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品效合一,“新消费”洪流下的终极命题! 又是回忆+情怀?父亲节借势海报可不能与母亲节相似!

2024-03-21 17:09
admin

品效合一就是要求消费者立马行动起来,看到消息后立马做出反馈。

广告界有一句堪称经典的名言:“我明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了,但是我从来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在过去,品牌主都约定俗成接受了“广告费必须浪费一半”的事实,尽管很不愿意但却也无可奈何。不过,随着广告预算尤其是品牌广告预算的削减,品牌主对销量的转化变得越来越看重。简单的说,既要实现品牌声量的增长,同时又能带来销量的转化。

即所谓的“品效合一”!在我看来,“品效合一”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广告预算削减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消费的底层逻辑变了。在过去,无论是传统门店还是线上渠道,都是“人找商品”的逻辑,但如今,随着新消费的到来,渠道和媒体都发生了变化,以直播和社交电商兴起为标志,传统的“人找商品”已经变成了“商品找人”。正因为如此,无论接受与否,品效合一都应该被品牌方和广告方所接纳。哪怕将来广告预算变得宽裕了,也应该继续践行品效合一的理念。品效合一的背后逻辑:新消费来了!为什么传统消费必然伴随着广告浪费?原因在于,由于渠道和媒体的分离,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需要经历“知晓——理解——接受——购买”的阶段。也就是说,消费者从看到广告到真正做出购买行为,通常有一个时间差。正因为如此,品牌才需要营造铺天盖地的广告效果!否则,即便消费者跑到了货架边,也很有可能由于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了品牌,而选择了其他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告费用的浪费不可避免,品效难以实现合一。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广告人士才对“品效合一”的观点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广告就应该追求长期效果,为品牌价值服务,而不是追求短期销量。当然,在这个“追求长期效果”的过程中,广告方顺带赚的盆满钵满!也就是说,出于利益的考量,广告方也绝不会承认“品效合一”的合理性。在新消费环境下,传统媒体演变成了“新媒体”,传统渠道演变成了“新渠道”。而且,随着“新媒体”和“新渠道”的越来越趋于融合,消费者从看到广告到做出消费决定的路径,不仅时间变得越来越短,而且连地理距离也变得越来越短。这就为真正践行“品效合一”提供了土壤!“知晓”即“购买”,品效合一正确的解锁姿势提到品效合一,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就联想到,不就是在广告中加个链接或者二维码,消费者点击就可以直接购买。

NO!在我看来,这仍然是传统消费的广告思维!尽管表面上看,通过加入链接或者二维码的方式,媒体似乎就具备了渠道的功能。但在实际生活中,你见过有人在地铁、公交车、电梯这些场所扫描二维码吗?即便有,我相信也不是为了购买而点击。因此,简单加了个二维码或者购买链接,其实是徒劳的。那么,该怎么践行品效合一呢?不妨以“口红一哥”李佳琦为例。由于超强的带货能力,网上有评论称“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佳琦说‘OhmyGod’”。通常情况下,只要是李佳琦强烈推荐的口红,就连线下店铺也会被抢购一空。可以说,李佳琦诠释了品效合一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观众还是消费者,只要在第一时间看到“李佳琦的直播”,便会产生购买的欲望和冲动。

紧接着,只需要李佳琦提供购买链接,那么转化立刻就能够得以实现。

即便没有提供链接,消费者在这种购买欲望的刺激下,也会主动的打开淘宝、京东或者其他购物APP。换言之,贴二维码和购买链接只是表象,真正的内涵是:通过“品”的宣传,立马能够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实现“效”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品”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但我们看如今的广告,仍然停留在传统广告的思维方式上。要么又臭又长消费者完全无感,要么就是过于高大上不明觉厉,总之不能立即激发购买的欲望。

甚至某些电梯里的广告还在开历史的倒车,试图通过封闭的环境,让观众无法拒绝广告的洗脑。但试问,这样的广告真的“有效”吗?本质上说,品牌主和广告人士并没有领会到“渠道和媒体正在无限趋于融合”这句话的真谛所在。他们仍然试图通过不断的重复和洗脑,让消费者记住品牌,进而产生消费行为。说到底,是思维的落后。

