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需要1万枚核弹才能将火星变地球 马斯克:没问题!

2024-03-22 07:54
admin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5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SpaceX公司执行总裁埃隆·马斯克(ElonMusk)有一项宏伟的计划:使用核弹头爆破火星,对这颗红色星球表面进行改造,但是这一计划遭到了一位俄罗斯太空官员的质疑。

俄罗斯宇航局执行主任亚历山大·布洛申科(AlexanderBloshenko)表示:即使是在最新技术的基础上,马斯克仍将需要1万枚最大载荷量的核弹才能实现火星表面地球化的计划。

布洛申科的评论认为马斯克在火星两极引爆核弹的想法非常极端,这将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火星大气升温,但是是否能使火星气候和环境“地球化”并不确定。面对质疑,马斯克这位亿万富翁并不是个在挑战困难面前退缩的人,对此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复:“没问题。”

多年以来,马斯克一直希望征服火星,实现人类殖民火星,同时他对该目标有几个锦囊妙计,其中之一就是使用核武器轰炸火星。

早在2015年,他在斯蒂芬·科尔伯特(StephenColbert)主持的《深夜秀》节目中首次透露了火星整体计划,称火星是一颗“大气可以改造的行星”,如果对火星大气层加热,就会形成类似地球的气候和环境,逐渐适宜生命存活。

马斯克解释称,这项计划实现需要较长时间,通过在火星表面引爆核弹,逐渐释放二氧化碳至火星大气层,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核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爆炸时会释放大量热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依据马斯克的初步推算理论,核弹爆炸释放的能量中,热量占35-45%,这意味着巨大热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这些热量可用于加热火星大气层。

然而,布洛申科并未完全接受这一观点,他表示,如果简单分析一下,基于当前科技发展状况,马斯克提出的一个太空计划根本无法实现。举例来讲,在火星极地进行热核弹爆炸,如果要取得实际效果,就需要发射1万多枚最大载荷的核弹,这种类型的核弹尚在研究中,技术仍不成熟。此外,人类并没有能力改变火星或者金星,将它们改造成类似地球气候和环境的星球。

但是马斯克仍然非常自信,认为核弹轰炸火星计划切实可行。2019年,他还在推特上发布了“核火星”消息,同时公布了这项计划方案。

马斯克还在推特上发布了另一项雄心勃勃的火星计划,提出一种实现人类居住火星表面的新理论,其中涉及到利用太阳射线的“太阳反射器”,数千个太阳反射器人造卫星可作为“人造太阳”,对火星进行加热。

虽然马斯克未提供关于反射器如何实际运行的具体细节,但他提出了一种替代方案,前不久他重申该方案将涉及使用核弹轰炸加热火星。除了让这颗红色星球适合未来人类生存,他还制定了另一项宏伟战略计划——建造1000艘星际飞船。

据称,目前SpaceX公司未来能每72小时制造一艘星际飞船,因此建造1000艘星际飞船的计划指日可期。马斯克还指出,每艘飞船都是可重复使用的,有效载荷9万磅以上。

虽然马斯克对火星探索计划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但是他曾遗憾地承认,自己生前可能无法实现火星计划,预计需要18年时间才能准备好将第一批宇航员送入火星轨道。

马斯克说:“我们必须提高公司的创新研发速度,否则依据过去的科技发展趋势,我肯定生前无缘登陆火星表面。”

进展缓慢似乎让马斯克很失望,他曾表示,如果技术成熟的话,他有七成概率会亲自登陆火星。

马斯克的“星际运输系统”

目前,马斯克公布了一项宏伟的太空计划——“星际运输系统”,可在80天将人类送到火星表面,并在火星表面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100万人的人类殖民地。

他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表示,我想要实现的是让火星看上去更适合人类生存,向人们展示我们可以在有生之年实现登陆火星的美好愿望。然而,他警告称火星之旅可能会非常危险,并且表示首批登陆火星的人类“必须做好死亡的准备。”

据悉,星际运输系统将使用一个12米直径的巨型火箭助推器和49个引擎,以及一个17米直径的特殊航天飞机,整个火箭堆高度达到122米。该火箭发射升空后可在轨道进行燃料再注入,一旦抵达火星表面,该火箭将利用火星表面的甲烷作为返程燃料。(叶倾城)

相关文章

  • 《自然》展望2020年科学事件

    《自然》展望2020年科学事件 此外,嫦娥五号将于2020年执行月面采样返回任务;日本“隼鸟2号”将把从小行星“龙宫”上采集的样本送回地球;NASA的“源光谱释义资源安全风化层辨认探测器”则会从小行星“贝努”上“咬下”一块样本。,阻止气候变暖迎来关键时刻2020年8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发布一份针对地球工程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报告。,能源行业新秀辈出2020年,能源领域也将取得不少新成果:最值得期待的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024-03-22 09:03
  • 美"火星2020"漫游车首露真容:拟2021年2月抵达火星

