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用一个公式拆解:你的营销活动为什么不带货? 铂爵旅拍错哪儿了?过度营销害了谁?

2024-03-21 17:14
admin

带货是营销的最终目的,营销手段花样百出,代言人流量大势,有时却还是卖不出货,也许需要从这三方面来思考问题。“带货”成为现在预算紧缺下,营销人最关注,也最头疼的一个话题。从完整的“A-I-P-L”营销链路来看,“一切不带货的营销都是耍流氓”这种观点好像也不无道理。因为真正有效的营销从来都是营销闭环的打通,而不只是打造一个话题事件,亦或是线上互动这种传播思维。

回到“带货“这个话题来,我们都希望自己品牌的营销活动能带来销售,这也是近两年一直被拿出来说的名次,叫做“品效合一”。但是往往大部分营销最后不怎么带货,能达到ROI1:1就算很不错了。而且,大部分营销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操盘的营销活动不带货。这一方面是限制于企业内部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市场营销部门和渠道销售部门是两个割裂开来的部门,前者说后者销售运营环节跟不上,后者说前者市场营销环节没做好,反正谁也不愿意为最后的“不带货”背锅就是了。另一方面确实是决定最后销售的因素太多了:在现在碎片化、去中心化的营销环境内,消费者购物链路变得越来越混乱,传统的AIDMA或者是早期互联网时代AISAS的消费者链路早已过时,营销人很难找出到底是哪个用户链路中出了问题。那怎么办呢?难道“为什么不带货”这个问题成了营销界的黑洞?借用一下“……的千篇一律,……的各不相同”这个句式我斗胆下一个结论,叫做:营销不带货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带货的核心千篇一律。为什么呢?因为零售领域有一个万能的公式,叫做:成交额=客流量*转化率*客单价这个公式不仅在传统零售适用,更被互联网零售运营人奉为圭臬,凡是最后销售表现好的案例,无疑是在这3个决定性因素中下足了功夫。

既然这样,那我们为什么不把思维反一下呢:营销最后不带货,根本原因是这条公式中的某1-3个因素没做好。因此,将从销售额的3个决定性因素着手,拆解营销不带货的原因。

希望对品牌在开展营销活动的时候有一些参考价值。一、营销不带货?从客流量层面拆解原因客流量,顾名思义指的是进店的流量。

根据前面公式,如果进店客流量低,最后营销带货的效果应该也不会太好。对于进店流量的认知,可能很多人的理解是偏向媒介层面,即买了多少媒介点位决定了给店铺带来多少流量。比如如果够有钱,把所有热门APP的广告位都买下来,带来的流量肯定少不了。这种认知其实是不全面的。

首先它忽略了传播其实是由“媒介+内容”一起组成的,内容对消费者没有穿透力,媒介投再多带来的进店流量也是大打折扣的;其次,靠媒介引流不止靠的是“量”,更重要的是媒介对于触达目标人群匹配度下的“质”。

基于此,我总结了以下4个,会让你的营销从传播环节到进店引流大打折扣的因素。有的是营销内容层面的、有的是媒介触点层面的,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检视一下自己的营销活动有没有类似的问题。用户从你的营销内容里get不到卖点;用户从你的营销内容里get不到买点;你的媒介触点与目标用户触点不对称;你的媒介触点没法形成用户流量闭环。1.用户从你的营销内容里get不到卖点很多品牌营销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明明花了那么多心思,才打磨出一个创意十足的营销作品,从受众反应来看也很不错,甚至都刷屏朋友圈了。但为什么真正引到店铺的流量那么少呢?这时候,你就要思考一下了:用户能从你的营销里get到品牌、产品或者是活动的卖点吗?如果不能,那他们也就不会做下一步点击进店的动作了。

相信大家都记得2017年那支刷爆朋友圈的《番茄炒蛋》视频,讲述一个留学生全程在跟远在国内的爸妈在线视频学做番茄炒蛋,出门在外的游子不会做菜,轻易挑拨起年轻观众的带入感。

