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创造新纪录!物理学家实现15万亿个热原子的量子纠缠

2024-03-22 07:31
admin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7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物理学家创造了一项新的记录,他们将15万亿个原子组成的“热云”通过量子纠缠的方式关联起来。该发现或许将成为一项重大突破,帮助科学家制造更精确的传感器,用于探测引力波或可能遍布宇宙的神秘暗物质。

量子纠缠是一种纯粹发生在量子系统中的现象,被爱因斯坦描述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具体而言,量子纠缠是指两个或多个粒子关联在一起的过程,不管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在一个粒子上进行的任何动作都会立即影响到其他粒子。量子纠缠是许多新兴技术的核心,比如量子计算和密码学,并有望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传感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量子纠缠态以其脆弱性而闻名;粒子之间的量子关联很容易被最轻微的内部振动,或来自外部世界的干扰打破。出于这个原因,科学家们在实验中要保持尽可能低的温度,避免量子系统受到影响;温度越低,原子相互撞击并破坏其一致性的可能性就越小。在新的研究中,西班牙巴塞罗那光子科学研究所(ICFO)的研究人员采用了相反的方法,他们将原子加热到450开尔文,比典型量子实验的温度高数百万倍,以观察纠缠态是否能在高温混乱的环境中持续存在。

“量子纠缠是最引人注目的量子技术之一,但其脆弱性是出了名的,”该研究第一作者、在ICFO进行访问的科学家孔嘉说,“大多数与纠缠有关的量子技术必须在低温环境中实现,比如冷原子系统。这限制了纠缠态的应用。纠缠态是否能在高温而混乱的条件下存在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炽热且无序

纠缠原子的示意图。原子云由相互纠缠的成对原子组成,黄蓝线表示一对原子间的纠缠纠缠原子的示意图。原子云由相互纠缠的成对原子组成,黄蓝线表示一对原子间的纠缠

研究人员将一个装满汽化铷和惰性氮气的小玻璃管加热到177摄氏度,恰好是烤饼干的最佳温度。在这一温度下,热的铷原子云团处于混沌状态,每秒会发生数千次原子碰撞。这些原子就像台球一样相互反弹,传递能量和自旋。但与台球不同的是,这种自旋并不代表原子的物理运动。

在量子力学中,自旋是粒子的基本属性,就像质量或电荷一样,赋予粒子内在的角动量。在许多方面,粒子的自旋使其类似于旋转的行星,既具有角动量,又产生一个弱磁场,称为磁矩。但在量子力学的古怪世界里,这样的类比并不成立;在量子的世界观中,质子或电子等粒子并不能看作正在旋转的具有一定大小和形状的固体。当科学家试图测量一个粒子的自旋时,他们只能得到两种答案之一:向上或向下。在量子力学中不存在中间状态。

幸运的是,粒子自旋产生的微小磁场允许科学家用多种独特的方法测量自旋。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偏振光,即在一个方向上振荡的电磁波。研究人员向铷原子管发射了偏振激光束。由于原子的自旋就像微小的磁铁,使偏振光在穿过气体并与磁场相互作用时发生旋转。这种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原子和气体之间的大规模纠缠。当研究人员测量从玻璃管另一端出来的光子偏振的变化量时,他们就可以确定气体原子总的自旋信息。

“我们的测量是基于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孔嘉说,“在合适的条件下,这种相互作用会导致光和原子之间的关联,如果进行适当的测量,这种关联就会转移到原子中,从而在原子之间产生纠缠。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随机碰撞并没有破坏纠缠。”

事实上,玻璃管内部“炽热而混乱”的环境正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这些原子处于物理学家所说的宏观自旋单态,即纠缠粒子对的自旋总和为零的集合。最初纠缠在一起的原子通过碰撞将它们的纠缠传递给彼此,交换它们的自旋,但保持总自旋为零,并允许整个量子系统的纠缠状态至少维持一毫秒。例如,粒子A和粒子B纠缠在一起,但是当粒子B与粒子C碰撞时,这两个粒子会与粒子C关联起来,以此类推。

