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伏天疫情也不消停,秋冬更要兴风作浪?

2024-03-22 07:27
admin

来源:返朴

2020年初,在一个流感高发的季节里,新型冠状病毒也大肆蔓延开来,直至遍布全球。自疫情起,人们就企盼着新冠肺炎能像流感一样,随着气温回升而逐渐消失,二月份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反复提及一个理论,说等到四月天气回暖,就能杀死新冠病毒。然而,时至今日,全美日增确诊人数已经超过了七万。

在2500多年前,人类就已发现,有许多传染病在特定的季节里更常见,例如流感往往高发于寒冷干燥的冬季。但疾病的季节性现象迄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曼彻斯特大学的时间生物学家AndrewLoudon说,这个问题非常难研究,这是因为要验证“疾病的季节性假设”,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在博士后期间只能做这一个实验,对职业生涯相当不利。更重要的是,这一领域充斥着各种混淆变量,研究者非常容易落入伪相关的陷阱。

2018年,哥伦比亚大学传染病生态学家MicaelaMartinez在PLOSPathogens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至少有68种传染性疾病是季节性的,但它们的流行周期并不同步,且因流行地区不同而异:

除了热带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高发于冬季,水痘高发于夏季。在美国,轮状病毒在西南部高发于每年十二月到一月,而在东北部则高发于四五月;生殖器疱疹一到春夏就席卷全境,破伤风则要等到盛夏;淋病进入夏秋季就开始作妖,百日咳从六月到十月发病率更高。在中国,梅毒在冬季更易传播,伤寒则在七月激增。在印度,丙肝(hepatitisC)在冬季最猖獗,而在埃及、中国和墨西哥,丙肝却肆虐于春夏。尼日利亚的几内亚线虫病、拉沙热和巴西的甲肝(hepatitisA)则与旱季有明显的关联。

下表是基于美国健康记录数据整理而成,圆圈大小代表该疾病本月感染人数在年度感染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表中的数据很多是历史数据,因为疫苗出现后,不少疾病的感染人数已经非常少、甚至为零了。

传染病日历Thecalendarofepidemics。图片来源: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3/why-do-dozens-diseases-wax-and-wane-seasons-and-will-covid-19(原图可显示详细数据)传染病日历Thecalendarofepidemics。图片来源: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3/why-do-dozens-diseases-wax-and-wane-seasons-and-will-covid-19(原图可显示详细数据)

造成传染病季节性流行的因素很多,最简单直观的是借助昆虫传播的疾病。例如,非洲昏睡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河盲症均是在雨季蚊虫繁盛的时候流行。

然而,对于其他的传染病来说,可能根本找不到周期,更别提弄清楚原因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退休病毒学家NealNathanson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同一地点的同一环境下,每个月你总能找到一种病毒会流行”。这意味着人类活动——比如学生返校、冬季居家不外出——不是造成传染病流行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病毒都是在儿童之间传染,如果传染的季节性完全是被人的行为影响的,那么绝大多数传染病应该是在同样的月份流行。

Nathanson怀疑,比起人类活动,病毒在人体外的存活能力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有些病毒不仅有衣壳包裹着遗传物质,外面还有一层脂质构成的包膜。包膜能促进病毒与宿主细胞的交互,帮助病毒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然而,包膜也会给病毒带来缺陷:有包膜的病毒更脆弱,在高温、干旱的夏季更加难以存活。

2018年ScientificReports上的一篇报道支持了Nathanson的假说。在近7年间采集的36000份病人的呼吸道样本中,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病毒学家SandeepRamalingam采集了9种病毒,有些有包膜,有些没有。经分析,Ramalingam发现,其中有包膜的病毒具有相当确定的季节性。

与流感病毒一样,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类偏肺病毒都有包膜,都在冬季流行,一年中的出现时间都不超过4个月。而引发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则没有包膜,当然,也不青睐冬季——呼吸道样本显示,鼻病毒在一年中84.7%的日子里都活跃着,而且每当学生寒暑假结束返校的时候,就会流行开来。引起普通感冒的另一种常见病毒,腺病毒,也没有包膜,也是一年中活跃的时间超过半年。

Ramalingam的小组还研究了病毒量和每日天气变化的关系。当24小时内相对湿度变化不超过25%时,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量最大;而当湿度急剧变化时,脂质包膜会变得更加脆弱,病毒量减少。