即使很多人没有留学经历,却依然能够体会到。

故事是好故事嘛?当然。可是,故事和背后的品牌招行信用卡有什么关联呢?里面有体现任何招行或者信用卡本身的卖点嘛?好像都没有。那你期待受众,还不是真正的消费者(这个留学生信用卡附卡是面向父母的)看完这个视频后,去干什么呢?去线下网点办卡?不太可能!说不定过几天,他们还能记得这个感人的故事,却早已忘记这背后的招商银行信用卡。而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网易用类似手法做的一系列营销案例。他们做的很多案例不但刷屏,还能带来很好的进店流量,甚至直接的销量。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拿当时为了推广黑五洋货节推出的视频H5《猪脑引发网易特大危机公关》为例,他们的初衷是为了推广“99元选6件”的活动利益点,为了把故事包装得更有趣,于是创造了一个新的人物系列叫做猪小美。它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和名字一样,猪小美整个人也是糊糊涂涂的:把本来应该是99元选6件,因为失误设置成了99元选16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诸如围观猪小美在网易的最后一天、网易特大危机公关,这种消费者喜欢看的故事情节。据内部数据显示:这个视频H5为网易考拉带来了近700万的销售转化,ROI接近35。网易的做法和上述招行信用卡有什么不一样呢?虽然都是创造有可看性的故事内容,但出发点其实完全不同。

招行信用卡的出发点,是为了赚足消费者的泪点而创作的;而网易一系列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营销活动的卖点,再去展开故事的情节。本质区别就是《番茄炒蛋》脱离了招行信用卡,还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猪脑引发网易特大危机公关》脱离了网易黑五卖点,故事就没有由头了。

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想让你的营销内容对消费者有效,试试看把创意里面跟品牌相关的卖点给剥离,看看它是否还能够独立存在?如果可以,说明用户离get到你的卖点还有一段距离,自然离成为进店流量也还有一段距离。2.用户从你的营销内容里get不到买点看到这段小标题文字的你,一定又有了新的疑惑:好不容易把卖点融入营销中传播出去,怎么又搞出个买点?这买点和卖点有什么区别呢?不就是分别从品牌视角和用户视角对同一个利益点的阐释吗?前半句不同视角是对的,后半句“同一个利益点”就不一定了,因为品牌卖点和用户买点有时候相差还是挺大的。比如那个“卖梳子给和尚”的故事里,作为梳子本身的卖点可能是檀木、纯手工雕琢这种;但和尚很明显get不到这个卖点,于是才有帮梳子打造“香火信物”的买点。

卖点是固定的,但买点会随着用户的差异、甚至场合的不同,作动态的调整。比如用同样是鲜花,情侣用户的买点是传达甜蜜,单身用户的买点是生活仪式感,日常买花的买点是花本身新鲜和颜值,演唱会买花的买点纯粹是应援爱豆。所以,能否抓住用户买点,为店铺引流,甚至带货就变得非常重要。作为饼干界最会玩的奥利奥,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示范:从最早的“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到现在干脆把“食玩”的概念做成了他们营销的核心,显然这很符合这一届以Z世代为主年轻人对于休闲零食的买点: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玩。于是,就有了一系列“食玩”的营销操作:连做好几年的饼干音乐盒、和《权利的游戏》合作、脑洞大开的奥利奥涮火锅、没有“利”的奥奥奥、没有“奥”的利利利……其实,用户的买点相对于品牌卖点,更偏销售导向,能get到用户买点的营销往往最终效果不会太差。营销人想要精准把握用户买点,最首要的是不能把思维局限在品牌卖点本身,而是要大胆地洞察不同消费群体,在不同时候、不同场合等多维需求,再结合品牌/产品和用户买点的关联,这样做出来的营销才不至于“你说得都对,我就是不听”。

