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上半年亏损5.86亿关店244家存货继续增加
来源:网易财经
网易财经8月14日讯国内知名运动品牌李宁今日上午公布上半年业绩。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公司上半年亏损由去年同期的1.84亿元扩大至5.86亿元,亏损增幅达到2.18倍。实现收入31.37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8.0%。毛利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10.51%;毛利率由43.6%升至44.6%。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净减少3.71亿元。
品牌和产品种类方面,公司核心品牌李宁牌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85.2%,达26.7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8.8%。其中,李宁牌鞋类收入为13.05亿元,增5.4%;服装收入为11.96亿元,增14.2%。李宁方便表示,李宁牌收入的上升是因为自2013年起,集团开始从传统的批发模式逐步向以零售为导向的模式进行转型,同时将产品集中于核心品类,新策略已经在新产品方面取得成效,同时集团自营零售店网络也在持续扩张。另外,红双喜牌的收入一直维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本期的收入增长率为9.1%。
截至6月30日李宁集团的毛利率为44.6%,较上年同期的43.6%微增一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李宁牌和红双喜牌的毛利率均有所上升。其中李宁牌2014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45.1%,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个百分点。红双喜牌的毛利率为42.2%,较上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本期主要原材料成本下降所致。
财报数据显示,大量的存货、呆账拨备和人力成本是影响李宁本期业绩的主要因素。
存货方面,李宁的库存仍然居高不下。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李宁存货较去年末的9.42亿元增加至目前的10.89亿元。累计计提的存货拨备金额约为4亿元,2013年底为3.82亿元。集团表示,存货拨备上升的原因在于与2013年12月31日相比,李宁牌的期末存货原值有所增加。
呆账拨备方面,集团2014年上半年的呆账拨备政策与2013年相同。截止6月底,由于受到长账龄应收款项余额增加的影响,累计计提的呆账拨备金额为6.83亿元,去年年底为5.91亿元。
人力成本方面,集团表示2014年持续推进业务转型,上半年集团新聘请一批雇员,截至2014年6月30日,集团共有3834名雇员,比2013年底的3592名新增242名。
李宁自2010年业绩达到巅峰之后,近几年持续走下坡路。2010年收入曾一度达到94.79亿元,实现净利润11.08亿元。此后2012年李宁收入骤降为66.76亿元,净利润出现近20亿元的巨亏;2013年,李宁实现收入下滑至58.24亿元,净利润亏损3.92亿元。
门店方面,李宁品牌的销售渠道还处于收缩中。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30日,李宁品牌的门店总数为5671间,与去年年底相比净减少244间;经销商52家,较去年年底减少3家。
关掉的244家门店,其中南方市场达到了108家,占到了关店总数的44%,而同样由于关店增加,南方市场上半年的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4%,成为李宁划分的东部、北部和南部三大市场中唯一下降的市场,4.84亿元的收入也是收入总量最小的市场,上半年东部市场和北部市场的收入分别为8.67亿元和12.67亿元。
另一方面,集团的电子商务业务在2014年上半年取得40%的增长,直营店零售收入上升63%。集团预计2014年下半年将着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集团表示,将进一步扩展在移动渠道的发展、优化运营流程、建立O2O商务模式、打造个性化的服务,为李宁品牌的消费者提供世界一流的全渠道购物体验。
