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人体内有那么多微生物,它们对癌症的发生和治疗有哪些影响?

2024-03-22 07:21
admin

来源:学术经纬

人体微生物组与我们共同进化、共同生存,也与我们的健康有着复杂联系。比如我们常说的肠道菌群,其多样性和构成情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特的健康相关特征。而放眼消化道以外,人体不同组织内的微生物与癌症的关联,近年来也得到了更多探索。《柳叶刀-肿瘤学》7月刊上的一篇文章就针对这个有趣的主题,简要盘点了当前研究进展。

预测免疫疗法的疗效

随着免疫疗法,尤其是抗PD-1/PD-L1、抗CTLA-4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如火如荼的发展,人们也观察到一个现象:这些创新疗法为癌症治疗带来了变革,但只有部分患者对免疫疗法有反应。为了识别有潜力从中获益的患者,对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发现,肠道微生物是潜在线索之一。

越来越多研究数据显示,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特征与接受免疫疗法后的疗效反应或毒副作用反应相关。2018年,“肠道菌群与癌症”曾荣登《科学》(Science)封面。

其中的一项研究来自MD安德森癌症中心团队,在接受抗PD-1免疫疗法的黑色素瘤患者中,对治疗有反应者和无反应者在肠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和构成上有着显著差异。有反应者的粪便微生物组样本中,Ruminococcaceae科细菌的丰度更高、体内的合成代谢通路更为丰富,系统免疫力与抗肿瘤免疫力也更强。

更值得关注的是,肠道微生物组与治疗反应的这种关联是有望被调节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团队在2019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带来的另一项研究也显示,通过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日常饮食也可能会影响抗PD-1疗法的效果。而服用益生菌补充剂或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其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则比较差,尤其是益生菌可能会间接影响治疗效果。

不过,现有研究对肠道菌群的DNA测序大多限于“属”的水平,限制了进一步探索特定细菌菌株与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的关联。为了提供在分类学上更为精细的数据,英国Microbiotica公司、英国癌症研究中心和剑桥大学医院NHS信托基金会在今年6月启动合作,计划通过两项大型试验开展癌症微生物组研究,旨在鉴定出有益免疫疗法效果的微生物组并开发微生物组疗法作为伴随治疗。其中一项名为MITRE的试验计划在英国招募1800名黑色素瘤、肺癌和肾癌患者。

对常见化疗的效果可能也有影响

除了免疫疗法,新兴证据表明,患者对传统化疗的反应也可能受到肠道菌群和饮食相互作用的调节。

今年5月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的一项动物实验显示,在线虫中,饮食成分胸苷和丝氨酸可以通过微生物代谢机制而增强氟尿嘧啶类药物的毒性反应。其中,大肠杆菌对叶酸的代谢是影响药物毒性的关键因素。在消化道癌症的治疗中,氟尿嘧啶是化疗方案的主要组成。

虽然相较于哺乳动物实验,线虫是比较简单的实验模型,但所观察到的微生物、饮食和宿主与治疗药物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提示了实际在人类患者中,微生物组参与的疗效影响可能更为复杂。

肿瘤中也有微生物生长

同时,科学家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同样生长在人体内的肿瘤,本身也可能是微生物的宿主。

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院(WeizmannInstituteofScience)团队前不久在《科学》(Science)发表的研究,对7种癌症共1526份人类肿瘤或临近组织样本的微生物组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每种肿瘤类型的样本都有独特的微生物组构成,其中乳腺癌中的微生物组成尤为丰富,每个乳腺肿瘤样本平均有16.4种细菌,而其他6种肿瘤单个样本中细菌则少于9种。研究团队观察到,这些细菌大多存在于细胞内部,包括癌细胞和免疫细胞。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细菌或其潜在功能,与肿瘤类型、患者吸烟状况以及对免疫疗法的反应都有所关联。比如,在任何特定类型肿瘤中,单个肿瘤样本中的菌群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再比如,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样本似乎富含能够降解卷烟化学物质的细菌。

对此,澳大利亚OliviaNewton-John癌症研究所AndreasBehren博士认为,“这项研究证明了,关于细菌在肿瘤中的潜在作用,以及细菌如何影响肿瘤微环境,我们仍有许多有待了解。这项研究也启发了我们探索先天免疫与癌症免疫的关联。”

将微生物组作为改善人类健康的治疗手段,是诸多研究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感染、炎症性疾病乃至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探索的成果。期待在癌症领域,在这些洞见的推动下,微生物组的功能也能得到更深入的理解,早日为癌症诊疗带来全新策略。

相关文章

  • 特殊微生物将陨石当美味 人类可能有“外星血统”?

    特殊微生物将陨石当美味 人类可能有“外星血统”?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些专家认为地球人类源自外星生命,事实上,这是一个严肃的科研课题,该观点也被称为“有生源假设”,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并非起源于地球,而是源自坠落在地面陨石上的外星微生物。,研究报告作者、维也纳大学天体生物学家观察研究了一种叫做“嗜热金属球菌(Metallosphaerasedula)”的特殊微生物,它们喜欢以金属为食,由于陨石上充满了该微生物渴望

    2024-03-22 09:03
  • 你能从别人那里“传染”癌症或肥胖症吗?