3.你的媒介触点与目标用户触点不对称上面两个点分析的都是营销内容层面,用户要么get不到你的卖点、要么get不到自己的买点,导致从营销传播到进店的环节断档。上面我们说过传播是由“内容+媒介”的有机组合,即有效的内容需要通过有效的媒介去触达消费者后,才会激发他们下一步进店的动作,从而为店铺带来流量。而事实上,有时候我们在选择媒介触点的时候,容易出现“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结果,究其原因是选择的媒介触点和用户触点不对称。这种情况跟如今“双微一抖”占满营销人大部分对于媒介选择的心智有关,大家脑海里的似乎只有微博、微信、抖音这些媒介渠道。比如,有个卖高端健身器材的品牌,一般买他们产品的都是一些家里有大别墅的少数精英人群;而他们却想做抖音,结果可想而知。先不说抖音能不能卖得出去这种基本在5-10万的健身器材,就从目标用户触点来看,这个选择也是极大的不对称,有多少刷抖音的人会是他们的目标消费者。

即使在上面砸再多钱,也给店铺带不来多少流量。

类似的还有现在流行的明星或者网红带货,这时候这些人本身变成了媒介触点,我们就要思考:这个人的形象能否有效触达目标用户、他的粉丝与目标用户的重合度或者关联度有多少。比如有的明星在快消品领域很能带货,但要是请他给高端奢侈品带货,效果不一定会好,因为两群用户的触点是很不一样的。

4.你的媒介触点没法形成用户流量闭环当内容足够吸引用户、媒介也能精准触达目标用户,这时候的营销离吸引用户进店来看看,还差最后一个环节:媒介触点能否形成用户流量闭环,即用户能不能直接从媒介触点到达你的店铺。打个简单的比喻就是,人已经请到要来了,就看最后一步道路顺不顺畅了,“道路顺畅”即形成用户流量闭环。比如用户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视频后觉得产品不错,而刚好想买的时候,微博带有链接是可以直接点击到产品详情页的,那这个就是形成了用户流量闭环。而如果像微信链去淘系平台还需要复制一段淘口令,或者小红书干脆就不能链去其他电商平台,这些用户流量闭环多半就很难形成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在微信里有微店、小程序,在小红书里也有旗舰店,在抖音还有抖音小店,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这些平台的传播流量能直接进店形成流量闭环。也许有人要反驳:流量闭环不一定要直接能点击去店铺,用户还可能看了之后主动搜索去到店铺啊。可这时候,难度就变成了你的营销足以轰动到吸引用户去主动搜索进店嘛?是店铺里有像猫爪杯一样靠抢的货品嘛?还是外围有千万级别饭圈明星召唤你去搜索?如果都没有,那恐怕靠主动搜索形成用户流量闭环的机率不是很高。

二、营销不带货?从转化率层面拆解原因如果针对客流量层面拆解下来发现,没有上述讲的4个问题,那么恭喜你把数量和质量都不会太差的客流量带到了你的店里,这也就完成了营销前半段的使命。但如果最后带来的销售额还是不佳,那其实就是店铺运营层面的问题了。这时候导致销售额低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转化率低,即最后买东西的客人比率不多;另一个是客单价低,即每个买东西的客人买得不多。我们先来从转化率层面拆解营销不带货的原因。

脑海里可以思考这样的场景:一群本来被你外围营销激发购买意向的顾客,来到店铺逛了一圈,最后真正掏钱买东西的人很少或者压根没有。你知道他们心理是怎么想的嘛?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失望,外面营销说得那么好,到店里来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营销传播和店铺运营之间出现了断层;一种是犹豫:感觉还不错,但是值不值得现在买呢?要不下次再来看看?店铺运营层面缺少一个“临门一脚”的转化机制。不管出现哪种情况,都会导致成交转化率低下,下面我们来做详细说明:1.营销传播和店铺运营之间出现了断层展开讲之前我分享一个我自己真实的消费经历,麦当劳在今年520的时候推出过一个情侣晒照H5,用户只要上传头像生成情侣证,就可以凭证用13.14元去线下门店换到两个小红莓冰淇淋。本身是一次还算不错的借势营销,但是当我凭着H5生成的照片去到麦当劳线下甜品站准备兑换的时候;服务员一脸懵逼,竟然不知道这个活动;这时候正好店长碰到,嘀咕了一下:好像这几天本部市场部确实有这个活动。

