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20年前对互联网的这些预言,今天都实现了
来源:雷锋网
20年前,网络的发展还处于幼儿时期,但是对它的讨论却非常火热。当时的我们都在试图明白网络究竟意味着什么,但同时,从那时起世界开始因为网络而改变太多。这里我们列出29条来自1996年的伟大预言。
gifpy.com
part1.简单是智慧的核心
1.“十年内,美国在线就能走完水床商店多年来走过的路”
——BruceR.Burningham给编辑的信(《纽约时报》1996年1月14日)
2.微软的网络浏览器上写着“这个浏览器你妈妈将来一定会用。”
(《时代周刊》1996年9月16日)
quickmeme.com
3.“网络邮件很无聊却很好,就像铅笔,它就是很有用。”
——TomJennings(《连线》1996年4月)
4.“互联网是技术时代的印刷机。”
——时任网景通讯公司(netscapecommunicationscorporation)首席执行官JimBarksdale(《时代周刊》1996年9月16日)
part2.网络色情和线上交友,哦天哪!
5.“多亏了对正面作用的强调,但是恐怕比起观察鸟类,更多人会对网络色情感兴趣。”
——AnnLanders给一位强调互联网的积极作用的来信者的回信。(《芝加哥论坛报》1996年6月14日)
6.“《女性在线服务指南》作者JudithA.Broadhurst说:不论是好是坏,90年代最流行的交友方式之一的确是是网络交友。我听说了太多女人通过网络方式认识自己的丈夫。我甚至开始怀疑是否不再有人通过其他方式认识伴侣。”
——LeslieMiller的文章(《今日美国》1996年2月13日)
7.“这似乎对我造成了麻烦。先不说你正在和一个已婚女性持续交往的事实,这个Kate可能并不是你所期待的那个。我最近听说,一个青年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位女性,他以为那个她与自己年龄相仿,但是当他们见面时,青年才发现这个她是一个76岁的老奶奶!”
——DearAbby给一位想要给他的网恋情妇支付从澳大利亚来密歇根旅费的来信者的回信。(《ViaUexpress》1996年7月22日)
part3.网络上瘾症(又称为“NETAHOLISM”)
8.“KimberlyS.Young博士说道:如果说酗酒症对网络上瘾症来说是一种借鉴的话,那么大约有2%到5%的2000万美国网民可能对网络上瘾。”
——pamBelluck(《华盛顿邮报》1996年12月1日)
9.“大学被认为是潜在网瘾患者的热门聚集地,因为大学常常给学生提供免费和无限制的网络入口。”
(《芝加哥论坛报》1996年6月26日)
slothilda.com
part4.互联网的好与坏
10.“让你的电子邮箱地址落在坏人手中,并不完全等同于让一个疯子站在你家门口,但是这两种情况也差不多类似。”
(《SpIN》1996年3月)
11.“这些技术将会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人性的理解。我们都有想要分享的想法和想要讲出来的故事,现在我们真的可以这么做了。”
——AnthonyRutkowski《对互联网潜力的认识》(《华盛顿邮报》1996年2月1日,顺便提一下,这篇文章将Rutkowski描述成“真正的信息空间的国际发言人”)
12.“谴责网络的人其实是在把技术当做替罪羔羊,而事实是我们这个社会没有将这些问题提出来。是的,网络上有恋童癖者是耻辱的,但是真正的恐怖是在现实中有恋童癖者的存在,我们恐惧的是存在恋童癖者本身,让我们面对事实吧。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病了,或者至少,我们的社会已经产生了很多残疾的不健康的人群,互联网作为最私人的媒介在发展的过程中,反映出了这些问题。我想漫画家WaltKelly说的很对:我们已经见过那个敌人了,他就是我们自己。”
——JohnSchwartz《互联网行为和内容的丑陋之处》(《华盛顿邮报》1996年11月18日)
13.“漫无目的的闲聊是潜在的互联网诱惑;它可以代替内在的沉思和真实的体验。”
——Sidneyperkowitz(《美国瞭望》1996年5、6月刊)
14.“互联网的潜力在于可以提升学生的敏感度。因为在互联网上的交流是国际性的,在这样的交流方式下,人们不得不变得更加敏感,他们说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人群。”
——DianeRomme《关于教育中的互联网的谈论》(《纽约时报》1996年6月2日)
