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柯生命
作者:丁佳冯丽妃
飞蝗中科院动物所供图飞蝗中科院动物所供图一只蚂蚱有啥可怕?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些在草丛里蹦蹦跳跳的小虫一天就能吃掉3.5万人的口粮呢?实际上,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蝗虫就是饥饿的代名词,当“蝗灾”来袭,那遮天蔽日的末日景象更是不折不扣的“童年阴影”。
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昆虫为何能突然成灾?千百年来,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将其归结为“天灾”。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康乐偏偏不信这个“邪”。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了“蝗虫堆”,经过20多年的钻研,终于找到了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8月12日,《自然》发表了康乐团队的这一成果。
与旱涝齐名的第三大灾
蝗灾与旱灾、洪灾并称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曾造成严重的农业和经济损失。
飞蝗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蝗虫,是非洲、亚洲、中东和澳大利亚的重要农业害虫。我国2000多年的历史记载显示,大规模的蝗灾发生过800多次。
而沙漠蝗虽然仅仅分布在非洲、中东、南欧和南亚地区,但危害的记载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这两种蝗虫灾害一直被认为是人类主要的瘟疫之一。
“蝗虫是世界性的害虫。”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戈峰介绍,大概平均每5年就发生一次蝗灾,历史上一些社会性事件都与蝗灾有关。例如1924年的一次蝗灾甚至导致南京铁路的一辆火车都开不动。
蝗灾不仅仅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就在2019年到2020年6月,沙漠蝗的暴发从非洲之角到伊朗南部和印巴边境,蔓延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判断,沙漠蝗蝗灾波及区域达26万多公顷,规模为25年一遇,1190万人的粮食供应受到直接威胁。近年来,俄罗斯、北美和南美也遭遇到当地蝗虫的袭扰,就在去年,历史上很少发生蝗灾的美国也中招了。
“我国也是飞蝗蝗灾的重灾区。”康乐说,“在世界范围内,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都构成了重大威胁。”
尽管蝗灾与人类发展历史长期相伴,但人类对蝗灾成因的科学认识却并不与之相衬。1921年,国际著名昆虫学家和蝗虫学之父尤瓦洛夫发现飞蝗之所以能成灾,是因为蝗虫可以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而直到上世纪70年代,国际科学家才逐渐意识到,群聚信息素可能是蝗虫聚集的最关键因素。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科学家还是没能找到这种关键物质,似乎没有一种化合物能够符合群聚信息素的所有标准。
隐秘的关键证据究竟在哪儿?这引起了康乐的极大兴趣。
飞蝗为何“腾达”?
最近,康乐团队分析了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在35种化合物中鉴定到了一种由群居型蝗虫特异性挥发的气味,它是一种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化合物4—乙烯基苯甲醚(4VA)。
科研人员通过一系列行为实验确定,4VA对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都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这种吸引不分年龄、性别。
“我们发现,4VA这种信息素是群居型特异性释放的信息素,在散居型蝗虫中基本检测不到。但只要有4~5只散居型蝗虫聚集在一起,信息素的释放就可以启动,这说明它具有很低的诱发阈值。”康乐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认为,在野外可能只是小范围的蝗虫聚集就能释放4VA,继而招募更多的蝗虫加入进来,使蝗虫的群体越来越大。”
那么,4VA在自然环境中能够吸引和聚集蝗虫吗?研究人员将含有4VA的诱芯布置在田间,发现4VA对实验室种群在户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进而,他们将诱芯直接布局到蝗虫野外发生区天津北大港,大范围的区块实验再一次证明4VA不仅能吸引野外种群,而且不受自然环境中蝗虫背景密度的影响。
本研究首次从化学分析、行为验证、神经电生理记录、嗅觉受体鉴定、基因敲除和野外验证等多个层面对飞蝗群聚信息素进行了全面而充分的鉴定和验证,发现和确立了4VA是飞蝗群聚信息素,而过去报道已知的其它化合物都不具备群聚信息素的所有条件,本项研究范式将化学生态学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论文审稿人之一、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莱斯莉·沃斯霍尔评价称:“这项工作获得了令人兴奋的发现,找到了一个人们长期寻找的蝗虫群聚信息素分子。文章包含了令人吃惊的多个层次的研究,我给予无条件的支持,这项杰出的工作不要有任何拖延,应该优先在《自然》上发表。”
