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近大远小?在宇宙中,远处的天体看起来反而更大!

2024-03-22 07:33
admin

来源:科学大院

还记得《三体·死神永生》里的针眼画师么?

凡是他见过的人,都可以准确无误地画下来。但有一人是特例,画师也只能铩羽而归,他便是深水王子。

故事里的深水王子,远看像一座巨峰,再近些看则变成一个巨人大小,真正接近他时,看到的身高却比普通人还矮半截。失败的针眼画师辩解道:“世界上所有的景物,在我们的视野中都是近大远小,这就是透视原理。我是西洋画派的画师,西洋画派遵循透视原理,所以我不可能画出(近小远大)的他。”

小说毕竟是小说,对居住在地球上的我们而言,深水王子那般的远大近小只能是反常,而近大远小才是真理。可是如果放眼宇宙,类似深水王子这样的特例真的不成立吗?

远小近大,深入人心的透视原理

很多初学绘画的人,经常会听到透视这一概念。在评判一副画时,常常会提到,这幅画的透视关系不错,那幅画的透视比例不对等等。

世界是三维的,而画在纸上的画是二维的。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距离和观察方位的不同,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之分。为了描摹的画传达到人眼中仍然具有立体感,就有了我们现在总结的透视原理(这里的透视指代照相机式的焦点透视)。

可以很好反映透视原理的一幅简笔画(图片来源:veer图库)可以很好反映透视原理的一幅简笔画(图片来源:veer图库)

达芬奇总结的透视有三种:色彩透视、消逝透视和线透视。我们常说的近大远小,就是这条原理里的一个重点。

在相机发明之前,西方有不少画师是在用手还原摄影师的工作,那时候绘画的任务之一是要能清晰的刻画这个世界。皇家贵族们为了给自己造个像让众人敬仰,多半会雇重金请一个画师,自己再隆重打扮一番,安稳得像一个木头人一样坐上几个钟,耐心地等待着画师完稿。画师每动一笔,都要确保符合透视原理,保证被画者身体的美观匀称,这样才能确保佣金入袋。

符合透视原理的《蒙娜丽莎》和不符合透视原理的毕加索人物画作(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符合透视原理的《蒙娜丽莎》和不符合透视原理的毕加索人物画作(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说到底,透视原理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法,它的存在无非是为了还原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离我们近的东西看起来就大,离我们远的东西看起来就小。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可以在现实中发现不符合透视原理的特例吗?

如果把地球和宇宙各比喻成一个气球,想象一下下图,你站在a点,同一块披萨到底是放在在b点还是c点显得更大呢?

(图片来源:小编自制)(图片来源:小编自制)

我们会想当然地回答:一定是b点披萨看起来更小。对于地球这个静止的气球自然是对的,可惜对于宇宙这个气球而言,是不断有东西朝它吹气的,而且在b点和c点的披萨图像想要给a看需要一定的时间延迟,而延迟的过程中这个气球又膨胀了。所以,由于地理局限性,一旦将我们的视线放到整个宇宙(逐渐吹起的气球)里,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

这个宇宙有点“大小”失衡

我们的宇宙是一个膨胀的宇宙,使得大部分天体都在远离我们,使得它们的光谱往红端移动。我们常用红移量(z)来大致表示遥远星体距离我们的远近(这里的红移仅仅是指宇宙学红移,而不包含天体自身运动的红移)。红移越大的星体,离我们越远。以我们的邻居仙女座星系来说,若有一只上帝之手不断将他推离银河系,我们眼里看到它的图景将会是这样变化的:

当上帝之手推动我们的邻居星系M31越来越“远”,它的大小在我们眼里如图片那样变化(不考虑颜色变化)(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当上帝之手推动我们的邻居星系M31越来越“远”,它的大小在我们眼里如图片那样变化(不考虑颜色变化)(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可以看到,刚开始星系远离我们时,我们看到它确实是越来越小,不过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怎么我们眼里却反常地变大了?可见,当红移z大于一定值的时候,我们脑海里近大远小的概念崩塌了。

诡异?有趣?还是Amazing?虽然现实情况下没有一个上帝之手将M31推离我们,但是事件背后的规律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是我们在对宇宙星系大规模巡天得到的结果。

所以,这样诡异的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

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前,我们还要做一个知乎式的发问,当我们看看星系时,我们到底在看些什么?

是光!是经过千辛万苦到达地球的光!我们看到的并非是星系本身,而是这个星系的光子在宇宙传播后汇聚产生的图像。由于宇宙是不断膨胀的,所以我们必须摆脱绝对时空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远处的星系被放大的原理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远处的星系被放大的原理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假设星系两端各有一个光子朝地球飞来。前来的过程中,两个光子的空间也会随着宇宙的膨胀而膨胀。也就是说,光子一边汇聚到我们这里,一边也在相互远离。所以走的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我们反推回去的星系形状,实际是星系被放大的虚像。当天体离我们比较近的时候这个效应不明显;只有距离相当远,宇宙膨胀才起作用。堪称是宇宙版“让子弹飞一会儿”。