此外,由于公司2014年度上半年亏损,董事会决议不派付截至2014年6月30日六个月的中期股息。(邱玲)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当当网二季度平台营收大涨82%连续三季度实现盈利下一篇:赶集网融资2亿美元或明年IpO上市TAG:李宁李宁怎么了:偶像的黄昏4年下滑线
偶像的黄昏:李宁4年下行线
www.yingxiao360.com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丁磊
核心提示:按下葫芦浮起瓢,李宁公司深陷内外交困。
按下葫芦浮起瓢,李宁公司深陷内外交困。7月9日,李宁公司确认,已于今年7月4日收到LNpLUSIBEROAMERICAS.L.(授权商)的邮件通知,由于西班牙市场环境恶化和自身经营不善,申请破产。李宁公司强调,该公司是集团在西班牙之授权商,而非李宁西班牙子公司。
4天前,李宁(02331.HK)在港公告称,司职公司行政总裁10年之久的张志勇卸任;公司董事会执行主席李宁走到了前台,在聘用新行政总裁之前,负责对外事务和关系;德州太平洋集团(TpGCapital)合伙人金珍君担任执行副主席,负责内部事务与运营,其带领的运营团队于两个月前进入公司。
过去两年之中,关于李宁公司的不利消息,一直绵延未断。伴随张志勇的离任,李宁公司两年前发起的品牌重塑运动,也基本宣告失败。
公司行政总裁人事变动,能否改变李宁公司命途?一位前李宁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对于李宁公司而言,这个人卸任了,不能讲是悲剧的结束,也不能讲是一场大剧的开始,只能说是一个积极的新号。”
利空不断
更换“老牌”行政总裁、西班牙授权商破产,仅是李宁公司过去两年困境的缩影。
就在李宁公司宣布张志勇卸任的前一个月,李宁公司公布了第四季度订货会订单完成信息,以及业绩预警。6月12日,根据李宁的公告,公司第四季度订货金额出现高双位数跌幅。其中,鞋类产品的订货金额出现低双位数跌幅,其平均零售价及订货量分别有低单位数及低双位数跌幅。服装方面,订货金额出现逾20%的跌幅。
根据订货会结果,管理层预计2012年销售收入较2011年可能录得负增长。针对订单下滑原因,李宁公司的解释称,主要希望库存于年底恢复正常水平。李宁公司坦言,体育用品行业竞争激烈,打折促销情况增加,零售端去库存化压力仍然严重。
2011财年公司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的存货为11.33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同期总计8.05亿元库存数据,增加了四成。
2月6日,李宁公司宣布了旨在聚焦核心业务的人事和组织架构调整计划,称为提高运营效率并改善净利润率,公司将对一些非核心的业务部门,采取优化组织结构的方式,降低人员成本,把节约的资源投入到集团的核心业务。
虽然李宁公司当时否认了大规模裁员的说法,但公司“断臂止血”的意图明显。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报告估计,员工等成本开支约占李宁公司销售额的比例为10%,精简人员等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李宁公司净利润率的提高。按照李宁公司的计划,人力费用占集团销售额的比重,计划在2012年同比降低约0.5个百分点。
这次人事调整,是2011年5月公司爆发人事地震以来,又一次大的人事变动。彼时,李宁公司负责政府和对外事务总监张小岩向本报记者确认,公司首席运营官郭建新、首席市场官方世伟以及电子商务部总监林砺,已先后辞职。
剧烈的组织变革,以及延续1年之久的人事变动,使得李宁公司业绩下滑明显。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李宁公司营业销售收入和纯利润双双下跌,其中,销售收入从94.78亿元跌至89.28亿元,纯利润更从11亿元大跌65%至3.8亿元。
决策失当
李宁公司的下行路径,与张志勇领导的团队决策失当不无关系。
张志勇在李宁公司的第二个十年从2002年开始。当时,财务人员出身的他,获任公司行政总裁。彼时,中国体育用品业持续升温,张志勇带领李宁公司销售突破10亿元。
此后的2008年,李宁本人在北京奥运的“一把火”,把李宁公司托举到了顶峰。2009年年报显示,公司当期实现销售收入83.87亿元,赶超了当年阿迪达斯在中国的销售数据。
对此,体育营销资深顾问王一鸣表示,随着中国体育用品快速增长后进入调整期,整个行业库存压力巨大,但张志勇没有及时从2008年的辉煌中清醒过来,一系列的失误把企业的弱点呈现给了对手。
同样在2010年6月,李宁公司启动了更加年轻化的品牌重塑运动。在这种品牌重塑的过程中,2010年9月,李宁公司的渠道变革同步进行。当时,李宁公司共有1700多家分销商,李宁公司的目标是到2011年底共整合400家分销商。
