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高管更迭、人才流失 资本能否解决中芯国际的一切问题?

2024-03-21 22:14
admin

作者丨马晓龙

2020年7月16日,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

18天闪电过会,6700亿元市值,380倍市盈率,超额募资532.3亿元,中芯国际成为A股近十年来最大规模IPO。

截至2020年8月26日收盘,中芯国际市值为5100亿元,较发行当天最高市值跌去了1700亿元,近5个交易日的平均交易额仅为30亿元,不到首发当天的1/16。

股价持续走低,国内芯片公司频繁受到美国打压,被寄予厚望的中芯国际能否扛起中国芯片制造的大旗?

上市首月,市值蒸发1700亿

早在2004年3月,中芯国际就在纽交所和港交所同时上市,一举创造了当时全球第三大规模的IPO。但2019年6月,美股中芯国际股价累计下跌69%,从纽交所退市。

如今科创版的上市,使得中芯国际成为港股和A股两地上市的企业。

股价持续走弱,是源于公众对中芯国际的预期逐渐回归理性。“泡沫”被挤掉,从而引导公众将关注点聚焦在中芯国际的内在价值上,而不是紧紧盯着它的股价走势。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中芯国际在科创板上市当天,港股中芯国际却暴跌25.23%,与A股“冰火两重天”。

“靴子落地”,利好兑现,港股中芯国际补跌也在情理之中。

2020年5月5日,中芯国际首次披露将在科创板上市的消息,至7月15日,港股中芯国际累计上涨194%,除去业绩的因素,更多的则是公众预期在推动。即便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股价下跌44%,较5月5日的15.26港元依旧上涨63%,市值1920亿港元(约合1700亿元)。

中芯国际的科创板市值5100亿元,港股市值1700亿元。如果以科创板市值来看,港股明显低估;如果以港股市值来看,科创板明显高估。那么,中芯国际的真实市值到底是多少?

截至2020年8月25日收盘,中芯国际的总股本76.93亿股,港股发行57.55亿股,收盘价24.95港元,这部分发行的港股市值1440亿港元(约合1280亿元);科创板发行19.38亿股,收盘价66.26元,则这部分发行的A股市值1280亿元。

这样算下来,中芯国际市值应为2720亿元。未来,中芯国际的股价走势,将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己在先进制程上的突破,以及公众是否持续看好中芯国际。

人才流失之痛

中芯国际的股价变动只是表象,促使其股价变动的是背后真实的生产经营情况。

2000年,中芯国际落户上海,并一度得到了行业巨头的认可,相继拿下IBM、东芝、高通等大单。

好景不长,由于中芯国际的部分员工来自台积电,被指窃取台积电的技术,遭到台湾方面的罚款,“被迫”签订屈辱的和解条款,支付台积电1.75亿美元的赔款,并允许台积电监视自己的技术,张汝也被取消台湾籍身份,才使风波平息。

2006年,中芯国际被台积电告到美国法院,不仅需要支付台积电2亿美元的赔款和10%的股权,张汝今还被限制3年内不得从事芯片业。

台积电背后的最大股东是美国资本,中芯国际无法避免地使用了美国相关的技术和零部件,面临着同业和美国的双重施压。

随着“张汝今时代”的落幕,失去灵魂人物的中芯国际,开启了一段风雨飘摇的旅程。

张汝今离开后,作为上海市经济决策委员会委员,也是将中芯国际引入上海的传奇人物江上舟临危受命。仅仅2年后,江上舟突发疾病猝然离世。江上舟的去世,使得中芯国际内部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十年前埋下的“隐形炸弹”一触即发。

冲突首先发生在时任CEO王宁国与COO杨士宁之间,上演了一出股东与管理层对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战。

据媒体当时的报道,当年王宁国为了带领中芯国际实现盈利,将客户区别对待,引发了当时代表国资利益的大股东大唐电信的不满。在江上舟去世的第3天,突发政变,想要在股东大会上赶走王宁国,但是没有得到多数股东的同意。

公司管理层内耗,也让中芯国际处于谣言的漩涡中。最终王、杨两人双双出局,惨淡收场。

截至当前,中芯国际经历了不同派系股东的暗流涌动、4任董事长、5任CEO的更迭,导致其战略方向上也摇摆不定。

第3任CEO邱慈云执掌中芯国际6年,主张“稳中求胜“,放弃追求先进的制程,更加注重成熟工艺;放弃张汝今推崇的扩张战略,转而将战线收缩至国内。

直到2017年10月梁孟松的加入,中芯国际才又开始“转守为攻”,转而攻坚先进制程。

现在的中芯国际,内部治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是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动问题。

据中芯国际《201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据,2019年员工流失率控制在17.5%,较2018年下降了4.5%。其中两组数据触目惊心:上海流失员工高达50%,年龄低于30岁的员工流失68.6%。也就是说,2019年上海员工更新了一半,超2/3的30岁以下员工离开中芯国际。

高员工流失率在芯片制造这样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显得格外扎眼,技术来自人才,没有人才的储备和积淀,给中芯国际未来的发展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中芯国际员工工资待遇不及台积电可观、福利逐渐形同虚设、内部争斗不断,导致了大量员工的离开。

2019年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为36.7万元,而毕业生进入台积电的起薪就有50万元以上,工作几年,还有机会拿到股票分红。

针对公司福利,中芯国际前员工知乎上爆料称,2009年后,公司优惠购房与私立学校等福利逐渐没了。

这就是中芯国际,在内外部风雨飘摇下艰难成长。

砸钱万能?

