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怪
来源:脑极体(ID:unity007)
历时7个月的努力,在美造车的贾跃亭终于成功破产了。
官宣破产,对贾跃亭而言,成为最近几年为数不多的一个好消息了。这意味着贾布斯要拿出手里仅有的法拉第未来(FF)的股份全部转给债权人,而他将能够继续推进FF的项目。万一未来把FF救活了,还可以把债务清偿,再次翻身。
那些债权人呢?至少在四年时间里不能再穷追猛打的追债,反而要摇身一变,成为这家命悬一线的车企的持股人,和贾布斯一起再为梦想窒息很长时间了。
而去年10月份,身处大洋彼岸英伦岛国的戴森爵士,在历时3年投入5亿英镑之后,明智地宣布造车失败。但这并非又一个“PPT造车”的版本,至少在不久前,倔强的戴森爵士仍然曝光了这辆“史上最贵”的戴森电动车,真正成了亮相即绝唱的“封关作”。
投资无底洞,又看不到商业前景,这是戴森“过把瘾”就放弃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手里只剩一张FF底牌的贾布斯,依然选择孤注一掷,还在苦苦寻找着能让FF量产的一笔大额投资。找到钱,就真的能让贾布斯再次翻身吗?当年惊艳众人的FF放到现在已经有点“泯然众人”,然而20万美元的售价,还能找到为他的“梦想”买单的消费者吗?
放眼回到国内,缺钱和找钱,一直也是国内这些“跨界造车”的新势力的“新常态”。然而拿到钱只是造车路上的第一步,后面还有量产、技术、运营、质量、售后等等一系列难题,等着这些要“颠覆”汽车产业的新势力们去解决。
如果说戴森和FF只是两个“跨界造车”的失败小样本,那么“跨界造车”之普遍难点,到底难在哪里呢?
只要不差钱,就可以成功跨界造车吗?
“跨界造车”的这股风气真正起来,应该还是从特斯拉说起。网上一直流传着马斯克如何利用“第一性原理”的神话。据说,马斯克在了解了电池技术、材料的成本之后,就决心造出一辆纯电动汽车,因为实在等不到“传统车企的电动汽车”了。
特斯拉在2012、2013年之后的成功,让我国的众多崇拜者看到了“致敬”的可能。更主要的是2014年之后,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迎来了一片潜力无限的市场新蓝海。除了那些跃跃欲试的互联网新贵们,众多实体行业的巨头们也已经手握重金入场,在看得到天花板的主业之外,开辟有一个千亿规模的增长点。
用地产大佬许家印的话说就是,“我们现在都是谈及千亿的事,几个亿的事就不说了。”
在这波跨界造车的“新势力”里,有离车比较近的互联网人,比如,创办蔚来汽车的互联网汽车媒体人李斌,创办理想汽车的汽车之家的李想、创办小鹏汽车的互联网人何小鹏,以及风波不断的乐视掌门人贾跃亭;还有一波直接是在车企打拼多年的高管创始人,比如来自传统车企创办威马的沈辉、出走沃尔沃创办爱驰汽车的付强等。
更多被外界熟悉的“跨界选手”里,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明星人物和明星企业了。比如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在公司层面收购珠海银隆失败后,她个人出资10亿入股了银隆。董小姐去年又带领格力电器与威马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同时还成立了一家国创能源互联网创新(广东)有限公司,可见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决心之大。
地产业跨界的代表是恒大集团的许家印,决心要在未来3年投资450亿投入到恒大新能源汽车。此前,恒大已对FF、NEVS、上海卡耐新能源、泰特机电有限公司等公司投资近300亿元。而在地产汽车造车的名单中,跟在恒大后面的有宝能、碧桂园、华夏幸福、万达、富力等企业,这些企业几乎都以“不差钱”的姿态宣布入局新能源汽车,通过买买买或投投投的方式来拿到造车的入场券。
更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五粮液集团以24.91亿元收购了51%股权的凯翼汽车。凯翼本身是原来奇瑞旗下的一块边缘车型,去年底一辆五粮液入股后首次量产的新车型投产,预计在今年正式销售,但前景实在不容乐观。对于一家传统酒厂入局新能源造车,难怪会有网友调侃“酒量不好,都不好意思开这车。”
不差钱,通常是这些刚入局者的底气。但是一旦真正投入进去两三年,就会理解“造车即烧钱”的奥义。当蔚来的李斌好意提醒想入行的人说“没个200亿就不要造车”,戴森爵爷用生动案例告诉了大家,即使花个200亿(实际只花了40多亿就知难而退了),最终也可能会失败的。
跨界造车,除了要克服烧钱的难关外,还要面临着哪些致命问题呢?