王一鸣称,品牌重塑沟通不畅,伤害消费者;巨大的库存压力,伤害经销商利益。加之,对供应商的整合时机并不恰当,使得李宁公司的危机从2010年爆发,一直延续到2011年更趋严重。
在李宁公司内部,不利的变化也在滋生。前述李宁公司前内部人士表示,2008年之后,企业很多事情悄然变化。其中,核心价值观变化明显,公司内部没有“劲儿往一处使”的凝聚力,“因人而动”的办事风格明显。
此外,李宁公司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开始摇摆。过去多年,除主品牌“李宁”外,李宁公司形成了“红双喜”、“乐途”、“艾高”等品牌结合的品牌群。以李宁公司获得授权经营的“乐途”为例,2010年,利润为亏损9174.9万元。
李宁坦言,公司过去经历困难,今后仍然不易。王一鸣称,李宁公司7年后重回赞助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原点,相当于重新站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相关链接:李宁系列调查报道:四大顽疾缠身清存货成最大目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核心提示:李宁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约89.29亿元,同比下降5.80%;净利润3.86亿元,同比下降达65%。
张志勇退任行政总裁职务,宣告了李宁持续两年之久的品牌重塑运动失败。
这场运动的结果,使得李宁公司的财报越发难看。李宁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约89.29亿元,同比下降5.80%;净利润3.86亿元,同比下降达65%。相比安踏、特步、361°和匹克等竞争对手的净利润分别为17.30亿元、9.66亿元、11.33亿元、7.80亿元,李宁排位垫底。
然而,一个前李宁公司管理人员表示,“如果以营销失败来掩盖一切的话,李宁仍将一直会沿着下行通道走下去。”他认为,成本问题、渠道搭建、管理粗糙、董事会和管理团队间关系等四大问题,一起造成了李宁如今的状况。
实际上,作为企业创始人、集团执行主席,李宁早已预见到了李宁公司存在的诸多问题,他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称,“做企业确实受到诸多限制,不见棺材不落泪。外部环境压迫你,你就会做。做一些小调整,改变不了根本问题。”
渠道和成本之痛
上述前管理人士表示,李宁公司的成本控制问题,一直是制约这个公司利润表现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在内部存在很久,多有诟病,但是,过去多年,一直没有解决。
李宁2011年年报显示,在员工和营销费用等成本上,李宁公司都排在同行前列。以员工费用为例,虽然年度营收仅相差0.3亿元,但是,李宁公司的员工费用占营收比为8.7%,而安踏的占比为8.5%。
需要注意的是,李宁公司截至2011年底的员工数为4180人,安踏为11500人。虽然安踏的整体员工中,包括大量的工厂员工,但是,李宁公司的员工费用明显高于安踏公司。
此外,在包括广告以及市场推广的营销费用上,李宁公司也在国内同行中占据第一位置。根据2011年报,李宁公司的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为17.6%,高于安踏公司的13.7%。
上述前管理人士表示,从研发到销售,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李宁公司都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李宁公司内部效率不提高,将会一直影响到李宁公司的盈利能力。
除成本控制之外,渠道搭建被认为是影响李宁公司营收的致命因素。李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两头在外的“轻公司”发展模式,而李宁的主要竞争对手安踏公司,则一直坚持垂直一体化的掌控生产和销售的模式。
李宁公司一位前工作人员表示,安踏的模式看似笨重,但是,如今的市场环境看来,可控的渠道,可以更高效地配合企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运转。
行业库存增大问题显现之后,李宁公司失控的渠道问题变得突出。张志勇在一次访谈中谈到渠道时,颇为无奈的表示,客户在考虑订单时,会遇到房租上涨30%,员工工资上涨20%问题,所以,在订单采购时,会变得非常谨慎。
“上层建筑”失灵?