气候地球物理学家JeffreyShaman则认为,真正重要的是绝对湿度而非相对湿度。前者指的是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水蒸气总含量,后者指的是空气湿度接近饱和的程度。他与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MarcLipsitch的合作研究指出,比起相对湿度和温度,绝对湿度下降可以更清楚地解释美国大陆的流感季为何在冬季——冬季的绝对湿度下降更厉害,因为冷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更少。

不过,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病毒那么容易受绝对湿度的影响。渗透压、蒸发速率和pH值都可能影响病毒衣壳的存活概率,但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暂时还没有答案。

新冠病毒也有包膜,它会不会也在湿度上升的春夏季变得更为脆弱呢?不幸的是,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线索。2002年底,SARS猛烈暴发,随后在第二年夏季销声匿迹。而MERS从骆驼传染到人类,只在医院有小规模暴发,但从未像新冠病毒病这样广泛传播。这两种病毒的传播时间短、传播范围小,都不足以显现出季节性周期。

相反,四种能引发普通感冒的人冠状病毒则更能说明问题。爱丁堡大学分子生物学家KateTempleton调查总结了2006-2009年间共11611份呼吸道样本,发现其中有三种能引起典型的冬季流行病,而夏季几乎检测不到它们的存在。这三种冠状病毒的行为表现与流感非常相似。

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亦是如此。新加坡现有超过4万例的确诊病例(三月份时仅有不到200例);美国现在西南部各州,尤其是亚利桑那州,新冠疫情严重。这些都显示,新冠病毒无疑可以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传播。目前有两个相反的结论:其一,纵观中国大陆传的疫情,覆盖了19个省市自治区,从寒冷干燥到炎热的地区,新冠病毒的传播性并未减弱。其二,全球仅在温度为5℃到11℃,相对湿度为47%到79%的地区内,新冠病毒才能稳定传播。这两项研究结论是自相矛盾的。

图片来源:https://gvn.org/enhanced-model-for-monitoring-zones-of-increased-risk-of-covid-19-spread/图片来源:https://gvn.org/enhanced-model-for-monitoring-zones-of-increased-risk-of-covid-19-spread/

总而言之,环境因素和人群免疫系统之间存在一个平衡。其他的冠状病毒在人类社会中存在已久,一部分人群已经有了抵抗力,这可能有助于阻止传染病的蔓延,尤其是当自然环境不利于病毒传播的时候。但是,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新冠肺炎(COVID-19)。Martinez说,就算新冠病毒有季节性周期,就算它在春夏季变得不活跃了,只要有足够多的易感人群聚集在一起,新冠病毒就能负隅顽抗相当长时间。因此,当特朗普频繁宣称疫情将在四月平息时(当然现在我们都知道他被啪啪打脸了),许多研究人员都觉得这不靠谱。Lipsitch在他的博客中写道:即使新冠病毒不那么活跃了,疫情真的减缓了,也不足以阻止病毒的传播。

目前,大多数理论关注的都是病原体、环境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例如,流感在冬季盛行,可能是因为冬季的湿度低、温度低、人群更易聚集、饮食变化和维生素D水平变化等等。但流行病学家ScottDowell认为,这些因素的解释力都不够充分。他在2001年发表过一篇广为引用的论文,提出了一个未经验证“光照周期假说”:免疫系统对不同传染病抵抗力的强弱随季节而变化,这与人体接受的光照量有关。

Dowell的假说启发了Martinez。她让受试者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时间点定时到诊所来,评估这一天之中免疫系统的情况和其他生理变化。她并不期待免疫系统会表现出简单的时间特征:比如冬天弱、夏天强。但是,通过计算免疫系统不同细胞的数量,评估血液中的代谢物和细胞因子,破译粪便微生物组、测量激素水平,Martinez希望找到能够“重构”免疫系统的季节——换言之,这一特定的季节能让某些细胞在特定位置变多,另一些细胞变少,从而影响人体对病原体的易感性。

动物研究支持“免疫系统随季节起伏”的假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鸟类学家BarbaraHall研究的是欧洲画眉,他们在一年之中多次采集鸟儿的血样,发现这些画眉的免疫系统在夏季时要活跃一些,而秋季时则压抑、平稳一些,这可能是因为秋季的迁徙相当耗能。