两期大基金注入超300亿元、科创板募资超500亿元。不管怎样,中芯国际已经步入正轨。

在不少人脑海中,还留存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概念,认为只要向中芯国际砸足够多的钱,中芯国际就会解决一切技术难题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那么,用钱能否砸出“第二个台积电”呢?答案可能并不乐观。

制程越先进,芯片的制造成本就会越降低,同时性能会提升;但是,资本支出会呈指数上升,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技术积累构筑“护城河”。

目前,台积电是芯片制造领域的龙头老大,一统7nm江湖,月产能10万片,并准备好在2020年下半年量产5nm。3nm也正在攻坚阶段,根据gizmochina报道,预计在2020年建厂、2021年试产、2022年下半年量产;

三星紧随其后,7nm、5nm市场表现并不好,想要通过率先量产3nm扳回一局;

英特尔坚持垂直整合模式,布局芯片全产业链,设计、生产制造与封装测试一个都不落下,导致自身先进制程进度明显放缓,目前量产10nm,2021年量产7nm。

格罗方德、联电纷纷宣布放弃7nm研发,中芯国际成了孤独的“追光者”。

梁孟松的加入,为中芯国际按下了技术的“快进键”。中芯国际在没有光刻机的条件下,研发采取“跳代”的方式,直接跳到14nm,然后跳过10nm,继续向N+1(介于14nm~7nm之间)、N+2(相当于7nm)发展。

或许,只有这种“放手一搏”的心态,才让中芯国际在未来有机会追赶甚至超越台积电,避免在竞争激烈的低端芯片市场,博取微薄利润。

如果中芯国际后续发展更为先进的制程(5nm,甚至3nm),现阶段看,还是绕不过光刻机。其实,早在2018年5月,中芯国际就向荷兰ASML订购了一台最新的EUV光刻机,总价1.5亿美元,但截至目前尚未收到。

受欧美技术封锁,中芯国际获得EUV光刻机的可能性较小。

亿欧科创分析师夏一哲认为,当前中芯国际面临最大的不确定性依然来自美国的政策风险,其设备难以回避美方的技术,如果美国要限制中芯国际,其可能无法承担国产替代的任务。

以麒麟710A为例,虽然中芯国际的14nm已经实现量产,比起台积电12nm制成的麒麟710降频了,说明技术差距还是很大。

亿欧科创分析师邓环宇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先进制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国产化先进制程。

中芯国际被推到舞台中央,很大程度上源于华为被美国禁止,两家公司的命运息息相关。

虽然消费电子业务是华为盈利最多的部分,但华为核心是一家通讯企业,通讯业务是关键,这也恰恰是华为的幸运。因为通讯业务对芯片的要求较低,达到28nm即可;而消费电子业务至少也要达到14nm,华为最新的机型已经到7nm。

所以,中芯国际的最大挑战是:做出一条28nm自主可控的生产线。

相关文章

  • 中芯国际能买成优等生吗?

    中芯国际能买成优等生吗? 3月2日,中芯国际再次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应用材料集团发出一系列购买单,总代价为5.43亿美元(约人民币37.9亿元),向东京电子集团发出一系列购买单,总代价为5.51亿美元(约人民币38.49亿元)。,方正证券表示,半导体行业已处于上行周期,中芯国际于2020年将重启增长,同时先进制程研发进展顺利。,中芯国际的投入不可谓不巨大,但是风险仍在,国信证券指出风险主要由三,第一,国内芯片设计公司代工需求

    2024-03-22 08:31
  • 科创板将迎芯片巨无霸 海外上市16年中芯国际官宣归A

    科创板将迎芯片巨无霸 海外上市16年中芯国际官宣归A 2019年5月24日,中芯国际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主动从纽交所退市,且已得到董事会批准。,有券商人士分析指出,中芯国际技术突破伴随国内迎来晶圆厂的建设热潮,配套产业需求将成倍增长。,无独有偶,晶瑞股份表示,公司光刻胶产品2018年进入中芯国际天津工厂8英寸线测试并获批量使用。