搞得尴尬症都犯了的我,最后想还是算了,又不是全款买不起哈哈。虽然是个小事,但我感受到了麦当劳这次明显在营销传播和店铺运营之间出现了断层。

类似的问题放到线上也是屡见不鲜:品牌在站外玩各种营销噱头,但是用户通过链接点进来发现店铺冷冷清清,连最基础的配合营销主题的活动承接页都没有,店铺展示依然是平时该怎么样现在还那样。

试想这种情况,用户转化率能高到哪里去?店铺里配合营销主题上线对应的活动承接页,这种其实算是连接营销传播和店铺运营断层最基础的操作,但是要想进一步提高成交转化率,还需要从货品、购物体验等环节共同配合贯穿整个营销主线。比如之前#kindle盖面面更香#,就是从social到货品的完整贯穿;比如很多服饰品牌做站内H5,就是从个性化定制互动到货品定制的完整贯穿;比如百草味买“抱抱果”送抱抱;有些刚需快消品牌打出“承包你一年的xxx”,然后真的每个月定时给你寄送;这些做法,就是从营销噱头到购物体验的完整贯穿。2.店铺运营上缺少一个“临门一脚”的转化机制“临门一脚”的机制,往往是用户进店逛完后有比较强购买意向,但犹豫不决要不要立刻下单时候的“强心针”或者“催化剂”。而可以起到这种效果的转化机制可以分为两种:最简单的就是各种直接的促销手段,比如打出“全年仅此一次的5折”,用户应该很难不心动下单。但这种对很多品牌来说,不一定能做到,也不太愿意这样去做。这时候就需要加入一些创意的噱头在里面了,比如有个婴儿纸尿裤品牌为了刺激妈妈下单,而且囤货的那种,做了一个“纸尿裤银行”,用户只要在活动下单,就可以开通你的“银行账户”;不仅可以享受到折扣优惠,还可以开启宝宝的“睡后收入”:多买的纸尿裤存在这里会生出利息,1包存在这3个月后可能变成1.5包。如果说上面的原理是让用户感受到“再不下单,就享受不到这个利益”,那更高阶的做法是让用户感受到“再不下单,就得不到这个社交货币了”。当然像猫抓杯、限量AJ、联名UT这些爆火的社交货币并不是那么好打造的,需要品牌先投入精力在营销端,而且有时候是无迹可循的。但有些简单的做法可以帮助你提升货品的社交属性:比如跨界玩法、盲盒玩法、GWP玩法、定制玩法等等。这个在下一部分如何打造尖货提升客单价会再展开举例。

三、营销不带货?从客单价层面拆解原因如果客流量和转化率都没有问题,但是最终销售额还是不佳,那基本说明就是客单价层面出现问题了,可能的状况就是很多人进来、很多人也下单了,但他们每个人的购买金额都不高。通常情况下,有营销campaign推广时候的客单价,应该会比店铺常规期高。如果营销活动下的客单价不高,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接下来继续做拆解。

