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新造车抢人大战:200万年薪挖角有团队被挖空

2024-03-21 21:03
admin

迟骏成了光杆司令,他所带的十几人小团队被挖空了,“人走得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他在一家腰部造车新势力工作,这看上去流淌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去年,蔚来、理想、小鹏在二级市场狂卷百亿美金,节节攀高的股价丰盈了投资者的钱包。今年,有钱的科技公司不再观望,他们像商量好了一样,开始大举投入人力、物力,势必要拿下智能电动汽车的一张船票。

前有对手,后有追兵。腰部造车新势力的生存状况尤为艰难,因此不少员工选择了离开,登上另外一艘大船。迟骏也决定看一看机会。把简历挂在网上不到2个小时,他就收到了猎头的电话。

一位汽车行业资深猎头告诉Tech星球(ID:tech618),相比去年,同行业绩有些直接翻了两倍,最低也要涨70%。对手逐渐多了起来,“一些原本做JAVA、C++的也过来抢市场了”。

新能源电动汽车从最初的人人鄙夷变成了神仙打架,而人成了造车后浪们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一气之下,程智修改了自己在猎聘上的状态:从”在职考虑机会“变成了”在职不考虑机会“。“就是觉得很烦,刚刚修改的那天,有20多个HR/猎头联系我。”程智吐槽到。

他是比亚迪的员工。因为先进的电池技术和齐全的供应链,这家近26万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今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合作、拜访的对象,而他的员工也成了造车新势力挖掘的对象。

和2019年全民唱衰新能源电动汽车截然相反的是,如今,造车几乎成了科技企业的标配。手机企业、出行公司,甚至连许久不露面在手机大战惨败的创维也要出来分一杯羹。

全民造车带来了全民就业潮。

据BOSS直聘数据,今年以来,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企业招聘岗位数量、求职者关注热度持续攀升。其中,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软件工程师、销售、用户运营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

造车新势力希望用高薪招来优秀的人才。他们给出的平均月薪为15367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1.6%。一些与自动驾驶算法相关的职位,年薪甚至达百万以上。

这种形势下,小米、滴滴、百度等造车后浪们想要抢人就需要拿出更有竞争力的条件。

正在冲刺的滴滴账面现金流充足。汽车行业资深猎头贺冰告诉Tech星球,滴滴开出的普遍薪资涨幅在30%-50%,“不要小看这个幅度,要知道前几天造车热潮的时候,这波人已经大涨过一次薪资。”

对于顶级人才,滴滴显得尤为慷慨。一位曾在车企任职多年的中层告诉Tech星球,目前滴滴要的传统车企副总级别的人物,开出的待遇是200W,而在传统车企,这些人的待遇大多是年薪60W-80W。

Tech星球独家获悉,滴滴未来将实行双总部机制,地点分别是北京和深圳。同时,为了配合造车,滴滴原CTO线招聘的负责人戴波如今被调往滴滴自动驾驶公司负责招聘。一位滴滴内部人士评价戴波称:公开场合,戴波比较沉默,但是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每次小范围讨论工作,他总是很积极。

高薪背后是对人才的挑剔。

“滴滴3月份放出来了很多岗位,目前更多的是寻找D8-D10的人。但滴滴目前比较挑剔,我们推荐的很多人,对方都没有看上。”一位滴滴的猎头供应商告诉Tech星球,“他们更倾向于找到行业内的顶级专家”。

事实上,滴滴的动作更早。不止一位滴滴造车候选人对Tech星球表示,他们早在今年春节过后就收到了招聘电话。

相比滴滴的公开抢人,小米显得略微低调。

Tech星球从多位行业内人士获悉,小米目前的策略是自己优先组建高管团队,搭好骨架。“他们组建了一支招聘团队,其成员主要来自内部智能家居组的HR以及外部挖来的猎头。”

外部猎头可以帮助小米造车迅速组建团队。“但是任何一个企其自主招聘都有成长周期。如果仅仅靠内部HR团队,光绘制Mapping(人才地图)就需要好几个月,这样会耽误进度。”一位汽车行业猎头告诉Tech星球。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小米汽车并未开始大规模公开招聘。“但是他们早在今年3月就开始找猎头帮忙寻找年薪200万以上的人。”

不止如此,不止一位百度IDG(自动驾驶事业部)员工表示,自己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接到过多个小米造车的招聘电话。

集度汽车CEO夏一平如今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招人。每个周末从早上9点开始面试,直至晚上9点结束,至今已经面试两三百人,一直没停过,计划明年年底公司人员规模将达到2000-3000人。这几乎和成立5年的理想汽车人数不相上下。

而小米造车的主要执行者王川也没有闲着。Tech星球获悉,在一张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蔚来汽车CEO李斌和理想汽车CEO李想的合照广泛流传的前一周,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便到访了比亚迪。

前浪的反击

4月8日,就职于理想汽车的工程师程璐收到了一个邮件。内容是:要求签署竞业协议,竞业期三年。就在前一天,滴滴造车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是程璐来理想的第三年。她在理想最难的时候加入,因此并没有拿到传说中的”double“,几乎是平薪来到了理想。三年间,她的工资几乎没有涨幅。

