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业绩困境:历峰裁员难挽业绩颓势卡地亚高端表销售腰斩
来源:北京商报(北京)
(原标题:历峰裁员难挽业绩颓势)
受困于业绩大幅下滑,拥有江诗丹顿、卡地亚、万宝龙等众多品牌的历峰集团近期高层换血,大幅裁员等问题频发。11月底,历峰集团对外宣布启动江诗丹顿、伯爵两大品牌大幅裁员200-250个岗位的计划,随后引起员工游行抗议。其实早在今年5月,历峰集团为挽救不断下跌的业绩,就曾对旗下的卡地亚、伯爵和江诗丹顿三个腕表品牌进行大幅裁减300个职位。据历峰集团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的前6个月,集团利润额5.4亿欧元,同比暴跌51%;销售额50.9亿欧元,降幅达12.6%。其中卡地亚在中国内地高端手表销售额下降约六成,随机引发历峰集团的高层动荡。
多品牌大范围裁员
北京商报记者获悉,由于不满大幅裁员计划,历峰集团的150名员工于近日在江诗丹顿与伯爵两大品牌总部附近发起抗议行动。11月14日,拥有伯爵珠宝、万国表、江诗丹顿、卡地亚等奢侈品牌的历峰集团表示在瑞士裁员约250个岗位。伯爵和江诗丹顿将受此次裁员影响最深。据路透社最新消息,工会与历峰集团达成了最终协议,裁减职位数将比原计划“大幅减少”,但具体数字未透露。
今年上半年,历峰集团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裁员。历峰集团将原计划裁员300人的规模缩减至100人,裁员最多的是卡地亚,共削减70个职位,剩余30个职位在伯爵和江诗丹顿削减,此外还有部分职位缩减通过提前退休、自愿离职、内部调动等方式实现。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历峰集团将减少超过500个职位,约占瑞士员工总数8500人的5.9%。
据悉,除底层裁员以减少开支之外,历峰的高层也风云变幻。据报道,历峰集团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执行官将于2017年退休。日前集团宣布,万宝龙首席执行官将于2017年4月1日转任集团业务主管。此外,由于卡地亚业绩连年下降,高管连续离职。去年,卡地亚首席执行官、国际零售总监、高管相继跳槽到其他奢侈品公司,引发了卡地亚高层一系列人员更替。
近期,历峰集团称重组集团高管层级结构后,将不设首席执行官职位,大股东JohannRupert将担任执行主席,各个品牌和部门的领导人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工作,从而强化集团应对市场变动的能力。
难挽持续低迷业绩
业绩不断下跌是历峰集团不停裁员的始作俑者,由于全球经济疲软,尤其是中国与美国钟表珠宝市场萎缩,以及恐怖袭击对欧洲旅游消费造成的影响,历峰集团的主营业务钟表和珠宝受到重创。
据11月历峰集团发布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的前6个月,历峰集团利润额为5.4亿欧元,同比暴跌51%,其销售额也暴跌至50.9亿欧元,降幅达12.6%。其中,江诗丹顿、IWC、沛纳海和伯爵等品牌在内的奢侈腕表上半年销售大跌17%,另外集团旗下珠宝品牌的腕表产品销售则下跌13%。
9月,历峰集团发布盈利预警时表示,今年上半年集团利润下跌45%,其中卡地亚表现糟糕。事实上,自2014年起,卡地亚业绩放缓;从2015年开始,卡地亚不断下降的业绩开始拖累集团发展。2015年初,历峰集团公布的2014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受集团核心业务卡地亚腕表部门的业绩影响,集团三季度销售额增长缓慢,为过去六年来最差表现。2015年底,卡地亚与2012年业绩巅峰水平相比,在中国内地的高端手表销售额已下降约六成。
财富品质研究院数据显示,历峰集团2015年销售额为104.1亿欧元,增长率为4%,较2014年上升5个百分点。2015年历峰集团以26.7亿欧元达到利润额最高值。然而,港澳地区销售低迷,腕表品类下滑严重,2015年销售额仅为41亿欧元。值得注意的是,历峰集团的利润增长率自2011年以来始终处于下跌状态,从80%跌至2015年的10%。
动作频频仍难自救
为推动中国市场发展,历峰集团今年在内地颇多动作。7月,卡地亚放出新生代明星鹿晗为其拍摄的广告片,并宣布鹿晗为其品牌挚友。12月,历峰集团旗下腕表品牌积家发布一则与网红papi酱的合作广告。然而这似乎并没有对历峰集团造成正面影响,与papi酱的合作反倒引起了对积家决策的广泛批评。
