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营销圈对于品效合一看法不一,各说其词。品效合一到底是什么?笔者分析行业各方言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请注意,标题是一个疑问句,而非肯定句。花哥第一次听说品效合一是2016年,度娘了一下有个奇葩的公司可以佐证,「北京品效合一广告有限公司」注册于2016年8月25日。但自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品效合一成为与增长黑客、私域流量并驾齐驱的三大热门词汇之一。花哥本无意跟踪热点,但着实目前市场但凡一个广告主、媒体主、代理商、KOL等都在疯谈,不得不展开一次关于品效合一的真理大讨论。当前,广告营销圈江湖有13种主流结论,各说其词。品效合一是骗局,媒体主骗广告主;品效合一是骗局,代理商骗广告主;品效合一是骗局,媒体主代理商一起骗广告主;品效合一是骗局,媒体主代理商和广告主一起骗广告主老板;品效合一是骗局,只存在KOL包装的文章里;品效合一是骗局,毁了整个互联网广告;品效合一是真理,2019年是元年,时机刚刚好;品效合一是真理,一小撮人群才能掌握核心技能;品效合一是真理,有些合适有些不合适;品效合一是真理,要看怎么定义品和效;品效合一是真理,现在只是种子期,未来将大行其道;品效合一是真理,它的出现是历史必然规律;品效合一骑墙派,根据不同场景做出不同判定。总体来说,花哥偏向认同第12种观点,所以来说一说品效合一的历史规律,应该避过的坑,究竟是什么毁掉了互联网广告,以及如何在历史规律下创造价值。解读整编市场上,关于品效合一的多元认知,比较适合转给时间宝贵的决策层一读。
1?从前品是品,效是效,泾渭分明——2019是品效合一元年关于什么是品效合一,@北冥乘海生在《“品效合一”这事儿靠谱么?》一文中,解释的非常清楚了。“以前,不论说相声的、卖野药的、变戏法的,这些江湖行当在业务运营中都有着清晰的节奏感:他们把业务流程分为“圆粘子”和“置杵”两个阶段:所谓“圆粘子”,就是招揽顾客,让更多的人围拢过来看。所谓“置杵”,就是要钱,想尽办法把围观的群众转化成付费用户。圆粘子这个过程,可以对应于品牌广告,英文叫做“BrandAwareness”。
计算广告奠基人AndreiBroder的解释对品牌广告的目的有过明确的论述,牌广告的目的是“创造独特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提升长期的转化率与毛利率”。
置杵这个过程,可以对应于效果广告,英文叫做“DirectResponse”,准确地说,这应该叫做直接效果广告(特别注意“直接”这个词)。直接效果广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马上或短期内(Andrei的话是“noworsoon”)的用户转化行动。通俗的说,效果广告赚的是明天后天的钱,品牌广告赚的是明年后年的钱。在4A公司主导的广告时代,以外资为代表的「古典广告主义流派」,对品效合一是完全无感的,因为传统广告的投放路径,从电视、广播、杂志等媒体看到广告,再到实际购买转化的路径很长,无论是物理距离还是虚拟距离,所以一般广告投放都是追求长期品牌塑造。
古典广告时代追求效果的手段,主流都是发传单、易拉宝、门店打折促销等实体场景下的消费诱导。品效合一在2018年下半场开始持续升温,一直到2019年成为阿里妈妈、腾讯广告、巨量引擎等大平台的常规武器,其中有四个基础客观条件的“催熟”。以移动支付、小程序、二维码、电商物流、直播网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消费决策的路径大大缩短;市场周期下行,大环境预冷导致的甲方预算缩紧,投放决策的目标导向性更强,主流品牌对营销KPI的要求不仅是流量和曝光,而是更多地偏向转化和增长;整个广告投放产业的竞争红海,持续不断的方向性探索和认知升级,让甲乙丙方的关注点集中在投放效果层面。