如果不满足于这样泛泛的定性回答,这里还有个定量的解释。

借由大量天文观测的结果,我们总结出了很受用的宇宙学原理,这一原理只有短短的一行字:宇宙是均匀且各向同性的。也就是说,在宇宙上的任意一点,以及从这一点的任何方向看过去,看到的景象都是一样的。也即是说,宇宙没有中心,从任何天体上都将观测到完全相同的宇宙演化图景。当然,这幅宇宙图景并不是放在地球尺度上用的,真正适用的是宇观尺度,比拟超星系团大小的尺度。

再结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宇宙时空的度规,宇宙的透视原理,就藏在了里面。

描述我们宇宙时空的FLRW度规描述我们宇宙时空的FLRW度规

推导太复杂,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尝试推导或是参与评论区讨论。看到一两个公式就头大的小伙伴们只需要记住,利用FLRW度规推导的天体视角与红移的关系,最后一行的θ就是我们看到的视角(在大院后台回复“宇宙透视”,获取θ相关公式推导过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戳这里:宇宙在膨胀,人们是怎么发现的?

谁改变了宇宙的透视效果?

既然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一违背近小远大的规律,那么,有没有什么是影响宇宙透视效果的因素呢?那我们还得聊一聊宇宙的组分。

我们接触的世界虽然看似物质种类纷杂,但基本都可归类为重子,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普通物质。如果把宇宙比喻成一块披萨饼,这类的普通物质却只占宇宙的5%左右,另外的25%是暗物质,这30%可以统称为物质项,因为它们都会参与引力作用相互吸引,来抑制宇宙的膨胀。剩下的70%是我们至今尚且捉摸不透的暗能量,我们只知道它是推动宇宙膨胀的幕后黑手,具体的细节,还是一个未知数。还有一类特殊的组分,它们便是宇宙中的信使——光子,虽然它们在星系形成之前尚且功勋卓著,而演化到如今这一宇宙时仿佛成了一个破落户,只占了千分之一不到的一块小角,权且充当这块大饼的调味剂了。下面的讨论我们不妨忽略掉它。

宇宙大饼(图片来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陈学雷制)宇宙大饼(图片来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陈学雷制)

所以这么一综合,影响透视的只有两大因素了,一个是物质项,一个是暗能量项。继续拿M31星系为参考物,让我们再度重温一下当下宇宙的透视图:

我们这个宇宙下的透视效果,红移越大,说明离我们越远(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我们这个宇宙下的透视效果,红移越大,说明离我们越远(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会不会是暗能量在作怪,让我们自以为的透视原理失效了呢?那我们不妨做一个极端一点儿的假设。假设我们的宇宙全是由暗能量组成的,不掺一点儿杂质,那设想的星系不断远离的场景会是什么样的呢?

假设宇宙由完全的暗能量组成,这个宇宙下的透视原则(蓝色线)(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假设宇宙由完全的暗能量组成,这个宇宙下的透视原则(蓝色线)(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可以看到,我们期盼的远小近大的宇宙又回来了,暗能量似乎不是颠倒我们认知观点的因素。为了确保无误,我们稍稍增加物质项的比例、减少暗能量的比例来试试:

暗能量逐渐从100%逐渐减少到70%,物质组分逐渐增加30%(我们的宇宙)下的透视变化情况(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暗能量逐渐从100%逐渐减少到70%,物质组分逐渐增加30%(我们的宇宙)下的透视变化情况(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可以发现,随着物质比例的增加,奇怪的宇宙透视又回来了。似乎可以断定是物质的作用了。那好,接下来我们不妨再做一个极端的尝试,假设我们的宇宙物质比例占100%,又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如果我们的宇宙100%由物质组成,宇宙对远处星体的“放大效应”还要显著更多(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如果我们的宇宙100%由物质组成,宇宙对远处星体的“放大效应”还要显著更多(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可以看到,100%物质组成的宇宙,对常规透视原理的颠覆又多了不少。综合来看,反倒是我们不太敢怀疑的物质给我们带来了宇宙放大效应。而看似玄妙的暗能量反倒是我们固步自封的透视原理的守卫着了。至于像文章开头深水王子那样的例子,完完全全的远大近小的宇宙则是不存在的。

最后综合一下不同物质组分和暗能量组分下的宇宙透视效果(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最后综合一下不同物质组分和暗能量组分下的宇宙透视效果(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恰恰只有当宇宙以完全的暗能量存在时,远小近大的透视现象才始终不会失效。不过,宇宙若全是暗能量组成,又怎么会有我们人类的出现呢?这颇有些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意思。最后,让我们装模做样地总结个歪道理吧:

有人的宇宙,总存在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相关文章

  • 宇宙大爆炸前的暴胀“再加热”:疯狂的一切都乱了套

    宇宙大爆炸前的暴胀“再加热”:疯狂的一切都乱了套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大爆炸理论称,大约138亿年前,宇宙发生了一场大爆炸;由一个体积无限小,无比致密的奇点状态,开始膨胀、冷却,并引发一系列反应,造就了第一批恒星和星系,以及今天我们见到的所有物质形式。,”“与自身同步”20世纪8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艾伦•古思(AlanGuth)首次提出了宇宙暴胀理论。,量子力学效应预测,当与超高能物质相互作用时,引力