本来,她打算看看小米、小鹏的机会,但竞业协议的签署让她彻底没了机会。”公司一定级别的人都签署了竞业协议,基本上和公司签得合同多少年,竞业协议就是多少年。“

程璐一下子觉得很失落。这意味着她基本错过了加入一家造车新势力最好的时机。

不是所有的“造车三傻”(蔚来、理想、小鹏)员工都愿意跳槽。“对于那些有期权、股权的人来说,在原来的公司我就可以做得更好,没有必要去一个新公司,去了要么就是贡献所有的技能,从零开始。”一位汽车行业猎头表示。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竞争是产品力的竞争,是资金实力的竞争,可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处在第一梯队的蔚来、理想、小鹏深谙此理。

去年,一度被鄙夷的“造车三傻”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高涨的市场热情让他们从二级市场卷走近百亿美元,为扩张储备下充足的弹药。

今年2月理想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开始大规模招聘,其规模预计超过2000人。小鹏则立下了到2021年年底,研发人员数量翻一倍的目标。

蔚来也不甘示弱。

“去年蔚来都没有签约新的vendor(猎头供应商),他们在年前疯狂找过一波猎头,今年招聘预算非常充足。”一位今年刚刚和蔚来签约的猎头告诉Tech星球。

蔚来正在找更贵的人,他们聚焦在自动驾驶领域。”目前他们核心技术岗位,如算法感知模块想看150W+的人,比较喜欢海外候选人,比如Waymo,Aurora。大约对标阿里的P-8高级算法工程师。“

但找到这样的人并不容易。”技术和产品是招聘缺口最大的两类,过往自动驾驶公司的技术招聘里,算法方向永远缺(包括感知、路径规划、SLAM、CV视觉、多传感器融合、图像三维等)。招聘人员在普通的领英、猎聘、智联、Boss等单个平台上,能看到的人选数量都较少。“一位专注自动驾驶的猎头表示。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自动驾驶行业的顶级人才如今都已经去创业了,比如曾经百度最年轻的T10级员工楼天城自己创办了小马智行。

自动驾驶是这个行业最紧俏的人才。一位车企人士表示,之所以人难找,是因为底盘设计,动力系统等等技术都较为成为,而自动驾驶是整个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最难啃的骨头,是最需要花钱的。

互联网的人口红利见顶后,用户换机热情不在后,科技公司一直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新能源电动汽车俨然成了造富机器。从创立到上市,蔚来只用了4年,小鹏用了6年,理想用了5年。而在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风口,完成上述过程,阿里巴巴用了15年,百度用了5年……造车新势力用他们的成功给了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车企一战的底气——新能源电动车前三强都是互联网背景出身。

科技公司要抢夺的不仅仅是新的盈利点,还有未来汽车领域的话语权。因为未来汽车不仅仅是出行工具,还是一套人机交互体系。

”自动驾驶系统,是一个未来到底谁给谁打工的问题。因为这个牵涉到到底未来汽车的品牌溢价会体现在控制系统,还是车子本身。“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在他看来,未来,大牌车企,必然是会一方面努力自研自动驾驶系统,另一方面,等待一个开放系统的出现,然后自己fork出不同的特色(类似小米的MIUI,华为,三星等等)。

造车是一个门槛极高的赛道,即便蔚来、理想、小鹏已经充分具备领先优势,但在汽车工业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跃迁的周期里,后来者依然有机会追赶。

对于主营业务见顶的滴滴来说,它需要依靠自动驾驶形成商业闭环,因为未来所有的自动驾驶公司其对手都是滴滴,因此滴滴更为焦虑。对于手机增长见顶的小米来说,它需要找到下一个增长点。对于早已掉队BAT的百度来说,它需要依靠自动驾驶再一次证明自己依然能打。对于更多的公司来说,他们害怕错过这一波风口,即便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

目前,已经注册的汽车企业有846家,跟新能源汽车国家检测与管理中心对接验证的、有过产品的305家,很明显市场并不需要这么多企业。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电动汽车之战可能是中国科技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争。相比多年前的手机大战,其耗资规模、战线长度都更为庞大,而死亡也更为激烈。

在泡沫破灭之前,造车后浪们谁先跨过量产门槛,谁就率先赢得生的希望。

相关文章

  • 百亿投资,工厂长草:“中国版特斯拉”沦为下个乐视

    百亿投资,工厂长草:“中国版特斯拉”沦为下个乐视 自2014年起,国内互联网造车潮逐渐涌现,电动车立刻成了各种风投资本追逐的香饽饽,催生出雨后春笋般的造车新势力。,游侠汽车此前也曾在媒体沟通中透露,正向申请是其获取资质的首选方案,并且已经向有关部门递交了相关申请材料。,然而,物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研发中心2019年才刚刚交付并招商,目前只有3家企业入驻,正处于装修阶段。