烧钱也许能造出车,
产销上量才是活下去的关键
戴森之所以果断放弃造车,倒不是又一个“PPT造车”失败的案例,反而从最新曝光出来的新车的性能来看,960公里续航可以吊打市面上现有的所有电动车,甚至是大部分燃油车。
车内无按键、完全由抬头显HUD代替中控屏的设计也颠覆了现有的设计习惯,仿路虎的硬派气质、超长车身以及低角的法拉利式的挡风玻璃,也有着豪车的风范。
放弃造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高企的研发费用和造车的费用,使得每辆车的基础价格达到15万英镑,也就是130万人民币左右才可能收支平衡。如果再群、24小时客服等等服务,为了照顾这些至尊客户,还打造了车主、准车主可以随时来玩的豪华体验店,还试图打造遍布全国的500座充电站。
为了这一“至尊”体验,蔚来在成立了4年时间里,累积亏损掉200多亿。据说卖掉1台ES8,就要亏掉92万。如果按蔚来的模式玩下去,止亏回本需要卖出至少40万辆。
但是要算上后续车主服务的成本,这恐怕是一笔永远看不到尽头的烧钱路。狂热的资本市场一旦“兴奋”起来就容易不讲逻辑只讲故事,但等冷静下来还是要面对现实。
2019年成为造车新势力的生死之年。资本市场放出狠话说:没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值得投资。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们奉为“导师”的特斯拉则加快布局中国市场的脚步。特斯拉国产化落地,成为这些车企当面竞争的虎狼对手。
资本市场留给特斯拉15年时间用来盈利,而特斯拉留给这些徒弟们几年时间呢?
经历去年一系列水逆的蔚来,几乎就在疫情开局的春天里命悬一线。幸而在上个月刚刚获得合肥市政府的70亿元的“救命钱”得以续命。
但是政府的扶持难道还要给蔚来继续去验证其商业模式的机会?恐怕这笔钱主要还是用于蔚来在合肥当地自建生产线所用,根本目的还是要带动合肥的经济和就业。
我们知道,2019年国家新能源补贴出现70%幅度的退坡,让国内这些几乎靠着国家补贴才能稍微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们一下子陷入了集体的恐慌。而疫情的到来再次让国补延续2年,各地政府也纷纷入股多家陷入经营困局的新能源车企。
这意味着从“政策扶持”到“市场主导”的产业变革,又按下两年的暂停键,同时也给造车新势力们两年的缓冲期。如果在此期间,无法把造车和服务的成本降下来,把整车的价格控制在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同时能保持足够优势的性能,就意味着很难在这短暂的窗口期之后活下来。
再说,特斯拉在中国正在全面推进国产化,因为国产零件的替代率一再提高,价格还会大幅下降。马斯克已经在实现他的造车逻辑的第三步,通过大幅降低成本让特斯拉平民化。如果在二三十万的区间买辆纯电动车,为什么消费者们不努努力,开一台特斯拉回家呢?
那么一辆新能源电动车能够产销上量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回归造车常识:搞好技术、制造和运营
在2020年如此艰难的开局里,我们实在不想再对国内已经跨界造车,或者准备跨界造车的企业和创业者们“落井下石”了。所以,我们不谈跨界的地产商有拿造车来圈地圈钱的心思,也不谈那些为了骗补、骗融资、骗资质卖壳的投机者,也不谈互联网的颠覆和自主造车的家国情怀,我们更需要谈一下造车的基本常识。
我们知道,汽车行业是一个资金、技术、人才都以规模效应著称的传统产业,其真正的核心价值在于汽车制造技术和制造流程体系。这正是那些动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技术积累的传统大牌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说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就是近二十年的事情。比起燃油动力,电动汽车的“三电”技术难度大幅降低,给了电动车企一次“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机会,但并不是说,可以在不尊重规律和常识的前提下,创新一套互联网思维的服务模式,靠着“烧钱”就可以成功,更不要说借着政策利好,进来浑水摸鱼。
一家主流车企,无论新旧,首先还是要造出性价比能够普及化的高产高销的车型。打造优质产品的关键仍然离不开:核心技术的积累、制造成本和精细化运营等多方面的支持。
首先是对于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掌握。尽管电动汽车的技术难度有所降低,三电系统也都可以通过采购而来,但是想要获得更好、更稳定性能的动力系统,车企就必须打造自身的原生平台,从而使得电池的模块设计达到最优效果,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虽然戴森的造车梦碎,但是戴森研发的固态电池技术则有着可观的市场潜力,相比于锂电池,这种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都有更好的表现,形态上也要更纤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400Wh/kg,要知道2019年主流车型的能量密度也只是在200Wh/kg。
还有与电动汽车同步发展的ADAS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也同样是车企们必须极为重视和投入的技术领域。以FF为例,如果不是手握数百项电动汽车专利,FF几乎再无任何投资价值。反过来,假如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想要卖掉自己,那又会有多少技术可以拿来估价呢?
