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研究破解早白垩世鸟类繁殖系统之谜

2024-03-22 07:20
admin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生物通讯》在线发表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这是该团队继2013年在《自然》发表论文之后,对早白垩世鸟类标本研究取得的又一进展。

从恐龙到鸟的演化涉及一系列关键特征的改变,生殖器官就是其中之一。例如,雌性恐龙体内和现在的爬行类动物相似,仍保存两侧的卵巢及输卵管,但绝大多数现生鸟类的雌鸟仅保留了左侧的卵巢及输卵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鸟类丢失了一侧的输卵管呢?

2013年,周忠和团队在白垩世的热河鸟类以及反鸟类中,发现早期鸟类显然已经只保留一个有效的卵巢和一条输卵管(身体左侧),进而推测身体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的退化消失可能发生在恐龙向鸟类过渡的阶段,很可能与适应飞行需要的体重减少有关。这项研究弥补了“从恐龙到鸟”的缺失一环,然而论文发表后,部分学者在质疑软组织能否保存如此长时间的同时,猜测卵泡化石实际上是胃部内未被消化殆尽的植物种子。

该团队AlidaBailleul、李志恒、邹晶梅等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CT、能量色散X射线谱、传统的骨组织切片染色等技术手段,对“疑似”卵泡和现生标本作了对比研究。

新研究不但进一步确认了这是卵巢滤泡化石,更展现出该组织的高分辨细节特征,包括可收缩的肌肉、血管化的组织,这些都和现生的鸟类正在形成的蛋黄周边的组织相似;而平滑肌纤维、胶原蛋白纤维、血管等软组织的发现都和早期研究论文中提出的假设吻合,与食入种子的假设不符。

该研究还发现,反鸟虽然也有一个功能性的卵巢和输卵管,但是它们卵泡发育速率相对于现代鸟类要慢,这和古鸟类较低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关。

相关文章

  • 新发现!中外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大体型古鸟类

    新发现!中外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大体型古鸟类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2日消息,2月10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称,他们在缅甸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一只比以往标本都大的反鸟类翅膀,对学者理解白垩纪反鸟类体型和翅膀上的羽毛外观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瑞安·麦凯勒教授(RyanC。,复原图(绘图刘毅)复原图(绘图刘毅)总的来说,该标本从尺寸和羽毛颜色都和其他缅北琥珀反鸟类标本有显著区别

    2024-03-22 08:45
  • 像蜂鸟一样!中外科学家在琥珀里发现世界最小恐龙

    像蜂鸟一样!中外科学家在琥珀里发现世界最小恐龙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外籍研究员邹晶梅(JingmaiK。,学者们没有找到特定的头骨特征来将眼齿鸟确切归入鸟类、非鸟恐龙,或其他主龙类。,该标本属于云南腾冲琥珀阁博物馆以及缅甸仰光分馆,为馆长陈光先生与家人宽娅女士在2016年从缅北矿区征集而来。

    2024-03-22 08:31
  • 牙齿的秘密揭示鸟类如何躲过大灭绝

    牙齿的秘密揭示鸟类如何躲过大灭绝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北京4月26日电(记者陆成宽)鸟类如何躲过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中科院古脊椎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对与鸟类亲缘关系最接近的非鸟类恐龙至古鸟类的牙齿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揭示鸟类与恐龙之间食性的差异很可能是其幸存至今的关键。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BMC进化生物学》上。6500万年前,陨石撞击地球和火山爆发导致地球终年不见天日,依赖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失去食

    2024-03-22 08:08
  • 为什么在毁灭性灾难后,有的物种能东山再起?

    为什么在毁灭性灾难后,有的物种能东山再起? 来源:原理六千六百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让世界瞬间陷入黑暗之中,恐龙以及当时90%以上的物种因其而死。,在这场灾难中,有的种群彻底消失了,比如恐龙、翼龙、蛇颈龙和菊石类动物,它们永远无法再恢复。,飞行能力让鸟类、蝙蝠、蝴蝶和蚂蚁得以开辟更多新的栖息地,变得更加多样。

    2024-03-22 07:26
  • 鸟儿会飞前,它们的祖先尽力了

    鸟儿会飞前,它们的祖先尽力了 纽约自然博物馆,一处存放标本的仓库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副研究员裴睿正在观察一份兽脚类恐龙化石。他观察得很细致,用上了各式各样的测量工具,甚至会记录某种恐龙每只脚脚趾的摆放顺序。这些详尽的记录,有助于人们理解鸟类的近亲祖先怎样进化出飞行能力。8月初,相关成果在《当代生物学》发表,裴睿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先前的研究认为,只有少数鸟类的近亲祖先有近似飞行的动作,但事实

    2024-03-22 07:10
  • 孔子鸟是什么鸟呀,发现史2008之郑氏始孔子鸟

    孔子鸟是什么鸟呀,发现史2008之郑氏始孔子鸟 随后《新科学家》、《泰晤士报》、美国《国家地理》等国外多家媒体对此研究进行了报道。,郑氏始孔子鸟化石保存完好,像许多史前生物标本一样,它也分为正反面两件,互为映照。,这只小鸟的特别之处在于胸骨由左右两片骨板愈合为一个扁平的整体;上臂骨(肱骨)近端上缘由比较扁平变得逐渐膨大;肩胛骨近端已有突起,但发育还不完全;尾综骨愈合不彻底,具有原始特征;前后肢末端有着钩曲的爪子。

    2024-03-21 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