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被拍扁在墙上的蚊子,成了犯罪现场的“目击证人”

2024-03-22 07:18
admin

来源:果壳

如果对刑侦类影视节目感兴趣,你应该十分熟悉《犯罪现场调查》系列里,痕迹专家们拿着棉签在犯罪现场血迹、精斑、凶器上面“揩几揩”的场景,也知道他们是在收集人体体液,用以提取DNA锁定真凶。

随着科学的发展,如今可以提取DNA用于识别罪犯的物证,已经不仅仅直接来源于人体体液。

图丨123RF图丨123RF

被拍扁的蚊子,成了犯罪现场的“目击证人”

这是2005年西西里岛的一个真实案例,刑侦人员从蚊子肚子里的血提取到了受害者DNA,并借此证据成功将嫌疑人定罪入案。

当时,一名女性被残忍地勒死并抛尸于西西里岛一处沙滩上。经过调查,一名住在离沙滩比较远的内陆地区的商人被认定为嫌疑人。刑侦人员在商人住所的墙上,找到了一滩蚊子的血迹以及少量血痕。除了墙上的血痕,刑侦人员也在那滩蚊子血里提取到了与受害者匹配的DNA,为受害人曾经出现在嫌疑人住所提供了佐证。

这个案子提出了从蚊子血里提取人体DNA,并进行个人识别的可能性。就在前不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分校的研究人员就此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图丨Pixabay图丨Pixabay

蚊子天生有“福尔摩斯”的潜质

研究人员认为,蚊子的各种特性使它天生适合成为犯罪现场的物证。

首先,蚊子的分布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在多数犯罪现场也很常见。而且不同种类蚊子的飞行习惯和“饮食习惯”各有不同,有助于犯罪现场的推理和应用。就像上述案例,昆虫学家分析蚊子“尸骸”发现,这种蚊子是嫌疑人住所区域的常驻品种,在沙滩上比较少见,说明受害者曾出现在嫌疑人住所(起码是附近)。而且,蚊子更喜欢温暖的血液,尸体血液不在它们的菜单上。

同时,蚊子虽然在饥肠辘辘时可以飞行很长距离寻找食物,但吃饱喝足后,会倾向于待在用餐地点,直至把餐食消化完毕。这样,从犯罪现场收集的饱餐蚊子,很可能就是当时的“目击者”,而不是吃饱后从邻居家飞过来串门的“吃瓜群众”。

另外,有其他学者提出,别的昆虫中是无法成功提取人类DNA的[3]。这样看来,蚊子仿佛成为了犯罪案件中的“福尔摩斯”。

但是,被吸进蚊子肚子里的血液,每一秒都经历着蚊子消化系统各种酶的分解,血液里的DNA也不例外。经历这样的消化、分解,一段长约2米的DNA慢慢变成了1米、0.5米、2厘米,最后碎成渣渣。DNA都被消化了,还能用来做鉴定吗?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碎成渣渣的DNA可能无法挽回,但断成中小片段的DNA因为具有“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特点,还有辨别罪犯的潜力。

想搞清楚什么是DN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要先看看我们都听说过但又不熟悉的DNA究竟是什么。

图丨Pixabay图丨Pixabay

每个人的“DNA密码书”内容和长度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DNA可以携带遗传信息,不过很多人并不了解具体的携带方式。DNA就像一本由A、T、C、G四个字母写成的“密码书”,这里的字母,指的是DNA最基本的结构——脱氧核苷酸,所含有的不同碱基。通过这4个字母的不同排列组合,写成的书各种各样。

苹果的“密码书”与猫的写法不一样,猫的“密码书”也不同于人的。不同物种的“密码书”篇幅和内容都不尽相同,比如人体体细胞46条染色体含有的DNA,篇幅大概是30亿个碱基对。哪怕是同物种的“密码书”,篇幅和内容也不完全相同。说到这,就涉及到个人识别的物质依据——DNA多态性了。

