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二次感染新冠病例意味着什么?

2024-03-21 22:12
admin

澎湃新闻记者张无为

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在一份邮件声明中表示,在此研究结果出炉之前,人们都相信新冠肺炎康复者对再次感染有免疫力,然而,现在有明确证据表明,一些患者在几个月后抗体水平下降了。

福克斯新闻24日援引一些传染病专家的话表示,此前虽然有过关于新冠肺炎康复者可能再次感染的推测,但港大团队此次的研究结果是第一个经科学证明的病例报告。

这一研究结果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影响新冠肺炎疫苗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新冠病毒会永久消失吗,还是会像流感病毒一样与人类共存?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的防疫工作和疫苗接种有何启示?

8月25日,与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有科研合作的香港大学霍广文伉俪基金精准医学教授金冬雁接受了澎湃新闻专访,讲述了该校微生物学系团队得出这一科研结果的全过程,并对其中一些疑问做了解答。

对于新冠病毒是不是会与人类共存,金冬雁表示,人类可能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将新冠病毒完全清除,新的结果也显示,这种可能性越来越低。“它有可能变成和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一样,不需要其他的动物宿主,在人体里面常年流转、自然循环。”金冬雁还指出,或许我们应该把对疫苗的期待降低。

《科学》杂志25日援引该研究作者之一、香港大学临床微生物学家KelvinTo的话表示,人们不应该认为一旦被感染,就拥有终身免疫力。但他也强调,研究结果“不应引起恐慌”。

两次感染,基因排序24处不同

今年3月28日,一名33岁香港男子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出现咳嗽、发烧和头疼等轻微症状。4月15日,该男子在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康复出院,8月6日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8月15日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

金冬雁在向澎湃新闻讲述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发现这一病例的过程时表示,上述男子二度感染的情况立即引起了香港医管局和边境检疫人员的重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复阳还是其他情况,我们香港大学的同事马上就去取样回来进行研究。由于我们的医疗和集控的一体化,很快就把这个病人两次不同的临床情况都搞清楚了。”

金冬雁称,该男子在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时曾在医院留样,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的研究人员对该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做了基因排序,发现有24处不同——病毒分类学研究显示,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株是3-4月在美国或英国收集到的病毒株的“近亲”,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则与7-8月在瑞士和英国收集到的病毒株最为接近。

此外,该患者再度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团队最终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

新冠肺炎“复阳”患者和“二次确诊”究竟有什么不同?金冬雁解释称,复阳是指留存在人体内的新冠病毒一直都没有被清除或清除干净。大多数情况下,复阳是患者检测结果呈阴性之后,又发现了一些病毒呈阳性,但一般这时检测出来的病毒载量都很低,而且这些病毒大多数是没有活性的,多是一些病毒的基因碎片。“所以现在对复阳最接近的一种解释,就是机体在恢复期清除一些被病毒损害了的细胞的时候,病毒的基因(核酸)被集体免疫攻击后的碎片被检测出来了。”

金冬雁表示,这一次确认二次感染新冠的患者,其第一次被感染的病毒细胞已经被完全清除,继而再次感染了不同病毒毒株的新冠病毒。这就属于第二次感染,而不是复阳。

无症状有传染性,但高度传染性时间缩短

患者的第二次感染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其具有无症状特点但仍有传染性,另一个则是其传染窗口期缩短了。

金冬雁指出,如果不是该患者在入境时被检测出呈阳性,没有人会发现他再次感染了新冠肺炎。这是因为上次感染之后的免疫记忆还在,新冠病毒可以进入人体,但没有进入其肺部,显现出症状。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此前报道,人类的免疫系统是抵抗感染的一道防线。免疫系统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先天免疫反应,但先天免疫反应还没有学会识别新冠病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依靠适应性免疫反应(也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它包括生产可黏附到病毒上并阻止病毒传播的靶向抗体细胞,以及专门攻击被病毒感染细胞的T细胞,称为细胞反应。如果这种适应性免疫反应足够强大,那身体就会对感染有记忆,在未来提供保护。

研究团队表示,在该患者二次感染之后,病毒主要出现在鼻腔,肺部和呼吸道气管几乎没有检测到病毒。“因为我们鼻腔防止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黏膜免疫,而新冠病毒感染后所产生的黏膜免疫记忆较弱,所以第二次感染时,鼻腔里会复制出比较高浓度的新冠病毒。”金冬雁补充道。

正因如此,患者如果打一个喷嚏,可能就把高浓度的新冠病毒传播出去了。但也不用过于担心,“在第一次感染的时候,(入院)10天内患者都没有出现抗体。但在第二次感染之后,患者(入院)5天内就出现了抗体。”金冬雁告诉澎湃新闻,这表明,该患者在第二次感染之后,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时间缩短了,也代表他具有一定的再次免疫能力。

耶鲁大学免疫学教授岩崎明子(AkikoIwasaki)博士分析,这显示出新冠病毒感染带来的免疫力虽然没有阻止这名患者的再次感染,但是它在保护患者不出现新冠症状方面仍然显示出了效果。

抗体如果会消失,疫苗还有用吗?