首先理解它的定义,每个人的单笔购买金额我们称之为客单价。这样的话,我们就会知道,一个用户的客单价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产品的单价、一个是购买的数量。之所以营销活动下的客单价会比日常高,原因也就是一方面可以通过营销手段塑造“尖货”拔高产品单价,另一方面是通过连带销售增加了用户购买数量;相反,客单价低,自然也是这两个角度的原因。1.你的营销里没有打造可溢价的“尖货”“尖货”一词最早源于打口CD领域,那些热爱音乐、热衷于收藏CD的年轻人,经常把难得的、价格昂贵的、数量稀少的、大师级的,以及媒体吹捧上天的CD称为“尖货”。现在被广泛地从电商运营人嘴里说出来,指那些稀缺的、不愁卖的、价格不一般的货品,这些货品通常是基于前半段营销传播的延伸产物,目的是一方面可以打造营销闭环提升下单转化率,另一方面是拔高产品单价从而带动客单价。这些“尖货”之所以可以溢价,因为它们没有其他类似的同类,比如正常饼干有很多品牌选择,但是会打碟的饼干音乐盒只有奥利奥有,这时候用户就处于一种“单独评估”而非“联合评估”状态,对于价格就没有那么高的敏感性。所以,营销打造可溢价的“尖货”对于提高客单价变得很重要。那么怎么打造呢?除了推出新品、靠自身影响力打造限量款这些适合少数品牌的手段外,我还整理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尖货”打造思路及,仅供参考:1)跨界玩法2)盲盒玩法3)GWP玩法4)定制玩法2.你的营销里没有刺激连带销售的机制光有“尖货“还不够,因为这些货品毕竟不起量,对最后销售额的帮助也是有限的。做运营的人都知道有个货品”金字塔“,真正承担店铺销售额的更多是“尖货“下面的承接货品。有个真实的案例:李佳琦为某个客单价60元的口红做直播的时候,最后卖了1万支;但销售额也就60万,可能还不及请他直播的费用。这就是典型的店铺没有做好承接货品销售规划,导致销售效果不佳。

承接货品核心就是要做到连带销售,即通过货品与货品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绑定,来刺激用户在下单的时候可以购买更多。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店铺整体推出“满xx减xx”的阶梯激励优惠券;比如通过“尖货“与常规货品绑定,直接把它们组成一个礼盒;或者间接告诉用户只有买满一定金额时,才有权限购买“尖货“;再比如水溶C曾经推出朱一龙拼贴海报,每买一箱产品可以获得海报的一部分,用户如果需要拼一套完整的海报,就需要购买多箱产品,饭圈女孩的购买力大家都知道,最后这个水溶C卖到断货。

四、总结营销不带货,背后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可以对销售成交额公式中的3个核心因子——客流量、转化率和客单价做详细的拆解,每个因子都可以再拆解出更详细的影响因素。

层层拆解下来,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对营销不带货的结果做更清晰的复盘,从而指导下一次营销活动更好地避免这些不好的因素。

?公众号:JS策划人(ID:powerpluspoint),深度、系统,结合工作经验,整理自己的营销知识体系,和大家分享交流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mFNDaV8YDVrBzrJqeJ5vB铂爵旅拍错哪儿了?过度营销害了谁?

今天坐电梯的时候,半个月前被疯狂吐槽的铂爵旅拍广告还在电梯里播放,不知对此,大家都怎么看?铂爵旅拍的洗脑广告最近炒的是沸沸扬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电梯上,视频APP等受到铂爵旅拍的精神攻击攻击。不少人就将此事视为广告圈的倒退,广告圈的耻辱,不可原谅。最近就有媒体将广告的创意人、制作方请来了,原本大家以为他们会出面致歉,相反他们不仅没有道歉反而提出了我们只为广告效果服务,不为其他服务这一观点。现在互联网上随便一搜伯爵旅拍,除了前几条是广告外,后面几乎都是骂声一片,到了微博就更是啦。大家的吐槽点主要在广告傻、土、low和吵人。如果您还没有受到精神攻击的话,如果您还好奇的话可以搜索视频看下。