绿色防治照进现实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蝗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杀虫剂大规模的喷施。康乐团队的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蝗虫群居的奥秘,而且使蝗虫的绿色和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
“我们发现,4VA来源于蝗虫吃下去的植物,人工合成非常容易,也很便宜。”康乐说,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可以在田间长期监测蝗虫种群动态,为预测预报服务;可以设计诱集带诱集蝗虫,并在诱集带集中使用化学农药或生物制剂将其消灭,从而极大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还可以根据4VA的结构设计拮抗剂,阻止蝗虫的聚集。
同时,科研人员还在蝗虫的上百个嗅觉受体中,发现了4VA的特异性受体,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这种受体后,4VA对飞蝗的吸引力和飞蝗对4VA的响应行为就丧失了。
这提示人们可以培养这种突变体飞蝗,并长期释放到野外,这样就可能在重灾区建立起不能群居的蝗虫种群,既在野外维持了一定数量的蝗虫,又达到可持续控制的目的,将环境保护与害虫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论文上线的第一时间我就阅读了这篇文章。”清华大学教授程功评价称,“这是一项融会贯通的研究,其研究思路对我们从事昆虫学其他领域研究的人也很有启发。”
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陈宜瑜还记得多年前,康乐等人大箱子小箱子地把蝗虫从野外搬回实验室里的情景。“他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识到要把宏观生物学和微观生物学整合在一起,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去解决宏观科学问题。这项重大成果是康乐团队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的结果。”
也许假以时日,当人们再次想起蝗虫的时候,联想到的是不一样的关键词。
相关文章
-
4000亿只蝗虫快速逼近中国!浙江曾派3万只鸭子灭蝗
”巴国家粮食安全和研究部植物保护司技术主管塔里克·汗说,3000万到5000万只蝗虫可以覆盖150公里,一天吃掉200吨作物。,”这些蝗虫大约有一根手指那么长,粮农组织害虫防控专家巴耶·穆图拉说:“我们唯一的选项就是杀光它们。,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2024-03-22 08:44 -
沙漠蝗会在我国大规模暴发吗?农业农村部回应了
农业农村部监测调度分析显示,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很低。,2月10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举行通报会,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紧急行动,筹措资金,帮助非洲之角国家抵御蝗虫入侵,避免发生严重蝗灾和人道主义危机。,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2024-03-22 08:44 -
沙漠蝗逼近我国!专家提醒:当心潜在威胁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李晨2月11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向全球预警,希望高度戒备当前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第二个是6~8月份,如果印度、缅甸沙漠蝗得不到控制,灾害持续暴发,下一代成虫在西风急流与印度洋西南季风共同作用下,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陡然升高。,另一类是不能远距离迁飞,经常性成灾的,在14个省区草原上发生比较严重,有时也会迁入到农田为害。
2024-03-22 08:43 -
4000亿只蝗虫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
目前新浪微博单个超话阅读量已经超过1.8亿,有3.5万人次参与讨论在社交媒体中,这些飞蝗铺天盖地的图片视频,无不让人心惊胆颤。,然而吊诡的是,就在2月17日晚上8点,新华社刊登消息称,‘印度当前蝗灾基本已经结束’。,印度时报2月16日报道:《今年印巴或面临更严重的蝗灾,两国将继续联手以打败共同的敌人》事实上,自去年6月以来,印巴两国已经举行了5次蝗灾信息沟通会,今年也无非是‘继续’。
2024-03-22 08:43 -
浙江10万鸭子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宁波鸭请求出战!