完善的广告数据分析工具和可视化结果,广告投放的效果颗粒度足够明晰,企业终于明白自己投放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带来了多少销售转化。尤其是,当一部手机可以通行天下的时候,品效合一就成了这个商业社会物竞天择自然的选择。品效合一代表了广告圈一种朴素的理想主义。
2?真正毁掉互联网广告的是:急功近利、短期投机和合谋共骗品效合一,拒绝背锅。从周期论来说,任何一个趋势都需要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落期。在当前情况下,品效合一还缺乏有效的充分案例,远远小于它的概念传播价值,即依然处于种子培育期。但贵圈一个新名词出现之后,是蜂拥而上的焦虑贩卖和概念包装,以致于每个新名词在爆火之后都毁于数以万计的忽悠型PPT和人杂喧闹的各类骗局论坛。所以,品效合一成为了导语所述6种类型悲观者的替罪羊。事实上不是品效合一毁了互联网广告,而是互联网广告当前生态硬生生的毁掉了品效合一。我们从宏观层面来思考,毁掉互联网广告生态的是这三类角色。1.急功近利型有位广告投放分析师有个经典的比喻,现在很多甲方的心态,恨不得在直播劳动模特表彰大会时,旁边同时开售劳模同款T恤衫。这不是品效合一,而是竭泽而渔。2.短期投机型自从移动支付和社交电商的整个基础设施成熟以后,纯效果的广告投放存在2-3年的红利期,也就是说,商家在计算投放营收-投放成本-商品成本之后,只要有盈余空间,理论上来说可以无限制的投放,属于稳赚不赔的买卖。这里就被钻了巨大的空子,在平台资质审核漏洞的情况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愈演愈烈,内容越来越低级趣味的三俗,假发货发假货甚至不发货的事件层出不穷,9.9元包邮成为下沉市场人性不可被拒绝的诱惑。品是不存在的,而效早就被毁掉了。
3.合谋共骗型本来就是一个信息差不可消灭的特质,高承诺低实现成为行业最恶劣的潜规则。
原本承诺一万元一万点击,实际只能做到八千,靠刷量补上两千,客户觉得效果太差,要求单击价格降到八毛,为了完成KPI再次承诺做到一万二。周而复始,一直到二八法则反过来了,刷单产业成了完成KPI的核心支柱。
甲乙丙方各自不满意,只能互相推诿欺骗,你知道我在骗你我还是要骗你,你也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在骗你还是要合起来共同欺骗决策层,如此造成了产业的恶性循环,最终祭出品效合一成为了多方骗局的挡箭牌,而市场大环境不好则是从业者的遮羞布。
3老板是最容易被忽悠的——品效合一的四个误区切入微观视角,复杂的商业利益之下,投放决策的老板往往成为最无辜的角色,这三个陷阱一不留神就会陷入其中。第一陷阱,重效轻品,有效无品由于对直接销售转化的过度重视,往往通过三俗人性的文案+打折抽奖促销二维码,获得简单粗暴的获得注册、转化、回单、下载等数据。第二陷阱,谈效色变,避而屈之主要集中在以外资为代表的「古典广告主义流派」的4A公司里,对于这群高冷的广告人来说,认为品牌是创意是艺术,效果是商业是铜臭,一说到品牌传播就是拍创意广告大片、软文必须要如履薄冰,只能在文末或“峰回路转”或“巧妙衔接”,并且内心默认追求品效合一的甲方一定是目光短浅的,结果是同样海归派的甲方往往会退而求稳。第三陷阱,投其所好,盲目试错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丁俊杰分析的特别透彻,从甲乙方关系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个概念之所以能够得到乙方的力推,往往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对甲方需求的投其所好与逢迎,另一个就是为了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面对原有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过分偏重营销传播的乙方在甲方看来无疑是瘸腿,而能够将营销传播与销售效果同时完成的乙方才是甲方的梦中情人。