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地球熄灯一小时:助于哪些方面改善

2024-03-21 21:08
admin

上帝六日之内创造了世间万物,第七天完工休息,被称作安息日。作为从动物到上帝的我们,给地球带来了另外一种安息日,熄灯一小时,感受一下熄灯的乐趣吧。

北京时间3月30日20时30分至21时30分,2019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分别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成都等地同时举行熄灯仪式。北京奥林匹克塔、上海东方明珠、武汉黄鹤楼、深圳印力广场等地标建筑准时熄灭景观灯。

“地球一小时”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全球规模最大的环保公益运动。自2007年起,该活动已经覆盖超过180个国家与地区、7000多个城市,吸引了数亿名支持者。

活动主办方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发展总监朴尚德表示,“地球一小时”是全球在同一天同一时刻按时区顺序熄灯的接力,这一活动旨在呼吁公众关注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也是为2020年在中国主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预热。

当晚,50多位中国知名人士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志愿者队伍,在网络上号召公众支持“地球一小时”活动。主办方称,2019年的主题活动创下“地球一小时”在中国公众参与规模的历年之最。

“熄灯”后的上海东方明珠塔。(世界自然基金会供图)

聚焦生物多样性

朴尚德指出,随着全球环境治理相关议题的变化和发展,“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的主题从最初的关注气候变化,逐渐延伸到日常生活方式。

2020年,中国将主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环保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2018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地球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短短40多年内消亡了60%。

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主题为“与自然共生”。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一全球活动,让世界各地的人们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考验,从而采取行动遏止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下降。

“熄灯”前后的奥林匹克塔。新华社发

活动联合主办方、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张谦在现场表示,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北京全面加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美丽北京。

他希望今年的熄灯活动能够推动社会各界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以绿色节能发展还城市碧水蓝天,真正做到“与自然共生”。

在深圳活动现场,演员宋佳号召公众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多样性,演员许魏洲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环境教育注册讲师颁奖。

“‘地球一小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环保公益活动,已在中国成功举办了11年。它融入了个人、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政府的力量,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到环保的行列。”朴尚德评价说。

在北京奥林匹克塔举行的“地球一小时”主题活动上,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喜欢动物的小朋友参观世界自然基金会生物多样性摄影展。新华记者栾翔摄影

“地球一小时”在中国

2019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中国以多样化的形式举行。

北京举办了“与自然共生”图片展和影片展;深圳公园里举行了“与自然共生”嘉年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的主题开展创意互动集市。

在武汉地标建筑黄鹤楼前的熄灯仪式上,当地环保社团、高校一起共同发起了“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倡议。在草莓音乐节武汉首站上,主舞台特别设计了不插电表演环节。中国的摇滚乐手放下电吉他,弹起古筝,以质朴悠扬的琴声为环保发声。

上海外滩的20幢高楼,以及黄浦江上的游览船只也响应活动,熄灭景观灯。

主办方介绍,在“地球一小时”推广期间,互联网平台利用自身平台特色,传递“与自然共生”理念。联合发起方京东公益依靠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活动期间继续推动旧衣回收项目。

此外,一部展示生态系统和珍贵野生动物生存状态的电视纪录短片将在中国上映,采集自2000余部保护区红外相机的珍贵镜头首次集中亮相。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常务副总干事卢伦燕表示,“地球一小时”将继续引导公众超越60分钟的思考和行动,把为地球生态环境健康和人类未来所要做的努力转变成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从关注到行动,从行动到习惯,从习惯再转变成一种文化。

一个人熄灯可能没什么好玩的,但只要一群人或者大部分人这样做,就能体验重回在电灯发明之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了。至于蜡烛,抱歉,在农耕社会能用上蜡烛,并且把自己的屋子都点亮的,都是有钱或者有权有势的人。但笔者估计对现代的生活都习以为常了,离了电和网络感觉就快窒息了,还有就是读者也不能读到笔者的文章了。虽说现在的生活便利了,但没有谁想回到农耕社会了,没有电,没有网络,也没有996和017的那个社会节奏了。更加习惯的是,在城市里谋生,整天坐在办公桌上,当然不用像我们的祖先一样务农或者是畜牧,也不用考虑环境污染什么的。

一群四次游荡,讲着故事的人,也是最具破坏力的一群人,发现了其它动物都没有发现的魔法,利用这些魔法发明了无数的工具,并且相互合作。比如把老虎狮子关进笼子,让家禽动物吃我们的剩菜剩饭。然后再把地球陆地的大部分地区点亮,甚至是灯火通明,最后再去改变地球的环境与地貌。要是上帝看见我们如此孜孜不倦的改变自己和地球,差点把圣经里的故事做了个遍,不知道上帝的眼中我们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上帝在创造万物的时候,可没有想到所谓的安息日都可能是一种奢望了,原本地球是一半光明一半黑暗,只能说,大人,时代变了。

说出来,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相信,我们要熄灯一小时,让地球重归黑暗,除了我们自己。以前没有电灯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就发现了用火的好处,驱寒,驱赶野兽,烧烤食物,或者一把火把一片森林给烧了,变成我们祖先希望的样子,便于耕作或者畜牧。这不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而是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这样干了。到了我们这代,很快就明白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再是烧木头和森林了,而是大力发展各种烷烃类的天然气体或者是石油了。最后还能把电拿来为己所用,发光发热什么的,地球几亿年的进程,到了21世纪,不知道按了多快的速度,能够如此快速和彻底的改变地球原有的一切。

熄灯一小时,地球安息日。当地球被我们这群既会动脑子发明工具,又会相互合作,甚至改变地球面貌的的人来说,对笔者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怀念和缅怀吧。但这不是强制的,今天我们念叨着保护地球,节约资源,估计当我们用着树木造的纸,坐着便利的汽车出门,然后读着北极南极冰川融化的报纸,最后喝完一杯饮料,感叹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转头就卫生纸扔进垃圾桶,然后开着汽车离去。隔天就忘了,每年有一个熄灯一小时的纪念活动。不信,我问你,一个月前热点话题是什么?