问题出在哪儿?为什么大家如此反感此广告?有很多自媒体作者已经分析的很详细了:第一是重复洗脑,这点我特别赞同,以前的广告就像是狙击步枪,一句广告直击痛点,而铂爵旅拍的广告像是重型机枪,前三秒就说出六句广告词。第二是缺乏美感,粗暴的文案,重复的表达方式。

文案和设计都平庸公司广告,如何拍得好带有美感的高级婚纱照呢?可重复洗脑的广告在我们人生旅程中并不少见,1994年的脑黄金(现脑白金),2015年的(千年铁皮枫斗),一个一个重复洗脑,过度营销的企业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过度营销举例:1.巨人脑黄金(脑白金)巨人集团成立于1989年8月,主要产品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等。1994年8月,巨人集团为了规避单一行业发展的风险,决定进入保健品行业。其中保健品为巨人脑黄金。巨人集团选择了地毯式的广告轰炸。当时在华东试销时,第一个月亏损,第二个月持平,第三个月就实现盈利。

仅以杭州市场为例,1994年10月至1995年2月竞争对手多灵多口投入50万元广告费,回收货款357万元。巨人投入400万元广告费,回收货款410万元,可见其对广告的重视程度。其销售在全国市场很快超过了多灵多,成为开创脑黄金品类的替代者。1995年1月,脑黄金当月实现利润1000万元。1995年1月1日《广告法》实施,“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被国家工商局定性为违反广告法,禁止播出。市场的低迷,使巨人集团尝试进入礼品市场,打出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黄金”(后来这个广告沿用到脑白金产品,使用将近20年)。但是,脑黄金的风光已不再。接着,巨人出现财务危机,不得不减少脑黄金广告投入,加之脑黄金不是功效显效产品,因此逐渐销声匿迹。

[1]图:脑白金的百度指数脑白金的百度指数每年春节时都会升高,到2015年达到了负面评价的顶峰,有趣的是,2019年已经开始有人写脑白金沉浮录了。2.千年铁皮枫斗“强强强强强强强强,打电话,4008515151”,由长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千年牌铁皮枫斗胶囊也选择了地毯式的广告轰炸。数家卫视的中午、傍晚时段都会收看到此广告。由于广告的洗脑效果,广告词的特性(枫斗近似疯狗,重复洗脑形式的播读更加深了这一印象),在视频网站Bilibili(以下简称b站)上被不同up主制作成鬼畜视频,其中搬运的原广告视频还取得了最高全站排行第11名的成绩。而在停止广告后的3年后,胶囊的搜索量急剧下降,现已接近品牌初创期。

图:千年铁皮枫斗/千年铁皮疯狗百度指数过度营销为何使品牌变为先烈?1.过度广告提升了顾客的期望顾客的期望高,实际效果差距过大。如购买了脑黄金的消费者认为自己应该体会到补脑健脑,达到年轻态的效果,但甚至国家规定的27种保健品功效中,都并无补脑一项。

千年铁皮枫斗提出解酒护肝,滋养肌肤更是无中生有的效果,所以当期望与实际差距过大后,消费者的复购行为就不会产生。2.品牌方“醉酒”状态品牌方沉浸在广告带来的暂时曝光量、话题讨论量、销售额的大幅度提高中,决策者在初期听到的都是销售额飞速增长的好消息,一方面由于基数小导致增长倍率数大,另一方面由于顾客初次购买与传播广度直接相关且效果明显。这周过度传播会掩盖顾客、定位、产品、价格、渠道等方面的缺陷,放大市场接受程度,当广告加码,销售额递减无法收回成本后,企业往往会资金链断裂,成为先烈。

适度营销避免成为先烈品牌在进行营销推广时常常有一下三种策略,小公司或创业公司由于资金的匮乏往往陷入低度营销传播策略成为默默无闻品牌;大公司往往采用适度营销传播策略,保证自身品牌的安全和低速增长;而快速增长型的公司反而易采用过度营销传播策略,他们往往会广告越洗脑,顾客越会觉得品牌仿佛越知名。