此前,卡地亚的合作对象为刘德华,而积家的品牌挚友为赵薇。业内人士称,历峰集团此次合作明星与以往差别较大,可以说,鹿晗和papi酱与两个品牌一贯的品牌定位并不相符。品牌欲亲近中国年轻消费者的意图显而易见,但其产品定位、定价均与鹿晗、papi酱所带动的年轻群体不相符。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历峰集团目前正处于自我革命过程中,她建议集团应加强对旗下品牌的实际管控,加强总部对地区的统一管理,特别是市场与渠道;推行零售渠道整体电商化,加强线上服务能力,同时与拥有优质客源的第三方平台实现合作;媒体推广去中介化,打破通过公关公司进行市场传播的传统,直接面对C端进行精准营销。同时,周婷表示,历峰集团应建立全球服务体系。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年底福利活动怎么搞?三大绝招拿走不谢下一篇:易果生鲜烧钱游戏:运营亏损率至少30%甚至更高TAG:历峰裁员历峰卡地亚高端表卡地亚奢侈品纷纷在华收缩:业绩过山车般下降停止门店扩张
奢侈品在华收缩未来赚谁的钱不确定
来源:华夏时报
摘要:“高端品牌打折更接近常态化。”云集多个高端品牌的广州友谊商店一位品牌经理的这句话,反映了广州奢侈品正经历一场不寻常的“打折季”。
“高端品牌打折更接近常态化。”云集多个高端品牌的广州友谊商店一位品牌经理的这句话,反映了广州奢侈品正经历一场不寻常的“打折季”。
广州奢侈品市场近日异动频频,不仅多个国际一线服饰、鞋包等品牌罕见地出现“低至五折”的折扣,部分百货也悄然增加了奢侈品牌打折货架上的产品。
这并非孤例,日前有媒体报道,阿玛尼等奢侈品牌已撤离上海外滩,转战二三线市场。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陷入低迷,已从去年开始蔓延至今,奢侈巨头眼中的“移动钱包”——中国消费者正捂紧钱袋,卡地亚、LV等国际奢侈品大牌迅速收缩战线。记者从深圳、北京、杭州等以往国际奢侈品牌开荒拓野的市场了解到,低迷的中国市场继续雪上加霜。
延长的打折季
“要想现在入手,也是一个好时机啊。”深圳某高端卖场某高端奢侈品牌店面的销售经理耐心地向客户展示打折货柜上的新增货品。
她向本报记者解释,与以往打折区货品仅区区几件不同,今年的打折区增加了货品,且延长了打折时限,“连门口摆放的打折宣传牌今年上半年都拿出来好几回了。”
至于外界传言的折扣幅度,这位有着8年奢侈品销售经验的经理称,按照同期相比,今年的打折幅度的确很大。她展示着手中一款女包称,“这款是去年年底出的,如今也可以打8.5折,这是前几年都无法想象的事,这个品牌甚少打折。”此外,她指着部分春夏季款式女包和男包,称“这些以往都不可能刚出炉就打折,现在都有9.5折”。
自2006年起,中国奢侈品市场5年来的复合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然而,到了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全年增长率仅有7%。中国市场去年的减速,将全球奢侈品销售额增速拉低了50%。而各大奢侈品牌的年度报告、高端卖场的营业额和招商困局,以及全球多地各行业的报告,早已撕开了中国奢侈品市场艰难的一面。
直至今年,中国市场依然步履艰难,多个品牌已经为萎缩的中国市场未雨绸缪。
2013年1月,LVMH在其2012年财报发布会上表示,该品牌将在中国全面停止扩张以保持高端形象,并同时表示不会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继续开店。GUCCI也表示,2013年将维持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不再前往新的城市开店,转而对已有的店面进行修缮和扩充。除此之外,Burberry集团和历峰集团也表示会放缓在中国的扩张。
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即使收缩战线,也改变不了中国市场一季度的萧条景象。“今年比去年更差。”一广州太古汇某高端饰品门店销售负责人不停向记者抱怨道。
一组数据印证了这点,GUCCI店在北京新光百货的销售额2012年位列商场第三,在2013年元旦之后,其月销售额平均下跌约30%。LVMH集团今年一季财报显示,当季销售额同比仅增长6%,而去年同期高达25%。pRADA集团收益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高达70%,其中亚太地区的增长减缓近50%。
“禁奢令”的威力