从环保角度考虑,自然是生物防治的好处更多,“前者灭杀成本高,还会有农药残留,后者不仅没有环境污染,还能修复生物链,一举多得。,他要和国内外的专家一起研究制定《牧鸭治蝗技术规范》,以便按照标准规范操作,“鸭子灭蝗看起来简单,但其实并不。,”第二波蝗灾要来?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毁灭性后果多国遭遇的沙漠蝗虫灾害已持续数月,其规模在继续扩大。
2024-03-22 08:38 -
遥感技术探出沙漠蝗虫的“飞行路径”
而遥感相对于传统虫害田间调查技术手段而言,能够高效客观地在大尺度上对虫害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对于高效科学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空天院黄文江研究员、董莹莹副研究员团队多年来在蝗虫遥感监测与预测研究领域作出了很多工作。,该团队以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遥感数据源,结合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气象数据、地面调查数据等,针对蝗虫的发生发展特点,定量提取并分析与蝗虫发生分布密切相关的关键因子,如地
2024-03-22 08:13 -
疫情未过 蝗灾又来!印度疫情严重地区蝗虫铺天盖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大量蝗虫的入侵正威胁着粮食供应。据红星新闻26日援引今日俄罗斯报道,印度目前正面临26年来最严重的蝗虫灾害,一批又一批的蝗虫已经肆虐了至少5个邦。另据《印度斯坦时报》5月26日报道,成群的蝗虫已入侵印度中部、西部和北部几个邦,铺天盖地。多地的粮食作物和蔬菜受到威胁。其中蝗灾严重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目前是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确诊超过5万例。当地农业部门人
2024-03-22 07:53 -
水灾、蝗灾、疫情与气候变化,天灾还是人祸?
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学院地球与大气科学学院系主任朱蒂斯·库里认为:“IPCC的评估过于简单化。,”人们往往将极端天气归因于全球气候变暖,这种做法可能植根于一种需求,即引导公众舆论和政界人士,朝着采取措施来遏制气候变化的方向发展。,但蝗虫在若虫时期身体较小、没有翅膀,尚不能起飞,若持续干旱,它们就会自然死亡;若想发育成成虫,天气需要转向湿润和温暖。
2024-03-22 07:32 -
2020年东非遭遇严重蝗灾,未来该如何应对挑战?
2020年初以来,大规模蝗虫群已经在数十个国家肆虐,包括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也门、阿曼和沙特阿拉伯等。,此外,虽然喷洒是一种高效的抵御手段,但也有其缺陷: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恩齐奥河沿岸约有40户家庭参加了这一项目,在该项目的帮助下种植卷心菜、番茄、羽衣甘蓝和辣椒。
2024-03-22 07:12
热门标签
-
2021年淘宝双11如何退款?规则是什么?
2024-03-22 07:10
-
淘宝手机端二级页面尺寸一般是多少?在哪里装修?
2024-03-22 07:10
-
一年就失效……为啥流感疫苗的效果不持久?
2024-03-22 07:10
-
天猫黑科技超级秀的商品价格要求是什么?
2024-03-22 07:10
-
瑞信:智慧零售成为微盟增长驱动力 升目标价至13.4港元
2024-03-22 07:10
-
淘宝特价版一块钱抢购活动是真的吗?怎么抢购?
2024-03-22 07:10
-
《柳叶刀》子刊:为何乳腺癌发病率全球和中国都在增加?
2024-03-22 07:10
-
2021年淘宝国庆狂欢季有哪些玩法?对商家要是什么?
2024-03-22 07:10
-
淘宝店铺运营技巧你知道到哪些?运营思路是什么?
2024-03-22 07:10
-
一次充电续航达1000公里!丰田研发新型氟离子固态电池
2024-03-22 07:10
-
是否应该在大流行期间改变病毒命名规则?病毒学家们产生了分歧
2024-03-22 07:10
-
2021年淘宝双11什么时候发货?有何要求?
2024-03-22 07:10
-
抖音小店入驻费是多少?个体工商户能入驻吗?
2024-03-22 07:10
-
科学家首次提出:宇宙将在“大爆炸”里死去
2024-03-22 07:10
-
生意参谋怎么找不到宝贝链接?具体什么原因呢?
2024-03-22 07:10
-
2021年淘宝双11发货时效有什么要求?
2024-03-22 07:10
-
淘宝直播有自然流量吗?如何获取?
2024-03-22 07:10
-
天猫黑科技超级秀什么时候报名?有什么好处?
2024-03-22 07:10
-
毛里求斯超1000吨燃油泄露,民众争相捐头发拯救蓝海
2024-03-22 07:10
-
国内淘宝代销如何定价?有哪些技巧?
2024-03-22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