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专家:未来5-10年我国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超4000颗

2024-03-21 21:55
admin

(原标题:专家:未来5-10年我国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超4000颗)

9月1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科技委秘书长潘军在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上表示,保守估计,未来5-10年,我国商业小卫星的发射需求超4000颗,商业卫星制造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互联网+航天”的产业升级变革以及新基建的产业布局,中国商业航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5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元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已成为发展我国航天建设的新生力量。

“截至2019年末,我国总计在轨运行卫星约350颗,2019年发射约80颗,其中微小卫星发射占比达67.5%,商业卫星公司参与的卫星比重稳步增长。”潘军表示,各个商业公司陆续发布了卫星星座计划,保守估计,未来5-10年,我国商业小卫星的发射需求超4000颗,商业卫星制造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收入与运载火箭发射数量直接相关。自2013年起,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收入增长迅速,复合增长率达到24%。中国运载火箭市场收入来源增长包括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建设、中国开始逐步承接国际商业发射订单,以及民营企业研制卫星,发射需求稳定增长。

“商业航天快速增长,太空经济对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卫星应用提出了迫切需求。”潘军表示,一方面,国内火箭产能趋于饱和,存在有星无箭、多星少箭等问题。另一方面,新兴大型低轨星座加速建设,加快了微小卫星制造的发展。

他认为,商业航天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是航天产业的一场“改革开放”,是推动航天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政策端的放宽给予我国商业航天破土而出的机遇,工业级产品可应用到航天领域,并降低了商业航天的成本。此外,资本和互联网企业的进场在资金和生产经营理念等方面对商业航天企业给予帮助。

“商业航天不单单带来机遇,更大地带来了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体制机制。

因此潘军表示,要在技术创新方面采用商业的方式推动技术进步。要改革体制机制,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调动人员积极性,有序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改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商业模式方面,要探索新商业航天模式,构建商业火箭等丰富多元的商业航天产品与服务体系,造就商业航天领域的企业家,塑造世界知名的航天品牌。

相关文章

  • 中国首颗民营5G卫星将发射 单星覆盖面积约50个上海

    中国首颗民营5G卫星将发射 单星覆盖面积约50个上海 记者郭超凯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12日从银河航天获悉,中国首颗通信能力可达10Gbps的民营5G低轨宽带卫星近日正式出厂,预计12月月底搭载快舟一号甲火箭发射升空。,近年来,美国商业航天公司Oneweb、SpaceX已经率先布局低轨通信星座。,银河航天合伙人、卫星技术专家张世杰介绍:“在全球商业通信卫星发展迅速的今天,提前布局卫星频率轨道至关重要,可以预计的是,低频段资源需求必将持续增长,资

    2024-03-22 09:08
  • 银河航天首颗10Gbps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银河航天首颗10Gbps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16日消息,2020年1月16日11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升空。,卫星入轨后,将在轨开展相关技术和业务验证。,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团所属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采用国际通用接口,主要为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

    2024-03-22 08:53
  • 哈佛物理学家提出设想:利用超新星爆发接近光速

    哈佛物理学家提出设想:利用超新星爆发接近光速 如果被航天器盯上,这次爆发可以将它加速至超过0.6倍光速——快了很多,不过还是无法达到极端相对论性速度。,正如地震学家可以预知某个地区发生地震的风险,但却无法将预测地震的时间精确到天;天文学家也可以看出哪些大质量恒星已经不稳定、处于爆发边缘,但要预测超新星将在哪个世纪爆发,也是不切实际,更不用说精确到年了。,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毕竟在超新星爆发时,喷射物的速度本身就能达到0.1倍光速甚至更

    2024-03-22 08:32
  • 中国“马斯克”们的淘汰赛 加速洗牌的民营火箭企业

    中国“马斯克”们的淘汰赛 加速洗牌的民营火箭企业 以目前中国的卫星发射需求估算,总盘子不算大,只有挤进前排才有肉吃,而在这张餐桌上,还有国家队这个大块头。,评标会上,评审专家面对投标者最犀利的拷问是:“如果你掉了链子,谁负得起这个责?”民营卫星公司赌不起,国企主管人员更不敢承担此类风险。,2019年,“双曲线一号”发射成功时,星际荣耀技术负责人在朋友圈兴奋写道:“固体起步、液体巩固;由小到大、固液并举;液体组网、固体补网——有固有液,互补发展;固

    2024-03-22 08:31
  • 欧洲航天局关闭部分探测器对太空任务有何影响?

    欧洲航天局关闭部分探测器对太空任务有何影响?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欧洲航天局受新冠病毒爆发影响,为了减少太空任务操作,现暂时关闭部分探测器的科学仪器。,”事实上,这是欧洲航天局减轻新冠病毒传播的一项最新举措,该机构表示,欧洲航天局大多数工作人员已经网络化办公近两个星期,仅有执行关键任务的工作人员仍坚持在欧洲航天机构工作,例如:实时航天器操控人员等。,欧洲航天局将继续监控新冠病毒发展情况,并最终使已关闭的探测

    2024-03-22 08:21
  • 薇娅直播卖火箭 商业航天新模式开启

    薇娅直播卖火箭 商业航天新模式开启 谈及此次直播卖火箭,航天科工火箭公司市场部部长曹梦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在从事商业航天工作,我们想打破传统,不再圈地自萌,希望把影响力更多的触达广大群众,让大家关心、了解甚至有可能的话参与进来。,”数据显示,火箭上架5分钟有800多人拍下了50万元定金,直播购买链接上架几秒后,就显示已拍完,最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达成购买意向拿下此次火箭发射及品牌服务。,”曹梦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

    2024-03-22 08:18
  • 4月24日,中国将公开火星任务名称!

    4月24日,中国将公开火星任务名称! 来源:来点科学在今天举行的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新闻发布活动上,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葛小春透露,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将于4月24日,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公开。,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着陆巡视器)外观设计构型图。,据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相关专家介绍,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实施步骤分别是:使用长征五号火箭将火星探测器发射至地火转移轨道,随后在地面测控系统的支持下,通过

    2024-03-22 08:10
  • 航天日专访|欧阳自远:中国要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

    航天日专访|欧阳自远:中国要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 新浪科技: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太空,您认为主要的动力是什么?未来探索太空主要制约是什么?欧阳自远:人类自古以来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思考、探寻、研究和验证,如《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向媒体宣布,中国将要建立“地-月经济区”,开发利用月球和太空资源,每年的产值达10万亿美元。,太阳能发电向地球传输已没有技术难题,如果实现,人类的子孙万代不再需要其他能源。

    2024-03-22 08:09
  • 不忘航天报国初心 勇担航天强国使命

    不忘航天报国初心 勇担航天强国使命 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老一辈航天人相继攻克了从卫星热控制到热真空模拟实验、运载火箭级间连接和分离等一系列技术和工艺难关,顺利实现了“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的总体目标。,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卫星组网即将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分辨率达到亚米级,一大批战略战术导弹武器列装部队,为维护国家安全、捍卫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党的建设贯穿于

    2024-03-22 08:08
  • 深度观察:独家揭秘中国空间站

    深度观察:独家揭秘中国空间站 来源:人民日报经济社会5月5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送入太空轨道。5月8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第一次飞行任务,期盼已久的中国空间站建造大幕终于拉开。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三步走”战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

    2024-03-22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