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新研究:肠道或者血液,肠道微生物在体内的位置决定了你的免疫能力

2024-03-22 07:12
admin

来源:生辉

近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中,伯尔尼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部(DBMR)和伯尔尼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在一个系统中分析了数十亿个编码抗体的基因。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各种良性肠道微生物是如何重新编码产生抗体的B细胞的,以及是如何帮助人体对抗感染的。

Limenitakis博士使用专门设计的计算机程序来处理数以百万计的基因序列,这些基因序列根据微生物是留在肠道内还是到达血液中,来比较B细胞抗体库。在这两种情况下,抗体库都会发生改变,但接触位置的不同,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另一位研究者GanalVonarburg解释说,“根据相关微生物及其在体内的位置,效果完全是可以预测的。这表明肠道微生物在我们受到严重感染之前就掌管了我们体内抗体的发展,这个过程当然不是随机的。”

与血液中的抗体(IgM和IgG)相比,肠内膜中的抗体(IgA)有不同种类。通过强有力的基因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肠道中产生的不同抗体的范围远远小于在身体中央组织中产生的抗体。这意味着,一旦微生物进入人体,免疫系统有更多的可能中和和消除它们,而肠道中的抗体主要是与任何时候它们都可能看到的细菌分子结合。

背景

胃肠道是人体细菌定植最多的地方。据估计,人类胃肠道重含有的微生物总数约为10的14次方个。而成人约有10的13次方个细胞,也就是说定植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细胞数量是人体细胞的10倍。肠道微生物在人体代谢、营养、免疫和生理过程中具有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人体重要的免疫B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能在抗原的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又可合成和分泌抗体。这些抗体,或称为免疫球蛋白,可以与有害的外来颗粒物(如病毒、致病细菌等)结合,阻止它们入侵和感染人体细胞。每个B细胞携带一个单独的B细胞受体(BCR),这决定了B细胞可以结合哪些粒子,就像每个锁接受不同的钥匙一样。人体内有数百万个带有不同受体的B细胞。这种巨大的多样性来自于排列编码这些受体的基因,使每个B细胞中的受体都略有不同,从而可以识别数十亿种有害分子。肠道微生物会触发B细胞群的扩张和抗体的产生,但由于肠道微生物实在复杂,人们还不清楚这是一个随机过程,还是受肠道微生物影响的结果,也不知道肠道微生物是如何在人体受到感染挑战之前就开始产生抗体的。

人体肠道微生物虽然多,但大多停留在肠管内,而不会渗透到人体组织中。但是因为部分肠壁只是单层细胞,用于将肠道内部与吸收食物中养分的血管分隔开,某些渗透是不可避免的。

当人体接触不同微生物时,抗体库会发生什么变化?

哺乳动物在其一生中会面临来自各种各样微生物的挑战。因此,知道抗体库在特定的微生物出现时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小组通过测试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发生了什么,或者两种不同的微生物在同一位置相继发生了什么,来回答这个问题。虽然肠道微生物不会直接产生范围特别广的不同抗体,但如果微生物进入血液,肠道微生物会使中枢免疫组织变得敏感,产生抗体。当第二种微生物出现时,相当有限的肠道抗体反应会发生变化,以适应这种微生物(就像改变门锁一样)。

这与微生物进入血流到达身体中央组织时的情况不同,当产生第二组抗体时,不会损害对原来微生物的第一反应(就像是安装了另一把锁,这样就可以用不同的钥匙打开门)。这表明,身体中央组织有能力记住一系列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并避免败血症。这还表明,身体不同部位的不同B细胞的免疫策略,对于维持我们与微生物的和平共处非常重要。

研究员李博士评论说,“我们的数据首次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主要受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第一波菌群定殖时期的影响,与某些共生菌群的接触时间和顺序有关,这将影响B细胞受体组成谱和之后对病原体的免疫力。”

相关文章

  • 特殊微生物将陨石当美味 人类可能有“外星血统”?

    特殊微生物将陨石当美味 人类可能有“外星血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些专家认为地球人类源自外星生命,事实上,这是一个严肃的科研课题,该观点也被称为“有生源假设”,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并非起源于地球,而是源自坠落在地面陨石上的外星微生物。,研究报告作者、维也纳大学天体生物学家观察研究了一种叫做“嗜热金属球菌(Metallosphaerasedula)”的特殊微生物,它们喜欢以金属为食,由于陨石上充满了该微生物渴望

    2024-03-22 09:03
  • 你能从别人那里“传染”癌症或肥胖症吗?

