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我们为何能拥有更大的大脑?科学家揭示细胞发育之谜

2024-03-22 07:28
admin

来源:学术经纬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可能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物体。在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的皮层显著增大,为各种高级认知功能提供了结构基础。解码人脑的发育过程,将为我们理解“人何以为人”提供接近本质的答案。

在探索人类大脑皮层为什么能够变得更大的问题时,人们常常把目光集中在神经元胞体集中的灰质区域。实际上,大脑皮层的白质也在进化过程中剧烈增大。相比小鼠等啮齿类动物的皮层白质,人脑的皮层白质体积有其3000倍。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一项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论文,科学家们揭示出人类大脑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白质区域如何扩张的重要机制。“这一发现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大脑的皮层发育,也为探索白质损伤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黄薇博士介绍。

本研究的两位通讯作者:黄薇博士和ArnoldKriegstein教授(图片来源:研究作者提供)本研究的两位通讯作者:黄薇博士和ArnoldKriegstein教授(图片来源:研究作者提供)

在大脑皮层中,白质是神经纤维束集中的区域,主要由带有髓鞘的神经轴突组成,它们连接着大脑各个区域,对于大脑正常行使各种功能必不可缺。白质的损伤与多种疾病有关,在皮层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中常见,严重时会导致脑瘫。

而在白质中,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类细胞形成了包裹神经元轴突的髓鞘,促进神经信号的跳跃式传导。它们也是白质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类型,在白质急剧扩张时满足增加髓鞘形成的需求。

先前,一些科学团队利用小鼠等动物为模型,对少突胶质细胞如何产生、分化等发育过程有了基本认识。然而,啮齿类动物的大脑结构毕竟与人类差别巨大,人脑中的少突胶质细胞有哪些特殊的发育性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显得尤为重要。这正是本次研究带来的突破所在。

人类和小鼠在大脑结构上有巨大差异(图片来源:MSUHumanBrainAtlas,Brainmaps.org)人类和小鼠在大脑结构上有巨大差异(图片来源:MSUHumanBrainAtlas,Brainmaps.org)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利用细胞表面蛋白的抗体富集人类胚胎大脑皮层中的干细胞,并结合单细胞测序、脑片培养和实时显微观察等技术,实现了对人类皮层不同干细胞进行类型特异性的荧光标记、谱系追踪和遗传突变操作。

他们由此观察到,灵长类动物中特有的一类胶质细胞,外侧放射状胶质细胞(oRG),不仅有助于在大脑灰质产生大量神经元,还为人脑白质提供了额外的少突胶质细胞来源。

此外,在妊娠中晚期,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会经历连续的对称分裂,以指数方式扩大自身数量,从而为产生大量少突胶质细胞做好准备。有趣的是,新产生的大量OPC还会相互排斥,朝相反方向迁移,达到了避免局部积累、确保广泛分布的效果。

研究作者总结说,额外来源、持续分裂和快速扩散三大性质,大幅度提高了少突胶质细胞的生成数量,从而促进大脑皮层的白质扩张。

本研究示意图本研究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作者在论文的讨论部分还指出,过去对于小头畸形等皮层发育异常性疾病的研究往往集中于神经元,很少考虑胶质细胞的发育异常。“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临床上报道过的致病基因不仅在神经元内表达,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中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黄薇博士说道,“这表明,胶质细胞在这些遗传性疾病中的原发性作用值得注意。”

相关文章

  • 以码抗病:计算机如何辅助抗病毒药物研发

    以码抗病:计算机如何辅助抗病毒药物研发 来源:科学大院我原以为,这依然会是一个寻常的寒假。,目前,研究人员已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中分离出orf1ab,S,E,M,N等10条基因组序列,各自编码相应的病毒蛋白。,但好消息是,总有这样几把锁长得有点像,其钥匙可以通用,就像艾滋病蛋白酶的抑制剂可能可以作用于冠状病毒的蛋白酶(如奈菲那韦和洛匹那韦),负责埃博拉或流感病毒RNA复制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RNAp

    2024-03-22 08:48
  • 哼唱一段旋律,AI就能创造一种 “全新” 蛋白质

    哼唱一段旋律,AI就能创造一种 “全新” 蛋白质 当地时间3月17日,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们给带来了一个新成果,他们通过将蛋白质的复杂结构转化成乐谱,随后给予电脑一个种子序列,人工智能系统就能设计出一种自然界中从未见过的“全新”蛋白质。,可以说,该研究为制造蛋白质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比如人们在自然界中发现了一种蛋白酶,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改进催化效率或产生新的蛋白变异。