在李宁公司显露的问题背后,影响到李宁公司发展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凸显出来。
一位前李宁重要职能部门的人士说,“之前的李宁,从董事长到员工,都是很有理想的,而这种理想可以形成一种凝聚力。但是,现在的李宁的员工有没有理想,我真的不知道。”
另一位离职的李宁中层也表示,“心往一块使”的感觉,在李宁2010年之后忽然不见了。而固有的考核制度不再坚持,反而是“因人而动”的做法,能够决定公司的执行和晋升。
这些涉及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评价,被前述李宁公司前管理人士总结为:“公司虽然存在这么久了,但是,在管理上,仍然是极其粗糙的。部门间的协作能力较差,同时,大家的本位主义又重,这导致了工作效率降低。”
但也有一位前高管认为,李宁的问题在于精细化管理做得太超前,增加了很多部门,导致成本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主流文化的被稀释。他离开也源于此。
除此之外,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磨合问题,也是造成了李宁公司管理上的困扰。据前述李宁相关人士表示,公司选择对标安踏,又对标Kappa(一服装品牌),都是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意见冲突的结果。
此外,该人士透露,张志勇对于李宁公司效率跑不过同行一直耿耿于怀,也一直想提升内部效率,但是,由于他并非是公司的大股东,很多事情还受到董事会的制约。而另外一位前李宁员工认为,公司战略上是对的,但战术上没有执行好,不存在授权不够的问题。
而李宁近期在雅典也有一段评述称,“我不是一个极端的人,我会退半步,团队也会退半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冷静、调整,不好的地方是惯性越来越大”。
李宁的挣扎
“对于任何模式而言,都是成王败寇。”李宁的另外一位前员工表示,“迄今为止,我认为李宁是一家伟大的企业。”这或者代表众多对李宁抱有好感的员工的一种看法。而李宁公司本身也确实愿意做出改变。
李宁本人对于未来的改变态度明确,他说,公司调整的方向现在已经确定了,调整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对于具体做法,李宁表示,“会把效率作为我们第一个调整动作;第二,把我们的商业模式调整,商业模式会影响到组织架构的改变,功能、技能的改变,这些东西都是从现在往后走的一两年需要做的。
实际上,今年1月下旬,李宁公司已经在资本层面发力,力求优化股东构成。彼时,李宁公司引进美国私募基金TpG及GIC(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共计7.5亿元的战略投资。2月份,对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7月5日,李宁公司宣布德州太平洋集团(TpGCapital)合伙人金珍君担任执行副主席,负责内部事务与运营。
对于李宁的改革措施,金珍君表示,首先对成本进行控制,可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新赞助和投资中。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始。其次,是使商品结构合理化,减少不好卖的东西。今年公司最大的目标是清存货。
,t-count:1.71">渠道和成本之痛上述前管理人士表示,李宁公司的成本控制问题,一直是制约这个公司利润表现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在内部存在很久,多有诟病,但是,过去多年,一直没有解决。
李宁2011年年报显示,在员工和营销费用等成本上,李宁公司都排在同行前列。以员工费用为例,虽然年度营收仅相差0.3亿元,但是,李宁公司的员工费用占营收比为8.7%,而安踏的占比为8.5%。
需要注意的是,李宁公司截至2011年底的员工数为4180人,安踏为11500人。虽然安踏的整体员工中,包括大量的工厂员工,但是,李宁公司的员工费用明显高于安踏公司。
此外,在包括广告以及市场推广的营销费用上,李宁公司也在国内同行中占据第一位置。根据2011年报,李宁公司的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为17.6%,高于安踏公司的13.7%。
上述前管理人士表示,从研发到销售,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李宁公司都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李宁公司内部效率不提高,将会一直影响到李宁公司的盈利能力。
除成本控制之外,渠道搭建被认为是影响李宁公司营收的致命因素。李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两头在外的“轻公司”发展模式,而李宁的主要竞争对手安踏公司,则一直坚持垂直一体化的掌控生产和销售的模式。
李宁公司一位前工作人员表示,安踏的模式看似笨重,但是,如今的市场环境看来,可控的渠道,可以更高效地配合企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运转。
行业库存增大问题显现之后,李宁公司失控的渠道问题变得突出。张志勇在一次访谈中谈到渠道时,颇为无奈的表示,客户在考虑订单时,会遇到房租上涨30%,员工工资上涨20%问题,所以,在订单采购时,会变得非常谨慎。
“上层建筑”失灵?
