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霍金说了善意的谎言

2024-03-22 07:17
admin

文章来源:返朴

撰文|董唯元

1974年,霍金发表了关于黑洞辐射的研究,向人们展示了黑洞不同寻常的一面——它竟然有温度,并且持续向外辐射能量,这些辐射带走了能量,黑洞自身会渐渐蒸发消失!这个重大理论发现不仅奠定了霍金本人的学术地位,也开创了黑洞热力学这门全新学科,对整个现代物理学的后续发展都意义重大。

十几年后,霍金在他那本著名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中,用一个形象的描述介绍了黑洞辐射的物理机制。这个模型大意是说:处在黑洞视界附近的真空中会因随机涨落出现粒子对,如果其中的负能量粒子不慎落入黑洞,剩下的正能量粒子就会成为霍金辐射。

这个说法非常直观易懂,所以在各类科普文章中流传甚广,连我自己也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里习惯性地顺手引用了一次。在那篇《温度与神秘的虚时间》的结尾处,谈到一种巧算黑洞温度的方法时,为了叙述完整,就用这个说法来铺垫黑洞辐射的物理机制。

返朴的读者慧眼如炬,立即有人在评论区里提出了尖锐的质疑。我当时虽然抖机灵给霍金的说法临时打了个补丁,但其实内心慌得一匹,必须得再写点文字专门说明一下。

事实上,霍金想出的这套科普版描述,只是比喻意义上的说法,与严格物理事实并不完全吻合,所以难免会产生理解的偏差。首先关于“真空虚粒子对”这个概念,就不能轻易地直接当做两个真实粒子看待。这本是为了计算真空中能量涨落,而在数学上使用的一种等效工具,其名称中的一个“虚”字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警示——在数学处理过程中假装一下也就罢了,切不可在物理上太当真。这就好比在说“我的梦想掉进了黑洞,世间只剩无处安放的灵魂”,都只是比喻而已。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过于矫情,因为那些懂量子场论的读者本来就把霍金的说法理解为“黑洞视界处的变态级时空曲率撕裂了真空的能量态”,似乎并没有被虚粒子对的概念骗到。可惜这种理解仍然是错误的,至于具体错在哪里,就得从下面这个问题说起。

霍金辐射的源头是在视界处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我们在黑洞视界外面包裹一圈反光板,把所有来自视界的光子都反弹回去,站在远处的人其实仍然能够接收到来自黑洞的辐射!是不是很意外?还有,即使像太阳和月亮这样的普通天体,压根就不具有变态级曲率的视界,也会产生霍金辐射,只不过强度比黑洞弱很多。霍金辐射的根本原因在于时空曲率,只要时空弯曲的地方,就可以产生霍金辐射。

注意,我说的是“可以产生”而不是“一定产生”。实际上,产生霍金辐射还需要另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观者所在的参照系必须能够察觉到时空弯曲。对黑洞附近自由下落的观者来说,就不存在霍金辐射。这也就是美国理论物理学家萨斯坎德(LeonardSusskind)所提出的所谓“黑洞互补原理”:远处的观者看到热黑洞,自由落向黑洞的观者看到冷黑洞,两个看似矛盾的结论同时成立。

大概有些读者被刚刚这一通论述搞得更晕了。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从目前已知的物理学理论中,我们知道以下几个事实:

•根据相对性原理,任意两个惯性系都是平等的;

•根据量子理论,在宇宙各处测量真空零点能,都应该得到同样的数值;

•在加速运动的非惯性系中,观者会发现环境温度升高,这被称为安鲁效应,具体为,其中a是加速度,k是玻尔兹曼常数,c是光速。

将这几件事组合起来,就可以理解霍金辐射的真正来源。事实上,霍金在他发表的论文中,也正是基于这些出发点才推算出黑洞的温度。不过我们这里并不打算展示任何计算过程,而是沿袭物理学家们的优良传统,通过一个思想实验来做简要说明。

设想在自由下落的电梯中有位不幸的小A,他的朋友小B安静地坐在楼下咖啡厅里。按照定义,小A的时空是平直的,而小B则处在弯曲的时空之中,因为他抵抗着地球的引力。也就是说,小B的参照系是非惯性系,相对于惯性观者存在加速度g。这个加速度g是地球质量造成的,其数值越大代表此处的时空曲率越大。

两人各自测量了真空零点能之后,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假设T0(0为下标)为二人公认的零点能数值,那么由于安鲁效应的存在,小B测量到的温度实际是T0+ΔT(0为下标)。你看,分歧就这样产生了。地球的质量越大,二者间的分歧就越大,如果把这个场景搬到黑洞表面,就可以解释那个诡异的“黑洞互补原理”。而由安鲁效应产生的,就是霍金辐射的温度。

当然,从尊重历史的角度来说,霍金推导黑洞温度的工作在前,安鲁效应的发现在后,并不能说霍金的工作使用了安鲁效应作为工具。不过当时霍金显然已经意识到了非惯性系中额外温度的存在,否则也无法得出那么漂亮的理论成果。

在理解了霍金辐射的缘由之后,我们蓦然发现,不仅黑洞可以慢慢蒸发,原来任何天体都存在这种能量蒸发机制。质量-时空弯曲-热辐射-能量蒸发,这几条自发联系在一起的规律,暗示了相对论、量子理论和热力学之间颇为隐秘的内在联系,也正是蕴含丰富的理论金矿。循着这些蛛丝马迹,后续研究者正在不断得出惊艳的成果。