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发布的研究结果特别提到,该患者在二次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以往就有证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在其感染数个月后逐步下降。

今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恢复期,免疫抗体普遍会在2至3个月内出现显著下降。7月12日,德国科研人员发布的一项调查也表明,患者在痊愈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这次的研究结果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由于疫苗的原理正是令接种的人产生抗体,那感染新冠肺炎康复后的人体内的抗体效力能持续多久?接种疫苗还有效吗?

金冬雁认为,这次二次确诊的无症状患者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疫苗实际上可能不能防止再次感染,特别是完全防止再次感染,这可能做不到。”金冬雁表示,如果我们打疫苗或者一些经过初次感染的人,在下一次被感染的时候,不会再表现出任何症状,这也达到了我们接种疫苗的效果,即防止重症患者的出现。

“当然最好的疫苗是让人不得病,但这次的研究结果可能会让我们降低对疫苗的预期,因为康复者有可能再次感染,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再次感染时症状减轻。”

如果疫苗不能发挥我们原本预期的作用,那么新冠病毒是否会像流感病毒那样,每年都肆虐人间?金冬雁表示,据现在的推测来看,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流感疫苗每年都打,主要的原因是它的病原体变化了。新冠病毒现在还不是这种情况,因为这位患者第二次没有出现症状,跟他的免疫保护作用有关,所以虽然感染他的病毒毒株变化了,但是他仍然受到了保护,这一点跟流感病毒是有差异的。”

不过金冬雁也表示,人类很可能要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因为短期内可能没有办法将新冠病毒完全清除,现在的结果也表明这种可能性越来越低。“从这一点上说,它有可能变成跟引起普通感冒的人类冠状病毒一样,不需要其他宿主,在人体里面常年流转、自然循环。”

争议声和待解问题:香港病例有普遍意义吗?

港大微生物学系团队这一研究结果公布后,许多国内外医学专家均表示,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美国传染病协会主席、俄亥俄州阿克伦一家医院系统的传染病主席托马斯(ThomasFile)24日告诉彭博社,再感染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在第一次感染发生多久后会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呢?

此外,对于如何防止再次感染也因人而异,可能取决于患者个人,他们的免疫系统、患者在第一次感染时是否出现症状,以及他们再次感染时接触的病毒的性质。

哥伦比亚大学病毒学家安吉拉·拉斯穆森(AngelaRasmussen)在写给《科学》杂志的一封邮件中表示,她不同意这对疫苗和免疫力有巨大影响的说法,“因为研究中描述的患者可能是一个罕见的例子,只是表明人们对第一次感染没有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

《科学》杂志撰文称,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项实验中,在第一次感染期间产生较弱的免疫反应的参与者最有可能再次感染。剑桥大学病毒学家夏洛特·霍尔德克罗夫特(CharlotteHouldcroft)表示,也许香港这一病例的情况就是这样:在该患者第一次感染时出现轻微症状,中和抗体滴度低,因而更容易再次感染。

然而这些仅仅是猜测,我们仍需更多样本进行研究,才能得出结论。金冬雁也称,到底这个案例有多普遍,是有10%、50%还是80%的人是这样,我们不得而知。“这只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例子,足以引起重视。”

彭博社8月24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MariavanKerkhove)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记录像香港这样的案例很重要,但不要匆忙下结论。她表示,需要进行长期跟踪大量病例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康复患者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

港大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杜启泓此前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将会研究个案中抗体消失,以及二次感染的原因。

相关文章

  • 新冠可怕后遗症出现了,张文宏凌晨发文:真相远不止这些

    新冠可怕后遗症出现了,张文宏凌晨发文:真相远不止这些 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一些新冠患者还会出现包括注意力、专注力、信息处理速度下降和记忆力受损等情况。,被治愈后,戈贝尔在接受家乡媒体法国《队报》的采访时谈到了:“嗅觉还没有100%恢复。,”对于未来抗疫,我们应该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不是整天在争论是清零还是共存。

    2024-03-22 22:02
  • 支付宝疫情保险有用吗?怎么买?

