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未来5年或出现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全球变暖是真的来临了吗

2024-03-21 21:00
admin

“气候危机”“全球变暖”是近几年来我们总能听到的说法,如今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环境问题。据专家表示未来5年或出现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下面就跟趣讯吧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当地时间5月27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指出,未来5年中至少有一年将取代2016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

这五年,高纬度地区和非洲萨赫勒地区可能更加潮湿,大西洋出现更多热带气旋的几率随之增加。温度上升意味着有更多融冰、更高的海平面、更多的热浪等极端天气。

现在,摆在全世界面前最迫于解决的问题之一便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人们称之为气候危机。

全球变暖也被称为是全球暖化,按官方定义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为温室效应而造成气候变化。那么温度上升它所造成的效应,被称为全球变暖效应。

2013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有一个评估报告,它是这样说的,叫做人类影响“可能”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观测到的变暖现象的主要原因。

上面的表述非常模糊。“一段时间中”指的是一个有限的时段,还是说这个时段到底多长?什么时候结束?还是不结束了?那如果是不结束,它就不是“一段时间”。那么人类影响“可能”造成全球暖化,这个表述就更加模糊了。因为在科学领域里,它另外意味着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人类活动影响可能也未必就造成全球暖化。

因为它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那么如果说确定讲人类的活动就一定会造成全球暖化,那么只要人类还生存在地球上,这全球暖化不就成了永远不会终止的事,怎么会是一段时间呢?

所以从这种概念上的模糊里,说这个全球暖化的判断,可能不一定是有确定结论的,也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的结果,而是一种猜测。那么既然是猜测,就有可能猜错了,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若干年来,全球暖化已经悄悄地被排除了,或者说被扔掉了。

因此很可能并不存在全球暖化,因为你只有部分区域暖化,就不是全球暖化。也就是说,只不过是有些地方气候变热了。那么问题是地球上,什么时候不发生气温气候温度的变化呢?

如果按照全球暖化这个字面意义去理解,全球暖化就是地球所有地方无一例外地都不断地热下去,越来越热,再也不会变凉了。

对于人类而言

客观地说,这个问题放在不同的视角,得到的答案就不太一样。地球在形成时曾经是一颗火球,也曾经被冻成了一颗雪球。因此,对于地球而言,无论是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冷,地球都见得多了,无所谓哪个更加可怕。

但是地球温度的变化对于地球上的生物而言,那是极其重要的。每一次巨大的温度变化,都会引发生物界的洗牌,一些动物由于无法适应环境而灭绝,还有一些动物则是演化出了适应环境的特征,最终存活了下来。在地球的46亿年历史中,类似大灭绝的事件数不胜数,规模比较大的有5次,每次都是伴随着巨大的环境变化。所以,无论全球变冷,还是全球变暖,对于整个生物圈来说都是可怕的事情,常常都是伴随着大规模动物的灭绝。

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

对于人类而言也是如此,人类本质上就属于生物圈中的一员。唯一区别在于其他动物的特点就是演化出了智慧文明,这是和前几任地球霸主不同的地方,比如:恐龙称霸时,就没有发展出文明。

虽然人类发展出了文明,但是人类依然受到环境的约束,环境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类。学者们甚至发现,每当全球温度变低时,都会引发游牧民族南下,扫荡南方的农业文明。

即便是人类发展出了高科技,依然在许多问题上无能为力。其中最无能为力的就是气候。著名的蝴蝶效应说的就是初始值只要有稍微一点点的变化,结果就有大有不同。人类对于预测气候的能力是十分局限的。这也使得气候的变迁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粮食的生产量,有些极端的气候带来的灾难依然让很多国家束手无策。

而我们要知道,科学发展至今只有300多年,在这短暂的300多年中,气候的变化是微乎其微的。这仅仅是这300多年来的变化,就已经让人类有点力不从心了。自从人类发展出工业之后,碳排放超标,导致全球变暖,进而使得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在应对这些极端天气时,人类能做的也是很有限。

也就是说,无论是全球变冷,还是全球变暖,本质上都是让地球的气候更加不稳定,极端恶劣的情况变多。所以,无论是其中哪一种,对于人类而言都是极其难以应对的,都是很可怕的存在。

雪球地球和火球地球

以上还都是小尺度的阐述,也就是说在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内,地球的气候变化是很慢的。地球的变化是在大尺度上的,少则几十万年,多则上千万年。如果我们以百万计,地球一直在变冷,那地球就有可能变成雪球地球。

地球表面覆盖一层冰面,由于冰面的反射极强,所以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会被反射回到宇宙,太阳辐射的减少,会使地球越来越冷。以植物为基础的食物链就会崩溃,届时人类也难逃灭绝的宿命。

如果地球一直在变热,二氧化碳浓度一直在升高,那地球有可能成为第二颗“金星”,表面温度达到460多度,大气中95%以上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这样的环境堪称炼狱,别说是植物了,很有可能任何的生命都没有变法存活,那人类肯定早就灭绝了。

因此,如果我们从地球演化的大尺度上看,无论是地球是变得特别冷还是变得特别热,对于人类都是一样的,都只有“灭绝”这一条路。不过,好在我们所有的人有生之年都不会遭遇到这样的极端情况。

相关文章

  • 地球十大怪异事件:磁场漂移和“钻石套娃”

    地球十大怪异事件:磁场漂移和“钻石套娃” 地球磁场是由地球铁核遭受神秘作用力搅动产生的,出于某种原因,近年来磁场一直在减弱,导致地磁北极正在移动。,“普尔皮晶洞”是世界上最大的晶洞,人们仅能乘坐升降电梯抵达西班牙废弃矿井才能看到。,研究人员指出,即使在全盛时期,大阿德里亚大陆也不会完全呈现出来,而是由一系列岛屿构成。

    2024-03-22 08:59
  • 如果地球变成“超级地球”,是否还能依然宜居?

