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商 正文

一个基因突变,让人变矮4厘米

2024-03-22 07:57
admin

撰文|石云雷

编辑|吴非

基因是影响身高的主要因素,但这样的影响出自多个基因复杂的共同作用,单个基因对身高的影响往往十分有限。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的论文中,研究人员从最矮的人群之一——秘鲁人体内,找到了一个对身高影响深远的基因变体。携带一个基因变体时,身高平均会下降2.2厘米;一对等位基因均突变时,对身高的影响更会叠加至4.4厘米。研究人员表示,这是已知的对身高影响最为显著的基因。

基因对身高的影响

从幼年到青春期,人类的身高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一个常常被提及的问题是:“对于我们的身高,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各占多大的比例?”根据一系列对双胞胎身高的研究,科学家发现,遗传因素是身高的主要决定因素,对身高的影响约为60%~80%;剩下的20%~40%则归结于环境因素尤其是营养条件。

此前,一项涵盖超过18万人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发现,在至少180个基因位点上中,存在与成人身高相关的数百种基因变异。2014年,一项发表于《自然-遗传学》的研究将研究人数扩大到超过25万人后,发现在423个基因位点上,存在697个和身高相关的突变。一些基因变体通过影响腿、脊柱或是头的长度,对人体身高造成影响;还有一些基因能在整体上影响身高。不过,其中大部分基因对个体的身高影响并不明显,通常只有1毫米左右。

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因对身高的影响,哈佛医学院等多个研究机构组成的团队将焦点集中于世界上最矮人群之一——秘鲁人。秘鲁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5米,而女性的平均身高是1.53米。与平均身高最高的美国人和荷兰人相比,秘鲁人平均要矮10~15厘米。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的最新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在秘鲁人身上发现了迄今为止对身高影响最大的一个基因变体。

一个基因变体,矮2.2厘米

秘鲁人的基因组成主要来自于当地的美洲土著居民,以及在16世纪后逐渐到来秘鲁的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现在的研究发现,土著居民、欧洲人和非洲人的基因在秘鲁人基因组中的占比,分别为80%、16%和3%。研究人员推测,一个在土著居民中普遍存在的基因变体,是影响秘鲁人身高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定影响秘鲁人身高的因素,研究人员在秘鲁首都利马收集了来自1947个家庭的3134人的身高和基因组数据。他们首先通过一个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在FBN1基因上,存在一个和身高相关的错义突变——E1297G。

基因变体E1297G是由FBN1基因的31号外显子上的碱基突变形成的。这一碱基由胸腺嘧啶(T)突变为胞嘧啶(C),使得表达的蛋白质中的谷氨酸(Glu)被甘氨酸(Gly)替换。研究发现,在染色体上,如果存在一个E1297G等位基因,就可能导致身高降低2.2厘米。当2个等位基因均为E1297G,会产生叠加效果,也就是比不含这一基因变体的人平均要矮4.4厘米。

在此前发现的和身高相关的基因中,99%的基因变体对身高的影响均低于0.5厘米。研究人员认为,他们或许找到了迄今为止对身高影响最为显著的基因。在秘鲁人中,这一基因变体出现的频率为4.12%;而在同样含有美洲土著基因的墨西哥人(男性平均身高约1.71米)体内,E1297G出现的频率0.78%。有趣的是,欧洲人体内不存在这一基因变体。

由FBN1基因表达的肌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是一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在组织中能为弹性蛋白提供微纤维结构支架。研究发现,携带2个基因变体E1297G的人皮肤更厚,且比正常年龄看起来更老。他们皮肤中的微原纤维数量减少,微原纤维的密度也更低,并且会出现异常的结构。由于微原纤维能为弹性蛋白提供支架,这一支架结构的异常,或会导致体内的弹性蛋白堆积减少。

对于这一基因变体影响身高的机制,科学家目前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但此前有关FBN1基因突变的研究,或许能给出线索。

此前的研究发现,FBN1基因出现其他突变时,会导致骨骼异常和皮肤弹性变化。其中,由FBN1基因中的钙结合表皮生长因子(cbEGF)结构域的突变,会导致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马方综合征(Marfansyndrome)。这一突变的携带者体型高瘦,拥有更长的手臂和腿,但存在严重的关节弯曲和脊柱侧弯,而这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心脏和主动脉出现异常。

文章第一作者SamiraAsgari说,“这项研究给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同一基因的不同变异,如何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在此之前,如果你问遗传学家这个基因的变异会导致什么,他们可能会说,‘它会导致疾病。’”

基因变体E1297G携带者皮肤中微原纤维堆积的密度更小,且出现了异常结构。基因变体E1297G携带者皮肤中微原纤维堆积的密度更小,且出现了异常结构。

基因变体被保留的原因

一些研究发现,一些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群中,存在一些影响身高的基因突变。例如,一项对撒丁岛居民的研究发现,编码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的基因KCNQ1上的一个基因突变,使得他们的平均身高减少了1.8厘米。而另一项研究发现,在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中,存在一个和脂肪代谢相关的基因FADS3一个基因变体,使他们的身高减少了1.9厘米。参加这些研究的科学家认为,为了适应特定的环境和饮食,这些地区的人群保留了这些影响身高的基因突变。

与之类似,秘鲁人携带的基因变体E1297G,或也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关。当研究人员分析了150位来自秘鲁沿海、亚马孙森林地区和安第斯山脉地区的秘鲁人,发现这一基因变体在沿海地区的秘鲁人中存在的概率更高。其中,秘鲁北海岸的莫切人含有基因变体E1297G的概率更高,他们的平均身高(男性平均身高为1.58米,女性为1.47米)也比秘鲁人的平均身高更低。

研究人员猜测,这一基因变体或引发与FBN1基因相关的其他改变,如改变秘鲁人的心血管系统,为他们在沿海环境中的生存提供了更大的优势。但在获得进一步的结果之前,这一些还只是猜测。不可否认的是,基因变体E1297G在演化过程中被挑选和保留下来,应该存在一些适应环境的优势。

相关文章

  • 基因检测,真能帮我们预测智商吗?