    美"火星2020"漫游车首露真容:拟2021年2月抵达火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火星2020”在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大型无菌间建造完成。,它还配有一个迷你核反应堆来提供能量,用一只长2.2米的灵活机械臂和一个钻探机从它认为有利于生命存活的环境中提取岩石样本。,科学家经过多年争论才敲定这一地点,35亿至39亿年前曾是一个深约500米的湖泊,与众多河流相连。

    2024-03-22 08:59
  • 2020年,我们终于踏入了科幻电影中的“未来”

    2020年,我们终于踏入了科幻电影中的“未来” 探测太空,追求新能源,完善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以及向内探究自身,发展生命科学、脑科学,无一都是近百年来人类科学与科幻的共同目标。,在电影中,比人类强大数倍的“复制人”被制造出来,宠物皆为机器,警车自带飞行模式,星球移民成为日常。,来到2020虽然设想的空中汽车没有实现,但是高铁、无人驾驶发展得迅猛;《终结者》中拥有意识的“天网”尚未出现,但人工智能已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复制人”尚未被

    2024-03-22 08:57
  • 从新冠病毒到火星样品:我们该注意什么?

    从新冠病毒到火星样品:我们该注意什么?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27日消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造成的肺炎(COVID-19)疫情仍在蔓延。,他认为,在思考这一问题时,目前与冠状病毒有关的担忧气氛或许能带来启发。,例如,目前可用的新型冠状病毒诊断测试并不完全准确,而且感染者可能在感染一周之后才会出现症状。

    2024-03-22 08:38
  • 马斯克要把100万人送上火星 怎么才能不被火星谋杀?

    马斯克要把100万人送上火星 怎么才能不被火星谋杀?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3月8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CEO埃隆·马斯克(ElonMusk)近期表示,SpaceX有能力在2050年之前将100万人送上火星。,地外文明搜索研究所(SETIInstitute)研究人员帕斯卡尔·李(PascalLee)和其他一些人士认为,这些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在2015年的火星协会大会上,机械工程师安德鲁·盖兹勒(AndrewGeis

    2024-03-22 08:33
  •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圆满完成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圆满完成 按照我国火星探测工程总体计划安排,今年我国将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此次无线联试是任务中心与航天器正样的唯一一次地面联合演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火星任务团队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联试任务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科学统筹、优化任务流程、合理调配力量,采用真实的飞控系统以及真实的航天器,所有重大关键过程全部按照1:1全过程演练,按照工程时间节点圆满完成全部既定项目,达到了联试预期效果。,据了解,目前已有

    2024-03-22 08:32
  • 欧空局ExoMars宣布退出2020火星赛季

    欧空局ExoMars宣布退出2020火星赛季 在今年夏天这个发射窗口里,原计划有四位选手要相继前往火星,开展一系列科学探测黑科技。,来源:ESA、Roscosmos虽然发射后不久就发现微风-M上面级似乎出了点问题,但好在有惊无险,轨道器和着陆器都没受影响,继续飞向火星。,来源:NASA/JPL-Caltech/UniversityofArizona事故调查显示[9],斯基亚帕雷利号着陆器主要是死在了打开降落伞之后的软件故障上。

    2024-03-22 08:28
  • NASA的"火星车们”:寻找红色星球上水和生命的痕迹

    NASA的"火星车们”:寻找红色星球上水和生命的痕迹 但是,如果你不介意人类被机器人取代的话,那么,最伟大的太空探索时代此时就在火星上展开。,盖尔撞击坑有35亿年的历史,直径150公里,后来充满了湿沉积物和尘埃,然后又遭到侵蚀。,通过这些样品,科学家或许能找到微化石,或进行更为灵敏的化学研究,并最终揭示火星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

    2024-03-22 08:27
  • 太酷了!“好奇”号在火星上探测到了有机分子

    太酷了!“好奇”号在火星上探测到了有机分子 这篇新论文从生物和非生物(没有生命)两个角度探索了火星上能够造成噻吩的一些方式。,由此可以想象,这个反应在火星早期发生剧烈的活动期间就已经出现了。,不仅如此,好奇号火星车还发现了岩石中的各种有机化合物,除了发现噻吩外还证实了这个区域的甲烷和氧气在季节循环中都会有所增减。

    2024-03-22 08:25
  • 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可能吗?

    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可能吗? 不过,雷达数据显示,埋藏在火星极区地下还有一些干冰,这个更多一点,相当于12mbar。,来源:NASA/JPL/Caltech/JHUAPL/Univ.ofArizona以上这些统统加起来,也就只有地球大气压的10%。,再说了,封闭的环境更安全,不容易被陨石砸呢。

    2024-03-22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