    你能从别人那里“传染”癌症或肥胖症吗? 但如今有了疫苗和抗生素,现代人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这些疾病,以及其它各式各样的传染病。,那么,非传染病是否会通过这些微生物群实现人际传播呢?一些科学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一旦科学家弄清了非传染病是否会进行人际传播、以及它们的传播方式,就可以研制出相应疗法,“纠正”致病微生物群。

    2024-03-22 08:38
  • 人工智能“验血”,全新角度检测癌症

    人工智能“验血”,全新角度检测癌症 来源:学术经纬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天上线了一项有关癌症诊断的重要研究。,世界上几乎各个角落都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人体内也不例外。,就以微生物最丰富的部位肠道为例,学术经纬在过去也和读者朋友们介绍过多项研究,有些肠道细菌可能引发结直肠癌,还可能通过免疫系统影响肝癌的发生、诱发白血病,等等。

    2024-03-22 08:30
  • 人体温度降低 难道还是微生物的锅?

    人体温度降低 难道还是微生物的锅? 有科学家认为,随着卫生、医疗和饮食条件的改善,现代人不会像过去一样,容易染上各种炎症疾病,自然也不用为了杀灭病原体而提高体温。,只使用5天环丙沙星就可以严重破坏肠道菌群,杀死大量细菌,而要想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则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还不一定能完全恢复。,2009年,首次证明,成人还保留了一点棕色脂肪,尤其在颈部、锁骨、肾脏和脊髓等部位,只是并不太活跃,当身体变冷时就会被激活。

    2024-03-22 08:28
  • 那些影响我们基因的微生物

    那些影响我们基因的微生物 meta-mass-shift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无菌或SPF小鼠中消化道不同区段已知质量差异的光谱计数图2。,肠道微生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的癌变发展过程相关。,以上两篇研究表明,微生物既能够影响人类基因的表达也可能造成基因突变。

    2024-03-22 08:23
  • 地球疫情暴发 逃到太空就真的安全了?

    地球疫情暴发 逃到太空就真的安全了? 来源:科技日报一些在地球上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微生物,在太空中可能就会转变为致病微生物,对宇航员的安全造成威胁。新冠病毒从3月初在全球开始暴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6日16时,全球新冠死亡病例达到67594例。随着病毒的蔓延,有网友表示,现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恐怕就剩下国际空间站了。在一般人看来,国际空间站似乎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净土,是人类处于太空中的一个“世外桃源”。然而真的

    2024-03-22 08:17
  • 《自然》:节食的时候肠菌竟会帮忙!

    《自然》:节食的时候肠菌竟会帮忙! 不过也有人比较特殊,他们吃掉的东西没有按照正常比例被吸收,很多营养成分流失了。,这个答案好像并不令人感到惊讶?但实际上,科学家们一直都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这一点。,图片来源:pixabay.com图片来源:pixabay.com众所周知,我们吃的食物会在肠道中被消化,转化为能量,进入人体循环,但通常利用度无法达到100%,一些能量会流失,随着粪便一起排出体外。

    2024-03-22 08:11
  • 太空中的微生物:空间站如何保持清洁?

    太空中的微生物:空间站如何保持清洁? “我们必须确保宇航员在离开和返回时,不会留下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拉瑟尔表示,“因为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当人类在下一个十年重返月球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希望找回其中一些袋子,以发现是否仍有微生物存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将标志着我们在了解人类微生物群系方面又迈出了一小步。

    2024-03-22 08:04
  • 俄提出在火星上寻找生命新方法

    俄提出在火星上寻找生命新方法 来源:科技日报莫斯科大学斯科别利岑核物理科研所所长、太空研究国际委员会副主席米哈伊尔·帕纳修克称,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在火星和太阳系其他天体上寻找生命的新方法——利用从航天器或着陆站对其表面进行激光扫描从而做出判断。,莫斯科大学斯科别利岑核物理科研所、物理和生物系、别洛泽尔斯基理化生物学研究所参与了这一方法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是在俄罗斯“回旋镖”航天器科学设备研发框架内实施的,该航天器将用于探索火

    2024-03-22 07:47
  • 肿瘤内细菌来路不明,是“敌”是“友”更说不清

    肿瘤内细菌来路不明,是“敌”是“友”更说不清 “虽说100多年前人们已在肿瘤里检测出了细菌,但真正系统深入地研究还不到十年,是非常新的一个领域。,当病理因素导致肠道渗透性增强,肠道内的微生物就会趁机进入肝脏和肠系淋巴,若肝脏和肠系淋巴免疫失调,微生物就会扩散进周身循环系统,从而侵入其他器官。,此外,当机体稳态失衡时,共生菌中往日被抑制的病原菌就有可能大量繁殖。

    2024-03-22 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