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小鹏汽车将秘密提交IPO文件,计划融资5亿美元

2024-03-22 07:50
admin

李勤

尽管美股市场风云多变,仍然是当下新造车公司的优先选择。

36氪从多位资方人士处获悉,小鹏汽车接近向美股市场秘密提交IPO文件,计划融资5亿美金,整体上市计划预计在今年7月到9月,已经聘请摩根大通、高盛等投行,其中,摩根大通为主承销商。小鹏汽车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曾担任摩根大通亚太区投行主席。

对于上述信息,小鹏汽车向36氪回应称,“我们不会评论市场传言。小鹏汽车会密切关注资本市场的发展动态,以把握有利企业发展的融资机会。”

日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小鹏汽车运营主体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公司发生股东变更,阿里巴巴、夏珩、何小鹏等共计27位股东退出公司股东行列。对此,小鹏汽车向媒体表示,此举“仍属于之前集团海外重组的操作”。

而接近小鹏汽车高层的消息人士告诉36氪,小鹏汽车海外上市所需的红筹架构已经搭建完毕,“目前上市时间还只是计划,没有最终确定。”

受瑞幸咖啡财务数据造假事件和中美两国贸易形势影响,今年美股市场对中概股的态度尚不明朗,多家原计划赴美IPO的公司都持观望态度。

同样计划在美股IPO的理想汽车投资人告诉36氪,“(理想汽车)至少会等到二季度数据出来再看看。”但也有投资人认为,特斯拉的股价走势很好,这对国内的新造车公司是个利好,“而且对于理想、小鹏、威马几家头部造车公司来说,现阶段能上市都会选择上。”

小鹏汽车的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去年11月,该公司获得C轮4亿美金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和晨兴资本、经纬创投等老股东。据彭博报道,小鹏汽车本轮估值达到40亿美金。

而下一次融资,小鹏汽车并未全部押注在IPO上。多位消息人士告诉36氪,除了筹备赴美IPO,“何小鹏(小鹏汽车CEO)也还在一级市场找钱,近期接触了不少大型上市公司。”

去年接受36氪采访时,何小鹏曾表示,除了IPO,还有很多“拿到大钱的渠道”,但显然,新造车公司的融资途径正在快速减少。多位接近何小鹏的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C轮的4亿美金融资中,“有一半是何小鹏个人出资。”

造车创业是公认的“烧钱”行业。据媒体报道统计,蔚来汽车总融资额达到450亿元,创始人李斌个人依然投入超2.5亿美元,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也在理想汽车投入近2亿美元,何小鹏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自己投入最多,有3亿多美元。

在2014年涌起的这波新造车浪潮中,蔚来汽车以用户社区和服务支撑了高端定位,理想汽车选择了插电混合动力技术,何小鹏带领的小鹏汽车则效仿特斯拉,坚持智能化路线。

“小鹏的标签是智能,智能是小鹏的最核心优势。”4月27号,小鹏新车P7发布会上,何小鹏明确表示。小鹏P7将在下半年上市,搭载小鹏投入30亿元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

为了践行智能化路线,这家公司搭建了一套完整的自研自动驾驶团队,包括硅谷和北京团队的感知算法,圣地亚哥团队的定位和融合,广州团队的规划和控制,和上海团队的高精地图等。

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的话说,“为了软件自研,我们从大屏、电子电气架构、嵌入式、从总线到板卡,我们全涉及,硬件也会参与设计。”

4月30号,特斯拉第一季度以6800万美元的净利,宣告连续3个季度实现盈利,汽车业务总毛利率高达25.5%。毫无疑问,特斯拉以高研发投入打造智能化,智能化支撑高毛利,然后大量出货摊薄研发费用,进而实现企业盈利的模式已经跑通。

但是对于初创公司小鹏汽车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蔚来汽车在2019年报中披露,其全球拥有3000余名研发人员,对应的2019年研发人员薪酬达到20亿元。同样注重研发投入的小鹏汽车目前拥有4000余名员工,何小鹏曾表示,“在整个小鹏汽车团队中,保持自主研发和创新体系的同学占比超过50%”,研发投入规模可以预见。

今年以来,小鹏汽车已经推行多项节流举措。小鹏汽车员工透露,公司在年初提供选项,允许员工将2019年年终奖转化成公司期权。与此同时,小鹏汽车也在内部推行组织架构优化,首席科学家郭彦东也在此过程中离职,小鹏汽车内部人士表示,随着组织优化,郭彦东带领的北京AI团队也大量减员,“年初北京团队有90人,现在有50人左右。”

对于北京AI团队的调整,小鹏汽车回应称,“小鹏汽车一直很重视通过AI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感知,内部组织结构优化后,北京AI团队也会和北美视觉与感知团队进行深度业务整合,以实现整体技术实力、地域优势、人员效能等的最优配置。”

汽车行业的投入周期和资金密集特性决定,造车创业遭遇的挑战不断。一位小鹏汽车高管向36氪表示,中国的电动车头部创业公司所剩不多,“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产品和战略差异化,短期内都不会有倒下的危险。”

5月31日,特斯拉旗下的SpaceX公司实现人类首次商业载人航天发射,何小鹏在朋友圈感叹,“在中国已经成功的企业家我也认识不少了,无论是科技、金融、地产还是汽车,基本上无人愿意真正个人投入在一个可能要经历巨大失败、经济损失、多年嘲讽和很可能无法规模盈利的事情。大家都努力在产品(内容)和人(企业)之间做流通效率和生产关系和服务体系的优化,很少人真正从最源头最底层做事情。期待将来我们有更多更天真的连续创业者。”