西弗吉尼亚大学内分泌学家RandyNelson则认为,免疫系统的季节性起伏是由褪黑素所主导的。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不仅调节昼夜节律,也调节季节性的“生物日历”。黑夜变长,松果体就分泌更多的褪黑素。“细胞会说:噢,我看到褪黑素多了点儿,我知道了,这是个冬夜。”Nelson用昼行性的西伯利亚仓鼠(注意,普通老鼠是夜行性的)做实验,发现调节褪黑素或者改变光照模式可以影响仓鼠的免疫反应,影响的幅度竟然高达40%。

人类的免疫系统似乎也存在天生的昼夜节律。2016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曾在276名成人身上做了流感疫苗测试,随机抽取一半人早晨注射,另一半人下午注射,结果发现,早晨打疫苗的人产生的抗体反应明显要强烈一些。

更神奇的是,同样有证据表明人类免疫系统会随季节而变化。2015年,剑桥大学的研究者采集了逾万份来自欧洲、美国、冈比亚和澳大利亚的血样和组织样本,发现有大约4000个免疫相关的基因随季节不同而表达不同。在一组德国样本中,有近1/4的免疫基因在白细胞中的表达随季节而变更。一些基因在人体处于南半球时是不表达的,而当人来到北半球,它们就开启表达,反之亦然。

不过,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免疫学家XaquinCastroDopico也在论文中指出,免疫系统的这些大规模的、笼统的改变到底是怎样影响身体对抗病原体的,还不清楚。另外,有些变化可能是感染的结果,而非原因。虽然研究小组竭力排除了那些带有急性传染病的被试样本,但不可避免地还是会混入一些。

更重要的是,免疫系统的季节性变化不足以解释疾病的季节性特征——后者要复杂得多,也有更多的变数。正如Nathanson所言:这些传染病压根不同步。他怀疑,免疫系统的季节性变化不足以造成那么明显的不同步。

Martinez的实验已经收集好了数据,尚未发现免疫系统存在季节性的证据。不过,她的确发现有一部分白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中心角色,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里,它们的反应会更剧烈。不过,Martinez也深深地担忧,人造光可能会破坏进化赋予我们的昼夜节律,最终对疾病的易感性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Dowell在他那篇2001年发表的论文中建议,我们可以通过“自然实验”来洞察那些影响疾病季节性的因素。例如,来自南北半球的人们在游轮上聚会、交往,他们所适应的季节周期不同,但面临着相同的病原体。在本次钻石公主号的新冠疫情暴发事件中,研究人员可以考虑分析来自不同地区的乘客感染率,看它们是否相同。

虽然新冠疫情目前是全球的紧急事件,吸引了人们最多的关注,但是,研究各种传染病为什么在一年中时而高发、时而熄火,同样的重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可以为我们防治新冠病毒病提供新的思路。理解所谓“季节性”,也能帮助我们监测疾病,确定疫苗接种的时间。“假如我们能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让流感在夏季流行不起来,那比任何一款流感疫苗都有用多了。”Dowell说。

相关文章

  • 新冠可怕后遗症出现了,张文宏凌晨发文:真相远不止这些

    新冠可怕后遗症出现了,张文宏凌晨发文:真相远不止这些 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一些新冠患者还会出现包括注意力、专注力、信息处理速度下降和记忆力受损等情况。,被治愈后,戈贝尔在接受家乡媒体法国《队报》的采访时谈到了:“嗅觉还没有100%恢复。,”对于未来抗疫,我们应该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不是整天在争论是清零还是共存。

    2024-03-22 22:02
  • 病毒伪装成微信扣手机费 女子200元被吸光

    病毒伪装成微信扣手机费 女子200元被吸光 ”市民郭女士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反映说,她更新了杀毒软件进行查杀,发现之前安装的“天天酷跑”竟然是病毒。,安装后,后台会启动服务,未经允许私自发送大量扣费短信;该病毒还能够在后台屏蔽相关回执短信,使得用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订购了大量扣费业务,造成了资费消耗。,对此,百度手机卫士安全专家提醒手机用户,下载手机软件时一定要到官方网站或正规站点,或者使用各类主流的安卓应用市场直接下载;另外,注意

    2024-03-22 21:05
  • 病毒模式引流淘宝客是什么样子的?

