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新势力“烧钱大战”未了 奇点汽车疑似掉队 还在烧钱圈用户的O2O创业者 现在住手还来得及

2024-03-21 15:57
admin

新势力“烧钱大战”未了奇点汽车疑似掉队

来源:国际金融报社(上海)

(原标题:新势力“烧钱大战”未了,奇点汽车疑似掉队)

新造车势力的烧钱大战依然在如火如荼进行,然而已有车企疑似在这场战斗中掉队。

近日,有传言称,奇点汽车陷入资金紧张困境。有内部员工对外宣称,奇点汽车从10月份开始,暂缓发放薪酬。

奇点汽车会否成第一个掉队者?这已成业内的焦点话题。

危机

奇点汽车的资金紧张问题或始于今年10月。

10月12日,奇点汽车全体员工接到了一封让人焦虑的邮件。一位员工向媒体回忆,邮件内容是宣布由于公司资金在其他账户,转移资金需要时间,所以工资被暂缓发放了。

当时,员工们的情绪依然稳定。

但是,11月过去后,该发放的薪水依然不见踪影,这让大部分员工意识到了奇点汽车当前资金问题的严重性,部分员工甚至出现情绪不稳的情况。为此,奇点汽车高层于12月7日召开了一次特别的安抚会议,表示公司正在积极融资解决问题。当时,距离下一个发薪日只剩下数天时间。

到了12月10日晚间,奇点汽车财务部终于在最后一刻公布了发薪细则,已经停发了3个月的工资终于重新发放。奇点汽车财务部门表示,9月份工资算公司向员工借款,按照年化约10%的利息偿还,计划于1月份发放;12月份已经发放10月份工资的65%,余下35%预计于12月14号发放;11月份的移至12月底发放。

从媒体公布的方案来看,奇点汽车通过采用分期支付员工工资的方式,缓解人力支出带来的成本压力。

不过,除了延迟发放员工工资,奇点汽车的资金情况似乎并未影响其正常运营。

在奇点汽车资金紧张的传闻出现之后,《国际金融报》记者联络到一位奇点汽车供应商,对方表示,目前奇点汽车还没有出现拒付供应商款项的事情,虽然以前出现过推迟付款的情况,但是并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与此同时,记者也走访了位于上海陆家嘴的奇点汽车体验店。商场的保安表示,奇点汽车体验店近期一直在装修,没有出现停工的迹象,但是营业至少需要等到明年。

此外,一位接近奇点汽车的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奇点汽车目前已经得到多个地方政府和投资机构的看重和支持,多轮融资顺利,不存在资金问题。”

另有一位奇点汽车匿名员工向媒体表示,情况基本属实,但是奇点汽车已经拿到了新一轮的融资,目前风险已经消除。

▲处于封闭装修状态的奇点汽车体验店摄影:张珩

掉队

公开资料显示,奇点汽车成立于2014年10月,几乎和造车新势力中的“头部企业”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于同一时间起步,甚至早于另外一家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2015年12月)。

但是,在4年之后,奇点汽车无论在产品研发、制造进度还是融资上,都落后于竞争对手。

早在2017年12月底,蔚来汽车的首款车型ES8就宣布上市;威马EX5在今年9月28日宣布交付;即使是进度稍慢的小鹏汽车也在12月12日“交上答卷”,宣布交付小鹏G3。

相比之下,奇点汽车于2017年4月亮相首款智能纯电动量产车型iS6预览版;2018年4月,奇点汽车宣布iS6将在2018年底量产上市。然而半年之后,奇点汽车创始人兼CEO沈海寅在公司沟通会中表示,iS6将推迟到

对于进度上的落后,奇点汽车相关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第一款量产车iS6已经正式列入新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正在全力准备量产。”

如果说量产只是稍稍落后,奇点汽车的融资工作则显得“不温不火”。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蔚来ES8上市之前,蔚来汽车的累计融资额就已达150亿元,估值高达330亿元。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曾表示,公司融资接近200亿元。小鹏汽车虽然金额较少,但也达到100亿元以上。

比起融资已进入“百亿俱乐部”的车企,经过了4轮融资的奇点汽车总募集资金为70亿元,和造车新势力中的“第二梯队”爱驰汽车、拜腾汽车处于同一水平线。

值得注意的是,奇点汽车C轮30亿元的融资在2018年4月25日方才敲定。仅仅不到8个月,奇点汽车就被曝“烧光70亿”。

烧钱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造车是一个很“烧钱”的项目。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都曾向媒体表示,造车新势力的资金门槛是200亿元。何小鹏甚至在A+轮融资完成后直呼:“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元太夸张,现在自己跳进来才知道200亿元都不够花。”

