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三星堆考古90后担主力(为90后成为社会中竖力量点赞)

2024-03-21 21:08
admin

三星堆4号坑目前发现了3件青铜瑗,截至28日,考古人员顺利提取了其中的2件。而这两件珍贵文物,都是由90后担纲主力,独立完成的提取。

这是3月27日,许丹阳提取三星堆4号坑第一件青铜瑗的现场。他先用手铲,一点点将文物周围的泥土剥离。身体趴在悬空的发掘平台上,为防止平台晃动连带手铲触碰文物造成伤害,他必须将全身力量集中到手上,仅靠手腕手指发力,挑战剧增。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三星堆4号坑负责人许丹阳:一件铜瑗或者叫铜的有领璧,中间圆孔的地方就是凸出,这个是在四川这边,尤其是三星堆文化(里)是比较典型的。1号坑也发现了很多,现在8号坑也发现了,这就更加说明了这几个坑和之前发掘的1号2号坑出土的器类是有相似性的。

据介绍,青铜瑗的造型与玉瑗的造型类似,一般认为,是一种礼仪性用器。经过近2个小时的紧张作业,巴掌大的三星堆4号坑第一件青铜瑗,被许丹阳成功提取出土。这个95年出生的小伙子,2020年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毕业后,直接来到了三星堆考古现场,负责最先启动的4号坑发掘。他平均每天在平台上趴着作业4个小时。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三星堆4号坑负责人许丹阳:趴着发掘是我们目前清理的一个常态,就是到这一阶段,其实还好,就是不算很累。

4号坑第一件提取的青铜瑗保存完好,许丹阳自己就能完成提取。但是,第二件,文物本体已经腐坏,只剩下脆弱的轮廓,提取时稍有不慎就会散架。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三星堆4号坑负责人许丹阳:这个非常不好取,就剩痕迹了。

许丹阳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找来同样为90后的文保人员,联合作业。92年出生的周珊珊,根据许丹阳徒手画成的测量图,下坑后进一步观察采样,他们最终商定用塑形泥加固后,再行提取。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室周珊珊:特别脆弱,所以我们现在先把它形固(定)着,然后再拿回实验室去做修复。大概有0.3厘米,太厚了有些时候感觉不到它的形状,薄一点会手感更好一点,能稍微塑形塑得准确一点。

第二件青铜瑗,从加固到成功提取,前后又耗时将近2个小时。

92年出生的周珊珊,其实已经有8年的考古经历。而这件青铜瑗,是她在三星堆亲手提取的第一件文物。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室周珊珊:虽然说是个小东西,也是比较紧张的,心理紧张,手不敢紧张,手部的力量力道稍微控制一下,拔铲子的时候就按着,如果不按的话它直接就出来就散掉了。就是很小心,但是一次性就连贯地走过去了,最主要的是保证文物安全。

据介绍,像许丹阳和周珊珊这样的90后,约占三星堆考古人员的半数以上,成为三星堆考古第一线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他们这种文物发掘和文物保护联合作业的方式,也是整个三星堆文物提取的缩影。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室周珊珊:今天出去的时候,因为有游客在外面想拍照,他们看我们是考古的,他们说好幸福,我就觉得好自豪。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三星堆4号坑负责人许丹阳:1号2号坑是1986年发现的,我是95年的,1号2号坑发掘的时候,我还远远没有出生,然后这一次正好又遇上,就是赶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三星堆4号坑目前发现了3件青铜瑗,截至28日,考古人员顺利提取了其中的2件。而这两件珍贵文物,都是由90后担纲主力,独立完成的提取。

这是3月27日,许丹阳提取三星堆4号坑第一件青铜瑗的现场。他先用手铲,一点点将文物周围的泥土剥离。身体趴在悬空的发掘平台上,为防止平台晃动连带手铲触碰文物造成伤害,他必须将全身力量集中到手上,仅靠手腕手指发力,挑战剧增。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三星堆4号坑负责人许丹阳:一件铜瑗或者叫铜的有领璧,中间圆孔的地方就是凸出,这个是在四川这边,尤其是三星堆文化(里)是比较典型的。1号坑也发现了很多,现在8号坑也发现了,这就更加说明了这几个坑和之前发掘的1号2号坑出土的器类是有相似性的。

