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马后炮是什么意思(马后炮的真正含义)

2024-03-21 21:14
admin

他们往往喜欢用上这么个句式:我早就说过这件事会......你看现在......了吧!一副早已明了结局对事情胸有成竹的样子。让人内心很是不爽。

真不知道这么有“智慧”的一个人,咋就非得在事后观点明确态度激昂。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社会上那些所谓的“专家”,只要专家分析过的事,到最后结果总是背道而驰,所以大家会调侃“专家说”。事实上人家专家可能也是无奈的,毕竟身担重任,不得不分析不得不发表观点。

但一个人喜欢放马后炮就相当无法理解了,除了是要刷存在感,我真的想不起来还有什么作用。人与人相处想要长久就要真诚以待,最痛恨什么事当时不说闷不吭声,事情发生完结果出来了,冒出来那么个智慧担当,评头论足说长道短。这个时候我们只要问一句:你当时咋不说?人家就会一脸无辜的回复:说了你也不会听,我就说这事该怎样怎样吧!

我就遇到过这种人,和朋友一块去逛街买衣服,在店里试穿问她感觉怎么样,颜色合适吗?款式好看吗?得到的回复总是肯定的,嗯,不错!好看!可以可以!结果买完回去的路上人家审美观突然爆发,说款式哪哪有点臃肿,颜色不怎么衬肤色,价位还偏高等。给人弄得堵心,就想问当时为什么不说呢,让你发表意见参考的时候,你没有任何建议,买完了都是意见。这样的朋友相信你身边也有。

这类人不光在这些小事上给人添堵,在大事上更是愿意充当事后诸葛。特别强调,情侣夫妻之间发生矛盾千万不要瞎着眼给这类朋友诉说,你得到的不会是劝解和安慰,绝对是满满的指责。这种人最爱听别人的不幸,家里长短。然后想一个心理大师一样侃侃其谈,一边批评你一边刷存在感,顺便还满足一下自己内心缺乏的幸福感。一看谁家出点事就赶紧忆想当年当年:那时候你们恋爱那会,那时候你们结婚那会,那一次你们请我吃饭那会我就看出来他会是这样的人儿。

你可拉倒吧!那时候你为啥不说,现在谁都没你看得清楚看得准了。我就想问一句:请问您知道吗,有一种“智慧”叫马后炮!身边有这样的人就要抓紧时间远离,因为他们浑身的负能量,还装出一副义正言辞正能量爆棚的样子。这类人拥有一种人格叫:批判性人格。遇事不发表意见或者发表毫无观点的意见,待事情走向清晰可见的时候就会跳出来指责别人的行为做法,从而满足自己的批判欲。

人与人相处本就应该平和坦诚,有建议趁早提出,别人遇到事儿后就不要在旁边放马后炮,这种行为和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有什么两样。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遇没遇到过这种“智慧”携带者。欢迎留言就:如何对待这种喜欢放“马后炮”的人?说一下你的应对办法。

经常有人在说话期间说到”马后炮“,那这词语又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贬义词,比喻事情已经发生,才说自己有先见之明,说自己早料到事情的结果会是这样,指的人们主观认识和行动落后于客观实际的某些情况。

马后炮,中国象棋术语。一方的马与对方的将处于同一直线或同一横线,中间隔一步,再用炮在马后将军,称为“马后炮”。是残避或中局阶段一种颇有力量的杀着。”

马后炮,象棋里的一招,“马”后面加一颗炮,将对方的军~马后炮一出,对方就死棋了,“一炮,直行无远近,前隔一棋乃可击物;前无所隔,及隔两棋以上,则不可击。这一招在现实中比较常用。

”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贬义词,“当头炮,把马跳”是象棋的一种开局着法,马后炮指对方已经跳了马,己方才当头炮,比喻事后采取措施,无济于事,或者事情已经发生,才说自己有先见之明,说自己早料到事情的结果会是这样,指人们主观认识和行动落后于客观实际的某些情况。

出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今日军师升帐,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示例: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那~,可是迟了。”

近义词:事后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汉语词汇,读音shìhòuzhūgěliàng,意思是指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出自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放马后炮的人。

以上就是该问题的解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