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中外团队开发血检早筛癌症方法:样本显示可早4年发现

2024-03-22 07:26
admin

近年来,血浆中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tumorDNA,ctDNA)已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癌症生物标志物,即所谓的“液体活检”。ctDNA已被证明在癌症的非侵入性检测、晚期癌症的个体化治疗,以及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监测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然而,目前的检测研究主要集中于检测已经被诊断出癌症的患者,其提前检测的潜力有多大?北京时间7月21日晚间,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在表发表了一项研究,来自复旦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鹍远基因(上海)等团队的研究人员报告:一种非侵入性的血检作为一种潜在的工具,或能在常规诊断前4年对5种常见的癌症做出早期检测。

该研究题为“Non-invasiveearlydetectionofcancerfouryearsbeforeconventionaldiagnosisusingabloodtest”,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终身教授叶为民,鹍远基因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高远副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生物工程系教授、鹍远基因联合创始人张鹍,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生物工程系博士后和副研究员、鹍远基因联合创始人兼CTO刘蕊,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金力院士。

论文中提到的5种常见为癌症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肺癌和肝癌。美国每年死于这5种癌症的患者有261530人,中国每年死于这5种癌症的患者有210万人,早期发现可以大大减少这些疾病造成的死亡。

研究团队提到,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癌症,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就会大大提高,因为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或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有数据显示,早期癌症的平均5年生存率为91%,晚期的平均5年生存率则降为26%。但是,目前只有少数几种癌症有数量有限的筛查检测,包括结肠镜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X线乳腺摄影检查和宫颈细胞学。

张鹍等人提到,虽然ctDNA有早期诊断的潜力,但目前仍有一些障碍。例如,血浆中肿瘤DNA的数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早期阶段,这可能会影响灵敏性。此外,典型的ctDNA突变筛选方法容易出错,导致特异性降低,而癌症的突变本质也意味着要筛选大量可能的突变,以获得一致的生物标记。

研究团队提到,一项有效的筛查检测必须在纵向研究中证明早于常规诊断几年即能发现无症状癌症。在论文中他们展示了在江苏泰州进行的一项纵向研究(TZL)中,123115名健康受试者提供了血浆样本并长期保存,随后监测癌症发生情况。这些受试者年龄在25-90岁,血浆样本采集于2007年-2014年。

截至2017年底,575名诊断前(pre-diagnosis)患者(起初表现为无症状)在4年内被诊断出上述5种常见癌症中的一种。研究团队对上述575名患者中的191例患者进一步分析,分析样本还包括223名癌症确诊患者的血浆样本,以及414份健康样本。

研究证明,针对5种常见类型癌症确诊患者,对癌症确诊患者(Post-diagnosis),PanSeer检测的总体灵敏性为88%(95%置信区间:80-93%),特异性为96%(95%置信区间:93-98%);对无症状受试者来说,PanSeer检测灵敏性为95%(95%置信区间:89-98%),未来还需纵向研究来证实这一结果。

研究团队认为,这些结果表明,一种非倾入性的检测可以在常规诊断前4年对5种常见的癌症做出早期检测。

另外,尽管PanSeer检测在血浆样本中显示了对癌症检测的高灵敏度,但研究团队观察到一些基因组位点在癌症组织和癌症血浆样本之间并没有显示一致的甲基化变化。虽然这可能是由于组织和血浆甲基化的内在差异,但这些不一致可能表明存在未知的混杂因素。

因此,研究团队对PanSeer数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他们确定了277个基因组区域在组织和血浆中显示了一致的甲基化,当仅使用这277个基因组区域建模时,灵敏性和特异性仍然很高。这表明即使在更严格的设置下,PanSeer也能检测出早期癌症。

研究团队强调,PanSeer检测不太可能起预测作用,相反,它最有可能识别已经有癌变,但是在目前的常规检测方法下表现为无症状的患者。

他们在总结中表示,在未来,为了充分建立PanSeer的临床应用并充分验证癌症的诊断前检测结果,他们希望进行一项大规模的健康个体前瞻性研究,以确定非侵入性癌症筛查是否可以以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降低癌症死亡率。

值得一提是,张鹍、高远等人在2014年7月于美国成立了鹍远集团,2015年1月注册成立了上海鹍远,致力于开发和推广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肿瘤诊断技术和产品,官网显示目前已完成A轮融资和A+轮融资。

相关文章

  • 对癌症的理解更进一步!最大规模癌症基因组研究公布

    对癌症的理解更进一步!最大规模癌症基因组研究公布 联盟报告称,平均而言,每个癌症基因组携带4-5个驱动突变,这为癌细胞提供了选择优势。,随着时间推移对同一个肿瘤的多个区域进行测序,是研究癌症演化的最有效方式;但研究人员也可以通过单次活检对演化过程进行重建——Gerstung等人5在第5篇论文中便采取了这一方法。,通过分析推断,联盟成功将十年里以观察为主的癌症测序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024-03-22 08:45
  • 13%的癌症来自“传染”,中国是重灾区!