而时空曲率中蕴含着能量辐射这件事,更是令工程师和科幻作家们如获至宝,纷纷设想着如何利用这种免费的能量源实现类似“永动机”一般的星际旅行飞船。

相关文章

  • 谷歌科学家利用量子计算机研究虫洞

    谷歌科学家利用量子计算机研究虫洞 弦理论存在于远小于粒子加速器探测范围的尺度上,因此很难进行检测。,于是,这另一个脉冲就起到了加速量子位行为的作用。,最后,经过一段时间后,信息会神秘地在右侧的量子位重新出现,而不需要任何解码。

    2024-03-22 09:11
  • 银河系最大恒星质量黑洞有可能不存在

    银河系最大恒星质量黑洞有可能不存在 来源:博科园微信公众号还记得2019年11月下旬,中国天文学家宣布发现70倍太阳质量黑洞的重磅发现吗?当大质量恒星以戏剧性的崩塌结束生命时,恒星黑洞就形成了。,从新观测中,一个比利时团队显示,最初测量结果被曲解了,事实上,黑洞的质量非常不确定。,然而,有几个属性似乎相当可疑,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档案数据。

    2024-03-22 08:54
  • 银河系中央黑洞或能推动新型恒星诞生

    银河系中央黑洞或能推动新型恒星诞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就像大多数大型星系一样,银河系也靠位于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所维系。,这些奇异的天体究竟只是气体、还是恒星呢?该研究作者指出,可能两者皆而有之。,”在这次近距离接触后的几年间,随着G2逐渐远离黑洞,形状又变得规整紧凑起来。

    2024-03-22 08:41
  • 中子星有多小?直径22公里的球体重达两倍太阳质量

    中子星有多小?直径22公里的球体重达两倍太阳质量 最新测量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一个黑洞完全可以吞噬整个中子星,但是天文学家使用传统望远镜很难发现相关证据。,通过测量中子星属性,我们可以掌握在亚原子等级上支配物质的基本物理学原理。,”目前天文学家不需要太长时间就能验证这一观点是否正确,未来几年,引力波探测器将变得越来越强大,如果中子星与黑洞碰撞事件比预期更少,至少科学家能够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2024-03-22 08:25
  • 最遥远的耀变体:早期宇宙可能充满着超大质量黑洞

    最遥远的耀变体:早期宇宙可能充满着超大质量黑洞 这些星系核在射电望远镜看来格外明亮,这被认为是它们包含超大质量黑洞的证据。,在一项新研究中,天文学家观测到了至今最遥远的耀变体,接近130亿光年。,再电离发生在大爆炸后漫长的黑暗时代之后,当时第一批恒星和星系刚开始形成。

    2024-03-22 08:20
  • 黑洞“无限子环”:神秘环状结构保存宇宙珍贵信息

    黑洞“无限子环”:神秘环状结构保存宇宙珍贵信息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约翰逊和同事认为,这个黑洞光子环是天文学家能够深入探索的重要资源。,研究人员认为,只有黑洞视界望远镜只要延伸至足够远的太空区域,即使是一颗人造卫星,或者仅是主航天器上的机载仪器,也有可能做到这一点。,这看起来像是魔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甚至能将黑洞视界望远镜分辨率提高两倍,如果通过一条很长的天基线路,我们也许能将黑洞视界望远镜分辨率增强100倍。

    2024-03-22 08:18
  • 宇宙大爆炸后不久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产生的?

    宇宙大爆炸后不久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经典理论,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成长于星系中心,它不断捕获周围物质,主要是气体,使其不断“增长”,最后以与质量成比例的节奏将其吞噬。,简而言之,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说,在大爆炸后8亿年时,超大质量黑洞可能已经遍布宇宙。,研究人员解释道:“无数恒星黑洞与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种子之间的融合会产生引力波,我们期望利用当前和未来的探测器对其进行观测和了解。

    2024-03-22 08:17
  • 回力棒效应:从黑洞逃逸的光线会再次被拉回黑洞

    回力棒效应:从黑洞逃逸的光线会再次被拉回黑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几十年以来,科学家一直怀疑从黑洞周围逃逸的光线会像回飞棒一样再次被吸附回来,目前这一理论获得最终证实。,最新研究报告作者、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赖利·康纳斯(RileyConnors)称,我们观察到光线试图从黑洞中逃逸出来,却像回飞棒一样被黑洞拉了回来,这是上世纪70年代的预测,但直到现在才被证实。,”这项最新研究进一步佐证了之前黑洞研究的猜测,科学

    2024-03-22 08:16
  • 广义相对论再次被验证!黑洞周围恒星上演“玫瑰舞”

    广义相对论再次被验证!黑洞周围恒星上演“玫瑰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一颗恒星环绕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运行,而这颗恒星在黑洞周围闪烁舞动,正好符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预测结果。,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4月16日出版的《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广义相对论认为宇宙空间、时间和引力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像黑洞这样大质量天体能够扭曲其周围的空间,影响周围恒星的运行轨迹。

    2024-03-22 08:12
  • 黑洞如此“明亮”,为何银河系中心黑洞却如此昏暗?

    黑洞如此“明亮”,为何银河系中心黑洞却如此昏暗? 但是,如果你随便问一个天体物理学家,他们都会说黑洞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物体之一。,”那到底是为什么呢?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莉亚·科拉莱斯(LiaCorrales)说:“我们知道有某种机制可以阻止物质到达银河系中心,或者到达黑洞本身并落进去,但是我们还没弄清楚这种机制到底是什么。,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该卫星对银河系中心黑洞人马座A*(SagittariusA*)进行了持续观测。

    2024-03-22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