“禁止奢侈品消费威力最大。”广州友谊商店某手表奢侈品牌门店负责人认为,受到三公消费“禁奢令”的影响,礼品卡、贵宾消费卡以及大宗团体销量等纷纷骤减。她回忆道,以往元旦刚过,不少企业、机关单位以及个人就来下订单,主要是购买礼品卡或直接批量订购不同款式的手表,发票一般写着“礼品类”。
记者从多个机关单位、企业了解到,在“禁奢令”的影响下,部分国字头机构相应减少了奢侈品的采购,包括送礼和员工福利等。而且,要申请这方面的采购,需要更繁琐的申报和审批过程,往往需要最高层的领导签字审批。
有数据显示,2013年之前,内地奢侈品消费中,礼品消费占72%。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奢侈品品牌商品由于今年一二季度销售不佳,造成囤货,因此打折属于去库存的阶段。而整体经济萧条,日用品消费水平增加,削弱了包括中产阶层在内的购买力。
奢侈品销售疲软在产业链上游的代工厂方面也有明显显现。何先生是多个奢侈品在中国代工工厂的采购经理,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今年代工厂的整体产量有一定缩减,由于产品分为内地、亚洲各国以及欧美国家等不同产品线生产,所以不同生产线的订单情况都可以反映前线销售情况。按照他的观察,内地生产产品线产量有部分缩减,反而输出亚洲各国的产品增加。
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奢侈品牌的消化力似乎还透露着些许“生机”。有数据称,北京的GUCCI新光天地店一直保持全国销售第一,如今新光店跌至第七位,而武汉店代替第一的位置,同时,北京其他GUCCI分店也跌出了全国前十。
杭州一家英国奢侈品牌门店的销售员工对比过一线市场和二三线市场消费情况,他称,以个人消费而言,在二三线城市市场,部分服饰新款刚上架,就已经被买走。而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则比较理性地选择打折货品,在一线城市市场中经常出现从二三线城市赶来“扫货”的消费者,大部分为正价商品。
抓紧“移动的钱包”
然而,记者了解到,三公消费的“禁奢令”有可能促使中国奢侈品消费力向境外市场转移。
香港尖沙咀某奢侈品牌门店一位销售员工告诉记者,今年元旦以来,针对内地游客的销量有增无减,公文包、钱包、皮带、手表等产品销量理想。他提出一个细节,不少内地游客提出一些特殊要求,譬如购买没有品牌标识的产品,以及标识较小或只是图案的产品。“这类产品更热销,这让我们不理解,这些要求与购买奢侈品牌的正常消费心态不相称。”
记者从上述多家企业和单位得知,在采购报销过程中,以往只承认中国内地的发票,由于奢侈品采购显示在发票上多为礼品,在近来受到了限制,目前,包括境外小票、海外代购小票以及网购清单均纳入允许报销的范围内,由于大部分海外小票仅显示货品出售方,而不会出现内地发票中“礼品”或者“办公用品”等用途项,报账更为方便。
据悉,一般来说,皮革和时尚产品在亚洲要比欧洲贵50%。由于大量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力转移境外,不少品牌已作出降低中国市场溢价水平的姿态,比如,LVMH在北京和巴黎的价格,就从去年50%的溢价下降到今年的30%,只为留住中国内地消费市场的购买力。
另外,一位长期从事奢侈品牌代购的人士杨娟分析,目前,代购市场正在崛起,如果代购市场、电商市场能够带动中国奢侈品消费,那奢侈品牌门店将难以重振。
华盛顿一家市场调研公司ObserverSolutions近期发布的一项报告预计,2013年中国奢侈品网络销售额将达到270美元。该公司分析师JuliaQ.Zhu分析,中国中小城市奢侈品市场需求巨大,电子商务是一种更具灵活性和成本相对低廉的模式,适宜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对西方奢侈品品牌来说,要想渗透中国内陆省份,网络是可行的渠道。
记者从代工商何先生处了解到,虽然代工销往内地产品生产线缩减,但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他从合作方那边了解到,将可能拓展专门为电商而设的产品路线,以满足中国日渐庞大的奢侈品电商市场。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合生创展迷失的十年:从地产昔日老大变跌落行业50强下一篇:星巴克北京国贸店关门背后:房租太高每年成本700万TAG:奢侈品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整合营销推广http:///wlyx/zhyx/
