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无疑是港交所找来的明星企业。
作者/秦安娜乔雪
来源/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香港资本市场曾经是内地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从1993年H股诞生开始,一家家内地企业奔赴香港上市,募集来自全球的资金。
赴港上市的中国移动,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工商银行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平安,成为世界知名的保险企业。
如今,那些曾经奔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可以选择回香港落脚,吸引来自国内的资本支持。中金的研究数据显示,近几年,香港IPO项目有70%的份额卖给了国内的机构投资者。
中资资本在香港崛起的背后,是中国从资本输入国向资本输出国的转变。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只是整个趋势中的显性因子。
1
中资崛起
最近,位于香港中环IFC一期29层的中金公司里,几间办公室彻夜灯火通明,一改疫情期间员工居家办公导致的空荡状态。
常年霸占香港中资保荐人第一席位的中金,是网易此次赴港二次上市的保荐人,彻夜加班的员工正忙于准备网易的招股书。
“近期中金的人更难约,他们太忙了。”李琦对略大参考提到,她在一家中资券商负责承销工作。
她见识过中金的忙碌。此前,李琦所供职的项目组,听闻中金将成为一家企业的保荐人后,想通过中金牵线发行人(注:上市融资的企业),加入其承销团。但预约两次,时间地点一再变动,最终,约见地点改为某印刷商的办公室——中金团队在此处理某项目的IPO文件。
发行人上市前,保荐人、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IPO项目的中介方,都会聚在印刷商处,筛查IPO需提交文件中的任何细节、法律责任和错别字。该环节被投行人士称为“PrinterSession”,以律师不睡觉、投行少睡觉著称。
“你能在印刷商那里找到一家企业IPO所需要的所有中介商。”李琦说。大的项目case,往往二、三十人,浩浩荡荡“入驻”,做最后的冲刺。
中环的印刷商们,很了解香港资本市场的财富动向。
最近两年,出现在印刷商办公室的中资券商越来越多。2019年,香港183家IPO企业中,中资券商参与保荐的项目高达107家,相当于每3个IPO项目就有2个中资券商参与其中。
从媒体公布的京东赴港二次上市的承销团亦可窥见,农银国际、中银国际、交银国际、建银国际、招银国际、工银国际等,中资投行占承销团极大比例。
外界将中概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视为其面向中资资本的一轮募资。
与此同时,内地企业正在成为赴港上市的主要募资方。
港交所公布的2018年业绩显示,其全年成交金额达26.4万亿,IPO融资总额排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第一位。1146家内地企业总市值达到20.2万亿,占港交所总市值的67.5%。其中,不乏小米、美团等知名企业。
能够服务内地企业,逐渐成为中环金融人士业务能力的必备要求。
2014年,李琦刚参加工作,粤语不好的她,通常需要用英文再跟对方确认。现在,很多时候她可以直接用普通话交流,同行中能听懂、能讲普通话的人变多了。
甚至,港交所总裁李小加,也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2
明星项目
李小加曾用Party一词,来形容香港的交易市场:
设想你在办一场Party,想把它变成一场全球瞩目的盛世,关键问题是怎样才能邀请到城中最重要,最多的客人。作为Party的主人,你要仔细考虑邀请的优先顺序,分辨那些对客人极具吸引力的核心人物。
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无疑是港交所找来的明星企业。
按照港交所要求,赴港二次上市的企业,必须在英国、美国等监管健全市场上市,并至少两年保持良好合规记录;市值不少于400亿港币,或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币且收入达到10亿港币。
摩根士丹利曾测算,满足赴港二次上市条件的中概股企业,仅包括网易、京东、百度、携程等20多家公司。
这些企业已经在美国资本市场向全球投资人证明了自身的商业价值,它们有健康的经营模式,良好的现金流,在各自所在的行业有影响力。
它们就是港交所Party中最想邀请的明星。
对于全球投资人,尤其是中资投资人来说,他们要用金钱,人脉、经验……所有自身优势,去兑换这场资本盛宴的入场券。
从2018年4月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后,李琦所在的券商,就开始争取承销中概股企业和新经济企业的募资项目。它与另一家中资券商,一直在竞争年佣金收入前5名的席位。争取到这些中概股明星客户,券商便能向它们所服务的机构投资人自证实力。
