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超120根象牙象牙发掘步步惊心

2024-03-21 21:09
admin

自20日开始,三星堆重新挖掘后公布的新考古发现引发广泛关注,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500余件重要文物出土“上新”。

据媒体报道,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中,3号坑已探明的象牙就有120多根。科学家们联想到了同为古蜀文明遗址的金沙遗址同样在20年前出土了大量象牙,引发新的待解疑问,比如古蜀人为何对象牙情有独钟?

有分析认为,

视频当然,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对象牙文物保护也值得关注。这些象牙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如果突然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失水导致变形,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工作者们要一边发掘,一边保护象牙,就采用了湿毛巾、保鲜膜的临时保护方式,保持象牙的水分。此外还有涂刷加固剂、灌注石膏、有机硅灌装等经验措施。

据悉,象牙是雄性大象的獠牙。我国于2018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现已全面禁止象牙交易。

“一触即粉”,象牙发掘步步惊心

如此数量巨大的象牙,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既是惊喜,更是挑战。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副主任孙杰介绍,古蜀象牙尚处于新鲜象牙向象牙化石演变的中间阶段。新鲜象牙主要由无机矿物成分和有机纤维蛋白组成。其中,无机物赋予象牙硬度和刚度,而纤维蛋白则赋予象牙弹性和韧性。在三千多年的埋藏过程中,象牙中起粘结作用的蛋白质已降解殆尽。几乎所有的象牙,从牙根到牙尖都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空洞。

因此,考古发掘中看起来完整坚固的出土象牙,其实内部已完全被潮湿的泥沙充填,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迅速“失水”开裂。加上光照、微生物的侵蚀与降解,象牙表面会迅速变色,裂隙增宽,甚至产生新的断裂、霉变等病害。这就是出土象牙不易保存的原因。

金沙遗址发现大量象牙后,文保工作者立即对质地酥脆的象牙开展了预加固处理——涂刷加固剂、包裹保鲜膜等等,同时在保鲜膜外侧分段灌注石膏,以支撑象牙庞大的“身躯”,这才将脆弱的象牙清理出土,为实验室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争分夺秒,为象牙建起保护屏障

直至今日,文物保护界还没有一种较为成熟安全的方法,可以用于古蜀象牙的保护。象牙的保护,在世界考古界都是一个难题。

文保人员通过材料筛选、失水试验和光老化试验,采用有机硅将象牙暂时封存的方式,从而使象牙隔绝外部环境,为进一步研究更安全的保护方法争取时间。

就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120余根象牙的同时,金沙遗址发掘之初封存在硅胶中的象牙已有20载,硅胶的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金沙遗址博物馆计划将象牙取出,重新进行有机硅灌装,同时对原有硅胶成分研究,以评估这种保护方式的安全性。金沙遗址对象牙保护的先行研究,或许能为三星堆刚刚出土的象牙提供一些思路。

相关文章

  • 象牙贸易被发现正在eBay以“牛骨”为名隐秘进行

    象牙贸易被发现正在eBay以“牛骨”为名隐秘进行 自eBay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全面禁止销售象牙以来已经过去10多年了。,而同样的暗语或假名,主要是"牛骨",被反复使用。,早在2017年媒体对濒危猿猴的宠物交易进行调查时,发现这些动物正被在Instagram上做广告寻找买家,这些帖子后来被该公司删除。

    2024-03-19 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