    支付宝疫情保险有用吗?怎么买? 由于近几年的新冠疫情的来袭,到过风险地区或者密切接触疑似病例而被隔离,一些保险公司反应迅速,推出了新冠疫情隔离险、确诊险,被隔离或确诊就赔津贴支付宝保险怎么买?隔离险有用吗?下面给大家讲述一下支付宝隔离险有用吗?1、新冠隔离津贴险:该保险是由中航安盟财险公司所推出的一款隔离险,如果被保险人根据国家要求被强制隔离,就能够获得最多14天的隔离津贴;2、众惠全民疫保通:此隔离险是由众惠相互公司推出的,不

    2024-03-22 13:39
  • 比起流感,为什么全世界更害怕新型冠状病毒?

    比起流感,为什么全世界更害怕新型冠状病毒? 瑞士伯尔尼大学(UniversityofBern,Switzerland)的计算流行病学家ChristianAlthaus说:“对于流感,我们可以粗略地估计,每1000名感染者中就有1人死亡(即,死亡率0.1%)。,Althaus还说,即使二者致死率大致相当,还需要考虑另外一个层面:如果有办法永久消除流感的传播,人类当然会这样做,但现在流感已过于普遍,难以遏制;而相比之下,新冠病毒才刚刚开始在人类

    2024-03-22 08:49
  • 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

    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 十三乾明发自凹非寺量子位报道|公众号QbitAI最新新冠病毒的研究,迄今最大规模样本分析,钟南山团队出品。,严重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严重病例(94.8%vs.72.2%,P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新型肺炎最长潜伏期24天临床结果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00%、2.18%和1.36%。,单变量竞争风险模型的结果

    2024-03-22 08:48
  • 权威专家回应关于疫情认识的最新热点

    权威专家回应关于疫情认识的最新热点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题:病情突然加重、核酸“假阴性”、气溶胶传播……权威专家回应关于疫情认识的最新热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秉阳截至2月9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4万。近日,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了一些新的令公众关注的现象和说法。事实上,随着大规模检测以及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医学界对于疫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新华视点”记者就相关热点采访了权威医学专家。热点一:为什么有的轻症患者突

    2024-03-22 08:47
  • 从今天起,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

    从今天起,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 【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为何大幅增加?】2020年2月12日0时-24时,湖北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较前几日大幅增加。,随着对新冠肺炎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针对湖北省疫情特点,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确诊病例接受规范治疗,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根据该方案

    2024-03-22 08:46
  • 新冠病毒重男轻女偏爱中老年,元旦是第一个引爆点

    新冠病毒重男轻女偏爱中老年,元旦是第一个引爆点 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为潜伏期和感染期构建了几种敏感性分析设置,用来评估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但如今回溯,李文亮医生向同学群发出警告正是12月30日,而一天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也抵达武汉,正式介入调查。,也感谢各位在一线的抗疫战士,期待他们都平安归来~论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0.20021675v1Onemorething

    2024-03-22 08:46
  • 疫情发展到现在,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疫情发展到现在,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基因分析显示,从12月开始,不再有动物持续传染人类的情况,主要为人传人。,因此感染初期症状较轻,患者可继续日常活动并大量播散病毒,导致疫情控制难于SARS。,严重肺炎患者通常先出现轻微症状,7~8天后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快速恶化,需要进一步生命支持(如呼吸机及体外膜肺氧合等)。

    2024-03-22 08:45
  • 一件坏事:病毒还没走,病毒营销却来了

    一件坏事:病毒还没走,病毒营销却来了 而这个核心逻辑在这段病毒视频里是不成立的:人们虽然的确因为这段视频收获了感动、收获了正能量——或者用更行业的话术来讲,帮助用户们产生了“情感认同”——但这些预期回报是以“新冠疫情以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现象”为基础的,并不是vipkid这款产品。,甚至也没办法用“借势营销”去理解这条视频:“借势营销”虽然同样会借用公共事件作为传播基础,但角色往往是在公共事件中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最近话题热度很高

    2024-03-22 08:45
  • 柳叶刀:新冠病毒可能不会在孕期感染下一代

    柳叶刀:新冠病毒可能不会在孕期感染下一代 研究报告第一作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元珍教授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应该继续关注新冠病毒孕妇感染者生育婴儿的健康状况。,一些感染可以在孕期从母亲身体传播给孩子,尽管该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还不清楚。,张元珍说:“这一少量病例诊断结果表明,没有确凿证据显示妊娠晚期新冠病毒女性携带者会出现宫内感染。

    2024-03-22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