    2024-03-22 09:12
  • 诺奖得主维尔切克:1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意义深远

    诺奖得主维尔切克:1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意义深远 来源:环球科学撰文|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Wilczek)翻译|胡风 梁丁当201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詹姆斯·皮布尔斯(JamesPeebles)、米歇尔·马约尔(MichelMayor)和迪迪埃·奎洛兹(DidierQueloz)。,其中,皮布尔斯因对宇宙物理理论的贡献独享一半奖金,而马约尔和奎洛兹因为发现了绕着类日恒星运动的太阳系外行星而共享另一半奖金。,一般来说,当系统达到了热平

    2024-03-22 08:58
  • 宇宙射线正在“撕裂”大麦哲伦星系

    宇宙射线正在“撕裂”大麦哲伦星系 这些射线本身并不是特别可怕,但如果数量足够多,便会对整个星系造成威胁。,虽然大麦哲伦云在夜空中看似很大,直径达月球的20倍,但它距我们足有16万光年之遥。,它们不断在宇宙中四处穿梭,一跃便是数十亿光年之遥,为所及之处带来灭顶之灾。

    2024-03-22 08:41
  • 宇宙怎样才能拥有多个维度?

    宇宙怎样才能拥有多个维度?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许多科学家都希望能用弦理论来解释宇宙万物。,他们很快意识到,弦理论要想成立,宇宙中一定不止有我们习惯的四个维度。,问题来了,一方面是弦理论要求宇宙中存在多个维度,一方面是我们在宇宙之中只能体验到四个维度,这两大矛盾如何才能做到和谐统一呢?蜷曲与压缩弦理论的概念看似极端,但好在历史上有前身可以追溯。

    2024-03-22 08:38
  • 宇宙学地震!暗能量根本不存在?

    宇宙学地震!暗能量根本不存在?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真空中存在大量虚粒子对,它们同时生成后,又在瞬间相互湮灭。,一颗Ia型超新星的红移程度确定了,而它看上去比预期更加黯淡。,或许,宇宙仍然在加速膨胀,但暗能量的比例需要重新计算;又或者,更大胆一点,宇宙没有在加速膨胀,暗能量也根本不存在——所有这一切,都是出于恒星群年龄的差异。

    2024-03-22 08:37
  • 宇宙是何时“苏醒”的?

    宇宙是何时“苏醒”的? 到目前为止,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质都是等离子体,就像很久很久以前、电子和原子核各自“分居”一样。,就在最近,一支国际研究人员团队刚刚发现了三个光芒极弱、体积极小、且距我们极为遥远的星系。,虽然天文学家此前已经推测出,再电离化在宇宙满10亿岁前便已结束,但没人想到它竟会开始得这么早。

    2024-03-22 08:29
  • 宇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球体,像不断膨胀的气球

    宇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球体,像不断膨胀的气球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30日消息,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宇宙空间是什么形状?我们所知道任何宇宙形状都可以是错误的,依据一项最新研究,宇宙可能不是像床单一样扁平,而是像一个巨大的充气气球。,”因为宇宙背景辐射存在异常,它是我们在宇宙中观测到最古老的现象,是由周围的微波光构成,当人们将恒星、星系和其他干扰阻挡在外时,它就会充满整个空间。,目前,梅奇里承认封闭宇宙模型将对物理学带来很多疑问,他说:“我

    2024-03-22 08:22
  • 宇宙在膨胀,人们是怎么发现的?

    宇宙在膨胀,人们是怎么发现的? 1931年,爱因斯坦到威尔逊山拜访哈勃,他终于承认了宇宙确实在膨胀,并把宇宙学常数称为自己“最大的失误”。,具体定义是:有一束光从宇宙诞生那一刻发出,在今天正好被我们观测到,这个时间范围内光走过的距离,我们用它作为半径,以观测者为中心做一个球,这个球的内部就是可观测宇宙,球面就是粒子视界。,伽莫夫雄心勃勃地认为,4He形成以后,会进一步通过中子俘获和电子衰变过程,产生出化学元素表上的所有元素。

    2024-03-22 08:19
  • 我们生活在不对称的宇宙中?研究质疑宇宙基本特性

    我们生活在不对称的宇宙中?研究质疑宇宙基本特性 而随后的持续膨胀过程,在各个方向上也不应该存在任何特殊之处。,而4-sigma的结果虽然不算糟糕,但距离“金标准”仍有差距。,理论上,星系团等物质在暗能量的推动下,按照哈勃常数膨胀。

    2024-03-22 08:11
  • 为什么今天的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而不是反物质?

    为什么今天的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而不是反物质? 如果这种可能性被证实,那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微子这么轻——大约不到电子质量的六万分之一。,事实上,在夸克中已经发现了CP破坏现象,尽管数量很小,还不足以解释物质-反物质的不平衡。,此外,如果宇宙相变发生在大爆炸后不久,就像理论假设的那样,便可能会产生引力波。

    2024-03-22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