适度营销传播,要求企业在进行广告传播时,既要让顾客感受到定位点的确存在(因为这是顾客购买的理由),同时又不是夸大其词,把握一个适当的度(控制顾客的预先期望)。一方面产品必须有真实效果,并在产品、价格、渠道和沟通等方面都努力让顾客“感受到定位点”的存在。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夸大定位点而让顾客产生过高的期望,否则会让顾客感到失望,进而放弃重复购买的行为。最为核心的传播原则是在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总结过度营销是一把双刃剑,在短时提升销量曝光量等数据指标的同时,却又让其他消费者的转化率下降、转化成本上升,很多消费者不仅仅是不会使用服务反而会厌烦此品牌,从而由先驱品牌变为先烈品牌。不过过度营销中的广告不仅在互联网时代保留的很好,而且也许几年后还会有人在广告视频的评论区里面留下:图:来自千年铁皮枫斗参考资料清华管理评论TsinghuaBusinessReview2017年第6期《避免新产品由“先驱”变“先烈”》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品牌营销推广方案http:///wlyx/ppyx/

相关文章

  • 京东联盟2021年合作伙伴大会召开,立足生态力量驱动营销新增长

    京东联盟2021年合作伙伴大会召开,立足生态力量驱动营销新增长 社群导购方面,联盟将持续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加强数据开放能力,开放更多商品标签,推出“两大营销计划,五大产品升级,十亿补贴“等系列方案;线下电商方面,联盟将整合京东整体资源及力量,联合场景合作伙伴,对近场电商的场景化拓展和运营提供有力支持,打造基于用户购物体验的连接器;内容电商方面,联盟推出“京红计划”,在知乎、快手、微博、微信视频号、腾讯视频等内容平台深度开展创作者扶持行动,提供内容传播升级奖励

    2024-03-18 09:45
  • 京东618活动怎么准备?流量来源有哪些?

    京东618活动怎么准备?流量来源有哪些? 如果各位京东卖家们想要很好的打好这次的京东618大促活动,那肯定也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而且京东店铺的流量来源也很广泛,各位卖家也需要好好把握才行。1)、5月1日-5月31日蓄水期和预热期参与预售的店铺和商品可以通过店铺排位赛、单品赛马、潘多拉选点等工具进入大促会场等核心流量场,此次618预售包括主会场、主站搜索、首页推荐等流量入口。2)、6月1日-6月15日专场期6月3日为POP商家的重磅福利。通

    2024-03-13 19:07
  • 京东内部推广渠道有哪些?哪些值得使用?

    京东内部推广渠道有哪些?哪些值得使用? 在京东上开店同样需要做好推广,现在进入京东的都是第三方店铺,他们和京东自营店铺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劣势,不过只要做好推广依然会有很多流量,那么有哪些京东内部推广渠道呢?1、京东快车它是一款面向POP商家开放的网络营销系统,为商家提供一站式网络营销解决方案。京东快车-网络营销系统投放渠道包括:站内推广、联盟推广、邮件推广,通过多渠道组合投放,实现营销活动达到立体式、全方位的推广效果。京东快车-网络营销系

    2024-03-13 18:54
  • 京东商家成长扶持计划是什么?有哪些福利?

    京东商家成长扶持计划是什么?有哪些福利? 据介绍,在此次商家大会上,京东零售V事业群针对第三方商家,提出了一整套全链路营销解决方案,从流量经营、营销资源、差异化运营三个方面,提供精准、可持续的运营解决方案,全方位助力商家降本增效,实现快速成长。,在流量经营方面,V事业群将通过一系列举措帮助新入驻京东的商家以付费流量打爆单品,快速提升基础运营能力;并借助流量倾斜、打造次爆品等方式以提升销售转化,带动商家成长。,值得一提的是,京东零售V事业群

