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注射一针,效果超半年!HIV迎来全新候选长效药物

2024-03-22 07:36
admin

来源:学术经纬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的一篇最新论文,介绍了生物医药公司吉利德科学研发的一种全新小分子药物,展现出长效治疗HIV感染的潜力。初步临床研究显示,HIV感染者单剂注射这种药物后,体内的病毒载量减少了,并且药物在注射6个多月后仍在体内保持活性。

研究作者在论文中指出,每日口服的抗病毒“鸡尾酒”疗法为数百万HIV感染者提供了一种挽救生命的治疗方式,然而还是有一些人对多种药物出现耐药,削弱了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坚持每日服药,不仅体内的病毒可能卷土重来,耐药性的风险也会增加,不利于治疗。

正因为如此,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长效药物,让体内含HIV耐药株的患者有更多治疗选择,也可以大大降低用药频率,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方案。

艾滋病已经成为能够被药物控制的慢性疾病,减低用药频率,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图片来源:123RF)艾滋病已经成为能够被药物控制的慢性疾病,减低用药频率,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图片来源:123RF)

介绍这篇论文中的药物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HIV病毒。在病毒颗粒当中,有一个独特的锥形蛋白壳,称为HIV衣壳。病毒的基因组,与逆转录酶、整合酶一起藏在这层壳里。衣壳由一种衣壳蛋白自我组装形成,不仅保护着病毒的遗传物质,还可以在HIV感染的各个阶段帮助病毒的基因与酶完美配合,从而源源不断地生产病毒。

由衣壳蛋白组成的HIV衣壳(图片来源:PDB101.rcsb.org)由衣壳蛋白组成的HIV衣壳(图片来源:PDB101.rcsb.org)

这项研究的作者指出,大部分治疗HIV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通过干扰病毒的逆转录酶或整合酶来发挥作用,这种被命名为GS-6207的新药则与众不同地靶向衣壳。经过设计,这种小分子可以紧密结合HIV的衣壳蛋白,干扰衣壳组装,破坏其功能。

HIV病毒内部,在小分子(青绿色)蛋白结合物作用下,衣壳(品红色)完整性受到破坏,无法继续将HIV基因组(白色)与逆转录酶(紫色)和整合酶(蓝色)完好包裹在一起,无法支撑病毒复制(图片来源:Random42)HIV病毒内部,在小分子(青绿色)蛋白结合物作用下,衣壳(品红色)完整性受到破坏,无法继续将HIV基因组(白色)与逆转录酶(紫色)和整合酶(蓝色)完好包裹在一起,无法支撑病毒复制(图片来源:Random42)

在细胞实验里,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小分子对所测试的二十多种HIV病毒株具有广泛的活性,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并且在感染HIV-1的MT-4细胞中EC50为105pM,效力相比其他获批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都要更强。此外,GS-6207和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时,能够产生协同作用,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它可以成为“鸡尾酒疗法”的一个理想补充。

GS-6207分子结构式GS-6207分子结构式

接下来,研究人员开展了初步的临床试验研究。在一项包含40名健康个体的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单剂量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显示整体是安全的、耐受良好。而且,GS-6207表现出缓慢、持续的药物释放,仅仅注射1次,在6个多月后药物仍在体内保持活性。

随后,研究人员在32名感染了HIV-1但未治疗的患者中开展了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单剂量给药9天后,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减少,虽然未完全清除。

在健康人和HIV-1感染者体内,这款小分子药物的活性可以保持24周,并降低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在健康人和HIV-1感染者体内,这款小分子药物的活性可以保持24周,并降低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

在论文最后,研究者总结说,作为一款first-in-class的HIV-1衣壳抑制剂,GS-6207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延长的药代动力学暴露以及在人体中观察到的抗病毒功效,可以继续进行临床开发,用于长效治疗HIV感染。研究作者还表示,由于不需要频繁给药,这种小分子药物有可能成为预防风险群体感染HIV的候选药物,不过这一点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测试。

我们期待这款创新疗法在后续的临床研究中取得积极的结果,最终造福更多HIV-1感染者。

相关文章

  •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专家教你告别阴谋论

    新冠病毒是人造的?专家教你告别阴谋论 2019年12月,中国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致病性冠状病毒,这一病毒迅速扩散到25个国家。,这项研究暗示2019-nCoV病毒可能是通过从HIV-1基因组获得特定基因片段而人为产生的。,因此只有当两种病毒共同感染同一个细胞时,蝙蝠冠状病毒才可能从HIV-1获得基因片段。

    2024-03-22 08:44
  • 《柳叶刀》:治愈艾滋病,这项试验能否带来希望?