蔚来汽车8月份公布的招股书显示,成立3年多来,蔚来汽车的净亏损已经达到了109亿元。在上个月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蔚来在3个月内再度亏损28亿元。

与此同时,记者在梳理奇点汽车的发展历程时发现,奇点汽车的资金消耗速度也非常惊人。2016年11月,奇点汽车宣布在安徽铜陵建设汽车产业园,总投资80亿元,年产20万辆;2018年,奇点汽车又宣布在株洲新建工业园区,总投资为50亿元。

今年3月,奇点汽车再宣布将打造苏州基地,宣称5年内要投资150亿元。同时,奇点汽车还分别在北京、上海、安徽铜陵、美国硅谷、日本宇都宫等地建设了研发中心。上述供应商表示,仅在上海中心,奇点汽车的雇员就有1000多人。

数位汽车业内的资深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对奇点汽车烧掉70亿元并不意外。

翻开沈海寅的简历,他曾经是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和北京奇虎科技董事长周鸿祎两位互联网行业大拿的“左膀右臂”。

“但是对于造车,大部分的互联网人士都把造车想得太简单了。”多位业内人士直言,“现在的投入已经非常惊人,不可能重来,只能在窗口期结束前尽快出车。”

按照奇点汽车先前的规划,首款iS6将于

因此,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剩下的时间或许已经不多了。

(国际金融报记者张珩)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爱点击晋升李志伟先生为首席财务官

还在烧钱圈用户的O2O创业者现在住手还来得及

还在烧钱圈用户的O2O创业者现在住手还来得及

来源:《创业邦》杂志(北京)

(原标题:还在烧钱圈用户的O2O创业者,现在住手还来得及!)

打车,有补助么?

订餐,有补助么?

洗车,有补助么?

没有?!那就算了,换一个App再看看!

以上就是O2O类App最常见的用户体验经历。自滴滴打车开始,目前几乎所有的互联网O2O平台都在采取补贴+红包,这种疯狂烧钱的形式获取新用户,维护用户粘性。但是,这种“羊群效应”真的是可行的么?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5年洗车O2O发生了什么。

2015年1月,云洗车关闭洗车业务;

2015年1月,厦门本地服务平台智富惠关闭洗车业务;

2015年4月,嘀嗒洗车关闭洗车业务;

2015年7月,车8于宣布关闭上门洗车业务;

2015年10月1日,赶集易洗车并入58旗下的呱呱洗车,停止原有洗车业务;

2015年10月12日,e洗车大量裁员并停止上门洗车业务;

2015年10月24日,功夫洗车宣布关闭上门业务;

2015年11月2日,我爱洗车悄然关门,只留下200多万的债务;

……

自O2O概念兴起之日起,还是第一次见到一个垂直行业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坍塌下来,从事洗车业的O2O企业几乎全部阵亡!这一切,表面现象是“资本寒冬”,互联网O2O模式烧钱太快,在撑到寻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前,一旦资金链断裂,立即引发公司倒闭的恶果。但在深入分析之后,却值得我们深思、探讨和借鉴。

第一,在没有完全吃透垂直行业的特点和B端、C端行为特点之前,盲目烧钱是一种破坏市场的作死行为。

中国,作为一个近14亿人的超级大国,城镇居民数量在2014年达到了74916万人,这种数量对任何一种商业模式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所以,在我国政策引导和国际投机“热钱”的双重作用下,互联网+经济得以迅猛的发展,导致非常多的企业在垂直行业领域里面跟风而动,在不完全了解行业特点、没有做好战略布局的情况下,盲目通过疯狂“补贴”的行为,妄图抢占用户份额,企图达到“得用户者得天下”的奢望。还是以洗车为例:

在洗车O2O发展的如日中天的时候,很多车主也玩起了“一次用一个,周周免费洗”的游戏。当时的报道大多是:“很多车主最近用起了各种App来降低费用,养车点点、车点点、车蚂蚁……1元洗车、免费上门洗车,换着方式薅(ho)羊毛,不亦乐乎。”这样的内容。C端车主们也经常说着与下面类似的话

“哪里提供免费洗车,我就下载哪个App。到目前,洗了十几次吧,没花一分钱,赚到了!”