    2024-03-22 08:03
  • 中芯国际回归科创板 尖端制程有待破局

    中芯国际回归科创板 尖端制程有待破局 现在,华为已逐渐在转单给中芯国际,以应对更多的美国限制。,中芯国际刚成立9个月后,台积电就以公司离职员工涉嫌将公司重要资料外泄为由提出诉讼,2005年2月,这一长达三年的诉讼以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支付1.75亿美元告终,双方和解。,中芯国际量产更先进产线还面临着设备上的障碍,受到瓦森纳协议的限制,中国公司想从国外获得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和技术困难重重,在2018年初,中芯国际即向ASML下了一台EUV光

    2024-03-22 08:03
  • "芯"动信号:芯片巨头回A获助力 2股东或以战投身份参与

    "芯"动信号:芯片巨头回A获助力 2股东或以战投身份参与 原标题:又见"芯"动信号!芯片巨头回A获助力,两大股东或以战投身份参与,谋得更多股份作者:云中锦华为最强代工“备胎”中芯国际获得了股东的看好,在其冲刺A股科创板计划中,两大股东均放弃了人民币股份优先认购权,或以战投身份参与以获取更多股份。6月1日下午,中芯国际将举行股东大会,就人民币股份发行事宜进行表决。就在昨晚,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公司股东大唐电信科技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大唐”)以及国际集成电

    2024-03-22 07:51
  • 中芯国际披露豪华战配 半导体巨头来了

    中芯国际披露豪华战配 半导体巨头来了 此外,中芯国际还披露了战略配售情况,公司战配阵容颇为“豪华”,共计29家战配对象“护航”,合计获配金额达242.61亿元。,最高募资额A股第五在各大券商纷纷给予IPO定价区间之后,中芯国际的发行价正式敲定。,就中芯国际披露的战配名单来看,共计29家战略配售对象,合计获配金额达242.61亿元。

    2024-03-22 07:35
  • 外媒:全力提高半导体自给率 中国开始加速跑

    外媒:全力提高半导体自给率 中国开始加速跑 参考消息网7月8日报道外媒称,希望实现半导体国产化的中国企业正迅速扩大融资规模。中国正竭尽全力提高半导体自给率。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7日报道,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仅为10%多一点,而占据全球市场较高份额的智能手机和面向新一代通信网络5G的设备,却使得中国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如果美国为在高科技领域遏制中国崛起,把中国赶出半导体市场,那么中国不仅会在上述产品的生产上遭遇困难,很可能还会在中美霸权之争中

    2024-03-22 07:32
  • 国产芯片崛起 毁于房价与互联网?

    国产芯片崛起 毁于房价与互联网? 当然,这件事是发生在中兴被美国制裁之前,现在必然有所改观,但很多人仍表示,“真的不敢回去,因为买不起房子”。,这像一个恶性循环,技术差距致使国内芯片公司市场份额较小、盈利能力低下,而人力成本又和销售收入预期直接挂钩,这也决定了员工的薪资待遇远不及其它国家。,小米澎湃S2“难产”,OPPO不可能短时间内拿出成果,即使是阿里,自收购中天微后,也鲜有新消息传出,可见互联网搞技术研发仍需要渡过很多难关。

    2024-03-22 07:30
  • 中芯国际开盘暴涨245%!揭秘300倍牛股资本膨胀史

    中芯国际开盘暴涨245%!揭秘300倍牛股资本膨胀史 2004年,中芯国际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大爆发,于3月相继顺利登陆纽交所和港交所,共拟集资10亿至15亿美元,用于建造工厂并对基地进行改造升级等。,随后,中芯国际市值持续下跌,甚至到2008年10月跌至历史最低点21亿人民币,连当年刚上市的零头都不到,直降95%。,股权方面,2013年,台积电股份占比已被压缩到5%以下,归为“其他股东”之列,真正失去在中芯国际的主要话语权。

    2024-03-22 07:29
  • A股迎来芯片巨无霸:开盘暴涨246%、市值近7000亿

    A股迎来芯片巨无霸:开盘暴涨246%、市值近7000亿 彼时,中芯国际创造了全球最快的芯片厂建厂纪录,张汝京也被誉为“中国半导体之父”。,成立之初,为了更灵活地吸引资本进入,中芯国际引进了众多机构的加持,并且股权结构高度分散。,直到2011年第三代CEO邱慈云上任,中芯国际才从混乱走向稳定,并逐步迈入扩张中兴时代。

    2024-03-22 07:29
  • 上市首日破多项纪录 中芯国际托得起华为的“芯”吗?

    上市首日破多项纪录 中芯国际托得起华为的“芯”吗? 台积电无法为华为生产芯片之后,中芯国际就被国内业界寄予厚望,不仅仅是“备胎”,而希望成为可依靠的“肩膀”。,02资本集聚“中国芯”产业链条根据公告,中芯国际披露了29家参与本次发行的战略配售投资者名单,包括国家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电路投资基金、聚源芯星、浦东科创、国新投资、复星高科、深创投、亦庄国投、合肥产投等。,对于此前采购自LAM、AMAT的设备和材料,周子学表示这两笔订单交货时间“目前如常”

    2024-03-22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