因此,“品效合一”就成为甲方筛选乙方的重要标准和依据,成为决定乙方去留的生死线,为了活下去,为了活得更好,乙方别无选择。第四陷阱,组织陈旧,有心无力品效合一不是一个投放小闭环,而是整个产品的大闭环。在传统的路径中,传播与销售的部门级割裂,完全无法承载品效合一的可能性,看似美好的策略,需要升级组织结构才能完成新业务模式,此处不一一展开。4品效合一在小范围的成立性:强品牌、强互动和强共鸣花哥同意知名KOL杨不坏的认知,重新理解一下这四个字,「品效合一」就是「行动起来」,这个行动是购买、下载或者体验,并不是互相妥协或者牺牲来达成的,而是真正的品牌与真正的效果合一,是让消费者行动起来,是在心智上的转化,不是品牌广告里的打折信息或者跳转链接。从微观层面,我们看到了三类广告案例,真正实现了品效合一,以铂爵旅拍BOSS直聘为代表的梯媒广告,以Tiffany等奢侈品为代表的微信朋友圈广告,以及以李佳琦为代表的快手直播带货广告。不详细谈个例,我们抽象出背后的逻辑。第一点,定位清晰明确知道从业者中至少五成以上对铂爵旅拍BOSS直聘的风格表示不屑,洗脑式喊麦广告通过饱和式投放“强奸”受众的注意,招致骂声吐槽声汪洋一片。但事实上无论是大众品牌印记以及真实产品效果来看,这都属于先有品、后有效的经典案例。那些擅长先讲故事后品牌的古典品牌,并不在此类适宜名单中,快消费可以优先尝试,品牌前置是品效合一的基本规则。第二点,明确与用户的互动好的创意、好的文案之外,好的互动设计是营销学的新课题,比如经典的可口可乐昵称瓶,比如故宫文创的新媒体案例,比如网易历次刷屏事件,无论是物理场景还是虚拟场景,你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方式,决定着承接效果的效果。第三点,营造现场感为什么说短视频广告比图文广告更友好,直播广告比短视频广告更友好,以更丰富的内容维度让用户沉浸在“现场感”中,只要达成了双方的物质共鸣、情感共鸣或思想共鸣,10分钟内用户会做出超出自己预期的消费决策。第四点,社交就是合一无处不在的新人免单、打折券、拼团团购、会员消费,早已印证在社交场景下,从PageView到PeopleView,有效转化至少是十倍量级的。第五点,KOL角色的重要性群邑营销总监戴冕说:“如果广告的作用是在消费者的心中埋下一粒种子,那么KOL就是在种子上浇水”。以快手为例,挑战赛活动很容易带动UGC用户的广泛参与,有较强的爆发性和互动性,引发全民参与并带来自来水式的传播,易形成口碑效应。明星或KOL作为首发参与并输出优质内容,为挑战赛造势,为品牌带来更多曝光,引导更多用户关注并参与挑战赛,形成了一种“流量大咖示范+圈层达人渗透+素人领袖扩散”的模式。除了广告主的认知升级,互联网媒体主也在积极做产品创新,比如用户观看开机屏广告的时候,如果没有点击跳转,系统默认第一条视频是和开机屏一致的品牌短视频广告,这也极大地延长了停留时间,增加了点击转化的效率。花哥总结如果说2019是品效合一的元年,未来三年我们一定会在某一天意识到,当我们去追究其本质的时候:品效合一的品是产品的品,品效合一的效是效率的效。注:综述参考以下文章,感恩广告圈的思想前行者。
《“品效合一”这事儿靠谱么?》《杨不坏:2019,品效合一元年》《你为什么觉得「品效合一」这么难?》《“品效合一”才是品牌营销最终的导向》《丁俊杰:“品效合一”是非辩》《什么样的电梯广告可以做到“品效合一”?》《品效合一,主流品牌如何玩转短视频营销?》《“增长营销”时代,玩转“品效合一”必须走好这五步》#相关阅读#《“变现者”的囧境,广告行业会迎来改变吗?》连单板滑雪都不会,你还做个锤子的广告!