    2024-03-22 08:27
  • 2600年前古人类大脑将为痴呆症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2600年前古人类大脑将为痴呆症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如果研究人员能够从2600年前人类大脑样本中找出这种独特蛋白质折叠方式,或将掌握治疗痴呆症患者的重要线索。,对头骨胶骨蛋白放射性碳测定显示死者生存年代为公元前673-482年之间,当前未发现使用丹宁酸或者人工保存技术。,这个古代大脑组织在人体死亡后快速分解和自体溶解才完整保存下来,至今仍是一个未解谜团。

    2024-03-22 08:22
  • 今日《自然》重磅:迄今最大规模人类蛋白互作组诞生

    今日《自然》重磅:迄今最大规模人类蛋白互作组诞生 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学术经纬团队也将介绍这项工作。,我们知道了这些蛋白质如何起作用,就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理功能。,这项工作有什么意义?研究人员们指出,对于大部分人类蛋白,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它们的功能。

    2024-03-22 08:17
  • 陨石中发现蛋白质,暗示地外生命存在?

    陨石中发现蛋白质,暗示地外生命存在?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一支研究小组声称在陨石中发现一种蛋白质,它是地球之外发现的第一种蛋白质,但是它并不能证实外星生命存在的迹象。,研究人员将水和三氯甲烷等液体与粉末混合在一起,之后向混合物释放一束激光,将它们变成气体,这一过程被称为质谱分析,更加便于研究分析。,尽管如此,人类可能仍将继续在陨石样本中寻找复杂的有机分子、氨基酸、以及蛋白质,这些工作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付

    2024-03-22 08:14
  • 迄今最大规模阿尔茨海默病蛋白组学数据!

    迄今最大规模阿尔茨海默病蛋白组学数据! 来源:学术经纬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最新上线一篇有关阿尔茨海默病(AD)的重要论文。,这让科研人员们开始重新审视,还有哪些其他蛋白质在AD中起作用?它们是否可以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此次大规模蛋白质组学研究正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答案。,”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工作开始聚焦大脑糖代谢和小胶质细胞。

    2024-03-22 08:14
  • “早餐勿吃粥”引热议,粥到底该怎么喝?

    “早餐勿吃粥”引热议,粥到底该怎么喝?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北京科技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除署名外)编辑/吉菁菁新媒体编辑/吕冰心[撰文专家]范志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张文宏教授“喝粥营养少,早餐勿喝粥”引发热议。喝粥到底好不好?不能一慨而论。白粥营养确实偏低,但关键是要懂得“喝粥之道”。最近张文宏医生建

    2024-03-22 08:04
  •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摄入那么多蛋白质

    我们其实并不需要摄入那么多蛋白质 但如今有些专家指出,特意提高蛋白质含量(以及价格)的食物其实是浪费钱。,生活中存在许多变量,比如睡眠、压力和饮食习惯等等,这些都会对健身效果造成影响。,不管怎么说,摄入多于身体所需的蛋白质纯粹是浪费钱,最后都会被马桶冲走。

    2024-03-22 07:57
  • 一种蛋白质 会导致乳腺癌加快恶化

    一种蛋白质 会导致乳腺癌加快恶化 来源:科技日报新华社讯(记者岳东兴白旭)南澳大利亚大学5月26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蛋白质会让乳腺癌更快恶化,以这种蛋白质为靶点也许能开发乳腺癌新疗法。,研究人员已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发现了高水平的Creld2蛋白质。,此外,研究人员还在肾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侵袭性鳞状细胞癌中发现了高水平的Creld2蛋白质。

    2024-03-22 07:51
  • 最早的蛋白质,是怎么产生的?

    最早的蛋白质,是怎么产生的? 碱性氨基酸对现代蛋白质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它们会与携带净电荷为负的DNA和RNA相互作用。,后来的生物学研究发现,鸟氨酸只是精氨酸制造过程的一个中间步骤,其侧链能通过非生物化学反应进一步修饰为精氨酸,因此它本身并不能被用来制造现代蛋白质。,图片来源: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将鸟氨酸转化为精氨酸。

    2024-03-22 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