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首次在深海热液区发现气态水

2024-03-22 07:51
admin

央视网消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科考船,在深海热液区首次观测到气态水存在的证据。该成果今天(28日)在地球科学权威刊物《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上正式发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深海热液区,通过发现号高清摄像头发现由大量“蘑菇型”热液烟囱结构形成的倒置湖。湖内充满大量闪闪发光的水体。这是由于巨大的温度、密度差异形成的强烈光反射层。通过深海激光拉曼光谱原位探测系统和深海热液温度探针对倒置湖内水体不同层位进行拉曼光谱采集和温度测量。结果表明,该区域倒置湖内水体,从顶部至底部依次为高温蒸汽相、热液流体与海水混合相以及底层的正常海水相。顶部流体的温度最高可达383.3℃。

深海热液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矿产和基因资源,更是被认为与生命起源相关,一直备受科学界关注。据专家介绍,气态水能够在该区域的海底之上存留,得益于该区域独特的热液烟囱构造。而此次新发现,有助于揭示此类低密度气相热液喷发系统的热液硫化物矿化过程以及对深海环境的影响。该成果5月28日在地球科学权威刊物《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上正式发表。

相关文章

  • 北极海冰之下4000米隐藏什么?或许类似木卫二海底

    北极海冰之下4000米隐藏什么?或许类似木卫二海底 ”伊娃与一支国际研究小组进行一次北纬82度的考察之旅,他们希望此行能够找到“欧若拉”区域,这是一个海底火山区,热液喷口释放着“黑烟”。,与众不同的海底世界研究人员在其他海洋热液喷口周围未发现生物多样性,罗德拉说:“那里没有多少生命形式,但我们还不确定具体原因。,北极深海生存条件与冰冷卫星的情况相似挪威北极大学微生物学家迪米特里·卡伦尼臣科(DimitriKalenitchenko)与美国宇航局喷气

    2024-03-22 08:35
  • 生命来自海底“黑烟囱”又有了新证据

    生命来自海底“黑烟囱”又有了新证据 何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又为何如此难以发现?记者采访了相关成果的完成方,请专家解疑答惑。,”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课题组成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卫东介绍。,米勒把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并公诸于世,立刻引起轰动,世界各国科学家纷纷仿效。

    2024-03-22 07:57
  • 探秘冰冷海底的超高温“大气泡”

    探秘冰冷海底的超高温“大气泡” 来源:中国科学报本报记者廖洋通讯员王敏水的相态受控于其所处的温度、压力条件,当温度超出其所处压力下气液分离温度时,液态水将转变为气态水。在一个大气压下,纯水会在100摄氏度气化。在深海海底高压环境中,海水的气化温度可达几百摄氏度,那么,深海中是否存在大量超高温的气态水呢?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阎军课题组给出了答案。在2018年“科学”号科考船深海热液航次中,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针,

    2024-03-22 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