毕竟,明星项目都具备共性:很挑剔承销商。
对李琦而言,每一场承销工作,都是一次战争。
项目初期,她需要做模型、路演、跟机构投资人反复确定出价区间。
随后,参与承销的券商们聚在一起,报出每家投资人的价格,最终确定IPO发行的价格区间。商议过程中,李琦需要跟投资人反复发邮件确认,对当前的价格区间是否满意。
抢夺承销份额往往是战争中的高潮,通常会伴随着大声的争吵和指责。每家承销商会罗列出一系列自身优势去争夺份额,例如我的投资人信用更好,声誉更好、我的投资人是长期投资者而非对冲基金等等。
整个过程充斥着不满,经常需要调停,每家都要争取最有利的条件,很多时候需要保荐人甚至是发行人来调节、决议。
争取中概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业务,成为承销商们的新战事。
每家券商服务的投资人,都需要从这些二次上市企业中获取利益。甚至一些投资人,还需要用二级市场的收益,来平衡今年一级市场的业务低迷。
对于承销商而言,这也是门好生意——相较IPO,赴港二次上市的程序简化许多。不需要重新定价,它们在美国上市的价格和估值,就可以作为香港二次上市的发行价依据。
此外,这些二次上市的企业都有认知度,尤其是在中资投资人中有熟识度和影响力,项目路演阶段也会容易许多。尤其在疫情期间,不方便进行路演、午餐会等线下交流,券商需要用高知名度项目,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
对于人人都想要的明星项目,能不能参与承销工作,人脉很重要。李琦说,抢项目,主要看人际关系。
华兴资本成为京东赴港二次上市的联席全球协调人,这家主要服务新经济企业的精品投行,又一次成为新经济的受益者。包凡曾带领华兴,成为京东2014赴美上市时唯一一家国内本土投行。
2018年,新经济企业扎堆赴港上市,包凡曾将这场IPO盛宴称为“移动互联的最后一口肉”。
此番,常年游弋在海外市场的科技企业,赴港二次上市,将这口肉能吃的时间,又延长了一些。
相比于曾经的众安、阅文、易鑫等在首日招股获得73倍、120倍、100倍超额认购,随后股价大幅度下跌的项目们,前浪科技企业在海外积累的股价数据,也是它们抵抗风险的底气。
3
回归本土
中概股选择赴港二次上市是需要支付交易成本的,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二次上市,为此支付的IPO承销费用在2.2亿-2.53亿港元。
即便如此,中概股也愿意选择回归本土资本市场。
本土的投资人更了解本土企业,也愿意给予更合理的估值。这些都是中概股企业此前在海外难以获得的优待。
此外,选择多地上市,亦分摊了企业对单一资本市场的依赖,部分抵消地缘性、政治性风险的影响,尤其在中美之间的摩擦不断加剧的当下。
5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简称: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
网易日前发布的上市聆讯文件,对这一风险进行了披露。而这并非网易一家面临的问题,包括京东以及后来者在内,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都会遇到此风险。
过往中概股企业并不需要提交会计审计底稿。如若该法案被签署通过,PCAOB将有随时查阅中概股企业审计底稿的权利。日前,中国证监会已经公开对该法案进行严厉谴责,称坚决反对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
种种因素叠加,中概股排队回国的需求愈发强烈。
首选的避险港湾就是香港。香港从监管机构、财务合规、报表等的要求,和美国有很多可通用的地方,上市流程大大简化和便捷。从爆出网易、京东赴港二次上市,到网易完成港交所二次聆讯,不过一个月左右。
其次,近年,港交所向大批新经济公司敞开怀抱,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赴港上市,同时欢迎符合条件的中概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
2019年11月,阿里巴巴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成功募集资金约110亿美元,成为当年港股市场募资最高的新股王。
图:阿里巴巴再次登陆港交所图:阿里巴巴再次登陆港交所
阿里的示范效应让徘徊的中概股看到了“钱景”。
利好政策也在陆续出台。
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企业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赴港澳融资、上市。
对于赴港二次上市的公司而言,更长远的未来在于,如果被纳入恒生指数,公司能赢得更多投资人的关注,交易量和市值的表现会很不错。
如若被纳入港股通的范围,公司还会得到更多“南下”的内地资金支持,甚至能够获得A股同类企业的估值——早前,港交所同上交所、深交所设立了双向互通的沪港通、深港通。