    基因检测,真能帮我们预测智商吗? 来源: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成本的降低,你只需要几百块钱,一口唾液,就能看到上千种“基因预测”,而其中不少项目和大脑有关。,综合上述这四点原因,说明仅仅通过单个碱基的区别,就预测行为,本质上是管中窺豹,以偏概全了。,那么,基因位点足够多,是不是就能够完美的预测了?也不是。

    2024-03-22 09:01
  • 罕见病的元凶,却也是神奇降脂靶点!

    罕见病的元凶,却也是神奇降脂靶点! 来源:奇点网2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CatherineBoileau开启了一个课题:寻找“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致病基因。,具体看数据的话,2017年《柳叶刀》这个杀手排行榜上第三到第十的死因,加起来才和冠心病+中风相当[11]。,目标明确,是指ODYSSEYOUTCOMES试验选择的,是限定在入组前1-12个月发生过急性冠脉综合征(

    2024-03-22 08:54
  • 先老心,还是先老肾?

    先老心,还是先老肾? 斯坦福团队的分析全方位到什么程度呢?前面说是七大层面,这七大层面包括了蛋白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细胞因子检测、常规血检、鼻腔和肠道微生物的分类和基因分析。,论文通讯作者MichaelSnyder表示,“很多人到了年纪就会担心自己老,但他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不过,这得求各位科研大佬们赶快点,别光顾着赞美师娘什么的……当然啦,想要科学养生,健康地老去,也可以从现在做起。

    2024-03-22 08:53
  • 航天航空滋补研究成果权威机构-生物学大监测数据的网络时代

    航天航空滋补研究成果权威机构-生物学大监测数据的网络时代 另一方面,积累足够多人群基因组数据库后,基因数据还可以实现帮助药企提升研发效率、进行疾病预警等功能。,BlueStar帮助病人进行自主糖尿病管理,可以提供即时血糖、血压、血脂监测,通过数据处理为医生临床决断给出建议。,其它病种,由于基因突变和疾病之间并无简单直接因果关系或具体联系尚未被知晓,基因组大数据应用的全面推广需要一定时间。

    2024-03-22 08:52
  • 植物是如何从生物大灭绝时期幸存下来的?

    植物是如何从生物大灭绝时期幸存下来的? 来源:中科院之声地球在46亿年的漫长地质演化历史中曾经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多倍体形成以后,在很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生物量与经济作物产量高、抗逆性强、水肥利用效率高等。,总之,在K-Pg生物大灭绝时期的恶劣环境中,连恐龙都灭绝了,而多倍体植物仍能“顽强”地存活并繁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多倍化在适应性进化中的重大意义。

    2024-03-22 08:52
  • 军工滋补深入研究调查报告-生化大监测数据的当今社会

    军工滋补深入研究调查报告-生化大监测数据的当今社会 其它病种,由于基因突变和疾病之间并无简单直接因果关系或具体联系尚未被知晓,基因组大数据应用的全面推广需要一定时间。,另一方面,积累足够多人群基因组数据库后,基因数据还可以实现帮助药企提升研发效率、进行疾病预警等功能。,BlueStar帮助病人进行自主糖尿病管理,可以提供即时血糖、血压、血脂监测,通过数据处理为医生临床决断给出建议。

    2024-03-22 08:50
  • 追本溯源——新型冠状病毒从何而来

    追本溯源——新型冠状病毒从何而来 这就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人类最初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其他地方。,1月22日,《医学病毒学杂志》在网上发表了一篇由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的基因组序列分析文章。,然而,很多专业学者对这个推断持反对意见,因为蛇是爬行动物,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不高。

    2024-03-22 08:48
  • 未知基因组的神秘“巨型病毒”揭示病毒世界变异性

    未知基因组的神秘“巨型病毒”揭示病毒世界变异性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发现一种具有未知基因组的神秘巨型病毒。,因为该病毒构成了变形虫的一个新谱系,其起源和种系发展令人感到费解,研究团队两个资深成员——法国马赛大学病毒学家伯纳德·拉斯科拉(BernardLaScola)和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的JônatasS。,研究人员指出,无论怎样,很明显自然界还有很多未解谜团需要探索发现,Yaravirus病毒

    2024-03-22 08:46
  • 对癌症的理解更进一步!最大规模癌症基因组研究公布

    对癌症的理解更进一步!最大规模癌症基因组研究公布 联盟报告称,平均而言,每个癌症基因组携带4-5个驱动突变,这为癌细胞提供了选择优势。,随着时间推移对同一个肿瘤的多个区域进行测序,是研究癌症演化的最有效方式;但研究人员也可以通过单次活检对演化过程进行重建——Gerstung等人5在第5篇论文中便采取了这一方法。,通过分析推断,联盟成功将十年里以观察为主的癌症测序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024-03-22 08:45
  • 病毒把祖传基因写入我们体内,却让我们更好地活着

    病毒把祖传基因写入我们体内,却让我们更好地活着 这对生物来说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基因突变以及基因交流。,直到病毒的出现,人们发现原来RNA也可以自我复制,甚至能够逆转录出DNA链。,且不说这些还停留在假说与实验基础上的想法,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这些“垃圾DNA”在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甚至癌症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2024-03-22 08:40