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不确定的未来:人类会因小天体的撞击而灭亡吗?

2024-03-22 07:20
admin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作者:保罗·帕森斯

当前的“天体警察”,美国波士顿史密森天体物理天文台的小行星中心(MPC),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发现和跟踪尽可能多的小行星,特别是近地天体(NEO)。MPC负责协调美国四大研究中心的大约30名天文学家和大约200名业余爱好者的原始观测数据,并将这些观测数据与捷克共和国两个天文台的后续观测结果相结合。

巨大的潜在威胁

借助可以发现移动光点的特殊设备,以及处理这些观测结果的计算机,MPC的进展可谓惊人。根据每日更新的记录,MPC共计追踪大约25000颗轨道已知的小行星和30000个轨道尚不完全清楚的小行星,另有10000次目击等待分析。有待分析的数字还在以每年增加30000次的速度急剧攀升。该中心每天收到1000个天体运行轨道的报告,其中有50%可能是新发现的小天体。在1999年创纪录的一个月里,他们宣布发现了大约5000个新天体目标。鉴于地球终将再次成为被撞击的目标,MPC及其相关团队决心查找出和跟踪那些可能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特别是2000颗直径超过1千米的近地天体。

正在接近地球的爱神小行星。这颗直径20千米大小的小行星目前对地球并不构成威胁,但在遥远的未来可能具有一定的威胁性。正在接近地球的爱神小行星。这颗直径20千米大小的小行星目前对地球并不构成威胁,但在遥远的未来可能具有一定的威胁性。

与当前的任务相比,现已取得的成果并不算什么。MPC的目标是记录所有直径大于50米的近地天体,它们有可能在下一个世纪成为地球的威胁。据MPC副主任加雷斯·威廉姆斯(GarethWilliams)估计,直径为100米或更大的近地天体有32万颗,50米或更大的有100万颗。这是一项需要20~25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即便如此,一个直径为10米的近地天体仍然能够产生一定的威胁,造成重大损害,而这样的小天体估计有1.5亿颗。

近地天体只占稳定轨道小天体的一小部分,MPC更进一步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记录这些目标。有多少小行星需要记录?MPC假定近地天体只占小行星总数的0.001%,那么直径为50米或更大的小天体数量将是30亿。最早一批“天体警察”会被这个数字所震惊。

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山的火山爆发污染物在数天之内(上图)和两个月内(下图)的蔓延情况。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山的火山爆发污染物在数天之内(上图)和两个月内(下图)的蔓延情况。

地球受到撞击在所难免?

从长远来看,地球在未来受到撞击在所难免,但具体的撞击时间却完全无法预知。目前,没有已知的天体被确认将与地球发生碰撞。天文学家在未来几年所能做的就是收集信息,对小天体过去的轨道进行计算,以便建立统计分析。根据目前的估计,一次像袭击西伯利亚通古斯这样大规模的撞击可能一个世纪会发生一次,而被直径为1.6千米左右的小天体撞击每隔几十万年可能发生一次。根据二叠纪和白垩世发生的大灭绝,每隔1.5亿年左右可能会有一颗直径10千米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但是即使是一颗直径仅为350米大小的小行星的轻微撞击,释放的能量也将超过世界上所有的核武器。

相关风险可以用安全指标来评估量化。美国国会1992年的报告称,直径为1.6千米的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有可能导致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死亡,产生的大气尘埃可能比1991年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释放的烟尘多近1000倍。那次火山爆发使地球变冷的时间持续了一年之久。如果类似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每50万年就发生一次,那么每年每个人面临的风险概率就是二百万分之一。按人的人均寿命来计算,地球上的人类将有两万五千分之一的可能死于小行星撞击。相比之下,美国人在飞机失事中死亡的概率为两万分之一,因龙卷风致死的概率为六万分之一。

灾难片中的画面,会成真吗?|Pixabay灾难片中的画面,会成真吗?|Pixabay

如何用确凿的事实来解释统计数据,是天文学家和越来越多的决策者现在面临的问题。天文学家对金牛座流星雨有极大的兴趣,该流星雨每年6月28日都会如约到达(由于发生在白天,它称不上壮观)。这些尘埃与恩克彗星位于相同的轨道上。在太阳系范围内,它们以很小的日心距离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但是,恩克彗星的轨道上不仅仅存在尘埃,还有10颗小行星。已经有一位天文学家——英澳天文台的邓肯·斯蒂尔(DuncanSteel)提出,这些尘埃、小行星和彗星源于一颗大约在20000年前进入了内太阳系的较大的天体。相对于其他同事,斯蒂尔认为大撞击的概率可能会高得多——西伯利亚级别的撞击每隔50年发生一次,而每隔10万年就有一颗直径1.6千米大小的天体撞击地球。