    病毒模式引流淘宝客是什么样子的? 病毒模式引流淘宝客大家了解吗?病毒营销除了在微信、QQ上的营销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平台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前面跟大家说了怎么看淘宝客引流,下面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下病毒营销在淘宝客中的应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推出一套有价值教程,如果您想要学习,需要推广100个ip到该教程的广告页面,或者您想要免费获取某个软件,就需要将指定链接发送至100个群,凭借截图免费获取。,最后,我们来说说成功的病毒式流

    2024-03-22 12:53
  • 勒索软件“变形术”升级 大规模垃圾邮件瞄准银行

    勒索软件“变形术”升级 大规模垃圾邮件瞄准银行 2019年第3季度勒索软件检测类型TOP10第三季度报告与第二季度存在类似的一些状况,本季度勒索软件感染的高发地是巴西、中国与印度,高发行业则是制造业、保险这两个行业,这些地区与行业的共同点在于,其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都相对薄弱,而且终端设备数量庞大,更容易被勒索软件找到可乘之机。,挖矿病毒运行后,进程会占满CPU资源,导致电脑卡顿,给业务带来巨大影响。,随着近期“区块链”再次变成热门话题,挖矿病毒很

    2024-03-22 09:16
  • 满足这4个条件,疾病就可以被永久消灭?

    满足这4个条件,疾病就可以被永久消灭? 虽然我们仍然不清楚原因,但这些特征让人们更容易追踪新的天花感染,并且能迅速阻止疫情暴发。,麦地那龙线虫是一种在生物学上与天花病毒具有很大差异的病原体,这也使它很难被消除。,但在过去五年,医生发现麦地那龙线虫还能感染除人之外的其他动物,因此消除这种寄生虫变得越来越困难。

    2024-03-22 09:10
  • 他们分析41个肺炎病例,发了一篇《柳叶刀》论文

    他们分析41个肺炎病例,发了一篇《柳叶刀》论文 而ICU患者在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中位时间12.2s,中位D-二聚体水平为2.4mg/L),这或许能够帮助临床医生预测入院患者的病情进展。,抗病毒治疗:1月23日,之前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艾滋病治疗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对他有效,服用后只用了一天体温就好转。,网络上总有人说:“这次疫情赶上了春运,一定

    2024-03-22 08:50
  • 9名患者基因序列分析再次指向新冠病毒起源于蝙蝠

    9名患者基因序列分析再次指向新冠病毒起源于蝙蝠 与杭州舟山市蝙蝠上采集到的病毒基因序列相似最高那么,2019-nCoV病毒到底从何而来?,研究者们给出了四个理由:第一,疫情于2019年12月下旬首次报告,当时武汉多数蝙蝠物种正在冬眠。,第二,华南海鲜市场没有出售或发现蝙蝠,而各种非水生动物(包括哺乳动物)可供购买。

    2024-03-22 08:50
  • 疫情之下,国内外社交平台如何精准辟谣?

    疫情之下,国内外社交平台如何精准辟谣? 从1月6日国家疾控中心内部发文,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开始,有关此次肺炎的新闻和谣言开始齐飞,从喝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到双黄连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等,其中不少谣言不乏有权威媒体的背书。,未来几周内,Facebook还会与更多合作伙伴获得数据联系,比如通过CrowdTangle之类的工具帮助用户了解如何在线讨论问题,从而更好地告知信息。,目前此项活动已经在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香港,日本,马来西亚

    2024-03-22 08:50
  • 门把手发现病毒?专家:别怕 只是病毒"碎裂了的尸体"

    门把手发现病毒?专家:别怕 只是病毒"碎裂了的尸体" (七)若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有且有类似病人近距离接触过,请戴上一次性医用口罩及时到医院就诊。,(三)日常家居类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因此,我们仍需要呼吁,请大家一定要经常清洁双手,在未洗手前不要触摸自己的口鼻和眼睛。

    2024-03-22 08:50
  • 检测“战疫”:11家创新公司在行动 背后都有VC/PE

    检测“战疫”:11家创新公司在行动 背后都有VC/PE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报告显示,疫情发生以来,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管理人不仅捐款捐物,更是发挥基金作为投资方的影响力,在病毒检测制剂和系统研发生产领域,与投资企业一道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投入,共同挺身而出。,北极光创投投资企业卡尤迪紧急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核酸提取RNA检测试剂盒获得权威机构验证,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在1分钟内加样快速筛查,由企业捐赠的仪器和试剂已由军科院

    2024-03-22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