    2024-03-13 18:31
  • 2022年京东母亲节主题活动报名时间及流程

    2022年京东母亲节主题活动报名时间及流程 在京东上面也会推出京东母亲节的活动,针对这一主题活动,想必很多卖家都想要知道该活动的报名时间和具体流程,我马上给各位卖家们介绍。,平行优惠叠加逻辑及相关注意事项:跨店满减支持与限品类东券、店铺东券、平台补贴券、大促神券、平台补贴券叠加,也可与其他总价促销(满减、满折)等其他优惠形式叠加,其他总价促销之间不能叠加。,商家提报时需注意让利幅度,避免产生价格门风险,具体商品优惠叠加情况以消费者下单支付时

    2024-03-13 18:23
  • 京东618的营销模式,有什么方法?

    京东618的营销模式,有什么方法? 有什么方法?1:一站式营销链路京屏果收集来自京东可识别的人群数据信息,依托分析平台品牌信息触达人群数据,尤其是广告投放后的品牌回搜量、订单提升量、商品详情页浏览量、店铺页浏览量、广告曝光量等全景投放指标,进一步量化投放效果。,投放后通过ABtest,选择同城市、同场景、人群同质的区域作为对照组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营销的拉新能力、人群正向流转等指标,验证营销推广价值。,京东营销模式有用户标签智能

    2024-03-13 18:22
  • 京东购物车营销怎么做?京东营销方式介绍

    京东购物车营销怎么做?京东营销方式介绍 在京东平台上开店的卖家比较多,很多卖家会利用购物车进行营销,这也是促进产品转化的一个有用的方法之一,能够为产品带来更多的流量,但是京东购物车营销该怎么做了?下面一起来了解清楚。第一步:商家编辑活动基本信息。规则说明:活动名称:商家可自定义编辑,但不超过20个字符;活动时间:开始时间默认展示当前时间(创建活动时间),商家不可修改,结束时间按天设置(选择日期对应的23时59分59秒结束),最长不超过1

    2024-03-13 18:10
  • 京东营销活动插件上线公告

    京东营销活动插件上线公告 京东“营销活动”插件上线京麦APP,可参与的平台营销活动都支持查看,为了保证商家的使用体验,请将京麦APP更新至最新版本。一、入口在哪里?1、若您是POP、自营店铺您可以在“添加应用"“营销推广"中找到“营销活动"图标、添加至桌面。2、若您是个体、工商户您可以在“全部应用"-“营销推广"中找到“营销活动"图标,并使用页面右上角的“默认应用设置"功能将“营销活动"添加至首页,方便下次进入;若您之前没

    2024-03-13 17:48
  • 京东营销中心在哪?营销推广渠道有哪些?

    京东营销中心在哪?营销推广渠道有哪些? 京东平台上是有比较多的卖家开店,并且平台上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下单购物,会推出比较多的活动,卖家可以参与这些活动来进行产品推广,但会需要在京东营销中心里面查看平台的活动,那么具体是哪里了?1、登陆京东商家账号,进入店铺后台,点击”营销中心“几个字,会自动弹出新的页面,也就是“营销中心”页面。2、然后进入“营销中心”页面,再点击"营销活动"几个字,也会弹出新的页面,也就是“营销活动”页面。3、在营销活

    2024-03-13 17:48
  • 京东商品素材中心商品营销短标题和营销卖点规范

    京东商品素材中心商品营销短标题和营销卖点规范 4、营销卖点之间以中文状态下的“ ▏”做为分隔符,系统自带,不需要再填写。,5、营销短标题和营销卖点中不得出现无实际商品信息、仅提供发布者联系方式等非商品信息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情故事、店铺介绍、外网购物链接、批发、招商、代购等形式的违规信息。,9、营销短标题和营销卖点中不得出现在未取得专卖资格或特约经销商资格的情况下,暗示其和商标权持有人或者生产厂家之间存在授权或者合同关系的字眼;包括但不限

    2024-03-13 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