15.“人们会在虚拟世界中迷失。一些人试图将虚拟世界的生活当做不重要的事,当做一种逃避或者是一种无意义的消遣。但是它并不是如此。我们在虚拟世界里的体验经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在风险中轻视了它们。我们必须明白,那些来自于虚拟世界的经历既可以预知谁会遭遇危险,还可以将这些经历得到最好的利用。没有对我们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的自我的深刻理解,我们将无法用这些经验来丰富我们的真实世界。如果可以培养我们对屏幕角色背后意义的理解,我们就更可能成功地利用虚拟经验进行个人转变。
——SherryTurkles(《连线》1996年1月)
part5.印刷的消亡和免费网络内容的兴起
16.“网络上的免费内容太多了,这将很难让人们为了它而进行支付。”
——MarcAndreessen在MikeSnider文章中的评论(《今日美国》1996年2月29日)
tumblr.com
17.“我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未来,一些专业领域的作者不会再去将作品印成铅字,而是直接从学校走上数字出版的道路。也许他们最初会被仍然习惯于印刷品或者才开始向电子产品转换的的老读者所限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情况会有所改变,当印刷铅字相比起来成本越来越高,工序越来越复杂;而电脑则功能越来越强大,连接越来越方便;当电脑开始出现在每一个教室和办公室,每一个客厅和书房的时候,这个趋势便无法再逆转。”
——paulRoberts(《时尚》1996年7月)
18.“有时候,在互联网上浏览时,你都不清楚自己阅读的是内容还是广告。”
——SallyChew(《纽约杂志》1996年5月6日)
19.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终极个人传播媒介;从UFO爱好者到纽约扬基棒球队粉丝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网页(或者很多网页)来定义自己——每个人.COM。技术只会加快新闻从全社会到每个人的传播的速度。
——RichardZoglin(《时代》1996年10月21日)
part6.隐私,加密,政府
20.“网络是一个疯狂的温床,同时为乌托邦派和奥威尔派提供可能。他们的拥护者用广阔的视角预测世界和平和民主进程,但是隐私权主义者表示这会毁坏我们对家庭私密性的认知。”
——ElizabethCorcoran(《华盛顿邮报》1996年6月30日)
21.“对于加密技术,政府一直试图在做政府通常会做的事情——控制人们。政府希望禁止加密技术,从而更轻易地实行可以监听人们的法律条款。原则上,他们想做的只是停止犯罪,但事实上,加密技术成为了抵抗大政府、大公司、大型犯罪的自卫手段。我宁愿拥有这种自卫技术,也不愿意让我并不信任的人掌握可以监视我的的权利。”
——EstherDyson(在《纽约时报》上的评论1996年7月7日)
22.“技术主义者理所当然地担心权利巨大的错误政府,但是他们却认为不受约束的商业可以创造出所有光明美丽的事物。所以他们忽略了真正的隐私入侵:美国的企业正在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探索网络销售的数据库,来刺探消费者的购买偏好,来追踪潜在的客户,并且这些是可以做到的。”
——paulinaBorsook(《琼斯夫人》1996年7/8月刊)
part7.互联网的未来
23.“我认为在线媒体的互动性的重要程度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当我可以开心地将最新的网络专家的成果展示在讨论区,让像我和其他的专家可以讨论观点的时候,我会觉得我终于自由了。”
——早期网络杂志《Suck》的合作创始人CarlSteadman,《时代》把这个杂志成称为“一个无礼的在线日报”(《时代》1996年10月21日)
24.“随着网络对数据传输能力的提升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在未来复制音乐、照片和电影就能像现在复制文字一样简单了。政府如何能够只希望阻止版权的侵犯而不阻止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呢?他们无法这么做。内容的提供者必须接受一部分想要侵犯版权的顾客群体的流失,而专注于在自己产品上增加足够的附加值,从而吸引更加健康的顾客的支付意愿。”
——StevenD.Lavine给编辑的信(《纽约时报》1996年3月22日)
giphy.com
25.“光盘存储器已经变得非常流行,以至于事实上所有新的笔记本电脑都搭载有使用它的功能。但是在世纪交替之际,光盘存储器就会变成无用的遗物,如同那些5寸软盘一样。但是为什么呢?没错,你可能预料到了,就是因为这个巨大的互联网。”
——WilliamCasey(《华盛顿邮报》1996年7月22日)
26."只要等。微软技术总监NathanMyhrvold说到,甚至是你的烧水壶都会变成智能的,并且可以连接网络。任何可以被联网的东西都将被网络化。”