若不是元旦前去崇礼滑雪,因为滑太快,摔得右手腕好几天提不了重物需要休养,否则元旦三天绝对要滑个痛快。第二次玩单板就掌握了一些技巧,能够滑得很自在。在玩得「好嗨哟」的过程中,生发出许多感悟,也顺带解答部分读者最近的疑惑,今天就来跟你聊聊:滑雪与广告。一、先进场再说考研结束后,有不少同学问我实习的问题,说想去广告公司,担心自己没那么多想法,做不好创意,怕自己干不了。我联想到,在朋友圈晒出滑雪照片后,有人问我单板是不是特别难学?摔得是不是很疼?没滑过雪的朋友问平衡感不好、缺乏运动细胞,能不能去滑雪?对此,我的回答是:来滑雪场自己感受。在想做还没做某件事之前,你可能听过诸多关于这件事的正面和负面信息,进而决定自己的选择。那些正面和负面消息都是真实存在的,但不是你的真实感受,想想小马过河。如果你什么都没做,那些臆想出来的恐惧,会永远缠绕在心头,而你本不必如此。
行动是焦虑的解药,实践是春梦的闹钟。我的建议是:先进场再说。
二、搞清形式与目的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滑雪对他们而言就是在雪场拍几张照片,精修后发朋友圈:滑雪真好玩。然后再也不会回来,他们在没滑之前买了最新、最全的装备,回家之后就任凭一身装备在角落吃灰,全然忘了最一开始买这些的目的。
初入广告行业,一做案子,很多人首先想的是病毒视频、炫丽平面、走心文案、引发全民参与的UGC活动等,以为靠这几样就能大展拳脚,解救客户于水火之中。在这儿我的经验是:忘了这些形式吧,想想最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
滑雪为的是感受滑雪乐趣,而不是穿上雪服,把雪场当自拍背景;做广告,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但原始目的只有一个:用最低成本带来最大化传播价值,进而促进销售。有且只有这一条,在这个目的(Why)之上,你不妨再开始发散形式(Ho
What)。
三、拆解要素,逐一突破很多人觉得滑雪难是因为急于踩上板后就站起来往前走,任凭身体乱晃后摔跤,然后再站起来循环往复,完了还不忘安慰自己:不摔跤怎么能学会。其实根本不用这样。
能灵活自如滑是一个整体状态,这个状态需要若干个要素来支撑:重心位置、控制平衡、前后刃切换、推坡刹车、摔跤姿势等。在不会滑之前,可以刻意练习这几个要素,逐一突破,最后再整合,找到他们之间的协同性,这样才能学会。做广告也是如此,很多人对一个方案不知道从哪儿开始下手,原因就是缺乏从要素到整体的认知。你不妨也拆解下广告的组成,然后逐一突破:策略分析、受众分析、文案方法、平面&视频表现、媒介特点等。一个一个都研究熟悉,建立稳固的操作框架,那么再做广告,你就能够看到这个项目的架构和内在逻辑,也知道自己该如何顺着脉络寻找突破口。
四、复盘总结,快速迭代在不得不独当一面之前,给你试炼的机会是有限的。第二次滑单板的时候,我算了下从魔毯到坡顶的时间是15分钟,滑下来需要5分钟,也就是说一个小时最多玩3趟,全天算下来也就15趟左右。如果想在当天学会,那么每一趟就要比上一趟进步许多。
根据上条单点突破的原则,一趟下来只练一个动作,在中途摔了之后总结原因,做快速迭代,争取下来的时候就把一个动作做熟练。就这样,每个动作都练得很扎实,最后再把动作整合到一起练习。
早上还是纯单板菜鸟,到下午已经能从高级道顺利滑下了。之前做广告,业余学习时间很少,一年服务的客户可能也就那么几个,打标、写方案也就那么几次,能在每次交付之后,迅速总结复盘应用到下次,会对你有非常快的提升。这样的提升,你是能够用肉眼看到的。五、擅长才有兴趣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里有句话: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前两年带了很多没滑过雪的朋友去滑雪。