移动互联网:为品效合一的实现提供了解决方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知晓——理解——接受——购买”的路径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知晓——查找——购买”。作为消费者,你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完成所有的步骤。怎么理解呢?“知晓”很好理解,只需要你使用手机,那么广告的信息就能够触及你;当这个广告勾起了你的兴趣时,你就会主动的去“查找”该产品的有关资料,包括产品说明、体验评价、负面及正面消息等等,也包括购买地址;最后,你会打开购物APP,做出购买的行为。以iphone11系列新品为例。

相信很多人已经发现,在苹果发布会前,无论你是不是苹果用户,无论你有没有换手机的打算,都通过各种手机APP了解到了苹果发布会的消息。

紧接着,你会出于自发或者在诱导下,情不自禁的去查找了解相关的产品资料和信息;最后,通过京东、拼多多和天猫生产实现购买行为。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所有流程都全部依赖于智能手机,并且理论上实现了从“知晓”到“购买”的无限接近!因此,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品效合一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如何实现“品效合一”?在我看来,品效合一就是要求消费者立马行动起来,看到消息后立马做出反馈。因此,相比于创意、传播量相比,如何让消费者“赶紧行动起来”才是关键所在。怎么实现呢?首先,直接梳理出关键的信息,不要卖弄高级的创意和品牌思维。要知道,即便是再美的创意和文案,即便消费者看了后不会遗忘,也会喧宾夺主抢了品牌和产品的风头。任何不以卖货为目的的营销都是耍流氓!其次,一定要有好的产品。

无论是传统品牌广告,还是如今的品效合一思维,产品永远处在核心的位置。只有好的产品,才能制造起持续性的话题热度,才能获得正面的口碑和评价。再有,要营造起参与感,不是简单的“广而告之”。为什么李佳琦推荐的口红那么火?原因就在于,李佳琦不只是说这支口红好,而是告诉你为什么好,并且普及什么样的肤色、着装适合什么样的口红等知识。要让消费者感受到,“这个推荐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在这个过程中,广告成为有感情、有温度、有个性的说明书。最后,保持话题的热度,让“内容=广告”。打个比喻,假如这款产品不错,那么有人会选择分享朋友圈,而且还会与身边的朋友交流。这时候,媒体和舆论也会进行造势,再通过圈层KOL和KOC引导,制造起看似像内容的广告,实现产品口碑和形象的传播。如此,就可以实现“销量”、“声量”的双丰收!又是回忆+情怀?父亲节借势海报可不能与母亲节相似!

父亲节到了,借势营销赶紧操办起来!你还在用和母亲节一样的借势套路吗?看看,笔者将用案例来告诉你正确的父亲节借势方法。

616就是父亲节了~~这一期我们来分析一下父亲节借势的方向与技巧。

主题元素分析主题名字:父亲节、爸爸节、Father’sDay主题相关事物:爸爸代表形象、爸爸对孩子独特意义、对爸爸最深刻的印象。

首先,父亲与母亲同为至亲,在孩子心目中感情与形象是有重叠的,两个节日的主题元素也会相似。因此,为了突出父亲节主题,一些与母亲节相似的元素,我个人建议是不要重复使用。比如:爸爸当然和妈妈一样是无所不能的英雄,如果在母亲节是选择了这一点,而在父亲节又选择的话就会导致切入点重复,主题元素不够突出,如下:不是说这样的切入点不可以,只是未免偷懒取巧了,诚意不足。因此,经过筛选,英雄、回忆、小时候长大后、表白这几个切入点是重叠的。而相对的,父亲节主题名字、爸爸的代表形象(母亲是高跟鞋、口红,父亲是胡子、领带)、孩子的榜样、陪玩对象,以及爸爸和厨房(母亲是厨房女王,而父亲则是厨房跑龙套)这几个切入点比较合适。然后开始做创意分享文字-名字分析:如上文所说,名字包括了父亲节、爸爸节等,技巧上可以用拆字、谐音、形像等,比如父谐音为付,可以延伸为付出。

文案示例:(品牌-导航仪)山重谁父疑无路,用我导航又一村案例分析:下面海报前三张都是用了谐音,双关为霸气,第四张是形像,将产品构图成“父”字,最后一张的“快了”则是谐音“快乐”,表现出品牌相关。

图形-父亲的标志物品分析:如果说标题名字是文案创作中最容易入手,也是最能表现父亲节相关性的元素,那么父亲的标志物品就是图形创作中最容易入手。最能表现父亲节相关性的元素,其中胡子、领带是两大父亲形象的代表。