政府官员们现在不仅要处理天文学家提出的证据和事实,还要回应公众对地球遭受小天体撞击日益不安的情绪。美国众议院于1990年首次对此表达了关注,并指示美国宇航局加大探测计划和力度。在没有立即发生威胁的情况下,官员们仍然面临着一个问题。毕竟,如果有人在1993年提出:“21个天体在明年撞击木星的可能性有多大?”答案会是:“数百万分之一。”然而不到一年,撞击就真的发生了。用邓肯·斯蒂尔的话说:“在目前无知的状态下,概率推导是不适用的。”

我们为此该做些什么?

我们为此该做些什么?到目前为止,官方还没有提出正式的计划,因为危机总是一闪即逝。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被越来越多地观测,人们对其轨道加以演算,并发布世界末日的警告,但最终事实往往表明危险根本不存在。

美国太空监测计划的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凯特峰,它为更广泛的国际太空防护项目铺垫了道路。美国太空监测计划的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凯特峰,它为更广泛的国际太空防护项目铺垫了道路。

类似的事件在2000年底发生过一次。夏威夷的研究人员在近地轨道上发现了一颗直径30~70米大小的天体。意大利天文学家安德雷·米拉尼(AndreaMilani)认为这个小天体可能在2030年撞击地球。美国宇航局将撞击的概率确定为五百分之一,因此这颗被命名为2000SG344的天体,成为第一个由最新通过的都灵撞击危险标准进行评估的小天体(见第82页)。2000年11月3日,国际天文协会向公众公开了这一信息,尽管人们仍不知道该天体是什么性质。也许,它只是一块类似于阿波罗探月火箭第四级的太空垃圾,其表面的高反射率让它看起来更大些。如果事实确实如此,那么它完全不会构成威胁。此外,对它的轨道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个小天体飞越地球时与地球的距离不会小于420万千米,即地球到月球之间距离的11倍。于是,2000SG344不再吸引人们的视线,从都灵风险评估标准中被移除了。

美国太空监测计划和国际太空防护项目合作,共同追踪未来可能威胁地球的数百万个天体。美国太空监测计划和国际太空防护项目合作,共同追踪未来可能威胁地球的数百万个天体。

不过,潜在的威胁并没有消除。1994年,作为美国太空监测计划的一部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斯图尔特天文台的詹姆斯·斯科蒂(JamesScotti)记录了一颗小行星以距地球105000千米的距离掠过地球。从长远来看(短期来看也是如此),天文学研究和统计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应急计划得以制定,危机处理委员会随之设立,人类在这一领域不断投入经费。除非在未来10年出现大的撞击,我们这支“智人”似乎将进入一个进化的新时代。地球现在有了自卫的手段,正如好莱坞电影展现的那样,人类已经有了一种以火箭、制导系统和炸药相结合的技术,可以炸裂小行星或引导其偏离原定的破坏性轨道。根据亚利桑那州大学的汤姆·盖尔斯(TomGahrels)的说法,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个世纪的发展以抵御任何强烈的撞击,“到那个时候,在小行星附近制造一场适度的化学爆炸就足以使其偏离原有轨道。”

如今,人类第一次在曾灭绝过无数先辈的灾难前有了保障自身生存的能力。创造出人类在其中进化、生存世界的天体们同样具有摧毁我们的力量,不过它们也推动了人类进行相关的研究。我们应该会有好的运气,我们可以生存下去。

相关文章

  • 银河系中央黑洞或能推动新型恒星诞生

    银河系中央黑洞或能推动新型恒星诞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就像大多数大型星系一样,银河系也靠位于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所维系。,这些奇异的天体究竟只是气体、还是恒星呢?该研究作者指出,可能两者皆而有之。,”在这次近距离接触后的几年间,随着G2逐渐远离黑洞,形状又变得规整紧凑起来。

    2024-03-22 08:41
  • 闯入太阳系,TA是来为我们揭秘天体与生命起源的?