出发之前,每个人都表达出在雪中飞驰的期待,以及对这项运动的兴趣,一度扬言要滑成短视频里花样滑雪的样子,非常酷。实际情况是,有好几个在滑过之后,再叫一起去就叫不动了,理由是「玩过了,其实也没什么意思。
」我想背后原因可能是「摔得太疼,驾驭不了,索性保持距离」。
去年国庆时候,有人跟我诉苦广告行业好无聊,大抵是过了职场新鲜阶段,进入日常。说服务着一个快消品客户,每天就是发微博,协助创意想话题、平面文案,然后做执行。我问他,如果让你来lead这个项目,能完全cover住吗?他说干不了,也觉得没意思,准备跳槽互联网公司。很多情况下,说这件事没兴趣,其实是在说不擅长。不擅长就只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剖析和感受这件事更深层的韵味。
回想下高三,有没有在深度解答完一道数学题后,产生成就感与兴趣?那就是擅长带给自己的快感,因为梳理出了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感受到屏息凝神后,心流顺着神经直达大脑分泌出的多巴胺,知道在一番求索、思考、挣扎之后,有个结果值得你期待。这才是擅长最大的魅力。如果你带着极大热情踏入广告业,希望先别着急出去,行业后期也许会进入一个枯燥的瓶颈,但在那之前,希望你首先做到擅长,因为擅长而喜欢过他。
六、重心前倾滑雪教练说很多人滑雪摔倒,最大原因就是重心靠后,因为怕摔。不摔的秘诀是保持重心下沉同时前倾,好像随时要往前摔倒,但是相信我,那不会发生。
单板尤其如此,重心要时刻保持在前方的腿上,用重心协调身体控制方向,这样才能平稳应对前方的状况,做你想要的动作。做广告是最典型的创造活动之一,而创造本来就是一个应对未知的过程。很多人认定了这个方向,却把精力用在安分守己、明哲保身上。当你怕摔,把重心后移的时候,一定会摔;当你想去创造,而选择在原地寻求安稳时,创造的大门已经关上了。你懂我的意思,对吧?主动去承担、去开拓是一个需要消耗很大精力的过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这方面,才能看到比别人更多的风景,进入一条更平稳、快速的通道。
希望你能不吝啬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在面对向前开拓应对未知,和环抱手臂冷眼旁观这两种选择时,心里默念这四个字:重心前倾。
会对你有好处的。七、Enjoy最后,非常自恋地放一段第二次玩单板从高级道滑下来的片段:当你能够从山顶往下滑不摔,且能灵活自如控制时,说明你学会了。而学会只是一个结果,是对之前所有努力的一个反馈集合。想说的是,无论结果如何,希望你都去享受过程。
去感受雪板和积雪「咯吱咯吱」的摩擦,刹车时激起雪粒溅到脸上、脖颈的冰爽,甚至是摔倒后在雪地打滚的疼痛和手足无措,这些都值得用心去享受。因为结果仅仅只是一个结果,而过程才是真实的喜怒哀乐,也只有过程才能让你在以后回想起来,有那么不经意间微笑的时刻。
滑雪如此,做广告亦如是。
熬夜、脑暴、加班,想创意、做沟通、写方案,被客户逼到想顺着电话线过去刨他家祖坟的愤怒,又或者憋了四天终于在马桶上想通的高光一刻……这些会成为你对行业又爱又恨的理由,也会成为以后最津津有味的记忆碎片。所以,无论过程怎样,都enjoy吧,因为过去了,就真的过去了。以上就是我在滑雪时产生的一些联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Enjoy,andgoodluck!
信息转载自网络,更多相关信息请点击:全网营销http:///
相关文章
-
阿里为何注资10亿和银泰做平台公司 品效合一,“新消费”洪流下的终极命题!