在李宁公司显露的问题背后,影响到李宁公司发展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凸显出来。
一位前李宁重要职能部门的人士说,“之前的李宁,从董事长到员工,都是很有理想的,而这种理想可以形成一种凝聚力。但是,现在的李宁的员工有没有理想,我真的不知道。”
另一位离职的李宁中层也表示,“心往一块使”的感觉,在李宁2010年之后忽然不见了。而固有的考核制度不再坚持,反而是“因人而动”的做法,能够决定公司的执行和晋升。
这些涉及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评价,被前述李宁公司前管理人士总结为:“公司虽然存在这么久了,但是,在管理上,仍然是极其粗糙的。部门间的协作能力较差,同时,大家的本位主义又重,这导致了工作效率降低。”
但也有一位前高管认为,李宁的问题在于精细化管理做得太超前,增加了很多部门,导致成本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主流文化的被稀释。他离开也源于此。
除此之外,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磨合问题,也是造成了李宁公司管理上的困扰。据前述李宁相关人士表示,公司选择对标安踏,又对标Kappa(一服装品牌),都是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意见冲突的结果。
此外,该人士透露,张志勇对于李宁公司效率跑不过同行一直耿耿于怀,也一直想提升内部效率,但是,由于他并非是公司的大股东,很多事情还受到董事会的制约。而另外一位前李宁员工认为,公司战略上是对的,但战术上没有执行好,不存在授权不够的问题。
而李宁近期在雅典也有一段评述称,“我不是一个极端的人,我会退半步,团队也会退半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冷静、调整,不好的地方是惯性越来越大”。
李宁的挣扎
“对于任何模式而言,都是成王败寇。”李宁的另外一位前员工表示,“迄今为止,我认为李宁是一家伟大的企业。”这或者代表众多对李宁抱有好感的员工的一种看法。而李宁公司本身也确实愿意做出改变。
李宁本人对于未来的改变态度明确,他说,公司调整的方向现在已经确定了,调整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对于具体做法,李宁表示,“会把效率作为我们第一个调整动作;第二,把我们的商业模式调整,商业模式会影响到组织架构的改变,功能、技能的改变,这些东西都是从现在往后走的一两年需要做的。
实际上,今年1月下旬,李宁公司已经在资本层面发力,力求优化股东构成。彼时,李宁公司引进美国私募基金TpG及GIC(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共计7.5亿元的战略投资。2月份,对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7月5日,李宁公司宣布德州太平洋集团(TpGCapital)合伙人金珍君担任执行副主席,负责内部事务与运营。
对于李宁的改革措施,金珍君表示,首先对成本进行控制,可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新赞助和投资中。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始。其次,是使商品结构合理化,减少不好卖的东西。今年公司最大的目标是清存货。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奢侈品网购:网络代购的奢侈品80%都是假货?下一篇:郭台铭独守“紫禁城”接班人交班面临三道坎TAG:李宁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品牌营销http:///wlyx/ppyx/