    闯入太阳系,TA是来为我们揭秘天体与生命起源的? 2017年10月,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闯入太阳系的系外小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其命名为“奥陌陌”(1I/‘Oumuamua)。,然而在对奥陌陌轨道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后发现,只有引入一个相当大的非引力项才能使其轨迹得到合理解释。,同时,热力学分析显示,一些升华温度较高的可挥发性物质(如水冰等)能够在地下数十厘米处保存完好。

    2024-03-22 08:14
  • 隐秘的“第九行星”可能并非行星:五年内或见分晓

    隐秘的“第九行星”可能并非行星:五年内或见分晓 天文学家对海王星以外的这片黑暗区域进行扫描观测,设法捕捉到了一些微光。,其他研究人员则另辟蹊径,认为这个神秘天体可能是一个垒球大小的黑洞。,开发并建设基础发射设施预计至少需要5亿美元,而必要的激光和材料技术目前还不存在。

    2024-03-22 07:58
  •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类新的宇宙爆炸现象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类新的宇宙爆炸现象 2018年6月,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了一个具有惊人特征和行为的宇宙爆炸。,由于该天体与超新星爆炸具有一些共同的属性,但在一些关键特征上又有所不同,因此“奶牛”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并被广泛研究。,科学家们确定,“快速蓝色光学瞬态”具有其他类型爆炸中看到的所谓“引擎”,但它被厚厚的物质包裹着,很可能是恒星在爆炸前脱落的。

    2024-03-22 07:52
  • 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之谜:它真的存在吗?

    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之谜:它真的存在吗?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8日消息,过去几年来,关于太阳系最外层区域存在一颗新行星(而且体积很大!)的可能性令科学家和公众都十分好奇。,2003年,天文学家发现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奇特的极端海王星外天体——塞德娜(Sedna)。,当然,这也在情理之中:如果第九大行星存在,它的体积会很小(相对而言),而且非常遥远,很难被发现。

    2024-03-22 07:42
  • 科学家观测到中子星与黑洞碰撞产生的引力波

    科学家观测到中子星与黑洞碰撞产生的引力波 当超大质量天体扭曲周围时空并在宇宙释放涟漪时,会形成引力波。,研究报告合著作者、美国西北大学引力波天文学家克里斯多夫·贝里(ChristopherBerry)说:“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事情,它将真实改变我们对黑洞和中子星形成的理解,在我们能够获得更多观测结果之前,这仍是一个谜团,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提供更多线索。,如果这个质量差距比之前假设的小得多,或者根本不存在,那么就需要对这些模型进行调整。

    2024-03-22 07:39
  • 科学家编制天体目录:寻找外星人最可能的藏身之所

    科学家编制天体目录:寻找外星人最可能的藏身之所 或许有一天,我们在补充这个目录时,会加入一些外星人丢到太空里的东西。,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可以开始回答这个问题了,”他说,“甚至有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些东西虽然不确定它们是否‘聪明’,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同样有趣。,因此,如果我们想发现一个正处于建造过程中的星系,或者他们在覆盖整个星系之前停了下来,那就有可能在星系中产生空洞,”莱基说,“这或许并不是NGC247所发生的事情——我们期望阳光会将戴森球

    2024-03-22 07:38
  • 气态巨行星“内心”首次发现

    气态巨行星“内心”首次发现 研究人员称,诸如木星和土星等气态巨行星被称为“类木行星”,在这些行星上,浓厚的氢气和氦气包裹着一个固体内核,但以前从未有人看见这些固体内核,最新天体据信是一颗气态巨行星浓厚大气层被剥夺后留下的固体内核。,鉴于TOI849b与母恒星的距离非常近,因此其公转周期仅18个小时,表面温度高达1527℃。,这表明,这颗行星经历了非同寻常的演变历程,这暗示着它很有可能失去了大气层,不过,我们需要更多观测才能最

    2024-03-22 07:35
  • 搜寻第九行星:潜伏在太阳系最远端的是一个黑洞?

    搜寻第九行星:潜伏在太阳系最远端的是一个黑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认为一颗比地球更大的行星可能潜伏在太阳系边缘,目前最新一架望远镜将证实他们的信念,并能改变太阳系科学探索。你可能会想,如果你发现首个证据,证实一颗比地球更大的行星潜伏在太阳系最远端,此前却一直未发现,这将是一个重大历史时刻,你将成为太空探索的领军人物。但对于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斯科特·谢泼德而言,这是一件安静得多的事情,并不是一个突然

    2024-03-22 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