相关文章

  • 地球十大怪异事件:磁场漂移和“钻石套娃”

    地球十大怪异事件:磁场漂移和“钻石套娃” 地球磁场是由地球铁核遭受神秘作用力搅动产生的,出于某种原因,近年来磁场一直在减弱,导致地磁北极正在移动。,“普尔皮晶洞”是世界上最大的晶洞,人们仅能乘坐升降电梯抵达西班牙废弃矿井才能看到。,研究人员指出,即使在全盛时期,大阿德里亚大陆也不会完全呈现出来,而是由一系列岛屿构成。

    2024-03-22 08:59
  • 如果地球变成“超级地球”,是否还能依然宜居?

    如果地球变成“超级地球”,是否还能依然宜居? 它监测了超过15万颗恒星,致力于寻找其他恒星系中与地球差不多大小的行星。,它们都是由岩石构成,比气态巨行星小得多,而且位于母恒星附近,大气相对稀薄。,至少对于我们所知道的生命来说是这样,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降低了适居性。

    2024-03-22 08:46
  • “竖扫帚”无关引力 却可能来自中国“立春竖鸡蛋”

    “竖扫帚”无关引力 却可能来自中国“立春竖鸡蛋” 昨夜,你家扫帚“独立”了吗?美国时间2月10日,中国时间2月11日,一场竖扫帚的游戏突然刷爆了朋友圈,有朋友开玩笑说,从来没有在一天里看到这么多朋友的家。,这场风靡各大社交平台的话题,起初是源于很多网民传说,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宣布,地球的自转在2月10日这天达到了“完美平衡”状态,地球引力最小,所以扫帚可以平衡站立。,但是这两种运动都不会对我们在地面上的感受产生任何影响。

    2024-03-22 08:46
  • 如果“行星杀手”小行星袭击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行星杀手”小行星袭击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可能还有大量体积较小,但仍然大到足以毁灭整个城市的小行星尚未被发现。,该论文指出,最容易阻止一个物体撞击地球的时间,就是在它穿过某个“钥匙孔”之前。,如果发现一颗“行星杀手”小行星正朝某个“钥匙孔”飞来,那这些方案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好准备。

    2024-03-22 08:40
  • 拿DNA当遗传物质的,除了地球生物,还有外星人?

    拿DNA当遗传物质的,除了地球生物,还有外星人? 为了纪念阿雷西博信息发出35周年,乔·戴维斯(JoeDavis)来到波多黎各,描绘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分子大亚基的基因序列。,后续试验发现,陨石并非是形成细胞膜的唯一分子材料来源,这表明这种组织模式在宇宙中可能很普遍。,DNA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仅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分别是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和鸟嘌呤。

    2024-03-22 08:38
  • 从新冠病毒到火星样品:我们该注意什么?

    从新冠病毒到火星样品:我们该注意什么?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7日消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造成的肺炎(COVID-19)疫情仍在蔓延。,他认为,在思考这一问题时,目前与冠状病毒有关的担忧气氛或许能带来启发。,例如,目前可用的新型冠状病毒诊断测试并不完全准确,而且感染者可能在感染一周之后才会出现症状。

    2024-03-22 08:38
  • 用一只贝壳,科学家窥见7000万年前的日夜

    用一只贝壳,科学家窥见7000万年前的日夜 想要了解这些信息,研究者只能像侦探一样,从可能的地质证据中寻找蛛丝马迹。,综合两种手段,经过进一步校准,研究者数出在该个体生存的时代,一年中有372±8.4天。,道理很简单——如果按照现有速度回推的话,那么14亿年前,月球应当在地球内部。

    2024-03-22 08:29
  • 如果太空中也爆发流行病,宇航员该怎么办?

    如果太空中也爆发流行病,宇航员该怎么办? 指令长瓦尔特·施艾拉(WallySchirra)很可能是带着轻度感冒登上航天飞机的,并传染给了其他宇航员,这些宇航员把药物都吃完了,纸巾也消耗殆尽,并拒绝在重返地球大气层时戴上头盔。,重力的缺失阻止了颗粒沉降,因此它们悬浮在空气中,更容易传播。,很难在小空间里实施隔离,但如果宇航员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那他们会被隔离在睡眠区,并戴上口罩以遏制传播,同时对这种微生物进行培养和识别,以进行适当的治疗。

    2024-03-22 08:29
  • 我国又发现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来发现的第三颗

    我国又发现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来发现的第三颗 原标题:我国又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来发现的第三颗新华社南京3月30日消息,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国际小行星预警网和国际小行星中心近日又发布一颗由该台近地天体望远镜率先观测到的近地小行星:2020FL2。这颗小行星于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4时38分24秒飞掠地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约14.4万公里。这是2月下旬以来,我国发现的第三颗近地小行星。最新发现的这颗小行星2020FL2直径

    2024-03-22 08:21
  • 一颗流浪恒星能将地球踢出太阳系吗?

    一颗流浪恒星能将地球踢出太阳系吗? 目前为止地球运行一切平稳,太阳系其他行星体积相对较小,虽然它们确实会以某种微妙的方式扭曲和影响地球轨道,但它们不会造成彻底的破坏和轨道不稳定。,危险区域有时某颗恒星距离太阳系太近,就像某人近距离接触我们一样令人讨厌。,但在银河系中心隆起区域,情况将变得更加糟糕,这些恒星发生引力灾难的概率要高160倍。

    2024-03-22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