相关文章
-
又一国外电商不服水土,Yoox将关闭中国官网
除Yoox外,YooxNet-a-Porter旗下还拥有Net-a-Porter、Mr.Porter和Outnet等奢侈品电商平台,在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后于今年9月30日正式入驻天猫奢品LuxuryPavilion平台,随之进入该平台的品牌数量超过30个,不仅包括历峰集团旗下奢侈品牌卡地亚、IWC万国和Chloé等,也涵盖TomFord、JimmyChoo和Balmain等其它奢侈品牌,并参与了刚
2024-03-22 09:14 -
服装品牌“上海滩”受困水土不服 惨遭抛弃再次易主 如何让品牌发挥最大的作用力
有分析人士表示,上海滩的策略出现明显漏洞,国外业绩惨淡频频关店,销售重点应放在中国,然而宣传策略却恰恰相反,品牌重点在国外做足了宣传,导致品牌在国内外都没有取得有利的市场地位。,周婷分析认为,上海滩的品牌定位独特,主打中国风,收入历峰集团麾下后,历峰集团在研发投入方面很舍得下本,使上海滩产品更加系列化、产品线更加丰富,但零售系统的发展一直规模不大。,这就好像卖水一样,企业一味期望通过广告来发挥作用
2024-03-21 16:59
热门标签
-
奢侈品“套路深”:中国降价海外涨 国内市场回暖 丸美结盟奢侈品LV 谋求高端渠道突围
2024-03-21 15:57
-
“奢侈品大佬”历峰集团2016年净利润跌46% 奢侈品大牌去LOGO受追捧 没LOGO更时尚
2024-03-21 15:57
-
为什么奢侈品宁可烂在库房里也不打折? 奢侈品和高仿品之间:手工制作“异军突起”
2024-03-21 15:57
-
茅台离万亿差百亿 市值超LV成全球最大奢侈品公司 奢侈品香奈儿部分款式中国市场降价20%
2024-03-21 15:57
-
迪奥:挽救巴黎的全球奢侈品之王 奢侈品将在中国东山再起
2024-03-21 15:57
-
奢侈品鉴定过于垂直,奢易拍的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外媒:奢侈品遇冷非因反腐 中国人转向购买阅历
2024-03-21 15:57
-
霸道总裁刘强东:根本不存在什么互联网思维 Google收购摩托罗拉幕后:布局抢占移动互联网
2024-03-21 15:57
-
O2O之争,线下实体和互联网企业谁将主导未来 雅虎: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没落贵族
2024-03-21 15:57
-
互联网离职CEO都去哪了?玩投资? 京东商城启动上市 将超越谷歌、创互联网新融资纪录
2024-03-21 15:57
-
互联网医疗有多美:代表未来方向 现实仍存"尴尬"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互联网企业竞争 后劲最重要
2024-03-21 15:57
-
江南春:学习互联网 但我和互联网相反走 报纸媒体受互联网影响加剧 纽约时报收入连续五年下跌
2024-03-21 15:57
-
2016中国内地十大富豪,半数做互联网 日本电子业大败局背后:错失互联网大潮
2024-03-21 15:57
-
互联网来了,“江湖”乱了? 史玉柱砸巨资中国互联网企业首登时代广场
2024-03-21 15:57
-
李彦宏:互联网“补贴大战”不可持续 失落的盛大帝国:曾经互联网巨头 已落后同伴
2024-03-21 15:57
-
上海何时 能再现 “互联网王者”? 互联网业反腐再出重拳 继阿里巴巴后百度前员工遭刑拘
2024-03-21 15:57
-
他们在20年前对互联网的这些预言,今天都实现了! 新浪前董事长汪延卸任:一个远去的互联网背影
2024-03-21 15:57
-
八成互联网员工睡不好,BAT员工钱多缺觉压力大 马化腾互联网大会暗战周鸿祎 10亿建安全基金
2024-03-21 15:57
-
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淘金将迎来“黄金时代” 互联网公司竟然要做电视:乐视网2年投资15亿做电视机
2024-03-21 15:57
-
昔日首富陈天桥:退出互联网 进军脑科学 Twitter引领新一轮互联网IpO大旗
2024-03-21 15:57
-
李书福痛斥互联网造车热:不懂汽车 意在“圈钱” 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
2024-03-21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