”在过去,品牌主都约定俗成接受了“广告费必须浪费一半”的事实,尽管很不愿意但却也无可奈何。,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所有流程都全部依赖于智能手机,并且理论上实现了从“知晓”到“购买”的无限接近!,打个比喻,假如这款产品不错,那么有人会选择分享朋友圈,而且还会与身边的朋友交流。
2024-03-21 19:21 -
农产品上线的骨感美 「品效合一」毁掉了互联网广告
这些都是不可控的坎,毫无疑问,未来很美,而现阶段只有通过产品和其他服务来补齐。,花哥本无意跟踪热点,但着实目前市场但凡一个广告主、媒体主、代理商、KOL等都在疯谈,不得不展开一次关于品效合一的真理大讨论。,但事实上无论是大众品牌印记以及真实产品效果来看,这都属于先有品、后有效的经典案例。
2024-03-21 19:21 -
品效合一,“新消费”洪流下的终极命题! 又是回忆+情怀?父亲节借势海报可不能与母亲节相似!
在过去,品牌主都约定俗成接受了“广告费必须浪费一半”的事实,尽管很不愿意但却也无可奈何。,本质上说,品牌主和广告人士并没有领会到“渠道和媒体正在无限趋于融合”这句话的真谛所在。,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所有流程都全部依赖于智能手机,并且理论上实现了从“知晓”到“购买”的无限接近!
2024-03-21 17:09 -
品牌时代:不懂品效统筹,何谈品效合一 广告鬼才叶明桂品牌:有价值的品牌是如何塑造的
如果广告的影响只针对最终用户,那么很多商品,尤其奢侈品,就难以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稀缺感。,你也可以说品效合一是伪概念,因为打造品牌和促成销售的时效性不同步。,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考虑用户与产品或品牌的关系进行到了哪一阶段,认识、认知还是认同。
2024-03-21 16:51
热门标签
-
为什么品牌只为新品打广告? 关于国内程序化广告行业的入门了解(三)
2024-03-21 17:26
-
5步设计亮眼门头,不打广告也能拥有超高进店率! 深度分析Facebook ADS广告投放平台(4):广告、创意和投放逻辑
2024-03-21 17:26
-
品牌营销只知道打广告?不如讲好你的产品故事! 除了团圆,春节广告还有什么故事可讲?
2024-03-21 17:26
-
洗脑广告,让你讨厌就对了 投放渠道不了解广告怎么投
2024-03-21 17:26
-
淘直播千亿带货、洗脑广告翻红……“品效合一”长路漫漫 以美团为例:剖析O2O广告场景策略
2024-03-21 17:26
-
广告营销公司那么多,你分得清吗? 广告变现:关于投放指标统计,你了解多少?
2024-03-21 17:26
-
作为豆瓣头部网红,为什么我在微博上接不到广告? 互联网时代,为什么却看不到传统广告时代的优秀文案了?
2024-03-21 17:26
-
广告有没有“效”,还差“品牌”这个指标? 互联网广告的新黑马——激励视频
2024-03-21 17:26
-
程序化广告的“流量池”:SSP 刷屏广告的底层逻辑:痛点切入、痛点反应、痛点复盘
2024-03-21 17:26
-
分享知识品牌营销中品牌定位怎么做 简述品牌营销完成企业品牌定位
2024-03-21 17:26
-
简析品牌营销提升品牌附加值 揭秘品牌营销中内容营销
2024-03-21 17:26
-
揭秘品牌营销做品牌管理 带大家了解品牌营销的效果好不好
2024-03-21 17:26
-
揭秘品牌营销的影响 领会品牌营销的几个原则
2024-03-21 17:26
-
分享知识品牌营销方案制定 简析各行业品牌营销应该怎样做好品牌定位
2024-03-21 17:26
-
分享资讯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分享资讯品牌营销的几个原则
2024-03-21 17:26
-
分享资讯品牌营销的知识 品牌营销的效果不好怎么办
2024-03-21 17:26
-
带大家了解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简述品牌营销常见的一些方法
2024-03-21 17:26
-
分享知识品牌营销策划科学性建设 简析各行业品牌营销的常识
2024-03-21 17:26
-
分享品牌营销如何大家品牌形象 带大家了解品牌营销中品牌定位怎么做
2024-03-21 17:26
-
分享知识品牌营销的优点 带大家了解品牌营销的规律
2024-03-21 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