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失信被执行人,如何能做到东山再起?

2024-03-21 20:58
admin

当前社会上,有太多失信被执行人,这其中大部分是一些创业失败或者因商致贫的人,他们几乎都处在负债累累的困境中,找不到出路。

回答这个粉丝的问题,作为一名失信被执行人,如何能做到东山再起呢?我认为,要首先做好以下几方面。

选择换一个环境

对于一个失信被执行人而言,身边的资源基本都已经丧尽,人格尊严也被践踏得一塌糊涂,在这样的环境中,想有所作为,几乎是不可能。所以,换一个环境从头再来,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但很多人碍于种种原因,却不敢迈开这一步。

当然,换一个环境不是躲避债务,债务是躲不了的,只有想办法挣钱还上,这也是换个环境的目的所在。债务问题,归根结底只不过是钱的问题,挣钱还债无可厚非,当一个人困在某个环境下混吃等死的时候,那为什么不尝试换个环境呢?

所以,对于一些失信被执行人而言,困在原地肯定是死路一条,换个环境,也许就是东山再起的开始。

重建自己的朋友圈

创业是资源的整合,特别是对于一个负债累累的失信被执行人而言,当原有的人脉资源已经丧失,重新搭建自己的朋友圈,修复自己的人脉资源,这就是当务之急。在目前经济条件下,没有人脉资源,没有朋友,想做事挣点小钱可以,想挣大钱还债,那希望非常渺茫。

作为一名失信被执行人,想短期内站起来,一定是需要贵人相助的,贵人哪里来?就是在自己不断的社会交往中。现在有很多失信被执行人,由于自信心遭遇打击,就选择脱离社会,拒绝社交,这样就很难做到东山再起。

所以,一个失信被执行人,要建立自信,尝试和陌生人交往,和不熟悉的人做朋友,这样有利于把握机会,也容易遭遇生命中的贵人。

提升个人能力

社会上的人,都在想着怎么挣钱?作为一个负债累累的失信被执行人,你凭什么能挣到钱呢?没有本钱、没有人脉、没有背景、贴上不诚信的标签,你凭什么?那就是个人能力。

虽然说当前的政策和司法实践,对于失信被执行人有很多花样百出的惩戒措施,但并没有让你失去自由,更没有控制你学习。如果一个人处在困境中,保持学习,不断提升个人能力,这样你才有摆脱困境的力量与可能。

所以,坚持学习,不断提升个人能力,这些才是一个失信被执行人实现东山再起的关键。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总是在迷茫中穿行,希望有投机取巧的机会,这样往往是毫无结果,和梦游一样。

敢于尝试和探索

当下有很多失信被执行人,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做什么事情都畏畏缩缩,美其名曰:谨慎,其实是内心被打垮了,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就像是一条被打断脊梁的狗,哪里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呢?

所以说,一个失信被执行人,要抓住机会,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有句俗语叫赤脚不怕穿鞋的,对于负债累累的失信被执行人而言,自己已经是一无所有,还有什么不敢尝试的?除非是违法乱纪。

综上所述,一个失信被执行人,只要做好我上面所说的这几点,就已经具备了东山再起的可能,剩下的,就是等待一个机会,抓住机会,东山再起。

相关文章

  • 北京二中院:涉王思聪执行案和解

    北京二中院:涉王思聪执行案和解 新京报快讯据京法网事消息,某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申请执行某文化发展中心、王思聪仲裁纠纷一案已在北京二中院和解解决,申请执行人已于2019年12月23日向二中院提交解除查封、冻结、限制消费措施的申请,二中院将对该案作结案处理,并陆续解除对被执行人王思聪采取的执行措施。,该案经双方当事人积极协商,已于2019年12月2日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某文化发展中心、王思聪已履行了和解协议约定的

    2024-03-22 09:03
  • 微信不支持超额冻结老赖财产 北京二中院发司法建议

    微信不支持超额冻结老赖财产 北京二中院发司法建议 微信作为电子支付平台,给百姓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成了老赖们快速转移或挥霍财产的渠道。,澎湃新闻注意到,最高人民法院和微信(腾讯公司)曾建立协查机制,通过全国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即可快速查询到被执行人微信钱包内的存款,实施在线冻结,为解决执行难提供帮助。,据介绍,北京二中院在利用微信查控财产时发现,法院通过系统查明被执行人的微信存款后,只能冻结,不能扣划。

    2024-03-22 09:01
  • 失信人员高消费法院如何执行(失信人员不还钱怎么办)

    失信人员高消费法院如何执行(失信人员不还钱怎么办) 因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且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规定的情形,已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特向失信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一)乘坐交通工

    2024-03-21 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