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互联网市场经济浪潮下野生网红,踏实谋生

2024-03-21 20:23
admin

王启红是一位贵州三农内容创作者,2021年秋天,差一点命就没了。

夜幕降临,王启红肩上扛着一麻袋野生猕猴桃,与家人一同走在贵州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着急赶路回家,道路上被踩的树叶发出滋滋声响。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适合高大乔木生长,秋风徐徐,椭圆形的灰黑色树叶落到地上。很多动物为了生存,跟随时光进化,皮肤与大自然样貌融为一体。脚快要落地的一瞬间,王启红看到地上与树叶相似的东西不是树叶,而是一条三斤左右、一米长的五步蛇。

王启红身高也不过一米六左右,数月后回忆,仍然心有余悸。

王启红和家人在山上采摘猕猴桃的图片,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王启红家所在地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乌计寨,有“蛇乡”之称,“这边是原始森林,生态保护得很好,蛇、野猪、野羊、猴子……很多野生动物都有。”五步蛇是亚热带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亚洲最危险的毒蛇之一,被它的毒液使人致死的案例较为常见。

王启红凭借常年在原始环境中生存的敏锐力,双脚跳过那条五步蛇,“天呐,妈呀……”

她惊慌失措。

匆忙缓和情绪后,心有余悸地回到家中,久久不能忘却。但她实在太忙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有剩余的精力去思考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瞬间,

到家已至夜晚,家人开始生火制作晚饭。王启红一家共有六口人,四个成年人和两个小孩子,他们吃饭过后,便睡了。

第二天早上4点左右,天还没亮,王启红叫醒老公杨彬,穿上衣服走到客厅,打开灯,拿来纸盒、包裹单、塑料胶带、剪刀等工具,公公婆婆也被闹钟叫醒,他们四人把前一天采摘的猕猴桃按照斤为单位,称重,包装,放到一个编织袋上。

他们拿来纸盒、包裹单、塑料胶带、剪刀等工具装好包裹(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他们必须要赶在早上6点前做好,要不然,从两汪乡政府所在地发车,途经乌计寨,前往榕江县城的班车就行驶而过了。

四人像一个小型流水线,打印快递单、包装包裹、确认信息……连续反复做百余次,5点半终于完工。除了猕猴桃,还有大米、糯米等等其他农副产品,一共封装了100余件包裹。

等待的班车终于到了。

它从两汪乡政府所在地行驶而来,两汪乡地处榕江县北部山区,乡政府所在地是方圆数公里范围内城市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多、经济贸易活力最旺盛的地带。

但当地工商业并不发达,本地人主要靠农副产品生意、外出务工获取主要经济来源。而两汪乡盛产野生猕猴桃,春天开花,秋天收果,当地人经常会上山采摘到集市上售卖,王启红也经常在直播间兜售它。

前些年,从两汪乡发往榕江县城的班车一天有两趟,近两年当地人口流出严重,班车无法在停靠站获得更多客源收入,减为如今的一天一趟。农村地区的班车不仅承担着行政区域间的客运流通责任,还发挥着快递流通的功能,运送旅客能得到一笔车费收入,快递运送也能拿到一笔“副业”收入。

对于王启红这类身处农村地区的三农博主而言,快递流通一直是桎梏他们发展的巨大难题,快则一天发,慢则三五天,他们和客户都等不起。

杨彬与王启红刚结婚那会儿,家庭贫苦,身材高朗且单薄;如今日子好了,旷日的美食饭菜让他身躯高大且魁梧,拎起编织袋的货物来轻而易举。搬到班车的编织袋,按照10元一份的价格给到司机,“不论里面装了多少包裹,都是10元。”

接下来,躺在编织袋里的猕猴桃,跟随班车途经贵州东南部最大山脉自北向南而下,走走停停接客下客,两三个小时后抵达榕江县城客运汽车站。

中通快递榕江站点的工作人员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他们从司机手中拿过编织袋,确认王启红发给他的包裹数量信息,开始计算价钱。

“我们按照件数计算价格,一件包裹平均8块钱左右。”王启红说,“前两年的快递费更高,15块钱一个包裹。”

中通快递榕江站点的工作人员在当天中午打包准备,下午就能根据订单信息把不同的包裹发往下一个物流集散地进行再次封装。

三五天后,这一批新鲜的猕猴桃将会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成都等一二线城市出现,取件拆封的收件人都是王启红的直播间粉丝,他们看过王启红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美食视频,也在她的直播间里下过单。

王启红和刺猬公社是通过视频在线沟通的。三年前,刺猬公社到贵州乌计寨探访过她。这段时间里,我们一直保持联系。

视频里,王启红穿着一件只在重要场合才会出现的条纹浅灰色毛绒西服,话语爽朗;她身后是尚未消融的皑皑白雪、梯田里盛开着黄色油菜花、整片绿色树林静静躺着、溪流湍湍而响,格外美丽。

三年后再看王启红,她更自信了,思考的问题也更多了,也更视频号、快手、好看视频、西瓜视频为代表的城市化商业平台遇到内容同质化危机后,三农领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支持与供给。

经过长年累月的基础设施构建与人才商业认知教育,一个巨大的网聚效应已经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形成,它北至漠河,南到三沙,东抵乌苏里江,西达帕米尔高原,每一份土地上的特色产品都通过中通、邮政、韵达、顺丰等快递公司抵达城市,再分发到每一个用户手中。

英国作家、记者马特·里德利(MattRidley)在《自下而上》书中写到:

王启红只不过是商业体系中的一员而已,但我们却从她的案例中看到了庞大经济系统运作的一瞥身影。正在她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既要与当地旷日持久的城市化进程相抗衡,也需要在众人所盼的目光中站稳脚跟。

在延续千百年的农耕文明土地之上,王启红坚韧生长,“从小到大,到现在,你是怎么理解‘自由’的啊?”

王启红说——

小时候,去山上放牛,总喜欢在田埂上坐着,享受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长大后的自己,没什么文化,留在了农村,过着不富裕的生活,眼界也没有,可能会让人觉得自己不求上进,年纪轻轻就把自己关在了农村。”

但回头想,现在的生活也很幸福。“那种人们想要的远方我可能一辈子也到不了了,可是我现在这颗心很踏实,也很满足,晚上睡觉也很安稳。”

备注:佳璇、晓含、萤影对本文亦有贡献,文中涉及王启红照片均获得授权

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文|石灿编|园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