——KevinManey(《今日美国》1996年11月18日)
27.“有多少次你收到一条纸质的信息,想要快速地回复给送信者?摩托罗拉的新技术pageWriter双向寻呼机可以让你实现梦想。不用再像从前的双向寻呼机要求的那样通过电话或者电脑进行。现在发送信息,你只需要打开这个微型键盘,输入文字……这个设备的需求到底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FrankVizard(《大众科学》1996年12月)
28.“我们现在知道,互联网将变得古怪而有趣。市民们的无线电广播波段已经过时了,互联网好像是另一种无线电广播形式。它会通过各种形式发展成熟。未来将变成一个全球的电子城市,里面有贫民窟和红灯区,但是它也有一个中心商务区。”
——华盛顿高特兄弟公司空间通信分析师TimothyLogue(《卫星通讯》1996年9月)
29.“互联网是通讯领域的革命,它将深刻地改变这个世界。互联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门,使人们可以与朋友们以新的方式沟通,共同寻找和分享各种形式的信息。微软敢说互联网会继续成长壮大,直到它变成时代主流,就像我们今天的电话。”
——,,比尔·盖茨(《时代》1996年9月16日)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85后中国最牛富二代坐拥900亿比王思聪低调下一篇:又一个上门O2O倒下!曾估值36亿、1400万员工TAG:互联网新浪前董事长汪延卸任:一个远去的互联网背影
汪延网事:远去的互联网背影
21世纪经济报道侯继勇
核心提示:汪延却与所有人不同,选择互联网公益,他留给行业的,是另一种探索,也是另一种人生定义。
北京望京,阴天,名为梧桐的西餐吧,汪延坐在本报记者旁边,一起回望新浪,回望中国互联网。
8月31日,新浪宣布汪延不再担任新浪董事长,其职务由新浪CEO曹国伟兼任。至此,新浪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以曹国伟命名。
在汪延的讲述里,他的人生分为两个半程。前半程是互联网创业,创立了新浪这样一家“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早在2006年,即曹国伟接任CEO,他转任副董事长时即已经结束。后半程是互联网公益,才刚刚开始。
2006年之后,在公开的媒体报道中,就很少见到汪延的名字。那一年,汪延做了一件事情,成立了扬帆夏令营,这成为其步入人生下一程,即互联网公益的发端。此后,他的时间与精力越来越多的向互联网公益倾斜。
汪延定义的互联网历史,有17年,与新浪的历史一样。最初十年,中国互联网天空里,他曾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那一代人,一些人成功登顶成为大佬,一些人坚持奋斗已是互联网老兵,一些人转行淘金换个法子捞世界。
汪延却与所有人不同,选择互联网公益,他留给行业的,是另一种探索,也是另一种人生定义。
激情“网”事
17年前发生的事,在汪延的回忆里,似乎发生在昨天。
1995年,汪延回国创业,与李嵩波一起创建了新驿多媒体公司。不久后,被中关村一家名为四通利方的软件公司收购。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叫王志东,他编写的中文平台“中文之星”使他声名鹊起,汪延也因购买中文之星认识了王志东。
公司干什么?一天,汪延与同事光着膀子在中关村一家小饭馆吃饭,争论的结果是建一个人人获取、发布、交流信息的平台。
大家的最初想法是,网站首页是一张中国大地图,每个省亮着一盏灯,今后按行政区域展示信息,不同区域外的人可以发表想法与意见,并彼此交流。1996年4月29日,正式上线www.srsnet.com(利方在线)中文网站,由汪延负责。
利方在线没有摆一张中国地图,而是开了11个论坛,最火的论坛是“谈天说地”与“体育沙龙”,体育沙龙的一个名人是现任新浪执行副总裁、新浪网总编辑当时的新浪非正式员工陈彤。这是新浪创造的一个第一:中国第一家商业化互联网公司。
1997年老榕的《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最早出现在体育沙龙,然后被《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转载。1998年世界杯,互联网作为媒体的功能被新浪发现:速度更快、更直观。形成了新浪网站的雏形,有了栏目分类、标题链接新闻、页面分级等模式。
作为媒体的新浪,在美国轰炸驻南使馆,本·拉登撞机美国世贸大厦等事件中,使得新媒体的力量被社会认识。
新浪创造成了又一个第一,第一家互联网门户。那一年,中国有网民30万,多为海外留学生,不及现在北京一个社区网民数。
1998年世界杯期间,新浪拉来了广告,广告主是IBM,广告费18.5万元。这是新浪又一个第一:第一笔像样的互联网广告。
