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不要钱的定位app(不用付费的定位软件北斗GPS什么上市)

2024-03-21 21:11
admin

不要钱的定位app(不用付费的定位软件)

1.0版解决快的问题,2.0版解决又快又准的问题,是1.0基础上的一个巨大升级!

10月14日,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峰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简称“信通院”)发布了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平台,将民用应用的手机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信通院研究员刘旭解释,“我们用开车导航时,手机经常分不清在主路还是辅路,这是因为传统定位精度不高。”

基于北斗2号、北斗3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新发布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平台(北斗定位2.0版)能够实现秒级定位、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装配车载天线时精度可达到亚米级),而1.2米的高精度意味着车道级定位得以实现。

北斗三号“落地”,普通人即享

7月31日,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启面向全球的高质量服务。

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普通人怎么应用到北斗三号呢?通过中国信通院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平台,普通人通过手机就可以用上北斗的高精度定位。

“北斗定位服务2.0版本的发布意味着利用手机实现车道级高精度定位已经进入正式商用。”刘旭表示,“只需要升级一下固件和软件版本,无需加装硬件,就能实现车道级定位。”

北斗定位2.0版之所以能够实现高精度定位服务是基于对数据更立体的展现。刘旭说,在北斗三号系统的布局基础上,定位平台除了能提供星历数据之外,还提供更多的比如高精度轨道差、高精度电离层模型等参数,这得益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布局和数据获取。

在原有快速定位服务的基础上,2.0版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了升级,将广播星历和PPP辅助数据一并下发给智能终端,芯片和数据应用层面将有更多参数,得以实现高精度定位。

1.0到2.0,从追赶到并驾齐驱再到以特色取胜

当2000年左右北斗系统刚刚起步时,GPS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应用,差距悬殊,必须追赶。

“时间走到2013年,北斗的定位仍是以分钟计算的,这是由于卫星定位需要相对位置的计算。”刘旭说,这一被称为“星历数据”的信息,需要从卫星上直接下载,卫星太高、播放强度弱,至少需要30-50秒钟才能让地面和卫星“知道”相互位置,再进行解算,需要更长时间。

这样的定位时长很难满足日常的需要,用户根本无法接受,更别提实现与GPS的竞争。

既然定位时间的“最长板”是“星历数据”的获取,那么要大幅缩短定位时间必须直击“痛点”。

可以不从卫星上下载星历数据吗?答案是可以。刘旭解释,如果有一个平台把所需要的星历数据放到服务器上,地面定位请求可以直接到服务器取用,将大大缩减时间。“一个星历数据的文件1KB不到,毫秒级就能传完,最终三、四秒钟就能定位成功。”

2018年,中国高精度位置网及其在交通领域的重大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其中包括网络辅助快速首次定位技术的攻关。

“那个时候实现的是:GPS有北斗也有。”刘旭说,1.0版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每天的活跃用户达到1.8个亿,每天的业务量超过30亿。

如何把更多的用户吸引过来,展现中国北斗全球定位系统的优势?

“如果北斗和GPS一直并驾齐驱,那原来的差距会一直存在。如何缩短差距,需要用差异化的服务来推进整个北斗产业的发展。”刘旭说,2.0的又快又准将给用户提供与GPS不同的使用体验,引导用户、厂商主动把北斗用起来,以构建更好的“北斗生态”。

“过去有人认为有GPS就够用了,或者认为北斗和GPS同质化严重,但现在差异化正在显现。”刘旭说,中国北斗正在创造出更多的应用“蓝海”。

相关文章

  • 荣耀V30新功能疑似曝光:5G+北斗或带来超级导航

    荣耀V30新功能疑似曝光:5G+北斗或带来超级导航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核心供应商之一,其余三家分别为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不过据@奥卡姆剃刀介绍,俄罗斯GLONASS主要聚焦于军用,欧盟GALILEO进度缓慢问题频发,北斗是民用领域唯一可以与美国GPS相媲美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根据此前消息汇总,荣耀V30系列的配置强悍,赵明曾透露它将全系标配5G全国通,支持NSA和SA双模6频段,无论是在今年还是明

    2024-03-22 09:17
  • 北斗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将于2019年年底部署完成

    北斗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将于2019年年底部署完成 资料图: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高楠摄资料图: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高楠摄据介绍,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十四届大会8日在印度班加罗尔召开,为期6天。