上课的时候,大家翻开统一教材,找到指定的页码与段落,看到的内容和长短完全相同。但每个人的“DNA密码书”目录一致,内容和长度却稍有差别。翻到相同的章节,人与人之间有可能会有几个字母的差异,比如你的是ATG,我的是TTG,他的是GTG。这叫做“DNA序列的多态性”,就是同样位置上的DNA序列长度一样,但有一个甚至好几个字母(碱基)差异。

有时候,部分人的“密码书”在某些位置上缺了或多了一段密码,这种就叫做“DNA长度的多态性”。DNA序列多态性和长度多态性,统称为DNA多态性。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DNA密码书”有所不同。而这个不同,就是法医做个人识别的物质依据。

大段DNA,用“密码串”识别身份

既然每个人有所区别,法医可以通过对比“密码书”识别身份,但测出整本书再比对非常费时费力。而且蚊子肚子里的DNA已经被切断,难以拼回原形。西西里岛的案例,是通过组合比较多个位置的成段的DNA“密码串”完成了识别。

几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并在“密码书”中反复出现,就叫做“密码串”(正式名称是重复序列,如下图的AATG)。这些不断重复的“密码串”大约占整本“密码书”的20%~30%。短串联重复序列(STRs)则是“密码串”中比较短的类型,一般由2~7个字母组成一个“小密码串”,“小密码串”重复10~60次串联成一个“大密码串”。

这样的“大密码串”在整本“DNA密码书”中,大概有5万~10万个。根据我国《人类DNA荧光标记STR分型结果的分析及应用》标准,检测13个或以上不同位置的“大密码串”重复数量的差异,便足以进行个人识别。

这一串重复的AATG叫“短串联重复序列”,张三重复7次,李四重复8次,重复次数是两人之间的区别|作者供图这一串重复的AATG叫“短串联重复序列”,张三重复7次,李四重复8次,重复次数是两人之间的区别|作者供图

碎成小段,用“一字之差”断真凶

但“密码串”的检测对于DNA长度有一定要求,如果血液经过蚊子消化,“密码串”被截断,就无法对重复次数进行计数。这个时候,DN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所谓SNPs,就是“DNA密码书”某个位置上的一个字母被其他字母替换、丢失,或者在旁边插入了其他字母,简单地说,就是“一字之差”。

同样的一段序列,张三第3个字母是T,李四是C,王五第3个字母丢失了,蔡六在第三个字母旁多了一个字母,这种现象叫“单核苷酸多态性”|作者供图同样的一段序列,张三第3个字母是T,李四是C,王五第3个字母丢失了,蔡六在第三个字母旁多了一个字母,这种现象叫“单核苷酸多态性”|作者供图

对比起“密码串”,“一字之差”在人体的“DNA密码书”中分布更广泛,而且因为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别,可以利用更短的DNA片段进行检测,更适合用于被蚊子消化过的血液中。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也发现,蚊子血的“一字之差”比“密码串”更容易被检测到。蚊子消化血液48小时后,仍可检测出70%以上的“一字之差”,而“密码串”只剩不到50%。

但由于“一字之差”的区分度比较差,所以在分辨混合多人血液的蚊子血时,“密码串”的识别能力更强[2]。作者认为这两种检测方法均可应用在犯罪现场,帮助刑侦人员获得嫌疑人的信息。

从过去连指纹都不懂得采集,到现在利用蚊子血协助破案。科学发展除了使人类文明更进一步,也使我们离真相更近一步。蚊子:知道什么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了吗?

相关文章

  •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程序发现:遗传分子超百万种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程序发现:遗传分子超百万种 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的《化学信息与建模》杂志上。,DNA和RNA都是储存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使所有已知生命成为可能,但现在,数百万种其他化学物质被发现也具有同样功能。,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计算机程序,用以生成核酸样分子的化学式。

    2024-03-22 09:16
  • 科学家发现新的演化模式:通过DNA表面的分子

    科学家发现新的演化模式:通过DNA表面的分子 然而,当有报道称,这种真菌的基因物质可被甲基修饰时,研究小组感到十分惊讶。,从理论上讲,即使是单独工作,这种维持酶也可以使DNA的甲基化无限期地存在——如果每次都能产生一个完美拷贝的话。,研究小组估计,在大约7500代的时间里,全部甲基都会消失,使得维持酶无法再进行复制。

    2024-03-22 08:43
  • Y染色体父系遗传标记检测是什么技术?