图形的构造方面,一般来说结合产品的特性来构图即可,还可以将胡子和领带分开创作,制作出系列海报。创意示例:(品牌-汽车)胡子是弯曲的,可以用来设计成转弯的道路;领带是直的,可以用来设计成直的道路。案例分析:除了单独运用胡子或领带外,也能统一使用,但是元素过多画面就会混杂。

爸爸是榜样分析:父亲是很多人的榜样,从情感来说,父爱如山,就像一座大山耸立在面前。

榜样意味着是学习、效仿、延续的对象,因此可以从品牌继承责任、优势等入手。创意示例:(品牌-空调)空调之父威利斯·开利,旨在为炎热的夏天带来更清凉的生活。作为儿子,我也一样。案例分析:大多数都是以责任和改良作为切入点。

爸爸是陪玩对象分析:如果说妈妈是严肃的唠叨长辈,那么爸爸就经常像同龄人一样陪孩子玩。可以从童真、回忆的角度去描述,玩当然就有玩的对象,所以可以通过游戏的变化的对比,结合到品牌特性中。创意示例:(品牌-成人品牌)这是我成人前爸爸给我的最后一个玩具。

跟以前一样,他说,去玩的时候保护好自己。案例分析:可惜两张海报选择的切入文案都是如此的雷同。

爸爸与厨房分析:如果说妈妈是厨房女王,那么爸爸就是厨房跑龙套,在大多数对父亲的定义上都是不怎么会做饭的,因此这反而成为了最能够突显父亲节的元素。除了厨房用品能够用以外,也能通过情感来表现其他品牌。创意示例:(品牌-通用)爸爸下厨饭不香,味道特别甜。

爸爸下厨不新鲜,时间耗很长。

爸爸下厨大杂烩,心思放超多。案例分析:都是结合厨房用品的特性来撰写文案。最后大家看一下下面两张海报:本期借势营销暂告一段落~~图片侵权删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品牌营销策略http:///wlyx/ppyx/

相关文章

  • 阿里为何注资10亿和银泰做平台公司 品效合一,“新消费”洪流下的终极命题!

    阿里为何注资10亿和银泰做平台公司  品效合一,“新消费”洪流下的终极命题! ”在过去,品牌主都约定俗成接受了“广告费必须浪费一半”的事实,尽管很不愿意但却也无可奈何。,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所有流程都全部依赖于智能手机,并且理论上实现了从“知晓”到“购买”的无限接近!,打个比喻,假如这款产品不错,那么有人会选择分享朋友圈,而且还会与身边的朋友交流。

    2024-03-21 19:21
  • 农产品上线的骨感美 「品效合一」毁掉了互联网广告

    农产品上线的骨感美  「品效合一」毁掉了互联网广告 这些都是不可控的坎,毫无疑问,未来很美,而现阶段只有通过产品和其他服务来补齐。,花哥本无意跟踪热点,但着实目前市场但凡一个广告主、媒体主、代理商、KOL等都在疯谈,不得不展开一次关于品效合一的真理大讨论。,但事实上无论是大众品牌印记以及真实产品效果来看,这都属于先有品、后有效的经典案例。

    2024-03-21 19:21
  • 「品效合一」毁掉了互联网广告? 连单板滑雪都不会,你还做个锤子的广告!

    「品效合一」毁掉了互联网广告?   连单板滑雪都不会,你还做个锤子的广告! 花哥本无意跟踪热点,但着实目前市场但凡一个广告主、媒体主、代理商、KOL等都在疯谈,不得不展开一次关于品效合一的真理大讨论。,》《“增长营销”时代,玩转“品效合一”必须走好这五步》#相关阅读#《“变现者”的囧境,广告行业会迎来改变吗?,在不会滑之前,可以刻意练习这几个要素,逐一突破,最后再整合,找到他们之间的协同性,这样才能学会。

    2024-03-21 17:26
  • 品牌时代:不懂品效统筹,何谈品效合一 广告鬼才叶明桂品牌:有价值的品牌是如何塑造的

    品牌时代:不懂品效统筹,何谈品效合一  广告鬼才叶明桂品牌:有价值的品牌是如何塑造的 如果广告的影响只针对最终用户,那么很多商品,尤其奢侈品,就难以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稀缺感。,你也可以说品效合一是伪概念,因为打造品牌和促成销售的时效性不同步。,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考虑用户与产品或品牌的关系进行到了哪一阶段,认识、认知还是认同。

    2024-03-21 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