其次是汽车的制造成本的控制。汽车产业的资金密集性的一大体现就是在生产制造环节。一条汽车生产线的投入是以百亿起步,一条生产线所涉及的零部件组装流程又有几千项。目前,几家主要的跨界车企都在从找代工生产到自建生产线转移。一旦自建工厂,就意味着从轻资产模式变为重资产模式。这将真正进入到传统汽车产业的优势领域,而对造车新势力则是全新的考验。一辆量产车不再是简单的零部件的堆料,而是要精细考量每一个环节的成本,在保证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以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是整个造车卖车产业链条的精细化运营。我们回头来看,在造车新势力们开始疯狂融资的早期,无论是研发运营,还是营销推广,甚至是画大饼一样地全面铺开,花起投资人的钱来是毫不心疼的。而到了现在融资收紧,资金匮乏,才惊呼“钱不够烧”,“200亿是个起步线”,要知道当年蔚来一场发布会花掉8000万,其实过去还没有多么久。
而他们拜师的特斯拉,则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四处找钱、到处花钱的无底洞了。进入大规模量产的特斯拉,已经在通过大规模裁员、海外建厂、建立全球供应链、建设研发中心等关键步骤上实现精细运营,以大幅缩减生产成本,将主要精力更走量、价格更低的Model3的生产和销售上面,特斯拉已经彻底进化成一家传统车企的模样,但却是最接近成功的状态。
最后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这些旁观者能够对着这些跑在“最泥泞赛道的马拉松”上的创业者们指手画脚?难道他们不够聪明,不懂这些常识吗?现在他们已经跑得够辛苦了,还是要多给他们时间和机会……
当然,体贴和关怀可不是光靠嘴说,而是需要消费者用真金白银去投票的。在资本狂热的前三年里,这些融资成功的车企可以加码狂奔,大手笔试错。但是现在,门外的野蛮人已经杀到门里,而且还熟稔国内的这一切游戏规则,今后将拿着一样的政府补贴来跟这些还是“四五岁不能养家”的新生儿同场PK。
更可怕的是,那些行动缓慢的全球的大牌车企们已经悄然转身,带着这些工艺成熟,品质稳定而又价格喜人的新电动车型杀入这片蓝海。
狼群都来了,留给我们这些跨界造车的新势力们,时间和机会确实不多了。
相关文章
-
百亿投资,工厂长草:“中国版特斯拉”沦为下个乐视
自2014年起,国内互联网造车潮逐渐涌现,电动车立刻成了各种风投资本追逐的香饽饽,催生出雨后春笋般的造车新势力。,游侠汽车此前也曾在媒体沟通中透露,正向申请是其获取资质的首选方案,并且已经向有关部门递交了相关申请材料。,然而,物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研发中心2019年才刚刚交付并招商,目前只有3家企业入驻,正处于装修阶段。
2024-03-22 08:56 -
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文/圣安东尼奥小石匠来源:2030出行研究室(ID:PHD2030MRL)在选择造车这条路之前,蔚来、小鹏和威马等造车新势力们一定想到过前路艰辛,但2019年一定是让他们对“困难”一词有了重新认知的一年。,以纯电动车身份尽可能将自己与以往的传统豪华品牌区别开,制造差异化。,同时,如何在产品销量形成一定规模之后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也是摆在特斯拉面前的难题。
2024-03-22 08:54 -
1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大跌逾50% 造车新势力多重承压
”中汽协方面表示,虽然疫情会对造车新势力带来短期冲击,但不是关键因素。,”除此上述两家之外,今年以来还未有其他造车新势力对外宣布融资的消息。,在行业人士看来,体量较小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差。
2024-03-22 08:45 -
造车新势力行至命运十字路口 每个节点都是生死大考
北京一家供应商表示,该公司从2018年起为博郡汽车提供产品与服务,去年下半年结束合作,迄今仍有上千万元的款项没有收到。,”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5年该公司实施A轮融资时,“有一个投资人听了半小时就决定投资。,但他否认资本市场开始看淡电动化和智能化汽车的趋势,他强调说,从投资次数上来说,的确是少了很多,但是按投资体量来说,风投等投给造车新势力的钱并没有减少,“水并没有少,只是
2024-03-22 08:21 -
苹果闭门造车6年了!是否已经“翻车”?
文/海怪来源:脑极体(ID:unity007)在造车这件事情上,似乎没有哪一家比苹果公司更加扑朔迷离的了。,此后,蒂姆·库克才在接受采访时,首次公开表态苹果将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通过公开报道可见,苹果公司申请汽车相关专利,重点涉及了自动驾驶、人车互联、车体结构优化以及车载智能服务等多个方向的技术。
2024-03-22 08:19 -
无人跨越“10万生死线”!造车新势力能否活过2020?