相关文章
-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网络营销探险看李宁如何在网战中占得先机
因为没有监管机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的规范,衍生出了假货泛滥、价格体系混乱等诸多问题。,仅逛街网就开了6家网店,分属于淘宝、新浪、易趣、拍拍和当当等主流网站。,以淘宝网上的李宁古星专卖店为例,2009年2月13日以来,半年时间总计销售了30575件产品,据记者初步估计,其销售额约为300万元。
2024-03-22 13:20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案一审宣判:有期徒刑十二年
经审理查明:自2008年7月至2012年2月,被告人李宁利用所担任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李宁课题组负责人以及负责管理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经费的职务便利,同被告人张磊采取侵吞、虚开发票、虚列劳务支出等手段,贪污课题科研经费共计人民币3756万余元,其中贪污课题组其他成员负责的课题经费人民币2092万余元。,主要是涉及刑事法律的变化、2
2024-03-22 08:58 -
神韵纯玩的管理者管理人员有无说出厂商运营心理学基础设施
当此时,虽然消费者对商品品质和款式渐渐有了要求,但国内鞋服市场仍由生产者主导。,不仅代言人如此相似,就连投放媒体大家也清一色地选择央视体育频道,CCTV-5一度被称为晋江频道。,回顾到品牌,当9亿Z世代后成为消费支柱,你却没有搞懂他,这是多么绝望的一件事情。
2024-03-22 08:13 -
李宁兴衰骗局支招:亚洲尹式品牌优势运营20年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家门口的奥运给所有体育品牌打了一针鸡血,大家都开始疯狂扩张,中国体育市场很快陷入产能过剩,包括李宁、安踏、特步等都因押宝奥运陷入了高库存危机。,回顾中国体育品牌20年,你会发现虽然今日营销界新概念层出不穷,增长黑客、流量池、私域流量、品效合社交裂变、KOL/KOC……但对于做企业而言,最基本的永远是产品创新、品类抉择、品牌塑造、渠道经营。,回顾到品牌,当9亿Z世代后成为消费支
2024-03-22 08:13 -
中国李宁新品抖音直播限量发布,现场解锁秀场下单新姿势
届时,中国李宁将在抖音直播间独家首发中国李宁21春夏巴黎时装周数字发布,并携手新媒体艺术家陆扬,与虚拟偶像DOKU一起,以虚拟走秀的形式带观众领略虚幻交叠的未知世界,为大众奉上一场视觉盛宴。,因受疫情影响,很多品牌都加重了在直播、短视频等线上平台的传播力度,给大众带来了前排虚拟看秀的独特视觉体验。,9月29日晚上8点,上抖音搜索“中国李宁”,带你开启虚实交织的幻象大门,体验流动在数字间的运动艺术,
2024-03-21 21:42 -
“即秀即卖”抖音看秀新体验,中国李宁新品发布给你好看
从今年3月份开始,各大品牌就不约而同选择了线上进行新品发布会,此前抖音也开设了“DOU时装周”专题活动,用户可以在活动页面观看包括CHANEL、Dior、Burberry等在内的多个大牌的秀场视频等内容。,此次直播强调了数字化和科技感,观众可以在直播中看到,模特们在对新品服饰的演绎过程中,虚拟数字人DOKU身着当季秀款,舞动于秀场之上。,不区分身份,不需要门票,只要通过手机就能体验前排看秀的顶奢待
2024-03-21 21:38 -
李宁公司回应“天价鞋”二级市场热炒至48889元
与日常消费品类似,得物上大部分商品在新品发售后,因折扣等原因,价格低于发售价。,加之当前一些洋品牌球鞋因其恶意“封杀”“新疆棉”行为受到中国市场冷落,消费者纷纷用脚投票支持国货,国产品牌遇到良好发展契机。,”上述公司人士透露,“有的款式在市场销售确实非常火爆,断货后,即使是朋友来找我帮忙,也买不到。
2024-03-21 21:06 -