据介绍,青铜瑗的造型与玉瑗的造型类似,一般认为,是一种礼仪性用器。经过近2个小时的紧张作业,巴掌大的三星堆4号坑第一件青铜瑗,被许丹阳成功提取出土。这个95年出生的小伙子,2020年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毕业后,直接来到了三星堆考古现场,负责最先启动的4号坑发掘。他平均每天在平台上趴着作业4个小时。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三星堆4号坑负责人许丹阳:趴着发掘是我们目前清理的一个常态,就是到这一阶段,其实还好,就是不算很累。

4号坑第一件提取的青铜瑗保存完好,许丹阳自己就能完成提取。但是,第二件,文物本体已经腐坏,只剩下脆弱的轮廓,提取时稍有不慎就会散架。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三星堆4号坑负责人许丹阳:这个非常不好取,就剩痕迹了。

许丹阳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找来同样为90后的文保人员,联合作业。92年出生的周珊珊,根据许丹阳徒手画成的测量图,下坑后进一步观察采样,他们最终商定用塑形泥加固后,再行提取。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室周珊珊:特别脆弱,所以我们现在先把它形固(定)着,然后再拿回实验室去做修复。大概有0.3厘米,太厚了有些时候感觉不到它的形状,薄一点会手感更好一点,能稍微塑形塑得准确一点。

第二件青铜瑗,从加固到成功提取,前后又耗时将近2个小时。

92年出生的周珊珊,其实已经有8年的考古经历。而这件青铜瑗,是她在三星堆亲手提取的第一件文物。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室周珊珊:虽然说是个小东西,也是比较紧张的,心理紧张,手不敢紧张,手部的力量力道稍微控制一下,拔铲子的时候就按着,如果不按的话它直接就出来就散掉了。就是很小心,但是一次性就连贯地走过去了,最主要的是保证文物安全。

据介绍,像许丹阳和周珊珊这样的90后,约占三星堆考古人员的半数以上,成为三星堆考古第一线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他们这种文物发掘和文物保护联合作业的方式,也是整个三星堆文物提取的缩影。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文保室周珊珊:今天出去的时候,因为有游客在外面想拍照,他们看我们是考古的,他们说好幸福,我就觉得好自豪。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三星堆4号坑负责人许丹阳:1号2号坑是1986年发现的,我是95年的,1号2号坑发掘的时候,我还远远没有出生,然后这一次正好又遇上,就是赶巧。

相关文章

  • 三星堆在哪个省(三星堆的很多问题至今难以定性)

    三星堆在哪个省(三星堆的很多问题至今难以定性) 盒子里躺着一件青铜器物,不大,手掌心刚好放得下。,根据反复地比对确认,这枚人首鸟身像,原本应该是在一株青铜神树的枝端。,”“1929年就是在这个院墙根出土大石璧的,院子已经翻新了几轮,现在他们正面临着要被拆迁,发愁得很。

    2024-03-21 21:12
  •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超120根象牙象牙发掘步步惊心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超120根象牙象牙发掘步步惊心 自20日开始,三星堆重新挖掘后公布的新考古发现引发广泛关注,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500余件重要文物出土“上新”。,据媒体报道,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中,3号坑已探明的象牙就有120多根。,金沙遗址博物馆计划将象牙取出,重新进行有机硅灌装,同时对原有硅胶成分研究,以评估这种保护方式的安全性。

    2024-03-21 21:09
  • 重回千年前的古蜀,谁说Z世代不喜爱传统文化?

    重回千年前的古蜀,谁说Z世代不喜爱传统文化?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的成果正式对外公开,出土的500余件文物中,仅有“半张脸”的神秘黄金面具残片,成为了广大网友关注的焦点。这张金面具,虽然只有半张,但却让所有人感到震撼与惊奇。面具的厚度约为2-3厘米,高度约为28厘米,不需要任何支撑就可以单独直立起来,根据专家们的推测,完整的面具重量应该超过500克。残缺是一种遗憾,同时也是一种美。这句话尤其适

    2024-03-21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