这18.5万元,给了整个网站部员工以信心:能赚钱,网站可以往下搞了。2012年第二季度,新浪广告收入约1.32亿美元。
1997年,新浪拉来第一笔风险投资,投资者是美国华登集团、美洲银行罗世公司及艾芬豪国际集团,投资金额是650万美元。是汪延捉刀写的商业计划书,以互联网为概念。新浪第一次把“风投”概念引进中国,此后“风险投资”四个字才见诸媒体。
2005年春节,盛大突袭新浪,时任CEO的汪延正在法国度假,压力巨大。曹国伟为首的新浪管理层制定了后来广告为人知的“毒丸计划”,新浪艰难过关。汪延指着自己说:“就是那一年,头发开始白的。”
新浪之道
新浪对于中国互联网的意义,不止在于创造了许多第一,还解决了许多问题。
汪延形容为“闯黄灯”。他回忆说,很多时间的感觉是“战战兢兢,如覆薄冰”。
1999年,现任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加盟新浪网,主管财务力推新浪上市。但新浪上市却遇到麻烦:依据我国1993年的电信法规,禁止外商介入电信运营和电信增值服务。
为了寻找一条通向纳斯达克的道路,汪延“跑长了腿,磨破了嘴”。那段时间,汪延常开着自己那辆富康,守在主管部委门口,以期获得政策许可。
曹国伟为首的上市团队最终提供的模式是这样的:新浪成立一家自然人持股的境内中资公司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由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申请ICp执照;国际投资者通过投资离岸控股公司来控制设在中国境内的技术服务公司。
这样就同时满足了法律规定与境外上市的需求,这就是后来业内熟悉的新浪模式(VIE结构)。
VIE结构“某种意义上拯救了中国互联网”,排队上市的搜狐、网易学习“新浪模式”登陆纳斯达克,排队的还有8848、携程,因互联网泡沫,前者倒闭,后者推迟至2003年上市,再后来的腾讯、百度、盛大、空中网无不以这种模式上市。
1998年之后,利方在线与北美华渊网合并为新浪网,打造成一个北美、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三位一体的管理层架构。此架构当时独树一帜,也为新浪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打下基础。
互联网能否做“媒体”?这曾使新管理层犹豫。与华渊网合并之后,新浪业务偏离软件,偏向互联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四大门户”,成为现实存在,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2003年,汪延任新浪CEO之后,开始思考“新浪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继“软件还是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战略厘清。结论是“新浪的基因是媒体,应该在媒体方面突破”,但突破的方向在哪里?博客的发展给了新浪启示。汪延回忆:方兴东的博客中国给新浪极大的震憾,汪、曹认识到“媒体生产者”已经由专业人士拓展至个人,自媒体是新方向。
博客的发展解放了新浪:过去新浪内容主要来自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内容为新浪带去的流量超过了90%;博客改变了这一状况,至少为新浪带来30%的流量。
微博则是“媒体生产者已经由专业人士拓展至个人”这一思维在新浪拓展逻辑上的延伸,也是汪延当年创业“新驿多媒体公司”时,做一个“人人获取、发布、交流信息的平台”的技术实现。
当外界质疑新浪微博“侥幸”成功时,汪延却认为这是“水到渠成”。
互联网公益
2005年7月7日,在新浪的主导之下,“永不忘却”南京大屠杀史实网站开通,汪延致词时“声泪俱下”。
晚上与南京纪念馆的朱馆长吃饭,朱馆长细数一些孩子“遗忘了历史”,说到动情处,潸然泪下。汪延当时诞生了一个想法,新浪捐献一部分,社区募捐一部分,组织夏令营,让更多的孩子看到历史的直相。
夏令营主要组织贫困地区的学生参加,除了了解南京大屠杀外,还让他们了解大学生活、城市生活、参观名胜古迹,熟悉历史。这就是扬帆夏令营的前身。扬帆夏令营到今天为止,已经进行了六届,第一年140人,现在已经700余人。
也就是那一年,汪延开始思考“接下来做什么”。他开始把更多的时间、精力集中在互联网公益。2005年,曹国伟接任总裁,2006年,曹国伟接任CEO。
2006年,汪延转任副董事长,2008年,汪延出任董事长,逐步退出日常管理,在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层与新浪董事会之间做“沟通的桥梁”。汪延说:更多的时间则放到了互联网公益,奔走在中国大地上的大山小乡间。