    你能从别人那里“传染”癌症或肥胖症吗? 但如今有了疫苗和抗生素,现代人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这些疾病,以及其它各式各样的传染病。,那么,非传染病是否会通过这些微生物群实现人际传播呢?一些科学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一旦科学家弄清了非传染病是否会进行人际传播、以及它们的传播方式,就可以研制出相应疗法,“纠正”致病微生物群。

    2024-03-22 08:38
  • 人工智能“验血”,全新角度检测癌症

    人工智能“验血”,全新角度检测癌症 来源:学术经纬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天上线了一项有关癌症诊断的重要研究。,世界上几乎各个角落都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人体内也不例外。,就以微生物最丰富的部位肠道为例,学术经纬在过去也和读者朋友们介绍过多项研究,有些肠道细菌可能引发结直肠癌,还可能通过免疫系统影响肝癌的发生、诱发白血病,等等。

    2024-03-22 08:30
  • 人体温度降低 难道还是微生物的锅?

    人体温度降低 难道还是微生物的锅? 有科学家认为,随着卫生、医疗和饮食条件的改善,现代人不会像过去一样,容易染上各种炎症疾病,自然也不用为了杀灭病原体而提高体温。,只使用5天环丙沙星就可以严重破坏肠道菌群,杀死大量细菌,而要想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则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还不一定能完全恢复。,2009年,首次证明,成人还保留了一点棕色脂肪,尤其在颈部、锁骨、肾脏和脊髓等部位,只是并不太活跃,当身体变冷时就会被激活。

    2024-03-22 08:28
  • 那些影响我们基因的微生物

    那些影响我们基因的微生物 meta-mass-shift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无菌或SPF小鼠中消化道不同区段已知质量差异的光谱计数图2。,肠道微生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的癌变发展过程相关。,以上两篇研究表明,微生物既能够影响人类基因的表达也可能造成基因突变。

    2024-03-22 08:23
  • 地球疫情暴发 逃到太空就真的安全了?

    地球疫情暴发 逃到太空就真的安全了? 来源:科技日报一些在地球上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微生物,在太空中可能就会转变为致病微生物,对宇航员的安全造成威胁。新冠病毒从3月初在全球开始暴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6日16时,全球新冠死亡病例达到67594例。随着病毒的蔓延,有网友表示,现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恐怕就剩下国际空间站了。在一般人看来,国际空间站似乎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净土,是人类处于太空中的一个“世外桃源”。然而真的

    2024-03-22 08:17
  • 《自然》:节食的时候肠菌竟会帮忙!

    《自然》:节食的时候肠菌竟会帮忙! 不过也有人比较特殊,他们吃掉的东西没有按照正常比例被吸收,很多营养成分流失了。,这个答案好像并不令人感到惊讶?但实际上,科学家们一直都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一点。,图片来源:pixabay.com图片来源:pixabay.com众所周知,我们吃的食物会在肠道中被消化,转化为能量,进入人体循环,但通常利用度无法达到100%,一些能量会流失,随着粪便一起排出体外。

    2024-03-22 08:11
  • 太空中的微生物:空间站如何保持清洁?

    太空中的微生物:空间站如何保持清洁? “我们必须确保宇航员在离开和返回时,不会留下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拉瑟尔表示,“因为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当人类在下一个十年重返月球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希望找回其中一些袋子,以发现是否仍有微生物存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将标志着我们在了解人类微生物群系方面又迈出了一小步。

    2024-03-22 08:04
  • 俄提出在火星上寻找生命新方法

    俄提出在火星上寻找生命新方法 来源:科技日报莫斯科大学斯科别利岑核物理科研所所长、太空研究国际委员会副主席米哈伊尔·帕纳修克称,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在火星和太阳系其他天体上寻找生命的新方法——利用从航天器或着陆站对其表面进行激光扫描从而做出判断。,莫斯科大学斯科别利岑核物理科研所、物理和生物系、别洛泽尔斯基理化生物学研究所参与了这一方法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是在俄罗斯“回旋镖”航天器科学设备研发框架内实施的,该航天器将用于探索火

    2024-03-22 07:47
  • 肿瘤内细菌来路不明,是“敌”是“友”更说不清

    肿瘤内细菌来路不明,是“敌”是“友”更说不清 “虽说100多年前人们已在肿瘤里检测出了细菌,但真正系统深入地研究还不到十年,是非常新的一个领域。,当病理因素导致肠道渗透性增强,肠道内的微生物就会趁机进入肝脏和肠系淋巴,若肝脏和肠系淋巴免疫失调,微生物就会扩散进周身循环系统,从而侵入其他器官。,此外,当机体稳态失衡时,共生菌中往日被抑制的病原菌就有可能大量繁殖。

    2024-03-22 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