近年来,南下资金保持高度活跃,有数据统计,2019年,仅南下的港股通资金累计流入2400多亿港元,是港股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
不过,吸引资金关注的通常都是明星企业,中小企业很容易在资本市场被遗忘。
对于不符合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业而言,它们在退市、回国内重新上市的规定路线外,也在寻找接触内地资本的机会。
服务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财经公关企业智信财经,其总裁蔡敏玉对略大参考表示,境外上市企业以前愿意选择熟悉海外投资者的公关团队,帮助他们跟投资人沟通。现在更多海外上市的企业,愿意找熟悉境内投资人的公关团队,帮他们对接中资投资者。
2019年开始,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市值企业找到智信,提出对接内地投资者的诉求。
过去几年里,中概股企业赴美上市的热潮,令内地投资者更了解美国资本市场,他们也懂得,中概股企业与内地投资人之间的沟通联系,正逐步紧密。
4
免费彩票
发生在香港中环的这场资本盛宴,并非大玩家的独家party。
小玩家们也蠢蠢欲动。
许多内地的个人投资者,投资港股、美股都是从办理一张招商银行香港一卡通开始的,它管理费低、同内地账户互转方便,在炒港股和美股的内地散户中,很有认可度。
2014年,深圳福田的林峰在位于中环交易广场的招行香港分行,办理第一张香港一卡通,随后在富途牛牛、有鱼股票等多家互联网券商,开通了港股账户。
他时常拿出来讲的投资经历,是在2018年末抄底了京东的股票。
他打算从网易和京东身上复制往日荣光。为此,他准备在所有的互联网券商平台下单,增加中签率。
港股打新,越来越受内地投资者欢迎。
仅中签率这一项来讲,2016年至2018年,港股打新的中签率大概为68%,而A股的中签率平均低于0.5%。
超过65%平均中签率、低于5000元港币平均入场费、8.56万港币的平均年度累计收益,加上无需持仓市值,特色暗盘交易,这些都构成了最直接的吸引力,也让港股IPO集资规模在全球称冠。
券商们的宣传话术更加直接:一生一次的发财机会。
如今,网易、京东已经成为最热门的打新标的。有新闻称,自网易、京东回港二次上市的消息传出,不少机构投资者已下了“引子单”,即意向订单。不仅是机构投资者,手上余粮不多的散户们也在参与其中。
“港股打新就像是股市里的免费彩票”,是个体投资人们最爱标榜的一句。
被投机热血支配的人们永不满足,港股、美股互联网券商们已经伺机推出20倍、10倍的杠杆打新方案。更有内地散户发现了香港证券市场的bug,利用身份证数位的不同,申请多个账号,从而提高中签率。
不过,投机必然伴随风险。外汇管制、破发、代理骗局,都是内地投资者闯荡港股、美股时可能遭遇的变故。
2018年7月9日,小米作为港股首家执行“同股不同权”的IPO公司,上市首日即破发。在此之前,雷军身后,站着一众满怀信心高举战旗的投资者们。
但人们总愿意相信,不幸的事情永远只会降临在他人头上。网易与京东的光环之下,投资者们都笃信,这些回港二次上市的明星公司,一定会让自己大赚一笔。
林峰,已经将自己的账户“孖展”。这在香港话里是保证金的意思,意同英文里的Margin。在内地,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杠杆。
显然,主角亮相前,party已开场。
相关文章
-
阿里的七年回家路,是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的一部变迁史
阿里巴巴和港交所牵手失败背后,最主要的原因出在了“同股不同权”这个问题上。,自1980年以来,共有17家公司选择在美国、香港两地以“H股+ADR”的方式上市,包括汇丰控股、东方航空、中国移动、中国人寿等。,蚂蚁金服未有详细财务数据披露,但根据18年最新一轮融资估值超1500亿美元,亦有分拆上市的可能。
2024-03-22 09:15 -
阿里4万亿市值登顶港股 香港金融中心再添定海神针
“回家”首日逆势大涨6%11月26日,阿里一开盘股价就上涨6.2%,其后持续上扬,最终收于187.60港元/股,成交额140亿港元。,据美国政府部门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累计156家,总市值达到1.2万亿美元。,9月,全球最大啤酒商百威英博ABInBev亚洲业务子公司香港上市,融资50亿美元,目前股价已涨超5%。
2024-03-22 09:13 -
2019 IPO解读:263家企业上市,新经济公司占了56%
从行业分布来看,2019年新工业上市公司占比29%,代表公司如传音控股,公司主要面向非洲市场制造移动通信产品,开发了itel、TECNO、Infinix等手机通讯设备,Syinix家电产品以及移动互联产品Afmobi等各类硬件产品;其次是医疗健康占比13%,包括公司如新氧、海尔生物、佰仁医疗;硬件和企业服务领域均占比9%,诞生了诸如OA软件金山办公、数据服务商个推、小熊电器、芯片半导体晶晨股份等上
2024-03-22 08:53 -