    2024-03-22 09:09
  • 马斯克要发4.2万颗卫星 为何中国版“星链”迫在眉睫

    马斯克要发4.2万颗卫星 为何中国版“星链”迫在眉睫 用最简单的话来介绍星链(或者说“天基互联网”)——在太空地球低轨上,通过一个由大量卫星相互连接而组成的星座,来为全球提供5G级别的高速互联网服务。,为什么星链在2020年特别重要?因为它不仅仅是构想,而是美国今年就要实现了。,2018年2月,马斯克用“重型猎鹰”把一辆特斯拉Roadster跑车发射进太空,奔向火星轨道。

    2024-03-22 08:29
  • 北斗导航:距完成全球组网仅一星之遥

    北斗导航:距完成全球组网仅一星之遥 来源:科技日报本报记者崔爽此时此刻,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正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蓄势待发。作为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它于4月4日运抵西昌,在这里开展测试、总装等工作,并计划于5月发射升空。届时,北斗导航系统全球星座部署将全面完成。北斗系统建设先后经历了北斗一号、二号、三号系统3个阶段,目前北斗一号4颗试验卫星已全部退役,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中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距离北斗三号系统建成,仅一

    2024-03-22 07:56
  • 中国已有70%入网智能手机提供北斗服务

    中国已有70%入网智能手机提供北斗服务 来源:证券日报原标题:中国已有70%入网智能手机提供北斗服务本报两会报道组李文周尚伃5月2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杨长风称,北斗系统已经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减灾救灾等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这次在疫情防控中,北斗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24-03-22 07:55
  • 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入网提供服务

    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入网提供服务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北京6月2日电(吕炳宏徐新芳记者付毅飞)记者2日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获悉,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近日完成各项在轨测试和入网评估等工作,已正式入网提供服务。,据介绍,随着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持续保持高密度,星间链路建链矩阵图也在不断充实。,为应对卫星接口、软件升级,该中心先后对所有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完成近50批次在轨软件重构工作,使得星上抗干扰、自动控制能力不断加强。

    2024-03-22 07:50
  • 中美太空往事:蜜月、脱钩、突围、堵截

    中美太空往事:蜜月、脱钩、突围、堵截 然而,火箭发射仅两秒后,便在离地面3英尺的地方一头栽了回去,成为浓烟火海,一时间舆论大哗,华尔街也恐慌着先跌为敬。,早在1976年底,印尼、巴西等八个赤道国家联合搞了大动作,宣布对其领土上空三万五千多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拥有主权。,对中国来说,也需要一条、十条、甚至百条“鲶鱼”,因为这场太空战争还远没有结束,封锁和敌对的烟雾弥漫从太平洋对岸浓浓飘来。

    2024-03-22 07:47
  • 北斗为我们导航,谁又为北斗导航?

    北斗为我们导航,谁又为北斗导航?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在没有卫星导航的年代,晚间行路的人依赖夜空中最亮的星辨别方向。现今,无论身处何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都能够给人们定位、指路!人们不禁疑惑,茫茫宇宙中,又是谁在为北斗卫星导航呢?飞翔在广袤无垠太空中的北斗卫星,唯一可参照的“地标”是天体,太阳与地球是最主要的参考目标。为了能让北斗卫星看清太阳、地球方位,认准飞行姿态,研究者专门为它配备了“导航三只眼”。“导航三只眼”由两只负责捕捉太阳

    2024-03-22 07:43
  • 北斗卫星全球组网之后,将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北斗卫星全球组网之后,将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消息,北斗组网之后如何运转?将对生活产生哪些影响?近日,随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记者采访了解到,依托天上的北斗卫星组网,以及地面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北斗将以更强的功能、更优的性能,迸发出更多活力,赋能各行各业,服务全球、造福人类。智慧“大脑”忙管理,随时在线全覆盖北斗导航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其天地组网协同运行涉及几十个系统、几万台套设备的统筹调度与

    2024-03-22 07:38
  • 冉承其:国内只有苹果手机没有与北斗系统合作

    冉承其:国内只有苹果手机没有与北斗系统合作 8月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冉承其等介绍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有关情况。,”记者在Apple(中国)官网上看到,定位功能一栏显示,iPhone11内置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北斗三号2009年11月启动建设,已经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涉及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集智攻关,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2024-03-22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