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初六是什么日子(中国春节正月初六有什么习俗)

2024-03-21 21:13
admin

大年初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按照传统,初六是“马日”,也就是说,在这个万马奔腾、金马降瑞的日子里,大家可以干很多事情,比如出游、抢财神等。

按照“三六九,朝外走”的传统习俗,大年初六应该去公园,广场或者是商城等人多的地方。

初六是“马日”。从事酒楼和饭店生意的人,从春节到初五,休息了六日,在初六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开张做生意时,不仅要放鞭炮,而且还要贴红对联,上面写“开市大吉,开张利市”等等的字样。

等到“开市”以后,所有春节禁忌即告结束,一切恢复如常,邻里也可恢复串门交往。

大年初六马日是什么意思

农历正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马日。这一天的中国民俗有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

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有些地方在此日“送穷”,意思是将“穷鬼”送走。

送穷风俗的具体仪式,据《岁时杂记》记载:“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这就是说,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大年初六送穷怎么送

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大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其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唐诗人姚合还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从最后两句可以窥见送穷风俗在当时已相当普遍。

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园《茶香室三钞·送穷鬼》录前朝人的词有: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关于送穷的日期,有几种说法:《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则是一本书,其引《图经》又说:"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还有一说是在晦日,即正月的最后一天,因据《文宗备问》说,"穷鬼"本死于正月晦日。三个送穷的日子虽各有异,各地送穷的日子也各不同,但有一点还是共同的,即都是安排在正月新春进行。送穷风俗具体的仪式,据《岁时杂记》记载:"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这就是说,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看来,各地送穷,各有各的的办法。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