    13%的癌症来自“传染”,中国是重灾区! 220万癌症患者啊,如果能够防范住这些传染性病因,意义有多大不言自明。,具体致病机制还没明确,就算它们是一类致癌物,也只能说“XX相关性癌症”。,至于这种现象,到底是和泡菜、刺身还是寿司有关,奇点糕也实在说不好……幽门螺杆菌目前还是没有疫苗的,抗生素治疗又可能对肠道微生物带来不良影响,对付起来也实在是有点头疼。

    2024-03-22 08:44
  • 《柳叶刀》子刊:少壮不减肥,老大易患癌!

    《柳叶刀》子刊:少壮不减肥,老大易患癌! 毕竟一旦肥胖了有多少坏处,十根手指都数不过来,而且有些坏处还不是靠管住嘴,迈开腿就能补回来的,很可能是影响深远,潜伏着准备随时发难的。,那么“一胖毁所有”,在肥胖青少年身上会不会应验呢?小时超重,大时就容易……小时超重,大时就容易……开展本次研究的以色列国防军医疗部门人员,调取了1967-2010年间,以色列青少年兵役登记时的体检信息,由于以色列几乎是全民兵役制度,这些信息就涵盖了全国绝大多数的青

    2024-03-22 08:31
  • 人工智能“验血”,全新角度检测癌症

    人工智能“验血”,全新角度检测癌症 来源:学术经纬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今天上线了一项有关癌症诊断的重要研究。,世界上几乎各个角落都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存在,人体内也不例外。,就以微生物最丰富的部位肠道为例,学术经纬在过去也和读者朋友们介绍过多项研究,有些肠道细菌可能引发结直肠癌,还可能通过免疫系统影响肝癌的发生、诱发白血病,等等。

    2024-03-22 08:30
  • 向左转,老年痴呆;向右转,癌症扩散?这个基因太神奇

    向左转,老年痴呆;向右转,癌症扩散?这个基因太神奇 研究人员敏锐地想到了一个问题:既然APOE有三个不同版本,它们对黑色素瘤会不会有不同的影响呢?于是,研究人员首先在小鼠上开展了一项实验。,进一步分析则发现,三种APOE在增强免疫应答中的表现有所不同。,“通常认为APOE4与寿命较短有关,原以为会抵消在癌症进展中的潜在好处,因此看到黑色素瘤患者中APOE4携带者的生存结果比APOE2更好,实在令人惊讶。

    2024-03-22 07:50
  • 神奇的抗癌明星有啥秘诀?科学家们在学术期刊上“吵”起来了

    神奇的抗癌明星有啥秘诀?科学家们在学术期刊上“吵”起来了 这家伙皮肤皱巴巴、长着突起的“龅牙”,眼睛小而无神,长相堪称奇异。,他们用改造过的病毒为载体,将致癌基因SV40LT和HRAS(G12V)引入细胞。,WalidKhaled教授说道:“如果我们能弄清楚这些动物的免疫系统有何特殊之处,如何保护它们不得癌症,那么我们或许能开发出帮助人类预防癌症的方法。

    2024-03-22 07:32
  • 5种常见癌症有望在更早期发现

    5种常见癌症有望在更早期发现 此次,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基于血液的癌症筛查测试方法,被命名为“PanSeer”。,研究团队对从605名无症状个体体内获得的血浆样本进行了分析,其中191人后来被诊断为癌症。,研究团队强调,“PanSeer”检测法并不是去预测以后会发展成癌症的患者。

    2024-03-22 07:26
  • 炎炎夏日,7月谣言榜火热出炉

    炎炎夏日,7月谣言榜火热出炉 来源:科技日报7月,天气炎热,暴雨频发,一波传言趁机来袭。近日,南方持续降雨导致水位上涨,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受灾,据此,有人表示,“今年是庚子年,更是白元年,地球引力场、磁场紊乱,太阳风、离子流更猛烈地扑向地球,所以灾害频发……”还有人认为,“全球气温不平稳,北极地区温度升高是导致我国南方暴雨不断的直接原因”。除了关于暴雨成因的传言,随着气温的升高,一篇《体格越好的人,越容易中暑!》的文章开始在朋友

    2024-03-22 07:21
  • 无创血检可提前4年发现癌症

    无创血检可提前4年发现癌症 日前,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和人类表型组研究院联合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成果称,团队开发的一种非侵入性血检——ctDNA甲基化多癌筛查技术PanSeer,有望在常规诊断前4年对5种常见的癌症作出早期检测。,“也就是说,该研究已能在严格意义上证明PanSeer技术较传统诊断方法能更早地发现癌症。,”该研究通讯作者、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和人类表型

    2024-03-22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