孔嘉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意味着每1毫秒将有15万亿原子产生新的纠缠。1毫秒对于原子而言是很长的一段时间,足够发生大约50次随机碰撞。这清楚地表明,纠缠并没有被这些随机事件所破坏。这可能是这项研究中最令人惊讶的结果。”

由于科学家目前只了解纠缠原子的集体状态,因此他们的研究应用还十分有限。像量子计算机这样的技术暂时还不在考虑范围内,因为需要知道单个纠缠粒子的状态才能存储和发送信息。不过,这项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开发超灵敏的磁场探测器,能够测量比地球磁场弱100亿倍的磁场。这种强大的仪器将在许多科学领域都有应用前景。例如,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脑磁图描记术(magnetoencephalography)可以通过探测大脑活动发出的超微弱磁性信号来拍摄大脑图像。

ICFO的物理学教授、实验室组长摩根·米切尔(MorganMitchell)在声明中说:“我们希望这种大尺度的纠缠态能提升传感器的灵敏度,包括在大脑成像、自动驾驶汽车和寻找暗物质等应用中有更好的性能表现。”他们的研究结果于5月1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任天)

相关文章

  • 金属内观察到数十亿个电子量子纠缠

    金属内观察到数十亿个电子量子纠缠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6日报道,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检查了由镱、铑、硅组成的材料YbRh2Si2在接近并越过两个量子相临界点时的电磁行为,发现了该金属内数十亿个流动电子间的量子纠缠。,为制造超纯YbRh2Si2薄膜,维也纳工业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极复杂的材料合成技术。,随后,莱斯大学的李新伟(音译)在零下271.75摄氏度附近对薄膜展开太赫兹光谱实验,揭示了当YbRh2Si2薄膜冷却到一个量子临界

    2024-03-22 08:52
  • 科研人员利用纠缠测量实现量子定向

    科研人员利用纠缠测量实现量子定向 来源:中科院之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定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早在1999年,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NicolasGisin发现使用两个自旋粒子进行量子定向时会有新奇的现象出现。,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唐俊峰和副研究员侯志博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2024-03-22 08:39
  • 我国科学家首次制备出单原子和单分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态

    我国科学家首次制备出单原子和单分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态 来源:科技日报最新发现与创新科技日报讯(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杜江峰院士团队与合作者合作,首次制备了单原子和单分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态,并且通过定量表征手段,确定产生的量子纠缠超过临界阈值。,研究人员通过在离子阱体系束缚带电的钙原子和氢化钙分子,使用激光调控制备出他们之间的纠缠态。,这项成果对于未来考虑使用分子进行量子信息处理有重要推动作用。

    2024-03-22 07:53
  • “墨子号”超期服役再获惊喜 潘建伟团队实现量子通信重要突破

    “墨子号”超期服役再获惊喜 潘建伟团队实现量子通信重要突破 例如,通过32个中继节点相连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贯通了全长2000公里的城际光纤量子网络;而利用“墨子号”作为中继,中国科学家已经在自由空间信道实现了7600公里的洲际通信距离。,不过,想让天上的卫星干更多活,科学家需要在地面上做许多准备。,结合最新发展的量子纠缠源技术,潘建伟预计,未来卫星上可每秒产生10亿对纠缠光子,最终密钥成码率将提高到每秒几十比特或单次过境几万比特,从而实现

    2024-03-22 07:43
  • 超冷原子量子计算与量子模拟领域获重大突破

    超冷原子量子计算与量子模拟领域获重大突破 来源: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等在理论上提出并实验实现原子深度冷却新机制的基础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实现了1250对原子高保真度纠缠态的同步制备,为基于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规模化量子计算与模拟奠定了基础。,近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以“首发”形式在线发布了该研究成果,审稿人给与高度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将通过连接多对纠缠原子的方法,制备几十到上百个原子比特的纠缠态,用以开展单向量子

    2024-03-22 07:40
  • 【抖音文案】男人伤心失落心情句子(男人失落的句子说说心情)

    【抖音文案】男人伤心失落心情句子(男人失落的句子说说心情) 后来就有了厌倦、习惯、背弃、寂寞、绝望和冷笑。,曾经渴望与一个人长相厮守,后来,多么庆幸自己离开了?,曾经渴望与一个人长相厮守,后来,多么庆幸自己离开了?

    2024-03-17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