2006年开始,汪延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董事长、CEO由两个人分别担任的情况并不普遍,特别是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汪延觉得:应该让曹国伟有更多的权限,自己应该让出董事长的位置。
而直接的导火索则是从今年上半年,汪延开始在美国上学。汪延说,这使得自己管理新浪的时间更少。
其间,汪延一直在确定自己与新浪说再见的时间,他认为现在恰是最好的时机: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团队稳定,MBO之后股东结构合理,博客、微博之后新浪业务已经趋于稳定。他说自己应该在“新浪最好的时候与新浪说再见”。
汪延宣布辞任董事长的当天,新浪宣布成立投资1亿元建立一支公益慈善基金,汪延负责打理。
在汪延与新浪渐行渐远的六年里,汪延负责的公益活动包括思源工程,扬帆计划,向贫困学生捐书,新浪扬帆生态移民班,思源水窑,扬帆夏令营,思源园丁奖。汪延说:过去六年,已经捐出去差不多1亿元。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移动电商已悄然兴起:消费渠道未来或将掀起新变革!下一篇:李宁危局:超级丹难救场,老王子重出山TAG:汪延互联网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整合营销方案http:///wlyx/zhyx/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
八成互联网员工睡不好,BAT员工钱多缺觉压力大 马化腾互联网大会暗战周鸿祎 10亿建安全基金
2024-03-21 15:57
-
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淘金将迎来“黄金时代” 互联网公司竟然要做电视:乐视网2年投资15亿做电视机
2024-03-21 15:57
-
昔日首富陈天桥:退出互联网 进军脑科学 Twitter引领新一轮互联网IpO大旗
2024-03-21 15:57
-
李书福痛斥互联网造车热:不懂汽车 意在“圈钱” 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
2024-03-21 15:57
-
互联网让《花花公子》玩不下去了 欲5亿美元出售 下一代互联网大佬的九个人选
2024-03-21 15:57
-
互联网20年 马云马化腾等大佬们的发家史 草根互联网投资教父蔡文胜为何高调起来?
2024-03-21 15:57
-
中国互联网的“烧钱之战”:钱用光后公司被遗忘 雅虎中国坠落:第一代互联网巨头中国没落标本
2024-03-21 15:57
-
外媒:中国互联网企业陷烧钱漩涡 泡沫顶点或到来 中国互联网为啥成了动物园?
2024-03-21 15:57
-
互联网电视卖出白菜价 一场"烧钱"大战刚刚打响 新浪3次并购与被并购 每次都能左右中国互联网格局
2024-03-21 15:57
-
马云:其实互联网企业也相当难过!压力非常大 马云今天离职:阿里已成国内最赚钱互联网公司
2024-03-21 15:57
-
Facebook是如何吃光整个互联网的 阿里巴巴:成中国最赚钱互联网公司是一种必然
2024-03-21 15:57
-
10平米小饭馆 竟年赚百万!秒杀互联网思维的黄太吉 Facebook等国际互联网公司入华 李开复曾提出哪些建议
2024-03-21 15:57
-
他坐拥1.4万亿互联网帝国,每天却被骂76万次 互联网巨头们的并购战:大鱼吃小鱼不断上演
2024-03-21 15:57
-
面对产品创新荒芜 互联网经济赚快钱能撑多久 雷军:互联网创业七字诀—专注 极致 口碑 快
2024-03-21 15:57
-
刘强东:互联网必须为传统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离开北京?房屋人力等成本在透支未来
2024-03-21 15:57
-
新浪、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为何纷纷逃离中关村? 史上最糟的5起互联网并购案 雅虎就占2起
2024-03-21 15:57
-
145名硅谷大佬联名反对特朗普:因他要封锁互联网 李彦宏:中国互联网规模可赶超美国 加速淘汰传统产业
2024-03-21 15:57
-
刘强东:互联网红利在消退,下一个风口是传统行业 九位互联网大佬创业期的艰苦经历
2024-03-21 15:57
-
互联网巴士周年考:资本密集进入企业打新能源牌 中国互联网帝国并购记:抢占份额+豪赌明天
2024-03-21 15:57
-
互联网造车,为何不靠谱? 大猜想:下一个退休的互联网创业大佬会是谁?
2024-03-21 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