    2024-03-22 08:56
  • 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文/圣安东尼奥小石匠来源:2030出行研究室(ID:PHD2030MRL)在选择造车这条路之前,蔚来、小鹏和威马等造车新势力们一定想到过前路艰辛,但2019年一定是让他们对“困难”一词有了重新认知的一年。,以纯电动车身份尽可能将自己与以往的传统豪华品牌区别开,制造差异化。,同时,如何在产品销量形成一定规模之后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也是摆在特斯拉面前的难题。

    2024-03-22 08:54
  • 1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大跌逾50% 造车新势力多重承压

    1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大跌逾50% 造车新势力多重承压 ”中汽协方面表示,虽然疫情会对造车新势力带来短期冲击,但不是关键因素。,”除此上述两家之外,今年以来还未有其他造车新势力对外宣布融资的消息。,在行业人士看来,体量较小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差。

    2024-03-22 08:45
  • 造车新势力行至命运十字路口 每个节点都是生死大考

    造车新势力行至命运十字路口 每个节点都是生死大考 北京一家供应商表示,该公司从2018年起为博郡汽车提供产品与服务,去年下半年结束合作,迄今仍有上千万元的款项没有收到。,”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5年该公司实施A轮融资时,“有一个投资人听了半小时就决定投资。,但他否认资本市场开始看淡电动化和智能化汽车的趋势,他强调说,从投资次数上来说,的确是少了很多,但是按投资体量来说,风投等投给造车新势力的钱并没有减少,“水并没有少,只是

    2024-03-22 08:21
  • 苹果闭门造车6年了!是否已经“翻车”?

    苹果闭门造车6年了!是否已经“翻车”? 文/海怪来源:脑极体(ID:unity007)在造车这件事情上,似乎没有哪一家比苹果公司更加扑朔迷离的了。,此后,蒂姆·库克才在接受采访时,首次公开表态苹果将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通过公开报道可见,苹果公司申请汽车相关专利,重点涉及了自动驾驶、人车互联、车体结构优化以及车载智能服务等多个方向的技术。

    2024-03-22 08:19
  • 无人跨越“10万生死线”!造车新势力能否活过2020?

    无人跨越“10万生死线”!造车新势力能否活过2020? 泥沙俱下的造车大潮随着油价长时间高位运行,环保呼声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凭借经济、节能、无污染等优点站上风口。,聪明如雷军,2015-2016年间也在供应链上摔了一跤,当时,小米手机上市日期屡次跳票,大量铁杆粉丝倒戈转向华为、荣耀、OPPO、vivo,销量一落千丈。,从大众、通用、丰田、本田,到奔驰、宝马甚至保时捷,都在加码,这对于极少数已过了交付关、正在试图往盈亏平衡线方向奔跑的新玩家来说,显然不

    2024-03-22 08:13
  • “新造车”七年:烧钱厮杀,高管逃离,裁员欠薪

    “新造车”七年:烧钱厮杀,高管逃离,裁员欠薪 这一切,用小鹏汽车董事长的一句话总结,再合适不过,“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靠讲故事,上市以后会怎样呢?”因为对创业渴慕,几年前吴振业从传统车企跳进一家造车新势力公司。,明天还会好吗?吴广认为:“失业率创了新高,经济发展困难,在这个大前提下,单说造车新势力的离职并不客观,谁都清楚现在很痛苦。

    2024-03-22 08:11
  • 造车新势力进入淘汰赛 零跑汽车坚信能活下去

    造车新势力进入淘汰赛 零跑汽车坚信能活下去 据中汽数据中心最新统计,今年一季度,仅5家国内造车新势力的车上险量超过1000辆,分别是蔚来ES6、理想ONE、小鹏G3、威马EX5、哪吒NO1。,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对上证报表示,车企的支出要看车企自身处在哪个阶段。,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对上证报分析称,零跑汽车目前依托实力较强的上市公司大华股份支持可以理解。

    2024-03-22 08:10
  • 造车还是翻车?家电业“跨界者们”今安在

    造车还是翻车?家电业“跨界者们”今安在 彼时,戴森宣称将会给电动车配备一个近600人的团队,并将在这一项目上投入25亿英镑资金。,换句话说,戴森认为即便把汽车造出来,也赚不了钱,与其挣扎还不如干净利落地早点放弃,降低损失。,多歧路,今安在?即便财大气粗如戴森,最后也只能“壮士断臂”,跨界造车难度可见一斑,为何一众家电企业仍执意选择跨界造车?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市场家电零售额规模为8032亿元,同比下滑2.2

    2024-03-22 08:07
  • 新能源车补贴新政落地 造车新势力能否迎战特斯拉?

    新能源车补贴新政落地 造车新势力能否迎战特斯拉? 新政对造车新势力究竟有何影响,特斯拉又会不会降价迎战?资料图:新能源汽车生产线。,针对新政,部分造车新势力车企率先推出了保价策略,减少补贴退坡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换句话说,车企年销量需超过一万辆,才能及时拿到补贴,然而目前为止越过这一门槛的品牌寥寥无几。

    2024-03-22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