    《柳叶刀》:治愈艾滋病,这项试验能否带来希望? 近日,探索ART联合“踢杀”疗法效果的首个随机试验结果在《柳叶刀》发表,为治愈HIV感染拨开了又一层迷雾。,《英国医学杂志》(BMJ)对顶级医学期刊新发表研究的每周评论中,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临床研究员AlexNowbar女士指出,这项试验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外,试验启动于数年前,而随着科学发展,如今我们有了更多新武器可以用于“踢杀”疗法。

    2024-03-22 08:35
  • 柳叶刀正式发文:确认世界上第2例HIV治愈案例

    柳叶刀正式发文:确认世界上第2例HIV治愈案例 随后该患者进行了停止服用ΑRT药物18个月,在论文投稿前血液内也没有发现艾滋病病毒。,精液、脑脊液和穿刺组织活检中HIV病毒载量都低于检测限,呈现阴性。,该论文引发热议后,因为数据和其他研究冲突且分析方法有误最终被撤稿。

    2024-03-22 08:31
  • 世界第二例艾滋病患者被“治愈”还是持续缓解?

    世界第二例艾滋病患者被“治愈”还是持续缓解?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12日消息,通过干细胞移植,艾滋病感染者可以对这种病毒产生抵抗力,但这一过程既困难又昂贵。,16个月后,研究人员停止用药,以确定该病人是否真的实现了HIV-1病毒的持续缓解。,沙夫纳指出,虽然这项新突破在科学上非常令人兴奋,但并没有对当前为艾滋病毒感染者提供的治疗立即产生影响。

    2024-03-22 08:31
  • 离艾滋病被彻底治愈还有多远?

    离艾滋病被彻底治愈还有多远? 来源:科学大院2020年3月10日,一项发表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HIV》上的文章宣布,一位HIV携带者在停药30个月之后仍然维持健康状态,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他也被称为“伦敦病人”。,“伦敦病人”——AdamCastillejo(图片来源:AndrewTestaforTheNewYorkTimes)“伦敦病人”——AdamCastillejo(图片来源:AndrewTesta

    2024-03-22 08:25
  • 诺奖得主抛出新冠病毒"人造论",但科学从不迷信权威

    诺奖得主抛出新冠病毒"人造论",但科学从不迷信权威 来源:科普中央厨房科学公众号“饶议科学”上发表了措辞严厉的长文。文中提到:“此前在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曾提议引进蒙塔尼,而且希望国家支持引进;当时饶毅教授参与了第二轮国家层面的评审。在评审中,饶毅教授表示科学界对他的共识是:最近这些年,他如果不是在做伪科学的话,也可以说是已经滑到伪科学的边缘。科学史上,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可悲的情况(著名科学家堕入伪科学)。”(图片来源:“饶议科学”微信公众号)

    2024-03-22 08:06
  • 世界大瘟疫启示录丨HIV:被污名化,溯源用了三十年

    世界大瘟疫启示录丨HIV:被污名化,溯源用了三十年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高博1980年秋天,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教授、免疫学家迈克尔·戈特利布注意到,他的五个病人得了同一种怪病。,综合以上事实,医学界认为出现了一种新的疾病,像免疫缺陷,而且和同性恋有关(尽管海地移民自称是异性恋,当时医生怀疑他们撒谎)。,推算是1966年前后,某个HIV携带者在海地人中迅速传播了病毒,很可能是因为当地发达的卖血产业。

    2024-03-22 08:01
  • HIV病毒可以藏身大脑中,等待日后感染其它器官

    HIV病毒可以藏身大脑中,等待日后感染其它器官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针对小鼠和人类身体组织的新研究发现,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HIV病毒会躲在大脑中寻求庇护,等治疗停止后再重新感染体内的其它器官。,这些研究均未说明,星形胶质细胞一旦受到感染,能否再以某种方法将HIV病毒释放出去、感染大脑之外的其它器官。,阿尔哈迪表示,“动物模型做不到尽善尽美,”因此病毒在动物和人类体内的感染方式也可能存在区别。

    2024-03-22 07:39
  • 有望长效治疗艾滋病的候选药诞生

    有望长效治疗艾滋病的候选药诞生 来源:科技日报英国《自然》杂志1日发表一项最新药物发现,美国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全新的长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展现出治疗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潜力。初步临床研究显示,HIV感染者单剂注射这种药物后,体内的病毒载量减少了,并且药物在注射6个多月后在体内仍保持活性。现阶段,全人类针对艾滋病(AIDS)的治疗主要依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逆转录过程是在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

    2024-03-22 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