李宁兴衰真相揭秘:中国体育品牌营销20年 4项要点,分享品牌承诺/体验设计心得
再补充一点题外话吧,在篮球、跑步、足球、羽球这些大品类被NIKE、ADIDAS,以及国内的安踏、李宁占据之后。,而李宁,则通过2018年纽约和巴黎的两场时装周走秀,摇身一变成为国货潮牌,沉寂多年之后重回人们视线之中。,现实商业世界中其实品牌承诺、企业成本、竞争环境等都是需要考虑的,所以,“以用户为主视角”显得更合适一些。
2024-03-21 17:24 -
“比邻效应”,使品牌推广看起来更加“高大上” 李宁安踏等国产体育品牌抱团取暖 合力对抗国际品牌
虽然有些网红会说,用几百块就能用到几千块的产品,实际上这不是比邻效应,这是侵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一名接近安踏人士求证,该名人士表示,“几个公司都加大了关店力度、特卖力度,同时通过线上渠道消化库存,还通过打包形式销往中东及非洲等地区,目前来说库存量基本已消化的差不多了。,据《2012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来看,其中最主要的趋势之一即行业洗牌力度加大,品牌集中度开始提升。
2024-03-21 17:02 -
Ip 2018:品牌井喷化,一定要做 李宁的突围战略:聚焦核心品牌、核心业务、核心市场
Z-Do是原管理层推出面向大卖场的低端体育品牌,去年已经被叫停,目前处于清理库存阶段。,“这是专业,不可能随便拿一双鞋去跑(奥运会百米赛)”,李宁自豪地说,这种专业性是“回归体育本质”所追求的目标。,这一点不像摩托罗拉、诺基亚所在手机行业,被替代掉之后,你要再做一个动作,研发的周期可能需要3~5年。
2024-03-21 17:01
热门标签
-
分享资讯品牌营销策略系统建立 解析品牌营销常见的几个误区
2024-03-21 16:43
-
分享资讯品牌营销打造品牌知名度 详解品牌营销中如何把握用户心理
2024-03-21 16:43
-
分享品牌营销的效果如何把控 揭秘品牌营销中内容营销
2024-03-21 16:43
-
简析品牌营销提升品牌竞争力 解析品牌营销的价值都有哪些
2024-03-21 16:43
-
简析品牌营销打造品牌知名度 简述品牌营销策划科学性建设
2024-03-21 16:43
-
分享品牌营销的品牌维护 分享资讯品牌营销完成企业品牌定位
2024-03-21 16:43
-
品牌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 分享资讯品牌营销的知识
2024-03-21 16:43
-
简析品牌营销中如何把握用户心理 简析各行业品牌营销具备怎样的优势
2024-03-21 16:43
-
解析品牌营销的关键点 揭秘品牌营销提升品牌形象
2024-03-21 16:43
-
解析品牌营销的目的 分享知识品牌营销
2024-03-21 16:43
-
分享资讯品牌营销的优点 分享资讯品牌营销中内容营销
2024-03-21 16:43
-
品牌营销的优势 分享品牌营销的价值都有哪些
2024-03-21 16:43
-
品牌营销的常识 带大家了解品牌营销的关键点
2024-03-21 16:43
-
领会品牌营销中品牌建设的环境 分享品牌营销的优势
2024-03-21 16:43
-
简述品牌营销的影响 详解品牌营销的市场调研
2024-03-21 16:43
-
分享知识品牌营销的规律 简析品牌营销需把握的关键点
2024-03-21 16:43
-
揭秘品牌营销提升品牌竞争力 带大家了解品牌营销提升品牌形象
2024-03-21 16:43
-
简析各行业品牌营销的作用 揭秘品牌营销需要遵循的原则
2024-03-21 16:43
-
分享知识品牌营销提升品牌可信度 简析品牌营销塑造品牌形象
2024-03-21 16:43
-
揭秘品牌营销中品牌定位怎么做 分享品牌营销的价值能提升吗
2024-03-21 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