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生命的暂停键?科学家首次在小鼠大脑中找到“冬眠开关”

2024-03-22 07:44
admin

来源:学术经纬

童话故事中,睡美人沉睡100年,时间停滞,容颜不老;科幻电影中,宇航员在漫长的星际旅行时,静静躺在休眠舱里,穿越浩瀚太空。

尽管这些是人们幻想中的情形,根据科学家们最新的一组发现,按下“生命暂停键”的想法离现实或许没有那么遥远。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和日本筑波大学的两支研究团队,“背靠背”在小鼠的大脑中找到一群特殊的神经细胞,对体温控制起着关键作用。人为激活这些神经细胞,可以触发小鼠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让体温和能量消耗都大大降低。并且,动物从这种状态恢复后,没有出现组织器官和行为异常。研究人员希望,基于这一发现,可以在人类身上实现“人工冬眠”。

大自然中,蛙、蛇、熊等动物可以在严酷的冬天、食物短缺的季节或是其他极端条件下,通过冬眠行为(季节性休眠)生存下来。与日常的睡眠不同,冬眠涉及全身生理变化,心跳减慢、呼吸变弱,耗氧量更少,体温还会显著下降。

为什么有的动物会冬眠、有的动物不冬眠?这个问题不仅让五六岁小孩子好奇,也激发了很多科学家为之探索。

研究人员指出,冬眠研究困难的一个原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小鼠、大鼠并不冬眠。不过,哈佛医学院MichaelGreenberg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注意到,小鼠在食物匮乏、周围又冷时,会进入一种短暂的麻木萎靡(torpor)状态。在环境温度低至22℃时,24小时饿肚子的小鼠核心体温会降低,代谢率和身体活动也显著下降,相比之下,吃饱的小鼠能够保持正常体温。

研究小组利用神经元活性的生物标记物,在小鼠的脑中寻找那些在进入麻木状态时会被激活的神经元。

在此过程中,他们把搜寻范围集中在了下丘脑,也就是负责体温调节、饥饿、干渴、激素分泌等功能的脑区。研究人员在下丘脑的数百个不同区域,一一确认哪些区域的神经元在被激活后会引起小鼠麻木。

艰苦搜寻之下,他们最终在下丘脑的一个特定区域(内外侧视前区),确定了一组神经元。仅仅刺激这组神经元,就能让小鼠体温迅速降低,活动大大减少;而抑制这些神经元的活性时,还可以避免饥饿小鼠进入麻木状态。研究人员继而通过单细胞RNA测序等方法,鉴定出这组神经元表达哪些标志性蛋白,比如神经递质等。

另一篇研究论文中,日本筑波大学的科学家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下丘脑的类似区域,找到了同样的“神经开关”。他们将这群神经细胞命名为Q神经元(Quiescence)。

通过基因改造,研究人员们得以用化学物质或光照特异性地激活小鼠脑中的Q神经元。他们惊讶地发现,小鼠的核心体温下降了近10度,并且可以连续48小时呈现动物冬眠特有的状态:不吃不动,心率降低,耗氧量减少等。“当周围环境大幅度下降时,它们的机体功能保持正常,体温变得更低,维持在22℃左右。”研究负责人樱井武教授说。

“更令我们意外的是,在既不冬眠也没有日常麻木萎靡(torpor)的大鼠身上,激活Q神经元也会触发与小鼠类似的冬眠状态。”第一作者高桥彻说,“尽管我们还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但人类也有可能具备Q神经元,可以触发类似的状态。“

下一步,人类也能“一键休眠”吗?“现在说我们是否可以在人身上诱发同样的状态还为时尚早,但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目标。”Greenberg教授说道。

谈到“人工冬眠”的未来应用,两支科研团队都展开了诸多设想,例如可以在临床手术中代替麻醉;发生中风或外伤后,放慢代谢过程,避免大脑进一步受损;用来延长寿命;甚至把幻想变成现实,为人类的火星之旅、太空探索提供帮助。

“当我们设想人类也可以出现类似冬眠的状态时,想象力变得越来越疯狂。”研究作者之一、哈佛医学院的SinisaHrvatin博士说。

相关文章

  • 硬核指南:长生不老与技术回春

    硬核指南:长生不老与技术回春 有其他科学家同样通过减缓老龄化和长生不老技术拿到了不菲的研究资金支持。,如果说上述方式都有一定可能失效,那么直接作用于DNA层面的基因编辑,或许也可以考虑一下。,甚至还有聊天机器人通过心理辅导,让用户“发自内心”地拒绝不健康食物,从源头消灭那些年轻细胞的“催老剂”。