远走终要回家:中概股拟赴港二次上市 港交所表示欢迎
当时,国内盛传部分海外上市公司将以CDR(中国存托凭证)形式回归A股,包括BATJ等中概股或被纳入到第一批名单。,但同年6月小米突然宣布优先在香港上市,择机于内地市场发行CDR后,中概股公司回归A股就未有下文。,多位分析师表示,若携程回港上市,则多了一个交易场景,并且其在线旅游模式已被验证可行,公司估值自然会上升。
2024-03-22 08:53 -
不止阿里,第二上市的同股不同权公司“难闯”港股通
原标题:独家|不止阿里,第二上市的同股不同权公司“难闯”港股通以港股为第二上市地的同股不同权公司,都不会被纳入港股通标的范围。日前有市场消息称,阿里巴巴将被排除在港股通之外,但港交所已向监管层建议,修改现行规则里对于第二上市的同股不同权(WVR)公司纳入港股通的限制。第一财经从熟悉情况的有关人士处了解到,按照现有沪深港三地交易所已达成并执行的安排,第二上市WVR公司不会纳入港股通,预计未来较长时间
2024-03-22 08:46 -
港媒:京东聘请瑞银、美国银行安排在香港二次上市
事实上,新冠肺炎在中国肆虐,内地媒体本月初曾报道,京东及百度均因应疫情问题而有机会押后回流上市的计划。,虽然环球股市近期受疫情影响而大幅下泻,但京东股价相对硬净,上周五收报39.71美元,年初至今累升近一成三。,该行认为,中概股愿意回归香港或A股,主要考虑到业务发展有融资需要、增加股份流动性、靠近本土市场、能取得更好估值,以及在新中美关系下减少所需面对的监管风险。
2024-03-22 08:29 -
瑞幸的法门,20年前就显灵了
文/张津京来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要穿透瑞幸、跟谁学、好未来等中概股公司被爆造假产生的迷雾,得先把镜头摇到20年前。,据一位要求匿名的美元基金投资人表示,高盛联合毕马威在那段时间对所有中概股企业进行了一轮调研。,但也正是因为财报数据太离谱,很快,这些中国明星上市企业遭到了美国做空基金追杀。
2024-03-22 08:14 -
专访金山云CEO王育林:路演好过预期 融资超5亿美元
此前,外界很多人担心瑞幸咖啡22亿财务造假会让中概股排队退市,但金山云的上市打破了外界这种传闻,甚至可能是中概股再度上市的风向标。,以下是专访金山云CEO王育林实录:雷建平:现在欧美疫情非常严重,加上外界对中概股充满质疑,金山云为何选择这个时候上市?王育林: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时间排到了这里。,办公软件我们做了30年,金山云也做了7、8年,只要目标远大、坚定、方向不董爱,一直坚持下去,选择的又是一个
2024-03-22 08:02 -
瑞幸或将面临112亿美元赔偿,240家机构受波及
据上海律师宋一欣分析,若以2020年初至今作为时间段计算,粗略估算,面临集体诉讼的瑞幸将遭遇总计约112亿美元赔偿,折合人民币754亿元。,中概股何去何从?新华社评敬畏市场规则,诚信方得长久或与近期集中爆发的中概股业绩被质疑,以及瑞幸自曝数据作假有直接关系。,而针对瑞幸退市事件,新华社发布评论,遵纪守法、诚信守诺,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共商业道德及行为准绳。
2024-03-22 07:56 -
梦碎华尔街?中概股集体下跌,美国再祭出最严法案!
编辑|Arti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据证券时报报道,美国时间周三,美国参议院通过《国外公司问责法案》,该议案被指专门针对中概股的审计问题。,美国国会有关网站显示,该法案由路易斯安那州共和党籍参议院约翰肯尼迪(JohnKennedy)在2019年3月28日发起。,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美国证监会(SEC)根据豁免权相关方案,对于审计机构必须提供底稿的规定,并未完全严格执行。
2024-03-22 07:55
热门标签
-
京东入职
2024-05-15 19:00
-
京东d
2024-05-15 19:00
-
京东定制
2024-05-15 19:00
-
加入京东
2024-05-15 19:00
-
京东超
2024-05-15 19:00
-
京东折扣
2024-05-15 19:00
-
京东打折
2024-05-15 19:00
-
京东技术
2024-05-15 19:00
-
京东内部
2024-05-15 19:00
-
京东怎么买东西
2024-05-15 19:00
-
京东药品
2024-05-15 19:00
-
京东历史
2024-05-15 19:00
-
京东低价
2024-05-15 19:00
-
京东化妆品
2024-05-15 19:00
-
京东自
2024-05-15 19:00
-
京东值
2024-05-15 19:00
-
京东凑单
2024-05-15 19:00
-
京东抽奖
2024-05-15 19:00
-
京东快递配送
2024-05-15 19:00
-
京东省钱
2024-05-15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