以上,就是寒冬一般的现实。中国人口虽多,但根据行业特点、用户习惯、地域因素等等因素细分后,其市场需求量终究是有限的;根据生态法则,其对应的B端商业体量也同样是有限的。O2O的基石是通过线上的方式,有效解决C端与B端在某一种需求上的时间与空间矛盾,让需求与资源以最优的形式得以分配,达到平衡。这本身应该是一种市场自发的机制与行为。补贴的本意,是为了促进用户粘性,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而当从业的O2O企业过多的时候,必然会同时争抢有限的C端与线下B端,盲目的补贴,则直接破坏了市场本身的运行机制,培养了用户“无补贴”不用的坏习惯,在加重了公司运营成本的同时,反而让“补贴”成为C端要挟企业的一种手段,让垂直行业中的各企业陷入红海,最终导致行业的集体沦陷。最终,C端用户只能又回到传统的线下业务模式当中。

第二,在没有探索到稳定的盈利模式前,盲目烧钱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这里,我们暂且抛开M1、M2等金融因素不谈(有兴趣的话各位可以自行了解一下,还是很有意思的),仅仅针对给企业投资这件事来说。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成长,离不开种子、天使、pA、A、B、C、D..........等各轮的融资,有些公司在没有持续稳定的自持力之前,只能依靠不断的融资才能活下去。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和感谢那些对我们有信心(无论是团队还是市场),愿意与我们共同成长的投资方,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那么,既然是投资,就必然会期望有所收益,无论是盈余、知识产权、活跃用户数量、市场份额等等,都是可以被投资方接受的。但是,如同上面第一条所述,盲目烧钱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机制,同时也会让投资方血本无归。以我爱洗车披露出来的财务状况为例:2014年12月拿到500万的天使投资,在大规模“补贴”的操作方式下,这笔钱仅仅支撑到了2015年6月份,账面上就只剩下120万,发工资都不够,办公室也面临被清退的窘境。同时,由于商业模式不被认可,运营乏力,以及天使投资方不认同A轮融资的商务条款等问题,最终拥有7万注册用户的我爱洗车也倒在了“资本寒冬”中。

资本寒冬,其实是由于从业企业盲目竞争,导致大量投资机构对于某个行业产生严重缺乏信心而导致的现象。有很多企业天真的认为VC的钱是白拿的,既然叫“风险投资”,那就应该承担赔本的风险嘛。诚然,VC是一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保险机制”。但保险也是有额度限制的,一旦对行业产生了信心缺失,那么这个行业中的所有机构将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动摇线下的跟进。所以,请尊重您的投资人,善用资金!

第三,盲目补贴将导致运营体系的崩溃,在C与B两端“里外不是人”

O2O,通俗的讲,就是一手托两家,一边要维护好C端用户,另一边要将用户有效地输送给B端的商业机构,同时维护好两边的关系、利益,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然后,盲目的补贴,看似新用户暴增,但实际上却只是镜花水月。真正的用户粘度,是要靠产品的功能、内容、服务以及运营团队的实力一点一滴打造出来的,这些也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一旦所有资源都分配给盲目补贴中,则中后期的维护将难以为继,一旦大量损失C端,那么B端也将离你而去了。

而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或者说为了提高盈利,往往会导致一些“极端”的负面问题,比如“饿了么”被爆出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在行业内一旦有两三家企业集中爆发了相似的问题,那么很快就会产生连锁效应,B端会对O2O模式产生排斥,甚至拒绝为C端服务,导致C端的体验变得越来越差,如此恶性循坏下去,O2O也就名存实亡了。

如果一家企业,同时得罪了投资人、用户、合作方,那么他真的是离死不远了!

本文来源:《创业邦》杂志责任编辑:张洁_NT5630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苹果实体店为何如此受欢迎?听库克和阿伦茨怎么说下一篇:惊呆了!华为手机2015年出货量1.08亿台,收入超1300亿TAG:O2O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整合营销培训http:///wlyx/zhyx/

相关文章

  • 哈佛天文学院院长:我们可能已经探测到了裸奇点

    哈佛天文学院院长:我们可能已经探测到了裸奇点 撰文:亚伯拉罕·洛布(AbrahamLoeb)翻译:张二七黑洞中心有一个奇点,这里时空曲率极大,已知的物理定律普遍失效。,除此之外,数学家和哲学家还在争论,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监督是否应当限制“合理的”时空范围。,当然,就这一点而言,其关键之处在于“裸奇点是什么样子的”,毕竟我们还并不知道答案。

    2024-03-22 08:04
  • 上传意识获得永生?你准备好成为电子人了吗

    上传意识获得永生?你准备好成为电子人了吗 在这个世界里,死亡已经成为过去式,或至少是一个我们可以左右的现象了。,利用这些技术,我们就能克服人在道德和心理上的缺陷,使它们不再危害人类。,《I,Robot》《I,Robot》我问他:“你是想打个比方,还是真的相信这会实现?”“关于人类会进化到什么境界,我们一般不会对新手说得太夸张,”他的回答颇为含蓄,“等你经过了四级振荡,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全人类都变成纳米机器人的未来了。

    2024-03-22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