    2024-03-22 09:03
  • 压力如何让小鼠毛发变灰白?影响毛囊里的干细胞

    压力如何让小鼠毛发变灰白?影响毛囊里的干细胞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8日消息,几个世纪,甚至几千年来,关于恐惧或其他压力会使头发变白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我们发现,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然后被黑素细胞干细胞吸收。,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已经从许多方面开始揭示,压力对我们的健康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2024-03-22 08:43
  • 记忆是什么?能吃吗?小胶质细胞:能!

    记忆是什么?能吃吗?小胶质细胞:能! 不需要意识的参与,因此这类记忆大多存在于小脑、纹状体和杏仁核脑区。,在这个过程中,小胶质细胞不仅能够通过吞噬和分泌细胞因子清除已有的突触结构,还可以通过分泌一些神经营养因子(如BDNF)来促进突触的形成,从而增强学习表现。,这个实验就说明了我们小胶质细胞能促进遗忘的过程。

    2024-03-22 08:40
  • 在娘胎受压力损害终身免疫力,更难抵抗感染和肿瘤

    在娘胎受压力损害终身免疫力,更难抵抗感染和肿瘤 不管对于婴孩还是成人,这种激素都是快速应对饥荒、暴力等危险环境的辅助工具。,临床上医生也会用糖皮质激素来治疗哮喘、过敏等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扮演对病原体和其他威胁做出反应的关键角色。

    2024-03-22 08:33
  • 《自然》子刊:免疫系统喊你按时吃饭!

    《自然》子刊:免疫系统喊你按时吃饭! 同时,这也有效地避免了免疫过度激活可能造成的种种问题。,但如果进食规律被打乱,根据生物钟预先上调的免疫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能解释,为什么打乱昼夜节律和进食规律会增加肠道慢性炎症。

    2024-03-22 08:29
  • 大量学术会议取消,新冠病毒让学术界迎来“衰退潮”

    大量学术会议取消,新冠病毒让学术界迎来“衰退潮” 哈佛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院长已经决定在未来“6~8个星期内大程度减少开展研究活动”,因此许多实验室面临暂时关闭的选择。,临床试验有条件开展在科学家不得不停止探索类研究的同时,许多病人也可能因此要做出牺牲。,现在,美国各地的医学研究中心还有大量临床试验在进展中,但大部分试验也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

    2024-03-22 08:28
  • 那些影响我们基因的微生物

    那些影响我们基因的微生物 meta-mass-shift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无菌或SPF小鼠中消化道不同区段已知质量差异的光谱计数图2。,肠道微生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的癌变发展过程相关。,以上两篇研究表明,微生物既能够影响人类基因的表达也可能造成基因突变。

    2024-03-22 08:23
  • 失明小鼠重见光明!把皮肤细胞改造成感光细胞

    失明小鼠重见光明!把皮肤细胞改造成感光细胞 目前除了尽量预防和延缓外,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视力。,经过反复摸索条件,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鸡尾酒”配方,由5种小分子化合物组成,它们分别激活或抑制细胞内不同的发育信号。,为了评估这6只小鼠的视觉功能是否真正得到恢复,研究人员还做了“厌光测试”。

    2024-03-22 08:13
  • 《自然》:代糖骗不过肠道!

    《自然》:代糖骗不过肠道! 不过疫情期间,宅在家了那么久,身上肥肉见长,可乐还是喝无糖的吧。,本身就缺乏甜味感受器的猫,有时也会跟铲屎官要糖吃。,最初,小鼠在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偏好,饮用糖水和安赛蜜溶液的次数差不多。

    2024-03-22 08:11
  • 难怪无糖可乐没有灵魂!我们对甜味有了新认识

    难怪无糖可乐没有灵魂!我们对甜味有了新认识 于是,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向迷走神经,这是肠道(以及其他内脏器官)与大脑之间的主要神经。,共同第一作者AlexanderSisti博士说:“这是第一次,我们看到,有一条从肠到脑的直接通路感知糖分。,尽管已经有无数研究警告我们,摄入糖过多会肥胖,会增加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2024-03-22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