    如果地球变成“超级地球”,是否还能依然宜居? 它监测了超过15万颗恒星,致力于寻找其他恒星系中与地球差不多大小的行星。,它们都是由岩石构成,比气态巨行星小得多,而且位于母恒星附近,大气相对稀薄。,至少对于我们所知道的生命来说是这样,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降低了适居性。

    2024-03-22 08:46
  • “竖扫帚”无关引力 却可能来自中国“立春竖鸡蛋”

    “竖扫帚”无关引力 却可能来自中国“立春竖鸡蛋” 昨夜,你家扫帚“独立”了吗?美国时间2月10日,中国时间2月11日,一场竖扫帚的游戏突然刷爆了朋友圈,有朋友开玩笑说,从来没有在一天里看到这么多朋友的家。,这场风靡各大社交平台的话题,起初是源于很多网民传说,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宣布,地球的自转在2月10日这天达到了“完美平衡”状态,地球引力最小,所以扫帚可以平衡站立。,但是这两种运动都不会对我们在地面上的感受产生任何影响。

    2024-03-22 08:46
  • 如果“行星杀手”小行星袭击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行星杀手”小行星袭击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可能还有大量体积较小,但仍然大到足以毁灭整个城市的小行星尚未被发现。,该论文指出,最容易阻止一个物体撞击地球的时间,就是在它穿过某个“钥匙孔”之前。,如果发现一颗“行星杀手”小行星正朝某个“钥匙孔”飞来,那这些方案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好准备。

    2024-03-22 08:40
  • 拿DNA当遗传物质的,除了地球生物,还有外星人?

    拿DNA当遗传物质的,除了地球生物,还有外星人? 为了纪念阿雷西博信息发出35周年,乔·戴维斯(JoeDavis)来到波多黎各,描绘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分子大亚基的基因序列。,后续试验发现,陨石并非是形成细胞膜的唯一分子材料来源,这表明这种组织模式在宇宙中可能很普遍。,DNA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仅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分别是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和鸟嘌呤。

    2024-03-22 08:38
  • 从新冠病毒到火星样品:我们该注意什么?

    从新冠病毒到火星样品:我们该注意什么?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7日消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造成的肺炎(COVID-19)疫情仍在蔓延。,他认为,在思考这一问题时,目前与冠状病毒有关的担忧气氛或许能带来启发。,例如,目前可用的新型冠状病毒诊断测试并不完全准确,而且感染者可能在感染一周之后才会出现症状。

    2024-03-22 08:38
  • 用一只贝壳,科学家窥见7000万年前的日夜

    用一只贝壳,科学家窥见7000万年前的日夜 想要了解这些信息,研究者只能像侦探一样,从可能的地质证据中寻找蛛丝马迹。,综合两种手段,经过进一步校准,研究者数出在该个体生存的时代,一年中有372±8.4天。,道理很简单——如果按照现有速度回推的话,那么14亿年前,月球应当在地球内部。

    2024-03-22 08:29
  • 如果太空中也爆发流行病,宇航员该怎么办?

    如果太空中也爆发流行病,宇航员该怎么办? 指令长瓦尔特·施艾拉(WallySchirra)很可能是带着轻度感冒登上航天飞机的,并传染给了其他宇航员,这些宇航员把药物都吃完了,纸巾也消耗殆尽,并拒绝在重返地球大气层时戴上头盔。,重力的缺失阻止了颗粒沉降,因此它们悬浮在空气中,更容易传播。,很难在小空间里实施隔离,但如果宇航员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那他们会被隔离在睡眠区,并戴上口罩以遏制传播,同时对这种微生物进行培养和识别,以进行适当的治疗。

    2024-03-22 08:29
  • 我国又发现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来发现的第三颗

    我国又发现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来发现的第三颗 原标题:我国又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来发现的第三颗新华社南京3月30日消息,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国际小行星预警网和国际小行星中心近日又发布一颗由该台近地天体望远镜率先观测到的近地小行星:2020FL2。这颗小行星于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4时38分24秒飞掠地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约14.4万公里。这是2月下旬以来,我国发现的第三颗近地小行星。最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2020FL2直径

    2024-03-22 08:21
  • 一颗流浪恒星能将地球踢出太阳系吗?

    一颗流浪恒星能将地球踢出太阳系吗? 目前为止地球运行一切平稳,太阳系其他行星体积相对较小,虽然它们确实会以某种微妙的方式扭曲和影响地球轨道,但它们不会造成彻底的破坏和轨道不稳定。,危险区域有时某颗恒星距离太阳系太近,就像某人近距离接触我们一样令人讨厌。,但在银河系中心隆起区域,情况将变得更加糟糕,这些恒星发生引力灾难的概率要高160倍。

    2024-03-22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