    Y染色体父系遗传标记检测是什么技术?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北京科技报时隔28年南医大命案告破,警方透露亲属DNA-Y染色体比对是破案关键。,不过DNA-Y染色体检验有父系遗传特点,因而可帮助警方发现案犯所在的家族,进而缩小排查范围。,与之相似,“白银案”中警方曾几次进行排查,收集当地指纹和DNA信息,累计人数16万,但案件仍然没有结果。

    2024-03-22 08:38
  • 重大发现!科学家观察到一种全新的DNA损伤修复方式

    重大发现!科学家观察到一种全新的DNA损伤修复方式 (如下图所示)注意看那两把大剪刀显然,FA通路用粗暴的方式帮DNA解了围,随后细胞还会启动其他机制去修复被剪断的DNA。,有研究表明,顺铂诱导的DNA交联损伤,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修复[5]。,(如下图所示)很显然,这个新的修复机制无需切断DNA,比FA通路安全多了。

    2024-03-22 08:34
  • 科学家破译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因素

    科学家破译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因素 来源:学术经纬《自然》子刊NatureMicrobiology今天在线刊登了一篇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研究论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目前至少有2.57亿人为HBV携带者,在东南亚地区疾病负担尤其严重。,针对其中一种核心成分DNA聚合酶δ,研究人员采用抑制剂aphidicolin进行处理,阻止了cccDNA的形成。

    2024-03-22 08:31
  • 争议研究:“不可能保存至今”的恐龙DNA被找到了?

    争议研究:“不可能保存至今”的恐龙DNA被找到了? 古生物学家曾经也面临过这个问题:1993年,在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Park)上映时,一些研究表示发现了中生代时期的DNA。,虽然在那之后,古生物遗传学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多个实验室能重复得到一致的结果,依然十分重要。,“这些都是非常难的问题,”Bailleul说,“但如果我们不断地尝试,将有希望找到大多数答案。

    2024-03-22 08:10
  • 古人类DNA对现代人影响很小

    古人类DNA对现代人影响很小 但这项在冰岛人身上寻找古代DNA的新研究,对上述许多说法提出了挑战。,与之前大多数研究不同,他们检测了整个基因组,这使其能够评估现代人类基因是否也在影响性状。,研究人员4月22日在《自然》上报道说,只有5个性状受到了古老DNA的显著影响。

    2024-03-22 08:06
  • 当我们讨论遗传时,可能误解了什么?

    当我们讨论遗传时,可能误解了什么? 谁说过存在“看电视基因”?我们当然可以随意打开或关闭电视,但是这个动作对不同人心情的影响有差别。,先天(遗传)影响并不是像木偶剧或者皮影戏演员那样操纵着我们,它只是一种概率性的倾向而已。,DNA差异并不是全部,但是在塑造我们的稳定心理特征方面,它比其他所有因素加起来都更重要。

    2024-03-22 08:02
  • 环状DNA测序工具面世 有望促进农业和癌症等领域研究

    环状DNA测序工具面世 有望促进农业和癌症等领域研究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14日报道,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工具,可对环状DNA进行测序,这将为科学家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数据,有望促进针对病毒、农业甚至癌症的研究。,我们的方法能对这些分子进行完整测序,并为我们和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一种新工具,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在细胞中的实际作用。,”梅塔指出,新工具可能对农业科学家特别有用,因为许多农作物感染的病毒都拥

    2024-03-22 07:57
  • 地球首个生命或由RNA和DNA混合而成

    地球首个生命或由RNA和DNA混合而成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关键组成部分可由相同原料制成。这表明,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生物或许并非由纯RNA或DNA组成,而由这两者混合而成。DNA和RNA对生命至关重要,它们是携带基因的分子,这些基因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尽管某些病毒使用RNA,但大多数生物的基因都由DNA构成。许多研

    2024-03-22 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