泥沙俱下的造车大潮随着油价长时间高位运行,环保呼声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凭借经济、节能、无污染等优点站上风口。,聪明如雷军,2015-2016年间也在供应链上摔了一跤,当时,小米手机上市日期屡次跳票,大量铁杆粉丝倒戈转向华为、荣耀、OPPO、vivo,销量一落千丈。,从大众、通用、丰田、本田,到奔驰、宝马甚至保时捷,都在加码,这对于极少数已过了交付关、正在试图往盈亏平衡线方向奔跑的新玩家来说,显然不
2024-03-22 08:13 -
“新造车”七年:烧钱厮杀,高管逃离,裁员欠薪
这一切,用小鹏汽车董事长的一句话总结,再合适不过,“以前看别人造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靠讲故事,上市以后会怎样呢?”因为对创业渴慕,几年前吴振业从传统车企跳进一家造车新势力公司。,明天还会好吗?吴广认为:“失业率创了新高,经济发展困难,在这个大前提下,单说造车新势力的离职并不客观,谁都清楚现在很痛苦。
2024-03-22 08:11 -
造车新势力进入淘汰赛 零跑汽车坚信能活下去
据中汽数据中心最新统计,今年一季度,仅5家国内造车新势力的车上险量超过1000辆,分别是蔚来ES6、理想ONE、小鹏G3、威马EX5、哪吒NO1。,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对上证报表示,车企的支出要看车企自身处在哪个阶段。,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对上证报分析称,零跑汽车目前依托实力较强的上市公司大华股份支持可以理解。
2024-03-22 08:10 -
造车还是翻车?家电业“跨界者们”今安在
彼时,戴森宣称将会给电动车配备一个近600人的团队,并将在这一项目上投入25亿英镑资金。,换句话说,戴森认为即便把汽车造出来,也赚不了钱,与其挣扎还不如干净利落地早点放弃,降低损失。,多歧路,今安在?即便财大气粗如戴森,最后也只能“壮士断臂”,跨界造车难度可见一斑,为何一众家电企业仍执意选择跨界造车?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市场家电零售额规模为8032亿元,同比下滑2.2
2024-03-22 08:07 -
新能源车补贴新政落地 造车新势力能否迎战特斯拉?
新政对造车新势力究竟有何影响,特斯拉又会不会降价迎战?资料图:新能源汽车生产线。,针对新政,部分造车新势力车企率先推出了保价策略,减少补贴退坡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换句话说,车企年销量需超过一万辆,才能及时拿到补贴,然而目前为止越过这一门槛的品牌寥寥无几。
2024-03-22 08:06
热门标签
-
通古斯大爆炸新解释
2024-03-22 07:53
-
Twitter CEO捐赠1000万美元帮助受疫情影响家庭
2024-03-22 07:53
-
淘宝直播达人怎么开通?附流程步骤
2024-03-22 07:53
-
商家怎么抢占双十一直播会场?必抢指南
2024-03-22 07:53
-
今日《自然》重磅:中国科学家找到强效新冠中和抗体
2024-03-22 07:53
-
科学家首次证实,癌症转移与先天性基因型有关
2024-03-22 07:53
-
全球首个不怕宇宙辐射的DDR4内存诞生
2024-03-22 07:53
-
淘宝直播间买不了东西是被拉黑了吗?怎么办?
2024-03-22 07:53
-
双十一淘宝怎么抢着淘宝直播入口?强者上
2024-03-22 07:53
-
苦等5年多 中国又有了一家1000亿美元互联网巨头
2024-03-22 07:53
-
加媒4问孟晚舟 赵立坚:加方应纠正错误 立即释放孟晚舟
2024-03-22 07:53
-
恶意申诉频发?其实是腾讯游戏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做的还不够
2024-03-22 07:53
-
淘宝中国质造怎么加入及中国质造授权店铺流程详解
2024-03-22 07:53
-
我国科学家首次制备出单原子和单分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态
2024-03-22 07:53
-
从引力到引力波,36年专注一个问题
2024-03-22 07:53
-
淘宝直播设置优惠券从哪里发放?怎么使用?
2024-03-22 07:53
-
有好货内容规范的标准什么【官方解读】
2024-03-22 07:53
-
美团Q1财报的真实面:短期挫折的长期价值
2024-03-22 07:53
-
北京一季度共享单车考核:哈啰违投车辆,青桔数据造假
2024-03-22 07:53
-
淘宝上的延迟收货一般是延迟几天?怎么操作?
2024-03-22 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