“明星”陨落? 当心!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狂欢在重演吗?

    互联网房产中介掀起混战,爱屋吉屋“明星”陨落?  当心!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狂欢在重演吗? 对于企业布店情况以及发展规划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爱屋吉屋创始人邓薇未予接听,短信告知采访意图未获回应。,另据了解,早在2015年,平安好房就与万科、绿地、万通等数十家房企共同发起并成立了中国房地产众筹联盟。,四、现金为王如果你运作业务时想着随时都能再融一轮的话,可能要考虑起草一份备用方案了。

    2024-03-21 15:58
  • 又一个互联网神话破灭!投资20亿明星公司倒了 工信部杨崑:中国互联网电视还是个孩子

    又一个互联网神话破灭!投资20亿明星公司倒了  工信部杨崑:中国互联网电视还是个孩子 一、过度认为传统行业暴利,迷信价格战——导致亏损按理说,融资3.5亿美元、超过20亿人民币的资金,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二、过度迷信互联网思维神话砍掉地面门店——失去可持续的房源、客源开发、客户服务基地没有门店,拓展和服务都受影响房地产交易有两个环节很重要,一个是房源,另一个是信任,爱屋吉屋的做法,会导致这两个环节遭遇尴尬!,三是核心优势缺失,分割无法实现规模化,操作系统和芯片都高度集中,互联网电

    2024-03-21 15:58
  • 又一互联网神话破灭! 6位高层为互联网金融点了哪些“急刹车”

    又一互联网神话破灭!  6位高层为互联网金融点了哪些“急刹车” 爱屋吉屋开始调整经纪人薪酬水平,并宣布放弃低佣金模式:二手房交易佣金增公共号:xulady8885月10日,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不得不承认是一场干货满满的论坛,对于每一个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来自6位中央高层从不同层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紧急点刹,不得不说,是在喧闹与哗笑中给我们一击镇静。,互联网金融不正常现象3:我是屌丝我怕谁从事金融活动还是应该多一份审慎,少一份娱乐,少一点儿“我是屌丝我怕谁”,保持一

    2024-03-21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