相关文章

  • 小鹏汽车与支付宝联合开发车载支付 率先落地小鹏P7

    小鹏汽车与支付宝联合开发车载支付 率先落地小鹏P7 新浪科技讯11月26日下午消息,小鹏汽车与支付宝正式签约联合开发“车载支付”功能,这是国内首批将“车载支付”能力落地的车企,预计2020年第二季度打通小鹏账号、支付宝账号及小程序功能,以“车载支付”形式对小鹏充电桩、车机应用、阿里巴巴小程序等服务场景进行支付,该能力将率先落地在小鹏P7上。,据悉,小鹏P7下一步将于2020年二季度正式上市并同步启动交付。,小鹏汽车“车载支付”主要覆盖三类场景,首先

    2024-03-22 09:15
  • 新能源汽车面临冬至,但春天还会更远

    新能源汽车面临冬至,但春天还会更远 这使得人们又重新重视起纯电动汽车,但受限于电池及充电技术的瓶颈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突破,这一领域发展依旧非常缓慢。,除了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迎来28年来首次年度下滑,车市寒冬影响整个汽车行业、产品事故频发,市场教育与用户接受程度不足之外,有两大原因或者说问题是值得重点探讨的。,以当前占据国内充电桩35.7%市场份额的领头羊特来电为例,其数年来始终处于亏损状态,直到去年年底才实现盈亏平衡。

    2024-03-22 09:07
  • 何小鹏:我知道造车很花钱,但没想到这么花钱

    何小鹏:我知道造车很花钱,但没想到这么花钱 酒精、游艇、高消费,何小鹏与一名世俗眼中的合格富翁之间,始终横亘着一堵墙——他一直进入不了状态。,UC几位创始人中,俞永福和朱顺炎当时都还在阿里巴巴担任高管,看起来前途一片明朗;梁捷去享受生活了,这也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愿景自由一个高效运转,时刻具有危机意识,对自我和他人要求同样苛刻的领导者,自然会让员工们喘不过气。

    2024-03-22 08:13
  • 特斯拉回应频繁调价皆因补贴 曾一年内“三降两涨”

    特斯拉回应频繁调价皆因补贴 曾一年内“三降两涨” 原标题:特斯拉回应频繁调价皆因补贴专家称新能源车主固有认知待突破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龚梦泽由国产Model3标准续航版连续调价带来的争议近日不断发酵,同时引发了消费者对于长续航版的价格担忧。,新能源旧款汽车达成的协议和买卖合同,除非有明确告知,换代可以退还差价或者赔偿。,”何小鹏亦承诺称,G32019款客户在3年内增购或换购小鹏任一车型,额外享受1万元的专属补贴权益。

    2024-03-22 08:03
  • 小鹏汽车赴美上市公开递表倒计时:“鹏友”能否为其加速

    小鹏汽车赴美上市公开递表倒计时:“鹏友”能否为其加速 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成立于2014年小鹏汽车近日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秘密递交招股文件,最快第三季度完成挂牌上市。,这轮融资引入新晋战略投资伙伴——小米集团,同时何小鹏继A、B两轮后再次以个人投资人身份加持。,除4亿美元股权融资外,小鹏汽车还获招行、中信以及汇丰等多家中外银行总额达数十亿人民币无抵押信用贷款。

    2024-03-22 07:41
  • 再融3亿美元,小鹏汽车IPO只差“临门一脚”?

    再融3亿美元,小鹏汽车IPO只差“临门一脚”? 2020年8月3日,据多家媒体报道,小鹏汽车获得超过3亿美元的融资,领投的是阿里巴巴,卡塔尔主权基金等也参与投资,而在7月20日其刚宣布签署了C+轮近5亿美元融资协议,主要投资方为Aspex、Coatue、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野望之下,逃不开难解的焦虑这么看小鹏汽车IPO似乎已无悬念,但上市只相当于拿到晋级资格,未来仍有更多考验等待着何小鹏。,但据AI财经社报道,曾有小鹏G3车主因方向盘、底盘

    2024-03-22 07:20
  • 不缺“朋友”的小鹏汽车,如何挺进下一局?

    不缺“朋友”的小鹏汽车,如何挺进下一局? 尽管如此,从不到半个月完成两次融资,且规模还在持续扩大的情况来看,小鹏汽车IPO已是箭在弦上。,这也反映了小鹏汽车目前的尴尬处境,那就是不缺资方力挺,但在消费者层面还无法做到广交“鹏友”。,因此,尽管小鹏汽车不缺资方朋友,也采取了避敌锋芒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但能否走到最后依然充满悬念。

    2024-03-22 07:18
  • 阿里助小鹏上市、美团力捧理想 巨头为何争抢“上车”?

    阿里助小鹏上市、美团力捧理想 巨头为何争抢“上车”? 2017年,何小鹏从阿里离职,8月,他宣布正式加入自己此前投资成立的小鹏汽车,并出任董事长。,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在接受未来汽车日报的采访时提到,“国外市场不可能容纳超过五家新造车企业。,并非是这个行业入门容易,不仅更难,需要更庞大的资金池和耐力,也不像互联网一样能很快见到成果,从研发到实现量产便是一道门槛,盈利则更加遥远。

    2024-03-22 07:18
  • 造车新势力扎堆赴美上市 如何破解“盈利难”

    造车新势力扎堆赴美上市 如何破解“盈利难” 造车新势力们深知,无论是美股、港股亦或科创板,对其容纳的名额数量有限。,前述私募股权基金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造车新势力早期融资时,A股市场科创板还未推出,而部分VC和PE等投资人为美元基金,入场时企业就初步搭设好了VIE架构。,崔东树表示,造车新势力在美IPO面临考验,时刻把合规经营摆在重要位置。

    2024-03-22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